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苏教版数学三上《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3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册第98-10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并能够正确读、写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3.使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学具准备:各种形状的纸 彩笔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谈话:星期天明明和芳芳去郊游看,他们带来了哪些食品4个苹果、2瓶矿泉水、1个蛋糕)2、提问:这些东西怎么分才能使他们分得的一样多呢?(板书:平均分)3、你们可以帮他们分一分吗?把4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人能分得几个?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2份,每人能分得几瓶? 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能得到几个?(半个)课件演示师:把这个蛋糕怎么切?中间切开,为什么在中间切开?把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能分到它的一半,这一半能用整数来表示吗?师:半个我们表示为二分之一个板书:二分之一) 二、新授(一)认识1/21、师:我们把左边的这1份给明明,明明就得到了这个蛋糕的1/22、大家看二分之一是怎么写的先写一横,横线下面写2,横线上面写1,它读作二分之一。
3、大家在自己的草稿纸上写一写4、明明得到了这个蛋糕的1/2,那芳芳得到这个蛋糕的多少呢?小结:所以我们说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1/2它是指什么?提问:谁还能完整地来说一说蛋糕的1/2是怎么得到的?同桌相互说一说请生回答再板书: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二)表示长方形的1/21)出示:长方形纸表示出一张长方形纸的“1/2”吗?小组合作动手折一折,并把它的1/2涂上颜色比一比,谁做得又好又快2)教师巡视,怎么折(3)投影展示三种折法,课件出示三种方法师:你是怎么得到这张纸的1/2的,你能仿照黑板上的这句话来说一说吗?【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4)问:为什么涂的形状不同这3种方法都表示二分之一?【都是把这个长方形纸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追问:涂色的表示二分之一,刚才没涂得空白的部分表示多少?(三)小组合作判断:下面哪些表示1/2师:为什么其它不表示1/2?【必须要把物体平均分】(四)书写1/2(1)谈话:看来,同学们对1/2了解得非常深刻了,1/2的各部分还有名称呢?(2)请你打开书本98页,自己看一看交流:分数线,分母,分子(3)教师说明:分数线它表示的是将一样东西平均分,分母表示的是将它平均分成几份,1就是其中的一份。
4)像这样的数我们把它称为---分数三、认识其他几分之一1、提问:除了“1/2”,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1)请选择一张图形,折一折并涂色表示出你喜欢的几分之一,小组合作,折一折,说一说为什么是几分之一2)并上台把你折的分数写下来,一起校对其他同学把你创造的分数在草稿纸上写一写3)师:为什么它们表示几分之一?2.做“想想做做”第1题(1)你能用分数表示下面每个图里的涂色部分吗?(2)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把一个…平均分成…份,每份是它的…)3、想想做做第2题4、想想做做第3题出示一条彩带,这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把这个彩带看成1,第二个是把1平均分成几份?四、比较大小1、谈话:学生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分数.谁来猜一猜,1/2和1/4谁大?(1)师:大家拿出两个同样大小的圆,小组合作,折一折,涂一涂,比一比,观察涂色部分,你发现了什么?板书:1/2>1/4(2)交流比较3)用同样大小的圆涂出它的1/8,和刚才的1/4相比,结果怎么样?板书:1/2>1/4>1/8提问: 通过这三个分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小结:把同一个圆平均分,平均分的份数越多,那每一份就越小4)出示:一个大的圆表示1/4和一个小的圆表示1/2问:这个1/4和这个1/2相比,哪个大?这样的两个圆它们能比较大小吗?因此我们在比较两个涂色部分表示的分数的时候一定要在什么前提下?(同样大小的圆纸片)2、做“想想做做”第5题(1)学生在书上涂一涂。
师:你是怎么涂的?(2)说一说,比一比你是怎么想的?3、做“想想做做”第6题.4、下面的画面让你联想到了几分之一出示:法国国旗,五角星,巧克力五、总结、延伸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数,它叫什么?请观察今天我们学习的分数有什么共同点?(板书:几分之一)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六、欣赏:下面我们轻松一下,来欣赏一个短片,大家在看的时候要仔细观察,你可以联想到哪些分数?附送:2019-2020年苏教版数学三上《认识几千几百几十几》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教材p19-20的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第1-5题教学目标1. 借助计数器,经历探索读、写非整千的四位数方法的过程,理解数的组成,会正确地读、写非整千数2. 培养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感受数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经历探索读、写非整千的四位数方法的过程,理解数的组成,会正确地读、写非整千数教学难点:理解中间有0数的组成,会正确地读、写中间有0的非整千数教具准备:计数器教学过程一、 激活旧知,引入新课出示数位顺序表提问:从右边起,第几位是万位?其他几位分别是什么位?谈话:老师带来了一组信息,请大家读一读1) 我们学校有998名学生。
2) 正常人身上共有206块骨头3) 科学研究表明:柳树可以活150年,梨树可以活300年,雪松可以活xx年4) 今年有365天谈话:这组信息中出现了一些数,同桌合作,一人用计数器拨出以上各数,一人说出数的组成指定学生在计数器上拨数,并说出组成当学生拨出365时,教师在计数器的千位上加拨2颗珠,提问:如果千位上再拨2颗珠,这个数是多少,怎样读?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些新的数板书课题:认识几千几百几十几)二、 自主探索,学习新知1. 教学几千几百几十几的读写与组成学生在自己的计数器上拨珠表示2365提问:谁来说一说现在计数器上拨出的数是多少?每个数位上的算珠各表示什么?再问:2个千、3个百、6个十、5个一合起来是多少呢?提问:你能读出这个数吗?让学生与同桌互相读一读,再指名读数再问:这个数读作二千三百六十五,你能说一说这个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吗?谈话:读数就是用最简洁的方式表示出这个数的组成你会写二千三百六十五这个数吗?自己在练习本上写一写指名说说是怎样写数的根据回答,教师板书23652. 教学中间有0的四位数的读写与组成1) 中间有一个0的四位数让学生将计数器百位上的3颗算珠拨去,同时教师用计数器演示2065。
提问:现在这个计数器上的算珠各表示多少?再问:2个千、6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多少?这个数与我们刚才认识的2365有什么不同?再问:这个数该怎样读呢?让学生与同桌互相读一读,再指名读一读谈话:你会写这个数吗?请对照着计数器上的算珠写一写反馈:你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在百位上写“0”?小结:如果一个数的中间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要写0占位,而且这个0要读出来练习:同桌合作,一个同学任意说一个中间有一个0的四位数,同桌把它写出来,再读一读2) 中间有两个0的四位数让学生将计数器十位上的6颗珠再拨去,同时教师用计数器演示xx提问:我们再来看这个数和刚才的数有什么不同?(学生发现2065中间有一个0,xx中间有两个0)再问:你能说出这个数的组成吗?提问:(指计数器上的xx)会读这个数吗?(有的学生可能认为xx应读作“二千零五”,也有的可能认为应读作“二千零零五”引导:体会一下,是读作“二千零五”,还是读作“二千零零五”?小结:“二千零五”能清楚地表示这个数是由2个千和5个一组成的,就不需要再读两个零了让学生试着自己写一写、读一读,请一个学生板演提问:读xx时只读一个零,写xx时为什么要写两个0呢?(体会写0占位)讨论:一个四位数中间有0时,读数和写数时要注意什么?小结:一个中间有0的四位数,如果中间有一个0,这个0要读出来,也要写出来;如果中间有两个0,读的时候,只要读一个零,写的时候,要写两个0。
同桌合作:举例,相互读数、写数3. 教学“试一试”1) 看书上第19页“试一试”,自己读题目要求2) 与同桌说说数的组成,再读一读,写一写3) 提问:这两个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明确:一个数中间的0要读出来,末尾的0都不读三、 巩固练习,加深理解1. 做“想想做做”第1题要求:请大家看着计数器上的算珠写出数,并读一读,再说一说各数的组成2. 做“想想做做”第2题同桌互相说一说,读一读,教师巡视,并指名回答3. 做“想想做做”第3题出示商品价钱,让学生读一读,再在书上的表格里写出这些数4. 做“想想做做”第4、5题谈话: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地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第4题让学生自己读一读第5题让独立写数,反馈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四、 全课总结,课后延伸谈话: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认识了非整千的四位数,掌握了这些数的读、写方法谁来向大家汇报一下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如有疑问,也请提出来拓展练习:下面每组中的四个数字可以组成哪些四位数,先把能组成的四位数写出来,再读一读1) 3、5、1、82) 9、0、4、2 (3) 4、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