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二则测试题《陈太丘与友期行》习题1. 《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 》,是由 时期 组织编写的一部 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 、 课文《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 》篇2.解词:期行: 期: 日中: 舍去: 舍: 去 : 乃: 戏: 尊君在不: 不: 相委而去: 委: 下车引之: 顾: 2. 翻译句子:(1)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试揣摩下列句中人物的心理活动2分)⑴友人惭,下车引之 ⑵元方入门不顾 4.作者交代元方“时年七岁”,有何作用?(2分) 5. 面对友人责骂自己的父亲,元方是如何回答的?这表现出他怎样的特点?(4分) 6. “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1分) 7. “友人惭,下车引之”说明了什么?(2分) 8. 元方“入门不顾”的理由是什么?试用文中关键词语作答。
从元方的做法中你获得为人处事有哪些原则?(2分) 9. 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3分) 10. 文中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法是______描写1分) 11. 《陈太丘与友期》主要写的是哪两个人?分别归纳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4分) 12. “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3分) 13.在现实生活中,对人的称呼也有不同说法,试试说说以下情景该如何称呼,称别人的女儿常称 ,称别人的儿子常称 ,称自己的过世的父亲常称 。
3分)14.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2分) 《世说新语》二则测试题《陈太丘与友期行》习题3. 《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 世说新语笺疏 》,是由 南朝宋 时期 刘义庆 组织编写的一部 志人小说集 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 言谈 、 逸事 课文《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 方正 》篇2.解词:期行: 相约同行 期: 约定 日中:正午时分舍去: 丢下他而离开 舍: 舍弃 去 :离开 乃:才戏: 玩耍,嬉戏 尊君在不: 令尊在不在? 不:同“否”相委而去: 丢下我走了 委:舍弃 下车引之: 拉,牵拉 顾:回头看4. 翻译句子:(1)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陈太丘和友人相约同行,约定中午出发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中午你还没有到,就是不讲信用;当着孩子面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4)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门去3.试揣摩下列句中人物的心理活动2分)⑴友人惭,下车引之 ⑵元方入门不顾 (轻视4.作者交代元方“时年七岁”,有何作用?(2分)交代了元方年龄幼小,为下文设下伏笔,从而突出元方年幼机智聪明、明礼、诚信5.面对友人责骂自己的父亲,元方是如何回答的?这表现出他怎样的特点?(4分)(1)元方针锋相对地反驳友人,指出对方的无信、无礼,有理有据2)表现了元方年纪虽小,但明白事理、聪慧过人6.“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1分)“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或:言而无信,待人无礼7.“友人惭,下车引之”说明了什么?(2分)由“怒”转“惭”,说明友人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对自己的言行感到后悔下车引之”说明友人想对元方表示友好,以示悔意8.元方“入门不顾”的理由是什么?试用文中关键词语作答从元方的做法中你获得为人处事有哪些原则?(2分)父亲的朋友“无信、无礼”;(1分)为人要讲诚信、有礼貌、为人要宽容等(1分)9.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3分)示例一:元方这样做颇为失礼,(1分)元方批评友人无礼,自己更应该做到有礼——友人已经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使有错,也应以礼待之。
2分)示例二:元方这样做不失礼,(1分)友人失信又失礼,行事不端,态度恶劣;元方必须用“入门不顾”的态度维护自己和父亲的尊严,这是坚持原则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给“友人”的一个难忘的教训2分)10.文中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法是______描写1分)对比11.《陈太丘与友期》主要写的是哪两个人?分别归纳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4分)元方——聪明、机智、明信、懂礼、有节、能言善辩 友人——无信、无义、无礼,但知错能改12.“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3分)君:对对方的敬称;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谦词13.在现实生活中,对人的称呼也有不同说法,试试说说以下情景该如何称呼,称别人的女儿常称 ,称别人的儿子常称 ,称自己的过世的父亲常称 3分)令爱、令郎、先父14.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2分) 为人处事,待人接物要讲诚信、懂礼貌,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生活中也要知错能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