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总结 专题六,一、俄国、中国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不同方式 1.俄国:采用了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走的是城市包围农村的道路原因是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镇压革命,布尔什维克党制定了正确的革命方针——武装起义,同时俄国是一个帝国主义国家2.中国:在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通过三大改造实现社会主义革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原因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和经济命脉,在此之下,中国共产党坚持统一战线,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进行了三大改造同时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决定了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二、俄国革命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历史启示 1.普遍性: (1)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虽有一定发展,但仍相对落后在它身上,既有摆脱不掉的旧时代的根底,也有新时代的成分,矛盾的混杂为革命的爆发准备了温床2)特别是在战争的冲击下,这些矛盾空前激化在这个时候,只要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决策正确,力量充分,就极有可能领导劳动人民捣毁剥削制度,翻身做主人从社会主义革命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上,十月革命的意义无疑是普遍的3)正是由于俄国资本主义相对落后,在革命的过程中,俄国出现了无产阶级领导下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急剧转变的现象。
革命后的新政府面临着要大力发展经济和建设民主、发扬民主的迫切需要实践表明,苏俄和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政权都采取了重前者、轻后者的做法从这一点上十月革命也无疑具有普遍性2.特殊性: (1)俄国资本主义的落后是相对的,并且已经过渡到了帝国主义阶段它的工业生产和城市化都已发展到一定程度工业无产阶级集中于城市,因而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城市取得胜利,并把影响迅速扩展到广大的农村地区形成全国革命的形势2)当时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经济发展还没有达到这样的高度,城市中无产阶级的力量还很小,社会主义革命要在城市中取得进展是非常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这就更不要说向农村扩展了因此,十月革命所走过的从城市到农村的革命道路是它特殊的一面3.历史启示:俄国革命的特殊性,是由其特殊的国情所决定的,别国不能盲目照搬,否则,有可能对革命事业造成损失如王明的“城市中心论”,将俄国革命的经验神圣化,就给中国革命造成极大损害三、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规律 1.由空想到科学:19世纪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天才的设想,但他们仍未找到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正确途径,没有找到实现社会主义的力量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表明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为科学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创立了科学理论,于1848年发表《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从此,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2.由理论到实践:随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传播,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起来1871年法国巴黎公社,建立了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权社会主义由理论发展到实践3.由理想到现实:《共产党宣言》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即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进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1917年,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4.由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亚洲出现了多个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了地跨欧亚的社会主义阵营社会主义由一国胜利发展到多国胜利5.由一种模式到多种模式:欧亚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之初,大多照搬苏联模式但由于苏联模式的弊端以及与各国国情的不符,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力图通过改革突破这一模式的束缚,出现了南斯拉夫模式和中国模式实践证明:苏联模式、南斯拉夫模式是失败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理论研究 史学研究的方法与原则 【理论阐释】 1.概念解读:史学研究方法就是利用史料的搜集、考订和编次,论证历史现象的真伪、获取历史结论的方法,简单地说是考查史学思想、历史观、历史编纂学、史料学、史学方法论等的理解运用。
2.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多学科交叉研究法,即运用计量史学、社会史观、生态史观等进行跨学科综合研究法 (2)历史比较法,即将相同或相似的历史现象放到一起进行分析比较,获取结论 (3)二重证据法,即文献与考古相结合的研究方法4)阶级分析法或者历史结构分析法,即运用历史发展的结构或阶级立场角度研究历史 (5)“读史征信”阅读相关史料,发现历史的真实 (6)其他方法:社会学方法、心理学方法、计量分析方法、基因分析方法、考古学方法、人类学方法、民族学方法、民俗学方法以及自然科学的方法等典例展示】 【典例】(2015·安徽文综·T22)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指出:“史家的工作和自然科学家正相反,专务求‘不共相’倘若把许多史迹相异的属性剔去,专抽出那相同的属性,结果便将史的精魂剥夺净尽了下列观点与此相近的是 ( ),A.史学即史料学 B.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C.治史所以明变 D.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点拨】,【解析】选C倘若把许多史迹相异的属性剔去……结果便将史的精魂剥夺净尽了”是强调研究历史要求“变”,否则就失去了历史的真谛,即发展,这与“治史所以明变”的观点相近,故C正确A强调史学的研究对象是史料,B、D强调史学研究要为现实服务,都与题干主题不符,故错误。
策略指导】 1.明确历史学科的特点历史学科的特点是由它的内容和社会功能决定的,具有史和论的高度统一性、过去性、具体性、阶段特征性、因果性、借鉴性、综合性的特点2.明确影响史学观点和史料运用的主要因素: (1)研究者的立场不同,如站在殖民者和被殖民者的立场上;站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立场上等 (2)研究的方法、角度不同 (3)史料的选取和运用上的差别 (4)时代的局限性等3.注意史学研究运用辩证唯物史观、整体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生态史观等多种史观分析思考历史问题和历史现象 4.注意史学研究的科学性、真实性、公正性 (1)坚持以是否促进生产力发展为首要标准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终极动力,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评价历史现象最根本的标准2)坚持历史观点与辩证观点相统一的标准即要用历史的观点,把历史事件、人物、观点放到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考查、评论,不能以我们现在的眼光去苛求古人;同时还要用辩证的观点,全面地、一分为二地去考查、分析评价对象,讲清评价对象的积极性和消极性、进步性和落后性3)坚持以正确的方法为标准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研究历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应训练】 1.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提出的“历史理解之同情(即强调要站在当事人所处的时代思考和评价历史事件)”是史学界研究历史事物的基本原则之一。
下列评述符合这一基本原则的是 ( ),A.商鞅不能将“德治”与“法治”结合导致变法失败 B.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主要是为推动手工业的发展 C.洋务运动强调“中体”是为引入“西用”而铺路 D.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传统文化有失认知的客观性,【解析】选C陈寅恪先生的观点实际上是强调历史研究要结合特定时代背景去考察商鞅变法没有失败,因为商鞅变法的重要成果得以维持,变法目的达到了,所以A表述是错的同样,汉武帝实行盐铁专营是要实现经济大一统,本身目的不是促进手工业的发展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传统文化是没有辩证看待传统文化,B、D错误洋务运动强调“中体”是要减轻引进“西用”的阻力,同时也反映洋务派学习西方的层次浅2.秦王朝经济生活的史料有限,后人回顾秦制,多持全面否定的态度1975年,湖北云梦秦墓出土简书10种,其中有可以补充史料记载的珍贵资料,使史学界对当时社会经济生活的若干具体情形得到了一些新的认识材料说明 ( ),A.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只能是相对的 B.历史实践是检验历史认识的途径 C.文字史料必须与实物史料相印证 D.多重史料印证可以还原历史真实,【解析】选A材料阐述了由于秦王朝的史料有限,人们的认识也有限,但是在1975年,湖北云梦秦墓就出土了很多对进一步了解秦王朝经济生活有帮助的珍贵资料,由此可以看出人们对历史的认识随着考古发掘不断地变化与充实,因此A的表述符合题意,故选A。
3.史学家王国维在《古史新证》中指出,“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训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王国维强调历史研究应 ( ),A.善于对新材料与古史记载的审定 B.重视新材料与古史记载的来源的收集 C.注意新材料与古史记载结合印证 D.注重对新材料与古史记载真伪的考证,【解析】选C从题干可知王国维强调地下新材料的发现对文献记载的补充作用,这属于他“二重证据法”的史学研究方法,即“纸上之材料”与“地下之新材料”相互印证的研究方法,故C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