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镇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特点与分期魏正瑾长江下游南岸,从南京到镇江附近,丘峦起伏,秦淮河蜿蜒于群丘之间,开辟出许多河川平原在这些肥沃的小平原上,以台形为特征的古代文化遗址星罗棋布这些遗址的主要堆积多是属于商周时代的一种地方类型文化,五十年代以来,一般称 之为湖熟文化其下有时蚕压着一 层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堆积,它的文化体系,早先曾被笼统地归纳为青莲岗文化,有一部份又被 认为是龙山文化近年来,随着考古工作的进展,要求对新石器时代文化的 区、系、类型作深人一步的分析研究 年在南京召开的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文化学术讨论会以后,鲁南苏北的大汉口文化 一龙山文化和太湖杭州湾地区的马家撰文化一 良诸文化两个序列 大体确定剩下的宁镇地区,它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具有哪些特征!如何分期!它和周围的原始文化 以及与其后续的湖熟文化有什么关系!这些基础性 的研究 工作亚待深人本文拟对这几方面的 问题作些初步 的分析宁镇地区明 确属于新石器 时代的文化遗址,发 现不 多经 过发掘 的主要有三处∀南京城内的北 阴阳营遗址??南京南郊的太岗寺遗 址 ?江宁县咎庙遗址!另外,最近发掘的安徽省潜山县 薛家岗遗址,其文化内涵与宁镇地区的上述遗址既有许多共同特点,又有许多不 同之 处。
本 文的讨论,将以北 阴阳营、太岗寺和咎庙等遗址 的材料为主要依据,薛家岗遗址的有关问题,准备放在后面单独讨论北阴阳营遗址的 新石器时代文化层,即第四层材料,大体可 以分为两个部分∀西 区葬地和东区墓葬,前者资料丰富并具有代表性东区墓葬以下还叠压着一部分地层资料,由于我们所见材料甚少,本文无法就此 进行具体分析太岗寺遗址在发掘中虽然没有划分出相应的地层,但大量采 集品表现出明显的新石器时代特征咎庙遗址的新石器材料,亦有两个部分,一是#∃%∃年试掘中发现的下文化层及相关的一小批墓葬材料,二是采集到的一部分特点鲜明的成组器物以上三处材料,根据器物类型学的归纳,大体可分为三大 类∀一类以北阴阳营的西区葬地为典型?二类 以普庙下层地层及其墓葬为代表,太岗寺的部分遗物可以归人其中,北阴阳营东区墓葬的 遗物,与此有所差别,但从总的面貌看,似亦可归入此类?三类目前材料甚少,仅见咎庙遗址那一批成组的墓葬的采集品第一类遗存,作为生产工具的石器,有一批磨制精细、富有特色的器物数量较多的舌形穿孔石斧,圆弧形刃部,刃与两侧边交接妊呈弧 状,没有折角器体 宽扁,中部有一大圆穿孔、被称 为“石锄”的器物,实际上 应是此种舌形 斧的变体。
石磷厚重,上 背部作弧形隆起,有 的隆起 呈屋脊状,其最厚 处形成一道折棱,可以认 为是有段碘的早期形态横宽形 石刀,两侧略呈弧形内凹,中部一排七个穿孔,引人注目另外,有常型碘和石凿,未见半月形 石刀和石链等生活用的陶质器皿,呈现纷繁复杂的面貌陶质以夹砂和泥质的红陶 为主,灰黑 陶少见造 型很有特点∀#&圈足、三足 普遍考古鼎为主要炊器,盛行横向的扁凿形鼎足,有的向内弯曲,明显 的特点是鼎足上端与腹部交接处略向外突出如膝盖状盎有平底和三 足两类,足有圆柱形、扁凿形、舌形等多种 形式,有些没有明显 的流或嘴,一侧常有角状把手碗、罐类常有矮圈足,豆把上段多有凸起‘罐形器较多鼎、盎及部份豆盘常采 用罐形器体,且流行圆球腹∃%器物造型 中,盛行侈口、小 圆唇的作风,少见 大敞口、宽平沿、方唇、尖唇之类折腹、腹部有一道凸棱者占有一定数量器物附件多见嘴、流、玺、把、器盖等,尤 以角状把手、扁半环耳等特点显著陶器的装饰比较简单,多数素面,有一定数量的 红衣、彩陶 以及压划 型纹饰和细条状附加堆纹玉石装饰 品多有发现,如条形玉磺,断面大致呈圆形 的玉块、以及管、珠、坠饰等 ∋图一()第二类遗存的 文化内涵,石器主要有斧、碘、凿、刀、镶等。
穿孔石斧中,舌形斧与扁平规正略呈长方形 的平 刃斧共存,以后者为多石磷多属常型石链有柳叶形、宽扁三角形和扁菱形等多种形式玉器见有半璧形玉瑛及玉坠等饰品陶 器,夹砂陶 以红为主,泥质陶以灰黑为多一种质地疏松多孔隙的夹草陶富有特色器物纹饰,素面为多,有少 量绳纹附加堆纹 和压划型 纹饰数量增加,变为主要的装饰,其花纹组合主要有∀∗压印指窝纹连续组成一条花边状纹饰,饰于鼎足、器腹等部位,不少附加堆纹上压印有此类纹饰在数道不甚规则 的 凹弦纹之间,压划不整齐的竖短条纹或戳印种 子纹等∃%以圆形、三角形、弧边三角形、菱形 等镂空或刻划纹样组成 掀丫红 暮冲互汽+,,,⋯⋯⋯−默·. . . . .一一尸尸 灭灭灭「「—/一—/ / / 封封封图一北朋 阳营遗址第四层西区葬地部分遗物?%带把陶皓#%陶峨∃ %陶壶&、0、12陶豆%陶蚕−、?%陶鼎?,%横宽形石刀??%平底陶孟?#、?&%穿孔石斧? ∃%石磷∋#、∃、?,、?#一3月%?4&,余为?41(第?期成组图案,并常以绚纹联 结成连续的横条状花纹带陶器种类,主要有鼎、罐、盆、豆、壶、杯、器座等鼎足型式比较复杂,有横向安装的短扁足、上部扁宽的鸭嘴形足、略似舌形的鱼鳍足及侧向安装的长宽扁足等。
鼎以罐形鼎为多,如 小口直颈球腹罐形,敞口或侈口鼓腹雌形等有的一侧带翘角状把手,亦可称之为益罐有小口缩颈广弧肩、敞口斜领广肩等底则平底、圈足、假圈足并存,其中一种假圈足,足底周缘一道宽出,很有特点小罐分两类,器形扁矮的直口扁鼓腹及器形较高的敞口鼓腹旅豆的型式亦多,有敛口斜腹浅盘式、直口斜弧腹深盘式等豆盘下腹常有一道凸棱或折棱、% 棱上 时见三个对称 的短条状突起豆把有高矮两种,均为喇叭式,把的上部也常有一道凸起,把上多有横带状花纹装饰富有特点的器物还有曲腹壶、直筒杯、弧腹钵、大型 厚壁器座等总的看来,器物造型特点主要是∀?%平 底、三足、圈足器多鼎为主要炊器,鼎足数量较多、且富特征圈足广泛用于豆、雄 等器,有一定数量的假圈足,其中一种底缘宽出的很为特殊泥质陶罐等器形仍多侈口∋或直口(、小 圆唇的造型∃%器形中,罐的种类和数量较多,平底、圈足共存碗、钵少而豆多,常为盘式,豆盘下多有垂棱,把上常见凸起还有器壁厚重、横径较大的器物,如盆,器座等有一定数量 的器物附件,如角状把手、宽环耳、器盖等,都很有特色∋图二( )第三类遗存,目前所见材料甚少主要是咎庙遗址的一部分成 组 出土 的采集品,?山?。
爪川 嘴巍行∀#∃∀∀∀∀% % % % % % % % % % % % %& & & & & & & ⋯⋯⋯⋯⋯匡匡匡匡匡匡 彝彝彝彝彝彝 一一一一一一斗斗 令令令令令∋∋∋一一一一一一一月月 鑫鑫鑫鑫鑫鑫( 江,图二咎庙遗址下文化层部分遗物)∗穿孔石斧+∗石凿#∗石磷刁、∃∗陶鼎,、−∗石铁(∗带把陶旅.∗陶旅) /∗陶豆) )∗陶蚕0下部残∀) +∗曲腹胸壶) #∗陶豆把0)∗)&−,余 为1召∀考古亦 当为墓葬的随葬器物其中主要有扁薄平刃、平面略呈风字形 的穿孔石 斧,有的磨制十分精细,一件三孔石斧很有特征,有肩穿孔石斧∋锥(,横宽形的 三孔石刀,直柄切刀,小型台阶 式有段石磷陶 器有良褚式高颈双鼻壶玉饰件有素面的 玉璧长方形兽面 纹玉佩等∋图三(综上所述,宁镇地区的新 石器 时代遗存,虽然发 现的数 量不多,但其文化内涵却有 十分显著的特点它们的面貌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诸原始文化有着广泛的一致性例 如, 早口圆 ⋯⋯’’’’’ 55,,,图三咎庙遗址采集的墓葬遗物?一∃%穿孔石斧&%有肩穿孔石斧0%横宽形石刀 ‘%玉璧%有段石磷−%直柄切刀?%多孔石斧?,%有柄石刀? ?%陶壶∋? ?%#40,余约341(作为生产工具的石器中,盛行穿孔石斧、有段石碘等器形,而且这些典型器物在从早到晚的发展过程中有着大体一致的演变顺序。
陶器的主要特点在于它们的器物群都以富有特色的鼎、益、豆、壶为中心组成的另外,它们都普遍存在以磺、块、佩等为主的玉制装饰品这些 特征性的 因素,虽然在不同的区域和不 同的发 展阶段,数量有所差异,形态也在发展变化,但它们广泛存在于长江中下游的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之中,作为其基本文化 因素,构成了这一地区 原始文 化的共 同特征宁镇地区的这一类遗存,属于江南新石器 文化区系之内,这是 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这一群遗存,又有其明显的特性例如∀?%石 器中盛行精致的横宽形多孔石刀炊器始终 以鼎为主,鼎足上端略向外突起,鼎足外侧上 段时见压 印堆饰盔腹一侧常有翘角状把手或扁半环状把手∃%豆的数量很多,豆盘下部垂有凸棱和豆把上端常见凸起豆罐等器形盛行侈口小圆唇作风 等 等这 些区域性 的特征很清楚地把它们与周围地区其它文化群体区别开我们认为,它们是一群占有一定地域、有着独自的共 同文化特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因此,似可考虑给予适当的 文化命名宁镇地区的新石器 时代遗存既然可以作为江南地区原始文化体系中的一支独立的文化,那么,这一文化的各典型遗址之间 的关系如何呢!如前所述,北 阴阳营、太岗寺和咎庙等遗址的内涵,可 以大致区分为三类。
这三个类型 虽然各自有一个器物群体,但根据一系列典型器物 的标型学分析仍可看 出其间演变的序列例如∀穿孔石斧,从比较厚重的舌形到扁薄长方形,再发展到“风”字形以至有肩石斧∋械(2有段 石碘,从弧背式到有脊式,最后出现台阶式2陶器方面,陶色由氧化焰的红陶渐次转变为 以还原 焰的灰黑 陶为主,其装 饰,从 素面红衣到多为 压印纹,再而 出现绳第?期纹,条带状镂刻装饰则从或散乱或较整齐排列的小 圆镂孔,到以绚纹联结各式镂刻纹样组成繁复的图案,再发展到以弦纹和镂刻纹样组成比较简洁的横带纹饰,以及仅饰以竹节状的 凸弦纹,这类纹 饰从简单到复杂再发展到简洁的过程十分清楚陶器种类和造型演变也很有规律,如鼎足从横装的扁凿足,到上部宽扁的鸭嘴形足、近于舌形的鱼鳍形足、宽扁足,再而发展到侧装的 凿形足2鼎、豆的上部从罐形深腹向釜盆形浅腹发展可 以认为,上述三 类遗存是宁镇地区这一支原 始文化 发展的三个阶段,或者称 为三期文化即 第6期,北阴阳营期,以北阴阳营第四层西区葬地遗物为代表2第7期,咎庙期,以咎庙下文 化层及其墓葬出土遗物及太岗寺有关采集遗物为代表2第 ? ? ?期,材料缺乏,仅见咎庙采集的墓葬遗物,未见地层资料,或可暂称为咎庙二期。
宁镇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这一序列的相对年代,若与毗邻的太湖流域原始文 化比较,其第6期∋北阴阳营期(,约当马家饭文化晚期2第? ?期∋咎庙期(,约当楼泽 文化阶段2第 8期,大致和良诸文化的较早阶段相当据此推测,其绝对年代大约在 距今六千年至四 千五百年左右在宁镇地区新石器 时代文化堆积 之上,普遍叠压着一层青铜时代的文化 层次这一堆积层 自五十年代被命名为湖熟文化 以来,不少同志进 行过专门的研究∋我们觉得,湖熟文化器物群体的主要特征大致 可作如下概括∀#&石器仍 为主要生产工具,制作比较粗糙,极少通体精磨不见打制痕迹的主要器形 为有段石磷、常型石磷、扁圆柱体石斧、半月形穿孔石刀、石镰、柳叶形和尾端弧凹的宽体扁三角形 石链等凹槽式石斧、扁长方形带孔 砺石以 及杆锤等工具,其数量相对较 少陶器特点显著陶系有夹砂红陶、泥质红陶、泥质灰陶、黑皮陶、硬陶 和原始瓷等器形主要有扁、鼎、颇、罐、盆、钵、豆、盘、瓶、尊等炊器的鲜明特征 是出现了幕,腹部常带角状把手,足多为高档锥足、足瘦长、尖圆锥、半袋形至晚期出现弧档深袋式锥足和高档浅袋式 圆柱形足戚腹内束,或有一周凸棱,晚期附加压印指窝的粗厚堆纹。
豆多较浅 的盘式或钵式,细 把高矮不等,有的 上有凸起,圈足喇 叭形总的看来,器物种 类较少,造型单调粗率陶器装饰,素面仍多,纹饰则有绳 纹、附加堆 纹、压 划纹和 几何形拍印纹等压划纹相对 减少 而几何形印纹兴起,是 这时期最显著的 特征拍印纹饰种类主要有梯格纹、贝纹、方格纹、回纹、折线纹、编织纹、云雷纹等晚期印纹更盛,纹道多深刻 而清晰,流行两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