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南宋庐陵(今吉安)人文天祥明确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他并不对帝王愚忠,而只无条件地忠于国家和民族他英勇就义后留下了大量诗文,其中如《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狱中所作的《正气歌》以及死后从其衣带中发现的“衣带诏”(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都已成为光照日月、气壮山河的绝唱,成为民族精神财富的宝贵部分,文天祥也因此成为永垂不朽的民族英雄课文点译】【课文全译】 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我被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统一指挥各路兵马这时元军已迫近都门外,不论是迎战、防守或迁都,都已经来不及安排大小官员聚集在左丞相的衙门里,都想不出办法来当时(双方有)使者车马往来频繁,元军方面约邀(我国)当权的人相见,大家认为我去一趟就可以缓解国家的祸患国家事态到了这地步,我不能(只顾)爱惜自己;(而且)估计元军方面还是可以用言语说动的以前,(我们的)使者往来,没有被扣留在北方的,(同时)我更想探察一下元军方面的情况,回来好寻求救国的办法于是未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就任,第二天,以资政殿学士(的身份)前往。
刚到元军军营(的时候),我慷慨陈辞,(他们)上上下下都很震惊他们也不敢马上就轻视我国不幸的是先有吕师孟干坏事,后来有贾余庆(向对方)讨好献媚,我(才)被拘留不能回还国家的事情被弄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我自己估计不能脱身,就当面责骂元军统帅不守信用,揭露吕师孟叔侄二人叛国(的罪行)我)只想求死,不再顾念(个人的)安危元军方面虽然表面上尊敬我,实际上(对我)很愤怒派来)两个高级头目,名义上是招待使臣的人,夜里却用兵包围我的住所,我就不能回国了不久,贾余庆等人作为祈请使要到北方去;元人逼迫我同他们一起走,但又不算作使者我照理应该自杀,但还是忍耐着(随他们)出发古人说:“(忍辱不死)是为了将来有所作为啊!” 到了京日,得机会跑到了真州,就把北兵的虚实完全报告了淮东、淮西两位边防统帅,约定(同他们)联合兵力奋起抗战国家复兴的机会,大概就在此一举了在那里)住了两天,扬州的边帅下了逐客令我)没有办法,(就)改名换姓,隐蔽行踪,在荒野里奔走,在露天里歇宿,每天同元军的骑兵在江淮一带(彼此)互相出现或隐没(没有遇见)困窘饥饿,无所依托,悬赏捕捉又很紧急,天高地远,叫唤求救都来不及,后来找到一只小船,避开(敌军所占的)江中小洲,从北海出去,然后渡过扬子江,进人苏州,经过四明,转到天台,终于来到永嘉。
唉!我接近死亡的危机不知道多少回了!责骂敌军大头目会被处死;痛骂叛贼也会被杀死;和北兵那两个高级头目相处二十天,争论是非曲直,好多次都可能被杀死;逃出京口(的时候),身边带着匕首以防意外,差点自杀;经过十多里有北兵停泊船只的水区,被巡逻船搜寻,差点投水,葬身鱼腹;在真州被赶出城外,差点(由于)走投无路而急死;投奔扬州,路过瓜州扬子桥,如果碰上(敌人的)哨兵,不可能不被杀死;在扬州城下,进退不能自主,几乎类似送死;坐在桂公塘土围子里,(敌人)骑兵数千人从门前走过,差点落在敌人手里死掉;在贾家庄,差点被巡查的军官凌侮逼迫而死;夜里投奔高邮,迷了路,差点儿陷(于泥沼)而死;天亮时,在竹林中躲避哨兵,遇到巡逻的元军骑兵几十人,几乎无法逃脱而死;到了高邮,置制司衙门(通缉捉拿我的)公文下达了,差点儿被逮捕杀死;在城子河里航行,在横七竖八的死人堆里穿行,(我坐的)船同(敌人的)巡哨船相隔很近,差点儿遇上(敌人而被)杀死;到了海陵,往高沙去,常常担心白白地死掉;取道海安、如皋,一共三百里路,北兵和土匪在这一带来来往往,(我)没有一天不可能死去;到达通州,几乎因为不被收留而死;后来驾着小船在惊涛骇浪中航行,实在没有办法,(这时)已不把死亡(的威胁)放在心上了!唉!生死不过是早晚间的事情,死了就死了;可是处境是那样的危险艰难,而且层出不穷,(实在)不是人所能忍受得了的。
痛苦的事情过去以后再回味当时遭受的痛苦,那是多么的痛苦啊! 我在患难当中,有时写点诗来记述遭遇的情景,现在保留着底稿舍不得丢掉,旅途中亲手抄写:(有关)出使北营,被扣留在北关外(的部分),作为一卷;(有关)从北关外出发,经过吴门、常州,渡江到瓜州,重回京口(的部分),作为一卷;(有关)从京口逃向真州、扬州、高邮泰州、通州(的部分),作为一卷;(有关)从海路到永嘉又来到三山(的部分),作为一卷我)打算(把这部诗集)保存在家里,让后代的人读到它,能同情我的心志 唉!我能死里逃生算是幸运了,可幸运地活下来要干什么呢?要求做一个忠臣,国君受到侮辱,做臣子的即使死了也还是有罪的;要求做一个孝子,用父母留给自己的身体去冒险,即使死了也有罪责将向国君请罪,国君不答应;向母亲请罪,母亲不答应;我只好向祖先的坟墓请罪人活着不能拯救国难,死后还要变成恶鬼去杀贼,这就是义;依靠上天的神灵、祖宗的福泽,修整武备,跟随国君出征,做为先锋,洗雪朝廷的耻辱,恢复开国皇帝的事业,也就是古人所说的:“誓不与贼共存”,“恭敬谨慎地竭尽全力,直到死了方休”,这也是义唉!像我这样的人,将是无处不是可以死的地方了以前,假使我丧身在荒野里,我虽然正大光明问心无愧,但也不能掩饰自己对国君、对父母的过错,国君和父母会怎么讲我呢?实在料不到我终于返回宋朝,重整衣冠,又见到皇帝,即使立刻死在故国的土地上,我还有什么遗憾呢!还有什么遗憾呢! 这一年夏季五月,年号改为景炎,庐陵人文天祥给自己的诗集写了序文,题名为《指南录》。
名家点评】 文章气势充沛,用语多变第四节以述“死”为中心,二十几个带“死”字的句子,一气如注,似强弩连发,奔马骤驰,又像急管繁弦,叠音竞奏始有“呜呼”兴叹,为奔纵的文势作了准备;继之历述死里逃生经过,一句联属一句,一层紧跟一层,滔滔不绝,径赴纸面最后一声“呜呼”以下,总揽全节一句“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把文章气势推向悲痛的顶点,整节文字,词短句密,繁音促节,读之停顿不得,胸中荡然而生充畅之气,用语方面,文中连用动词却无一重复第三节的“避”、“出”、“渡”、“入”等字,各有妙用同述“死”,二十几字,蝉联而下,但无一相类,显出变化而又统一的特征作者还依据变化着的对象面貌,求取语言的腾挪变幻例如:“几自刭死”,是写自杀,来源于“挟匕首以备不测”;“几从鱼腹死”,来源于江中遇敌船;“几落贼手死”,来源于“骑数千过其门”;“几陷死”,来源于“夜趋高邮,迷其道”制府发下追捕公文,则“几以捕系死”;舟船险些与哨兵相遇,则“几邂逅死”一句之中,前述死因,后谈死情,互成因果关系这样,语言应用就切情切境且变化多端《古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吴功正 陆志平) 【重点梳理】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 (1)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具,通“俱”。
作副词,全,都 (2)层见错出(见,通“现”2.古今异义 (1)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古义:没有依托 今义:单调,没有意义 (2)初至北营,抗辞慷慨 古义:十分激烈 今义:大方 (3)为巡船所物色 古义:搜寻 今义:寻找需要的人才或东西 (4)以至于永嘉 古义:到达 今义:表示退一步的副词 (5)几彷徨死 古义:走投无路 今义:犹豫不定,不知往哪里好3.一词多义 (1)间 得间奔真州(jiàn,名词,机会)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jiàn,动词,夹杂) (2)靡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动词,倒下) 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副词,无,不靡及,达不到) (3)如 如扬州,过瓜洲杨子桥(动词,往.......去,到.......去)4.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北虽貌敬(表面上)/则直前诟虏帅失信(上前)/予分当引决(按名分)/草行露宿(在野草间,在露天里)/日与北骑相出没(每天) (2)名词作动词 道海安、如皋(取道)二、文言虚词 1.而 (1)连词,表承接。
归而求国之策/死而死矣 (2)连词,表转折 而不在使者之目/而幸生也何所为 2.以 (1)连词,表承接,相当于“当” 然而隐忍以行 (2)连词,表目的,来 挟匕首以备不测 (3)连词,因为 几以捕系死 (4)介词,用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5)介词,凭 以资政殿学士行 (6)介词,凭借 将以有为也 3.则 (1)连词,表承接,就 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2)连词,表转折,却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三、文言句式1.省略句 (1)初至北营,(我)抗辞慷慨,(元军)上下颇惊动 (2)(我)但欲求死,不复顾(个人)利害 (3)(我)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 (4)(我)坐桂公塘土围中,(元人)骑数千过其门,(我)几落贼手死2.被动句 (1)予羁縻不得还(被扣留) (2)无日而非可死(被杀死) (3)几以不纳死(被接受,准许出入)3.倒装句 (1)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为何,宾语前置) (2)君亲其谓予何(何谓予,宾语前置)【课堂演练】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 往……去B.道海安、如皋 取道C.为巡船所物色 盘查D.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单调,没有意义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以资政殿学士行 将以有为也B.归而求国之策 死而死矣C.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D.北虽貌敬,实则愤怒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2)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3)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4)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课外拓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若水字清卿,洺州曲周人靖康元年,为太学士开府仪同三司搞俅死,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若水言:“俅以幸臣躐跻显位,败坏军政,金人长驱,其罪当与童贯等得全首领以没,尚当追削官铁,示与众弃;而有司循常习故,欲加缛礼,非所以靖公议也章再上,乃止……二年,金人再邀帝出郊,帝殊有难色,若水以为无他虑,扈从以行金人计中变,逼帝易服,若水抱持而哭,诋金人为狗辈金人曳出,击之败面,气结仆地,众皆散,留铁骑数十守视粘罕令曰:“必使李侍郎无恙若水叹曰:“天无二日,若水宁有二主哉!”其仆亦来慰解,曰:“公父母春秋高,若少屈,冀得一归觐若水叱之曰:“吾不复顾家矣!忠臣事君,有死无二然吾亲老,汝归勿遽言,令兄弟徐言之可也……粘罕令拥之去,反顾骂益甚至郊坛下,谓其仆谢宁曰:“我为国死,职耳,奈并累若属何!”又骂不绝口,监军者挝破其唇,噀血骂愈切,至以刃裂颈断舌而死,年三十五[注]:①李若水:北宋末年人,官至吏部侍郎。
靖康二年随软宗至金营,不屈而被害②:越级升官③扈 从:随从护驾④粘罕:金国贵族,官至都元帅,执掌国政多次率军攻打北宋⑤血:含血喷出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所以靖公议也 靖:平息B.金人曳出,击之败面 曳:蜂拥C.若少屈,冀得一归觐 觐:拜见D.我为国死,职耳 职:职分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