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教社B版教材的特点和几点建议

桔****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81.51KB
约7页
文档ID:480219146
人教社B版教材的特点和几点建议_第1页
1/7

人教社B版教材的特点和几点建议山东省威海市第四中学 刘亚丽人教社B版教材已经在我校实行一年多了,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感觉到:新教材内容面向全体学生,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兼顾学优生和学困生,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中存在的各种差异的承认,对这种差异能区别对待,便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因材施教新教材重视学生各方面的发展,重视应用意识的培养,充分体现了学习数学知识的特点:“基础知识+能力+创新意识”新教材在很多方面有着一些优于旧教材的特点,也存在着一些需要改进的缺点,下面我结合实例谈一谈一、 B版教材的主要特点(一)重视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在平日教学实践中了解到,很多学生不喜欢学数学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数学有什么用?”B版教材给出了很好的回答每章都设计了章头图和前言,而且这些图和前言的设计可谓煞费苦心比如《集合》一章的前言,用每一个中国人都热切关心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安排工作引出了集合知识,并强调集合的重要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重视函数这一节则由物理中的自由落体运动引入,体现了数学作为工具的强大用途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密切联系还有“指数爆炸”“观览车”等实例,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原来数学这么有用,这么有趣,离自己这么近!(二) 教材内容的安排重视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和应用,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认识的连续性、可容性,易于学生的接受和掌握。

1、与初中知识的联系比如,学生初中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知识,而在B版教材中,学习了函数的性质后,又进一步研究了这两类函数的性质和应用,使学生对对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有更深的了解,对函数的性质有更深的了解2、与前面章节的内容的联系比如,三角恒等变换中,证明关系式时,运用刚刚学习过的向量来证明,既体现了向量的强大作用,又体现了数学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有利于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巩固3、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比如,函数引言中与物理的自由落体运动的联系,向量知识与物理中位移与力的联系;算法知识与计算机语言的联系;对数函数解决放射性元素的衰变问题体现与生物学之间的联系等等三)面向全体学生,兼顾学优生和学困生新教材的内容较以往教材内容有所增加,但难度有所降低,这给了更多的学生学习数学、接近数学、体验数学的机会新教材的练习和习题均分为A、B两组,A组题是适合学困生的基础题,B组题是适合学优生的稍有难度的提高题各章节内又适时的给出了“思考与讨论”“探索与研究”,激发学有余力的同学探索的勇气,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不同的发展和进步!(四)教材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渗透1、整套教材都配备了配套的课件(课件是随教材赠送的),并且在人教社的网站上可以自由下载,给老师的授课、学生的学习很大的帮助。

比如,必修2中立体几何初步的配套课件中常见的四棱柱,通过拖动指针依次演示四棱柱 直四棱柱 长方形 正四棱柱 正方形 平行六面体 直平行六面体 并且在课件中设置了转、斜、直、闪等方式让学生形象得认识这些特殊的四棱柱,并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效果非常明显2、教材中到处强调计算机和计算器等工具的使用必修1就在附录中安排了“科学计算自由软件—SCILAB简介”,介绍SCILAB在计算中的运用以及一些函数命令,并在教材中不时地安排一些关于计算机的选学内容,供有计算机的同学自学,有条件的学校进行适当的教学比如,第40页选学利用计算机求函数值、第54页作函数的图象等等二、 教材中值得商榷的几点虽然新教材在各方面都有了极大改善,但是在个别地方仍有值得商议的地方一)教材中部分章节的安排和内容的处理是否可以调整1、常用逻辑用语所在的章节 常用逻辑用语内容的重要是毋庸置疑的,正确地使用逻辑用语 是现代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无论进行思考、交流,还是从事各项工作,都需要正确地运用逻辑用语表达自己的思维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更是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学习后备知识的必要准备,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B版教材将之放入选修1-1及2-1中,会不会削弱了这一部分的重要性?而且,如果充要条件成为已学内容,那么后续章节教学内容会有更新的处理方法比如:在给出曲线的方程、方程的曲线概念之后,可以直接指出,如果曲线C的方程是,那么点在曲线C上的充要条件是加强了与前后各章教学内容的联系,有助于整套教材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提高教学效益,并有利于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巩固2、关于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这一节,可不可以删除不讲?首先,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第30页关于三角函数的内容与要求中没有作任何要求;其次,在B版教材中对于反函数这一部分知识的要求降低了,只是在必修1中第113页关于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关系这一节中提到了反函数的定义,并没有详细的讲解,也没有进一步的要求,这使得学生对反函数的知识掌握的不是很到位这使得学习“已知三角函数求角”这一节时,困难较大3、 倍角公式的处理倍角公式在以往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 实验修订本)第一册(下)中第42页,教材中用了三处“空白”,我觉得这三处空白留的妙!这三个公式的推导对学生来说并没有什么大困难,留一个空白既引导学生动脑思考,熟练运用两角和的公式, 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数学的信心。

所以我觉得新教材在修改后直接给出公式,剥夺了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机会,如果能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适当地多留一些空白,对学生大有益处二)教材中部分章节中是否可以多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1、B版教材鼓励学生接近生活,而逻辑用语是最接近生活的,学生可以用它来判断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事物的正确与否,使数学接近生活,但是教材并没有出现这一类习题比如:四种命题的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学生熟悉而有趣的例子,如“若有云则下雨”,写出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判断其真假;再如:把“桌子有四条腿”写成“如果,则”的形式,并写出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再判断各个命题的真假这样能够使学生感到数学接近生活,数学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2、 算法的引入是否可以考虑用学生熟悉的实例?必修3教材发到学生手里之后不久,就有学生来找我,反映提前预习课本,对算法已经产生畏惧心理,“算法这一章好象非常复杂,算法究竟是什么?我能学会吗?”算法思想是现代人应具备的一种数学素养,如何让学生体会算法的思想,并对之消除畏惧心理,产生兴趣?我曾经听过潍坊二中宋瑞金老师的一堂课,宋老师没有直接讲数学意义上的算法,而是举了一个大家熟知的例子:请同学们设计一个方案,将狼,羊,菜运到对岸,其中狼与羊、羊与菜、不能单独在一起。

由此引入广义的算法思想,学生的兴致一下子高涨起来,原来算法是这样的,而且算法思想用途这么广随后再引入数学意义上的算法,学习效果比较好如果教材中能多给出一些这样的实例,应该可以让学生通过熟悉的事例体会到算法思想的广泛用途,并对之产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三)教材在一些局部环节上有一些小的错误1、必修4中第41页给出了周期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对于函数,如果存在一个非零常数,使得定义域内的每一个值,都满足,那么函数就叫做周期函数,非零常数叫做这个函数的周期讲到这时,老师都会提醒学生注意定义中的几个关键词“非零常数”“每一个值”可是教材紧接着,下面一段“根据这个定义,正弦函数是一个周期函数,都是它的周期”反应快的学生马上质疑教材的正确性:是非零常数吗?这虽然是个小错误,可是如果不及早订正,会影响教材的权威性2、必修2中第86页给出了思考与讨论:已知两点A()、B(),且,求直线AB的方程本来思考与讨论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勇气,可是讨论过程中却遇到困难,条件是不是不够?思维严谨的同学会讨论与的关系直线的两点式方程()是不是该再加一个条件:?3、必修1中第49页关于增函数和减函数定义是这样的:当改变量时,有(<0),那么就称函数在区间M上是增函数(减函数).但是选修1-1的3.3.1以及选修2-2的1.3.1节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时,给出的法则是:如果在内,0(0),则在此区间是单调增加的(减少的),这和必修1的定义是不是有些矛盾?对新教材的认识与理解,自己还是非常肤浅的。

新教材中更深的内涵,还需要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与实践中继续品味和挖掘,逐步领会新教材的实质,改正自己的偏见和错误,同时,也请各位专家和教师对自己的观点给予批评和指正。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