文档详情

我的家乡天中汝南

xiao****1972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965.50KB
约11页
文档ID:84941673
我的家乡天中汝南_第1页
1/11

我的家乡失落的古城——天中汝南 美名之滥觞 相传禹分天下为九州,而豫州为九州之中心,汝南又为豫州之中心,素有“豫州之腹地,天下之最中”之称,故名曰“天中”后周公建日晷测日影以定地心,行至汝南见日晷无影,遂屯土聚石成山,名天中山,并定该地为“天中”至唐代,又有大书法家颜真卿亲书天中山碑刻,自此天中盛名广为流传历史之辉煌 汝南,古属豫州,自春秋战国时代有建制,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上自秦、汉,下至明、清,汝南一直是郡、州、军、府治所,为八方辐辏之地公元前203年,汉高祖始置汝南郡,辖37县,成为汉王朝23郡之一,后为汝南国魏晋南北朝曾有悬瓠、汝阳之名载于史册隋唐废郡设州,改汝南郡为蔡州,直至宋、金元、明、清为汝宁府,民国至今为汝南县在汝南悠久的历史当中,曾经出现过一个文化灿烂、群贤辈出的时代——汝半朝它起源于西汉,盛于东汉,结束于明朝延续了近千年的盛况,实属罕见正是这样的条件孕育了梁祝爱情故事和董永遇仙的伟大传说,成了千古传诵的佳话文化之璀璨  名城多杰,汝南自古人杰地灵西汉桓宽著《盐铁论》,成为我国最早的政治经济学东汉著名的文学家,《说文解字》作者许慎,“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东汉名士、政治家陈蕃,名扬天下的“鸡黍之会”的张邵,“建安七子”之一的应易,三国时期东吴大将吕蒙,中唐著名才女,巾帼英雄窦桂娘,明朝抗倭名将卢鏜,清朝三代“振威将军”赵氏等都是汝南人士。

明代是人才辈出的时代,仅万历年间汝南就出了五十一名进士和一百八十多位举人,时有“状元之乡”的美称汝南还是英杰荟萃之地蜀主刘备奔汝南领豫州牧,北魏孝文帝在汝南会宴群臣唐朝大政治家、书法家颜真卿亲书天中山碑刻韩愈留下《平淮西碑》,刘禹锡登山赋诗宋代欧阳修在蔡州度过了他最后一个任期,秦观来此写下了《汝水漫记》苏轼下黄州途经汝南,留下了“淮西功绩冠吾唐,吏部文章日月光”的诗篇明末李自成大战汝宁府等等名胜之瑰丽 土圭常不改,影似昔日长 天中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山”,它只是一个标志,一个象征,或者说一种图腾 天中山 天中门建于明代中期,距今500多年,是汝南仅存的两座城门之一,也是天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宿鸭湖 宿鸭湖,亚洲最大的平原人工水库1958年始建位于汝南县城西,蓄水面积239平方公里,常年水面11万亩,芦苇荡面积数万亩且常年有野鸭水鸟等几十种鸟类在此栖居,因此得名“宿鸭湖”。

现为省级重点鸟类和湿地自然保护区14中原佛国---南海寺南海禅寺位于汝南县城东南,始建于1545年,因处于辽阔的小南海,故称“南海禅寺”,历史上被誉为“蔡州八景之一”1994年,台湾著名高僧明乘法师(汝南人)出巨资复建此寺,现已成为中国最大、亚洲屈指可数的一大寺院全寺有12菩萨、12生肖、12姻缘建筑的12座花岗岩牌坊,之后是主体建筑大雄宝殿和四大观音殿,其中大雄宝殿超过了故宫太和殿和孔庙大成殿的建筑规模 中国梁祝之乡2005年汝南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评定为“中国梁祝之乡”据魏晋史学家考证,“梁祝”故事发源于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马乡镇(现为梁祝镇)故里遗址现有梁祝墓、梁庄、祝庄、马庄、红罗山书院、鸳鸯池、十八里相送故道、曹桥(草桥)及梁祝师父葬地邹佟墓等梁祝传说是一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无论是其文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来说都居各类民间传说之首,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口头传承艺术,也是唯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常有人把《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称作"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是汉文化的瑰宝,是中国汉族民间文学艺术之林中的一朵奇葩相传,在中国西晋时期,青年学子梁山伯辞家攻读,途遇女扮男装的学子祝英台,两人一见如故,志趣相投,遂于草桥结拜为兄弟,后同到红罗山书院就读。

在书院两人朝夕相处,感情日深三年后,英台返家,山伯十八里相送,二人依依惜别山伯经师母指点,带上英台留下的蝴蝶玉扇坠到祝家求婚遭拒绝,回家后悲愤交加,一病不起,不治身亡英台闻山伯为己而死,悲痛欲绝不久,马家前来迎娶,英台被迫含愤上轿行至山伯墓前,英台执意下轿,哭拜亡灵,因过度悲痛而死亡,后被葬在山伯墓东侧千余年后,这里仍保留着祝姓和马姓不通婚的习俗,大概就是因为这个缘故 梁祝墓位于汝南县梁祝镇古官道两侧,由于梁祝二人没有定亲,按习俗二人不能合葬,故分葬,其中山伯墓在道西,英台墓在道东 生前难连理,化蝶共双飞 化蝶便随了你去便穿了这红色嫁衣随了你去生不同衾 死同穴化作一对翩翩的蝶魂兮相依,魂兮相守练衣洞府,香雨人间 6 后龙亭后龙亭位于汝南县城北隅,金朝曾在此建立行宫金天兴三年(1234年),宋蒙联军灭金,金哀宗自缢于行宫,自此金王朝灭亡战后,金哀宗被葬于汝水南岸,因金帝姓完颜,故称哀宗陵为葬颜冢,附近村庄也被后人谐音为“张颜庄”明清两代,此处建有龙庭一所,仿京制而规模小,正中设“御座”、“御案”,案上供“万寿牌”,上书“当今皇帝万岁万万岁”,每逢朔望、国家大典和喜庆日子,地方官员至此集体朝贺,犹如“面君”。

因龙牌之处建有亭牌,故名龙亭龙亭至今犹存建国后,县人民政府在旧龙亭广场上建公共体育场复兴的今天 汝南素有豫南“粮油鱼米之乡”的美誉,被国家确定为粮食生产基地县、油料生产基地县、生猪外贸出口基地县、优质小麦基地县、农业综合开发县,先后荣获“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全国油料生产百强县”、“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县”、“全国温室技术推广协作县”等称号,瘦肉型猪肉质量和出口量居全国县市前列,全县宜渔面积18.3万亩,被评为“河南省渔业生产十强县”汝南蔬菜面积超过30万亩,日光温室25000多座汝南蔬菜批发市场是农业部定点市场,年交易额超8亿元,辐射半径超过500公里汝南工业起步较早,拥有各类企业近200家,乡镇企业14735家,主要产品达2000多种,其中20多种产品获省、部级以上优质产品奖,35项成果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1个项目获国家专利汝南商贸活跃发达,全县对外贸易供货额达4亿元人民币以上,出口产品主要有粮食、食品、轻工、工艺、纺织、机械、土产、畜产、蔬菜等200多个品种,远销美国、日本、东南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结语 在沧海桑田的历史巨变中,汝南走过了三起三落,尤其在近代百余年中将仅剩的光辉燃烧殆尽,但是人杰地灵的汝南不会就此平庸,不会就此沦落,不会就此湮没,他正在韬光养晦,正在埋头苦干,正在积蓄力量。

滚滚汝河水,悠悠汝南人,我相信大汝南将与中华民族一道走向新的振兴。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