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北师大版九上数学复习知识点及例题生

第***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403.67KB
约12页
文档ID:57800286
北师大版九上数学复习知识点及例题生_第1页
1/12

第 1 页 共 12 页 数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数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第一章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复习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复习 1.1.矩形、菱形性质及判定矩形、菱形性质及判定 矩形矩形菱形菱形正方形正方形 定义定义 性性 质质 边边 角角 对角线对角线 判判 定定 边边 角角 对角线对角线 对称性对称性 一、一、矩形矩形 例 1:若矩形的对角线长为 8cm,两条对角线的一个交角为 60 0,则该矩形的面积为 例 2:菱形具有而矩形不具有的性质是 () A. 对角线互相平分;B.四条边都相等;C.对角相等;D.邻角互补 例 3:已知:如图,□ABCD 各角的平分线分别相交于点 E,F,G,H,求证:四边形 EFGH 是矩形. 二.菱形二.菱形 例例 1 1已知:如图,四边形 ABCD 是菱形,F 是 AB 上一点,DF 交 AC 于 E. 求证:∠AFD=∠CBE. 例例 2 2 已知:如图ABCD 的对角线 AC 的垂直平分线与边 AD、BC 分别交于 E、F.求证:四边形 AFCE 是菱形. 第 2 页 共 12 页 例例 3 3、、如图,在ABCD 中,O 是对角线 AC 的中点,过点 O 作 AC 的垂线与边 AD、BC 分别交于 E、F,求证: 四边形 AFCE 是菱形. 例例 4 4、、已知如图,菱形 ABCD 中,E 是 BC 上一点,AE 、BD 交于 M,若 AB=AE,∠EAD=2∠BAE。

求证:AM=BE 例例 5 5..如图,在菱形ABCD中,∠A=60°,AB=4,O为对角线BD的中点,过O点作OE⊥AB,垂足为E. (1)求线段BE的长. 例例 6 6、、如图,四边形 ABCD 是菱形,DE⊥AB 交 BA 的延长线于 E,DF⊥BC,交 BC 的延长线于 F请你猜想 DE 与 DF 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例例 7 7、、如图,菱形 ABCD 的边长为 2,BD=2,E、F 分别是边 AD,CD 上的两个动点,且满足 AE+CF=2. (1)求证:△BDE≌△BCF; (2)判断△BEF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设△BEF 的面积为 S,求 S 的取值范围. A B C D E F O 1 2 B M A D C E D A B C O E  60 第 3 页 共 12 页 三.正方形三.正方形 例例 1 1 已知:如图,正方形 ABCD 中,对角线的交点为 O,E 是 OB 上的一点,DG⊥AE 于 G,DG 交 OA 于 F. 求证:OE=OF. 例例 2 2 已知:如图,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分别过点 A、C 两点作l1∥l2,作 BM⊥l1于 M,DN⊥l1于 N,直线 MB、 DN 分别交l2于 Q、P 点.求证:四边形 PQMN 是正方形. 实战演练: 1.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 A.平行四边形、菱形 B.矩形、菱形 C.矩形、正方形D.菱形、正方形 2.顺次连接菱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一定是() A.等腰梯形B.正方形C.平行四边形D.矩形 3.如图,已知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当 AB=BC 时,它是菱形B.当 AC⊥BD 时,它是菱形 C.当∠ABC=90 0时,它是矩形 D.当 AC=BD 时,它是正方形 4.如图,在ABC△中,点EDF, ,分别在边AB,BC,CA上,且DECA∥,DFBA∥.下列四个判 断中,不正确的是() A.四边形 AEDF 是平行四边形B.如果∠BAC=90°,那么四边形 AEDF 是矩形 C.如果AD平分BAC,那么四边形AEDF是菱形 D.如果ADBC且ABAC,那么四边形AEDF是菱形 5.如图, 四边形ABCD为矩形纸片. 把纸片ABCD折叠, 使点B恰好落在CD边的中点E处, 折痕为AF. 若 6CD ,则AF等于() A.4 3B.3 3C.4 2D.8 6.如图,矩形ABCD的周长为20cm,两条对角线相交于O点,过点O作AC的垂线EF,分别交ADBC, 于EF,点,连结CE,则CDE△的周长为() A.5cmB.8cmC.9cmD.10cm D C B A A F C D B E BF C E D A A O B C D E F 第 4 页 共 12 页 7.在右图的方格纸中有一个菱形ABCD(A、B、C、D四点均为格点) , 若方格纸中每个最小正方形的边长为 1,则该菱形的面积为 8.如图,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已知1202.5AODAB , ,则AC的长 为. 9.边长为5cm 的菱形,一条对角线长是 6cm,则另一条对角线的长是. 10.如图所示,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若再补充一个条件能使菱形ABCD成为正方 形,则这个条件是(只填一个条件即可) . 11.如图,已知P是正方形ABCD对角线BD上一点,且BP=BC,则∠ACP度数是. 应用探究: 1.如图,将矩形ABCD纸片沿对角线BD折叠,使点C落在 C 处, BC 交AD于E,若22.5DBC°, 则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情况下,图中45°的角(虚线也视为角的边)有() A.6 个B.5 个C.4 个D.3 个 2.如图,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 1,M是AB的中点,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A. 3 10 B. 1 3 C. 2 5 D. 4 9 3.已知AC为矩形ABCD的对角线,则图中1与2一定不相等的是() A.B.C.D. 4.红丝带是关注艾滋病防治问题的国际性标志.将宽为1cm的红丝带交叉成 60°角重叠在一起 (如图) ,则重叠四边形的面积为_______ 2. cm A B C D A B C D A D C B O BC DA P A B E C D C 22.5 D A C B M BA 1 DC 2 1 1 2 BA DC BA C 1 2 D 1 2 BA DC 第 5 页 共 12 页 5.如图,将矩形纸 ABCD 的四个角向内折起,恰好拼成一个无缝隙无重叠的四边形 EFGH,若 EH=3 厘米,EF= 4 厘米,则边 AD 的长是___________厘米. 6.如图,已知AOBOAOB,,点E在OB边上,四边形AEBF是矩形.请你只用无刻度的直尺在图中 画出AOB的平分线(请保留画图痕迹) . A B F E O 7.如图:矩形纸片ABCD,AB=2,点E在BC上,且AE=EC.若将纸片沿AE折叠,点B恰好落在AC上,则AC 的长是. A BC P D E 第二章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 一、一元二次方程一、一元二次方程 (一)(一)一元二次方程定义 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2 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二)(二)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0(0 2 acbxax,它的特征是:等式左边是一个关于未知数 x 的二次多项式,等式右边是零,其 中 2 ax叫做二次项,a 叫做二次项系数;bx 叫做一次项,b 叫做一次项系数;c 叫做常数项 例例 方程 2 2 (2)(3)20 m mxm x  是一元二次方程,则____m . 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 直接开平方法: 适用于解形如bax 2 )(的一元二次方程 当0b时,bax,bax; 当 b0 时,图 像的两个分支分别在第、象限内,在每一个象限内,y 随 x 的增大而; 当 K0 时,图像的两个分支分别在第、象限内,在每一个象限内,y 随 x 的增大 而 (2)面积不变性:点 P(a,b)是反比例函数)0(k x k y的图像上的任一点,PA⊥x 轴于 A,PB⊥y 轴于 B, 则有|| 2 1 || 2 1 ||||kxySkxyS AOBOAPB  矩形 (3)图像的对称性:双曲线是 5 5、、确定确定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确定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方法仍是待定系数法。

由于在反比例函数 x k y 中,只有一个待定系数,因此 只需要一对对应值或图像上的一个点的坐标,即可求出 k 的值,从而确定其解析式 例例 在同一坐标系中,函数 x k y  和3 kxy的图像大致是() ABCD 例例 反比例函数 x m y 23 ,当_______m时,其图象的两个分支在第一、三象限内 例例 反比例函数 x y 1 的对称轴有()条 (A)0(B)1(C)2(D)无数 例例 对于反比例函数 x k y 2 (0k),下列说法不正确 ... 的是() (A)它的图象分布在第一、三象限(B)点(k,k)在它的图象上 (C)它的图象是中心对称图形(D)y随x的增大而增大 例例 反比例函数 k y x (k<0)的图象上有两点A( 11 xy,) ,B( 22 xy,) ,且 12 xx,则 12 yy的值是() (A)正数(B)负数(C)非正数(D)不能确定 例例 如图,A 为反比例函数 x k y 图象上一点,AB 垂直x轴于 B 点,若 S△AOB=3,则k的值为() (A)6(B)3(C)1.5(D)不能确定 A BO x y P B AO P B A O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