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物志精品文档

cn****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37KB
约98页
文档ID:388922306
人物志精品文档_第1页
1/98

自序(刘劭) 1九征第一 3体别第二 11流业第三 16材理第四 21材能第五 33利害第六 39接识第七 43英雄第八 48八观第九 51七缪第十 70效难第十一 84释争第十二 90云尘子译:千古奇书《人物志》(含刘昞\注,全)   说明: 在下翻译此书,因为两年前老地主先生和袭明先生之托今日总算译完为了给两位先生一个交待,所以,全文贴在此处 已经重新排版,这样就更加容易理解了 文中第一段是原文,第二段(括号中文字,有的句子没有)是刘[日+丙]注,第三段是云尘子译文 【魏】刘劭撰 【凉】刘[日+丙]注 【华】云尘子译    自序(刘劭) 夫圣贤之所美,莫美乎聪明; (天以三光著其象,人以聪明邵其度 圣贤所赞美者,首先在于耳聪目明 聪明之所贵,莫贵乎知人 (聪于书计者,六艺之一术明于人物者,官材之总司 耳聪目明之最可贵者,首先在于对人的了解 知人诚智,则众材得其序,而庶绩之业兴矣是以,圣人著爻象,则立君子小人之辞; (君子者,小人之师小人者,君子之资师资相成,其来尚矣 能了解人之是否诚实、是否有智慧,则各种人材可以确定某人的适当职位,从而各种业绩即可振兴因此,圣人设立卦爻、卦象,便编订下辨别君子与小人之言辞; 叙《诗》志,则别风俗雅正之业; (九土殊风,五方异俗,是以圣人立其教不易其方,制其政不改其俗。

阐发《诗经》之情志,便分别出风俗雅正之事业; 制《礼》、《乐》,则考六艺祇庸之德; (虽不易其方,常以诗礼为首,虽不改其俗,常以孝友为本 制订表达秩序与和谐的《礼》、《乐》制度,便考订出六经中可资应用而恒常不变之道理; 躬南面,则授俊逸辅相之材皆所以达众善而成天功也 (继天成物,其任至重,故求贤举善,常若不及 身为君王,便须选用杰出而清逸之辅佐人材此皆为用来使各位贤德之材得以畅达而且完成上天之功业 天功既成,则并受名誉 (忠臣竭力而效能,明君得贤而高枕,上下忠爱,谤毁何从生哉 上天之功业完成之后,便能同受应得之名与恰当之荣誉 是以,尧以克明俊德为称,舜以登庸二八为功,汤以拔有莘之贤为名,文王以举渭滨之叟为贵 因此,帝尧凭借能够明晓俊杰之德而著称,帝舜凭借升用十六贤材而建功,商汤凭借选拔有莘氏的贤人伊尹而闻名,周文王凭借任用垂钓渭水之姜尚受到人们尊重 由此论之,圣人兴德,孰不劳聪明於求人,获安逸於任使者哉! (采士饭牛,秦穆所以霸西戎,一则仲父,齐桓所以成九合 由此论之,圣人振兴道德,谁不是在寻求贤人方面用其耳目心思?谁不是从任用贤人获得安宁闲逸! 是故,仲尼不试无所援升,犹序门人以为四科,泛论众材以辨三等。

(举德行为四科之首,叙生知为三等之上,明德行者道义之门,质志气者材智之根也 因此,孔圣仲尼无应试机会而无门路可以攀援升用,尚且用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排定门人弟子,广泛议论各种人材而区别为三等 又叹中庸以殊圣人之德, (中庸之德其至矣乎,人鲜久矣,唯圣人能之也 又赞叹中庸,以突出圣人之德行, 尚德以劝庶几之论 (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三月不违仁,乃窥德行之门若非志士仁人,希迈之性,日月至焉者,岂能终之 崇尚据于德行以勉励达道之论 训六蔽以戒偏材之失,( 仁者爱物,蔽在无断信者露诚,蔽在无隐,此偏材之常失也 训示“爱好仁德而不学则愚昧,喜欢求知而不学则飘荡无根,崇尚诚信而不学则害人,重视直率而不学则刻薄,强调勇武而不学则成乱,偏求刚强而不学则轻狂”六种受蒙蔽之害,以防备偏至之材的过失; 思狂狷以通拘抗之材; (或进趋于道义,或洁已而无为,在上者两顺其所能,则拘抗并用 思考率性而为的狂者与有所不为的狷者,以通晓不及与过分之材 疾悾悾而不信,以明为似之难保 (厚貌深情,圣人难之,听其言而观其所为,则似托不得逃矣 疾恨憨厚却不诚实,以晓明似是而非之难以确保 又曰:察其所安,观其所由,以知居止之行。

(言必契始以要终,行必睹初以求卒,则中外之情粗可观矣 又说:察明人所安心之地,观察人做事之途径,以了解其平时立身处世之品行 人物之察也,如此其详 (不详察则官材失其序,而庶政之业荒矣 对观察人物,如此详备 是以敢依圣训,志序人物,庶以补缀遗忘;惟博识君子,裁览其义焉 因此,斗胆依照圣人教训,记述论定各种人物,希望借此弥补遗失,连缀易忘之理,但愿识见广博之君子,剪裁审视其中之义理九征第一 (人物情性志气不同,征神见貌,形验有九 盖人物之本,出乎情性 (性质禀之自然,情变由于染习是以观人察物,当寻其性质也 成就人物之根本,出于情感与本性 情性之理,甚微而玄;非圣人之察,其孰能究之哉? (知无形状,故常人不能睹,惟圣人目击而照之 情感与本性之义理,极为微妙而幽隐,若非圣人之明察,谁能得其究竟? 凡有血气者,莫不含元一以为质, (质不至则不能涉寒暑,历四时 大凡有血气之人,无不含容元气太极而成其资质, 禀阴阳以立性, (性资于阴阳,故刚柔之意别矣 秉承阴阳而确立其本性, 体五行而著形 (骨劲筋柔,皆禀精于金木 体现金木水火土五行而显现其形体 苟有形质,犹可即而求之 (由气色外著,故相者得其情素也。

一旦有其形体资质,便可以就此而探求 凡人之质量,中和最贵矣 (质白受采,味甘受和,中和者百行之根本,人情之良田也 大凡人之资质量度,以中和为最可贵 中和之质,必平淡无味; (惟淡也故五味得和焉,若苦则不能甘矣,若酸也则不能咸矣 具有中和之资质者,定然平和、淡泊而无偏颇之味, 故能调成五材,变化应节 (平淡无偏,群材必御,致用有宜,通变无滞 所以能够调和而成就五种人材,变通转化而符合节律 是故,观人察质,必先察其平淡,而後求其聪明 (譬之骥,虽超逸绝群,若气性不和,必有毁衡碎首决胸之祸也 因此,观察人之资质,定要先察明其是否平和淡泊,然后探讨其是否耳聪目明 聪明者,阴阳之精 (离目、坎耳,视听之所由也 耳聪目明,是阴阳之精华 阴阳清和,则中睿外明;圣人淳耀,能兼二美,知微知章 (耳目监察,通幽达微,官材授方,举无遗失 阴阳清正而和融,则内心睿智而外表明达;圣人淳朴而光照人寰,能够兼有睿智与明达之美,可知微妙之玄机,亦可知显露之事理 自非圣人,莫能两遂 (虽得之于目,或失之于耳 若非圣人,无人能够达到此两方面 故明白之士,达动之机,而暗於玄虑; (达于进趋而暗于止静,以之进趋,则欲速而成疾,以之深虑,则抗夺而不入也。

因此,明达之士,通达动态之机理,而不见其内在之玄秘; 玄虑之人,识静之原,而困於速捷 (性安沉默,而智乏应机以之闲静,则玄微之道构,以之济世,则劲捷而无成 玄秘深思之人,认识到静态之本原,而难察变幻迅捷之情事 犹火日外照,不能内见;金水内映,不能外光 (人各有能,物各有性,是以圣人任明白以进趋,委守成于玄虑,然后动止得节,出处应宜矣 犹如火光、天日光照其外,而不能照见自我;金镜、水面能映像于其中,而不能放光芒以照其外 二者之义,盖阴阳之别也 (阳动阴静,乃天地之定性,况人物乎 二者之义理,大概是阴阳之区别 若量其材质,稽诸五物;五物之徵,亦各著於厥体矣 (筋勇色青,血勇色赤,中动外形,岂可匿也 若要量度其人之才能资质,可由五物察究此五物之征兆,亦各自显露于其形体 其在体也:木骨、金筋、火气、土肌、水血,五物之象也 (五性者,成形之具五物为母,故气色从之而具 在形体之中,骨骼属木,筋脉属金,气息属火,肌肉属土,血液属水,此骨骼、筋脉、气息、肌肉、血液五物,正是木、金、火、土、水五行之形象 五物之实,各有所济 (五性不同,各有所禀,禀性多者则偏性生也 五物之实体,各有所助益 是故,骨植而柔者,谓之弘毅;弘毅也者,仁之质也。

(木则垂荫,为仁之质质不弘毅,不能成仁 因此,骨骼直正、温润而柔韧者,心胸博大而坚强持久;心胸博大而坚强持久,为仁之资质 气清而朗者,谓之文理;文理也者,礼之本也 (火则照察,为礼之本本无文理,不能成礼 气息清淳、端正而舒畅者,文采粲然而有条不紊;文采粲然而有条不紊,是礼之根本 体端而实者,谓之贞固;贞固也者,信之基也 (土必吐生,为信之基也基不贞固,不能成信 肌体端庄、匀称而不虚者,正直稳重而坚守节操;正直稳重而坚守节操,是信之基础 筋劲而精者,谓之勇敢;勇敢也者,义之决也 (金能断割,为义之决决不勇敢,不能成义 筋脉有力、劲挺而精秀者,勇武不屈而果敢决断;勇武不屈而果敢决断,是义之标准 色平而畅者,谓之通微;通微也者,智之原也 (水流疏达,为智之原原不通微,不能成智 气色调和、平正而顺畅者,通达事理而明察秋毫;通达事理而明察秋毫,是智之本原 五质恒性,故谓之五常矣 (五物,天地之常气五德,人物之常行 五种资质源于本性而不变,因此叫做五常 五常之别,列为五德 五常各有不同,依此体现为五德 是故,温直而扰毅,木之德也 (温而不直则懦,扰而不毅则剉 因此,温润、直正而驯服、刚毅,是木之德。

刚塞而弘毅,金之德也 (刚而不塞则决,弘而不毅则缺 刚健、充实而博大、坚毅,是金之德 愿恭而理敬,水之德也 (愿而不恭则悖,理而不敬则乱 质朴、谦恭而可塑、顺物,是水之德 宽栗而柔立,土之德也 (宽而不栗则慢,柔而不立则散 宽容、严密而能容、可立,是土之德 简畅而明砭,火之德也 (简而不畅则滞,明而不砭则翳 简约、条畅而明确、疗病,是火之德 虽体变无穷,犹依乎五质 (人情万化,不可胜极,寻常竟源,常在于五 即使形体多变而无穷尽,仍然会依据五种资质而存在 故其刚、柔、明、畅、贞固之徵,著乎形容,见乎声色,发乎情味,各如其象 (自然之理,神动形色,诚发于中,德辉外耀 因此,其刚毅、能容、简明、稳正之表征,显露于形体容貌,呈现于声音表情,发散于情感气味,各自依照其形象 故心质亮直,其仪劲固; 因此,心地与资质光亮、直正,其仪容则强劲而稳固; 心质休决,其仪进猛;心质平理,其仪安闲 心地与资质美善、果决,其仪容则精进而勇猛;心地与资质平和、顺物,其仪容则安宁而闲逸 夫仪动成容,各有态度 仪态变动而形成容色,各自有其仪态气度 直容之动,矫矫行行;休容之动,业业跄跄;德容之动,顒顒卬卬 直正之仪态变动,其容色勇武出众而健步刚强;美善之仪态变动,其容色强健可畏而步若飞扬;合德之仪态变动,其容色庄严肃穆而令人敬仰。

夫容之动作,发乎心气; (心气于内,容见于外 容色发生变动,由心田之气息引发; 心气之征,则声变是也 (心不系一,声和乃变 心田之气息的征兆,即表现为声音的变化 夫气合成声,声应律吕 (清而亮者。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