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进度计划表周 次单 元课 题课 时备 注11.听听声音11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2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12第一单元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1机动35.声音的强与弱1声首2课时36.声音的高与低147.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148.制作我的小乐器15-6第一单元整理与复习271.感受我们的呼吸172.呼吸与健康生活183.测量肺活量18第二单元4.一天的食物1机动95.食物中的营养1呼吸与消化2课时96.营养要均衡1107.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1108.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111-12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2131.让小车运动起来1132.用气球驱动小车114动小车1第二单兀教不斗版机动144.弹簧测力计1运动和力2课时155.话动与摩加力1156.运动的小车1167.设计制作小车(一)11168.设计制作小车(二)117-18第三单元整理与复习219-20综合复习综合复习4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为最新制订的教科版教材本教材根据内容划分单元,每个单元一个主题本教材共三个单元,分 别 围 绕“声音”“呼吸与消化”“运动和力”三个主题展开,每个单元又分8课,共24课第 一 单 元 声音单元,本单元围绕“声音”这个主题展开教学探究。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虽然声音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我们却总能感觉到它的存在,并从声音那里获得了很多信息本单元围绕“声音”引导学生学习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我们是如何听到声音的,声音的强弱、高低与什么有关系等问题,并在了解有关声音知识的基础上,让弦乐器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以及利用物体的发声原理,制作一个简单的小乐器第 二 单 元 呼吸与消化单元,本单元围绕“呼吸”“消化”这个主题编排教学内容在日常生活中,无论走路、玩耍、学习还是睡眠,我们的身体都在和外界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呼吸,呼吸是我们的身体从外界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是生命存在的基本特征食物是我们身体所需养料和能量的主要来源,我们吃进肚子里的食物,都需要通过身体一点一点的转化为生命所需的养料和能量,这个过程就是消化消化和呼吸对于维持我们的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单元主要引导学生感受我们的呼吸,了解肺活量,探究呼吸与健康生活的关系了解我们一天当中所吃的食物,了解我们的消化器官,感受食物在口腔中的变化以及食物在身体中的旅行,懂得在饮食上注重营养均衡,我们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第 三 单 元 运动和力单元,本单元围绕“运动和力”这个主题编排教学内容,主要引导学生认识军薮球以、弹力摩擦力、反冲力等各种各样的力,认识到物体的静止和运发都与力有关。
本单元以小车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让小车运动起来,用气球驱动小车,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探究小车运动与拉力之间的关系,小车运动速度与摩擦力之间的关系,探究运动中小车的能量,用简单的材料动手设计制作我们的小车等一系列活动,研究和认识各种各样的力2第一单元教学计划单元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我们周围充满各种声音,引导学生运用高低、强弱等词汇描述听到的声音并能给声音进行简单的分类通过观察发声的物体,懂得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并且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认识到声音可以在气体、固体和液体中传播知道人耳中的鼓膜能够感应声波并震动,使声音传到内耳,引起听觉,引导学生了解耳廓和鼓膜的作用知道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物体音量的大小与物体振动幅度有着密切关系;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物体的音高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懂得物体长短、粗细不同,发出声音的高低也就不同,短而细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高,长而粗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低在了解声音知识及物体发声原理的基础上,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乐器,引导学生养成动脑动手的习惯,感受科学的魅力科学探究目标 能观察、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各种变化,以及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声音的高低强弱。
探究活动中,通过猜测、观察、实验、研讨等发现事实、做出判断、发展思维利用文字、图表、图画等方式描述观察、实验的结果,并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科学态度目标 养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学会使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物体,有积极的探究兴趣3 形成尊重事实、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发展愿意与他人合作、乐于交流的学习态度科 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生活中的声音现象,知道可以利用各种方法研究声音,以及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意识到声音在人们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了解使用简单工具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便利课时划分:第1课 听 听 声 音(1课时)第2课 声 音 是 怎 样 产 生 的(1课时)第3课 声 音 是 怎 样 传 播 的(1课时)第4课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1课时)第5课 声 音 的 强 与 弱(1课时)第6课 声音的高与低(1课时)第7课 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1课时)第8课 制 作 我 的 小 乐 器(1课时)教学重点:知道我们周围充满各种声音,引导学生运用高低、强弱等词汇描述听到的声音并能给声音进行简单的分类通过观察发声的物体,懂得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并且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认识到声音可以在气体、固体和液体中传播知道人耳中的鼓膜能够感应声波并震动,使声音传到内耳,引起听觉,引导学生了解耳廓和鼓膜的作用知道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物体音量的大小与物体振动幅度有着密切关系;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物体的音高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教学难点:养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学会使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物 体,有积极的探究兴趣形成尊重事实、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教学措施: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4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科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了解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科学的重要性听听声音【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我 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虽然看不到它,但可以感受到它声音可以用高低、强弱、悦耳和刺耳等词语来进行描述科学探究目标运 用语言描述听到的声音,并能给声音进行简单的分类科学态度目标在 认识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和态度,乐于与同伴交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初 步认识到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它随时随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学生对于声音的原有认识,关于声音有哪些想知道的问题难点:把听到的声音尝试用高、低、强、弱来进行描述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课前打开教室的门窗,以便上课时学生能够听到教室外面的声音或者录有各种声音的音频资料;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标题为“彳 嚅 断 暗F f”对声音问题的思考记录表”两张班级记录表闪烁的小星星或其他一段乐 曲的音频资料及其乐谱上课时间】【教学过程】5活动一:听听周围的声音1.教师:从这节课开始,我们来研究关于声音的问题在研究声音的过程中,请大家要保持教室安静2.教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听听周围的声音板书课题:听听声音)提出要求:你能分辨出哪些是动物的声音,哪些是自然界的声音,哪些是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吗?如果教室周围的声音比较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直接听一听周围的声音;如果周围环境比较安静,想要学生听到的声音丰富一些,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包含各种声音的音频资料,再留给学生大约2 分钟的时间去思考听到的声音3.教师将“我听到的声音”的班级记录表出示在黑板上,并引导学生填写。
学生先说说听到的是什么声音,再说说这个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接着对这个声音进行描述,按顺序来交流听到的声音同时,教师出示描写声音的科学词汇,如“高、低、强、弱、悦耳、刺耳”等,并告诉学生:在描述声音的时候,这些词语可能会对你有所帮助教师对学生的交流内容进行概括提炼,并记录在班级记录表中设计意图:通 过“听听声音”的活动,引导学生开始关注声音活动二:回忆有关声音的知识和相关问题1.教师提出进一步的活动要求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大家对声音肯定不陌生,下面就请大家回忆关于声音你已经知道的知识和你还想知道的知识,并把它们记录在 学生活动手册第 1 页“对声音问题的思考记录单”中,同时还可以把你的记录和同组同学进行交流2.学生完成记录并与同组同学进行简单交流后,教师出示“对声音问题的思考记录表”的班级记录表教师组织学生汇报,将学生知道的关于声音的知识和问题分别记录下来学生所知道的关于声忡踊识可能很吨单,甚至是不准确和错误的,这时教师不必急于讲解和纠正如果学生提出质疑,可以让他们去探讨,确定错误并得到认同的可以改正;解决不了的,可以把问题记录下来,在后面的学习中解决有些内容本单元学完还没有解决,或者本单元没有涉及到,这就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把不断学习6到的关于声音的知识补充到这张记录表里,引导学生发现他们原来知道的声音知识是否有问题,若有问题,如何进行纠正因此,这张记录表将成为学生不断获取新知的有力证据学生提出的关于声音的问题,并不是本课一定要回答的,其目的是了解学生关注了声音的哪些内容,为本单元后面对声音各个问题的研究活动做好铺垫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把他们提出的新问题补充到这张记录表里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记录表中的问题解决得越多,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就越强,这也体现了本课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离开教室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已经知道的声音知识,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关于声音的前概念;了解学生关于声音还有哪些想要知道的知识,是为了了解学生对声音还有哪些问题这些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时需要考虑到的:学生已有知识中不准确、不完整的地方,要在教学活动中去纠正;学生关注的想要知道的声音问题,设法在教学活动中帮助他们解决活动三:听一段乐曲,感受乐曲中音符的高低变化教师:我们已经探讨了这么多关于声音的问题,现在我们来听一首非常熟悉的歌曲 闪烁的小星星教师出示曲谱,让学生边听边跟着哼唱,边看曲谱。
需要注意的是,准备的乐曲一定是学生比较熟悉并能跟着哼唱的乐曲,这样学生在识别乐曲音符的同时,能感受到音高的变化接着,让学生唱出乐曲中的音符,同时用手势比画出音符的高低(手掌向下向前伸出,随着音符的高低上下移动),并逐句说一说它们的高低顺序;也可以让学生边唱音符、边打拍子,感受乐曲中强弱变化的顺序设计意图:乐曲靠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的变化来抒发人们的感情,通过让学生欣赏、哼唱他们熟悉的乐曲来感受声音的高低变化全课总结:声音是无处不在的,声音是美妙的,我们将继续探索声音更多的秘密板书设计】教科版听 听 声 音7我 听 到 的 夕*(班坎加乘女)听到的声号我 对 这 些 卢4的林迷鸟叫声展 动 呻,一 条 心 高.一 金,UL州人声修 峋.比 较 刺 耳【活动手册使用说明】活动目的:帮助学生收集已经知道的声音知识和还想了解的声音知识活动手册使用说明:可以让学生将已经知道的声音知识和还想知道的声音知 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关于声音还有哪些想要知道的问题)记 录 在“对声音问题的思考记录表”中;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记录的内容,在后面全班的讨论中,也要根据各自的记录来进行汇报听听声音我 的 课 堂 活 动 记 录日 期:回忆有关声音的知识和相关问题,然后记录下来,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对声音问题的思考记录表教科版8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 学 目 标】科学概念目标 声 音 是 由 物 体 的 振 动 产 生 的。
科学探究目标 能 观 察、比较、描 述 物 体 发 声 和 不 发 声 时 的 不 同 状 态,并 记 录 下 来能 从 多 个 物 体 发 声 的 观 察 事 实 中 对 原 因 进 行 假 设 性 解 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