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高希希导演的说法,新《三国》开播以来一直稳居电视剧收视榜首位不少观众表示,追看新《三国》,是因为喜欢那个战火纷飞时代的英雄人物和故事,深深感受到这是一部活生生的教材,从中领悟到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也有观众表示,《三国》俨然一出职场大戏,从中能汲取不少智慧为此,本报笔者昨晚采访了高希希导演,他表示,在新《三国》创作时确实加入了不少现代观点,因此才会被观众联想到“职场秘笈”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刘备 评价:刘氏集团董事长 特点:最擅长空手套白狼 刘备这人,武力有,不太强;谋略有,不太多.但他为人宽厚、礼贤下士,企业文化搞得颇有成效他不似曹总(网友对曹操的昵称)好面子、喜奉承,也不似袁总刚愎自用、一意孤行,导致官渡之战的惨败正因为刘总(网友对刘备的昵称)的谦卑,才能“三顾”求得诸葛亮这样的人才当关云长在华容道放走了曹操获死罪时,刘总亲自跪求诸葛亮,如此做法,怎不令人为之诚服呢? 不过刘备不算是天生的领袖,能够招到的人才终究有限,虽然有关羽、张飞、赵云及诸葛亮、庞统这样的精英团体,但与曹氏集团的“豪华阵容”相比还是稍逊一筹因此,刘氏集团还是很快走向衰落. 高希希分析:曹操宣称“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但刘备则反其道而行之,高举“宁可天下人负我,不可我负天下人”的大旗,这种企业文化让员工觉得他特别可亲但同时这个领导也有很多意气用事的时候.如刘备临死前所谓“托孤”其实是对诸葛亮说:“不遵从我的理念的话,你必死。
当时的诸葛亮吓得头都磕破了曹操 评价:曹氏集团最佳的执行董事 特点:500年才出一个的杰出领袖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作为曹氏集团的总裁,曹操被认为是五百年才能出一位的杰出商业领袖他通过打造的“诗赋”企业文化,与员工共同进退他善于挖掘人才,因此集团内人才济济他与麾下众人既是上下级,也是兄弟关系为此,手下人也没有不为他卖命. 像处理关羽的问题时,曹操充分展现了自己爱才、惜才的一面他曾说:“赵子龙,吕布死后,很多年没有这样的战将了,我爱死他了!”但也有说法认为曹操作为企业领导还是“太可怕了”,原因是他知错改错但从不认错,下属没法猜出他的想法 高希希分析:作为一个企业家,曹操久居高位,也有两面性如果他不爱才,他的企业不可能稳占当时绝大部分市场他有资本、有策略,所以能带领企业一路发展.因此,曹操绝对是最成功的企业领导孙权 评价:尚属争气的“富二代” 特点:自己不行,用人得当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孙权有点像现在幸运的“富二代":父兄舍命打下的江山,交到了他的手里可他在产品研发、经销、企管统统都外行,幸好此人有一个优点,就是用人得当他任命的几任CEO,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等人有才又忠心,因此东吴集团虽然没能扩大市场份额,但也保住了原有的蛋糕,这就很不容易了。
高希希分析:历史上的孙权挺腐败的,但我们讲的是“故事"在新《三国》里,作为企业总裁的孙权其实是很有心计的,他刚即位时就以退为进,逼着周瑜自己表态不会篡位并愿意辅佐他而孙权之所以没能成功扩大市场份额,原因在于他的主要精力一直用在忙于解决企业内忧上,这个企业中想“话事”的人实在太多了!诸葛亮 评价:史上最优秀的CEO 特点:最明白老板的需要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三顾茅庐也许仅仅是个传说,但诸葛亮在营销整合和替企业运筹帷幄的能力绝对是一流的当年诸葛亮到刘备那儿面试的时候,拿出的是一份商业计划书,清楚标明刘氏集团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具体策略.正是这份量身定做的计划书打动了刘总,让诸葛亮立马当上集团CEO诸葛亮的成功之处在于吃准了刘备,知道刘备的问题是什么、希望是什么,那就是说,他知道老板需要什么 身为CEO,诸葛亮还是有其自身魅力的,征服了一些像马超这样的有才之士,也使得刘氏集团迅速得以发展很多人甚至认为没有诸葛亮,就没有刘氏集团的宏图伟业但也有观众认为,在识人用人上,还是有所欠缺不然,他也不会错看马谡失了街亭;因不喜魏延,觉得此人日久必反,屡次挤压、怠慢他. 高希希分析:诸葛亮功大于过,他可以说是新《三国》里最成功的CEO你还能找出比他业绩更好的CEO吗?他确实一直在执行企业领导的指示,工作很努力也很有成效。
最重要一点是他能结合公司的发展提出有前瞻性和可行性的见解,最终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周瑜 评价:恩威并施的总经理 特点:忍辱负重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在整个“三国市场”上,最佳总经理当属周瑜可是他年纪轻轻又无显赫军功,让一干居功自傲的老臣心内颇为不服幸好,此人初掌帅印,便明立军规,恩威并施,此等手腕让众将心悦诚服都说周瑜心胸狭窄,妒贤嫉能.既然如此,为何明知程普托病不出,仍亲往探望;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加害诸葛亮,其实是因为对方不能为我所用,将会成为本集团的大患 高希希分析:作为“赤壁”那场大战的总指挥,周瑜还是发挥了决定性作用的所以功劳不能只记在诸葛亮头上. 当时,曹氏集团资金充足、产品也好,一线人员能力也好,完全占据了优势但是周瑜很有想法,他不作正面的竞争,另辟蹊径地实行“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策略,最终以具有江东特色的“水产品”取胜骨干员工】 赵云 评价:最讨老板欢心的员工 特点:能挑重担、忠诚度高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诸葛亮所有的事情都交给赵云去做,因为赵云是刘备的团队里面唯一接受程序又完全服从程序的执行者在赵云保护阿斗的事情过后,诸葛亮即完全信任赵云,因为赵云是一旦决定效忠一个人,他就不会去多想什么,叫他怎么做他就会怎么做的人. 高希希分析:赵云绝对是一个最能获得老板欢心的优秀员工。
他能力好,一生中打了无数漂亮的战役,七进七出长坂坡那么危险的任务都能出色完成;他忠诚度很高,决定在刘氏集团打工之后就没想过跳槽不过,他并不愚忠,还是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显得有勇有谋.关羽 评价:最具奉献精神的员工 特点:精神重于物质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这是最没有商人气的一位销售主管.他的一生,销售不过是一个职业而已,他所要完成的是,有比这一职业更为重要的东西:信誉.关羽跟刘备的兄弟之情让他拒绝了曹操的多次高薪挖角,但以现代的眼光来看,不少观众觉得他“太傻” 高希希分析:跟赵云相比,关羽有很多傲慢与偏见,因此很难讨老板欢心,他必须碰上一个为人不计较的老板才能有“出头天”其实关羽也不算太傻,因为工作不仅仅是为了钱张飞 评价:超强销售代表 特点:突破能力强,但不擅领导部下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张飞干销售能力不错,虽然没有大谋略,但偶尔有些小伎俩,而且相当奏效可是,张飞对自己下属范疆、张达提出了难度极高的任务,当部属反映问题,他非但不检讨,竟然当众把他们吊在树上鞭打,打完后用死来逼他们完成任务,最后引起员工的极度反弹,最终把自己逼上绝路 高希希分析:管理者将个人的情绪好恶,牵连到自己的部属,是领导上一大禁忌。
这是因为他从来没想到自己的高压政策最终葬送了自己的性命我看新《三国》之一:新曹操新刘备的创业板之路 ﻫ 文和运超 ﻫ ﻫ 今年重磅出击的《三国》播出后一直在喧嚣的争议中,尤其对于开篇删减了桃园三结义,篇幅中突出曹操的戏,令许多观众感到强烈不满.我看了上部30集以来,倒不觉的这是什么问题(当然结局去掉姜维邓艾的戏就另当别论了).因为整体上我觉得这是主创人员,高希希和编剧朱苏进有一定寓意的处理方式 ﻫﻫ 很多人都在强调这是拥刘反曹变成了拥曹反刘,其实大可不必在意是否如此.因为从前面30集的情况而言,剧情力量并没有弱化刘备至于为什么会在开头删减刘备的戏,我想是因为这一次的《三国》是想从《三国演义》的剧情为主,但并不完全照搬小说的模板,也就是说在小说的基础上但塑造人物又想真实一些所以,电视剧的名字是《三国》而不再是《三国演义》,这是很巧妙的一点 很多评价都在围绕新旧两版剧集,从话题上感觉有必要,但从演绎质量是没有太多可比性曹操的刻画是直奔主题的,真整个故事中他的分量很重,陈建斌的表演没有太多的问题,不过确实略微有些过如果要深究一下,那就是一开始曹操面对那些衮衮诸公和众多实力大过他的军阀,他是不是当真那么飞扬跋扈?还有剧中随时都把奸雄一词挂在嘴边,实在败笔,有种欲盖弥彰的感觉,而且曹操也动辄为世人对他的奸雄标签解释,好像可以漂白一样。
同时,曹操张扬的个性和刘备内敛的个性似乎在新《三国》被符号化了,两位大佬基本上成了这部大戏的“喋血双雄”(同样后半部诸葛亮和司马懿也是一般)可能从电视剧的戏剧性上,这刚好合拍,但从三国时代的真实性而言,并不一定如此 为什么说开头删减刘备的戏并没多大影响呢?我以为刘关张三人投军十八路诸侯,恰恰为了说明刘备创业的艰难!白手起家的状况,在刘关张身上充分的演绎出来,这并没有影响他们的价值和英雄气!反而他们在会盟讨董的一两集中,充分抢走了风头.尤其主创还专门让刘备和曹操畅谈了一番天下大事,为两人的分道扬镳做足了铺垫刘备出场以后玩着那种华丽的低调,口吻间不失豪杰之气,可以看出和曹操的气场刚好正反相对.刘备的塑造我觉得比较符合真实,他对汉室的忠心做的很到位,但同时又有自己争雄的打算.例如“陶谦三让徐州城”一节,刘备来救援和曹操来攻打,骨子里都是为了要争取徐州,但终究以刘备做人的高明胜出被曹操裹挟到许都之后,拥有皇叔头衔之时的忠诚神态(关于刘备的仁义忠厚的真伪是另一个话题,可以视为他的斗争策略,但有其本色也不应完全否定),煮酒论英雄那会儿的沉稳,个人觉得这一版刘备塑造相当精准,实在是意外惊喜 ﻫ 前面第二大情节自然是董卓吕布和王允一条线,包括陈好扮演的貂蝉.首先这个貂蝉确实比较老,演技嘛可以说没有,原本精彩的“连环计”被生生的解构成了琼瑶式的苦情戏,甚至最终还有一幕英雄般的刑场作别。
而红粉佳人也再度“献刀刺贼”,貂蝉难道也成了“曹二世”(曹操说她献刀显然是自负的说辞)??这种离奇的翻新实在超出我们的理解底线第二,整体上貂蝉、吕布、董卓比较单薄,其实他们的性格都应该复杂一些,董太师粗鲁的可爱也就罢了,吕布貂蝉是作为电视剧卖点在打造的俊男美女,这样简单的图像还是欠一些回味好比处处宣扬的吕布英雄一面,除了三英一场重头戏,根本没有多少动作戏,其实吕布英勇之处至少还有打得曹操狼狈逃窜一次,险些令曹丞相提前“下岗”,但这一场却简简单单几句话表过反而王允演的很好,尤其后面计策成功以后闯下祸端惨死的一部分,真正把王允的悲剧性表现的很完整,他自居太师以后同样自大成狂,并非前面口口声声忠心大汉的良臣,其实他能使出禽兽一般的连环计,就可想而知他并非胸有韬略至于把吕布进行颠覆式的塑造,倒也无所谓成败,过得去而已 ﻫﻫ ﻫﻫ 不过,就前面这些还不是原则上的大问题,真正大的失败是在孙氏父子,从亮相就倒胃口,试想:乱世风云之下,江东之虎孙坚能带着9岁的小娃娃孙权上阵讨贼嘛?这不是改编的问题,而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对孙权的铺垫不是一般的矫情,而且为了美化孙权是以丑化孙策为代价的,几乎把孙策弄成一个无知莽夫一般。
要知道《三国演义》写的好的一大高明就在于为了突出一个人物,绝不是丑化另一人物为代价的(好比写诸葛亮出山,但首先烘托他结交的都是一些山野高人;赤壁一节处处也写诸葛亮神机妙算,但面上首先是写出周瑜的雄姿英发)孙策在江东霸业道路上可以说是头功,江东六郡全是孙策带领父亲旧部打下的,才智和勇略只在孙权之上,不可能在他之下在决定中国北方命运的官渡大战之际,曹操获悉孙策可能偷袭后方吓得心魂不定,关键时刻,郭嘉挺身而出买凶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