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铁路工程摄影测量规范2010版

xmg****18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91.50KB
约15页
文档ID:120441743
铁路工程摄影测量规范2010版_第1页
1/15

. . .1 术语、符号1.1 术语1.1.1常规航空摄影测量(film aerophotogrammetry) 采用传统胶片摄影方式的航空摄影测量1.1.2相对航高(relative flying height)摄影中心相对于测区平均高程基准面的垂直距离1.1.3 航空摄影比例尺(photographic scale)摄影仪焦距与相对航高之比1.1.4 立体像对(stereopair)相邻摄站所摄取的具有一定重叠影像的一对像片1.1.5机载GPS/IMU辅助空三摄影(GPS/IMU Assisted Aerial Photograph)利用GPS/IMU组合导航技术,在航空摄影的同时直接获取像片的外方位元素,参与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的摄影测量方法1.1.6摄影基线(photographic baseline)相邻两摄站间的距离1.1.7 明显地物点(outstanding point)在实地和相片上能迅速准确辨认的同名地物点1.1.8 航带设计 (flight strip design)为保证测绘范围和测绘质量,根据线路走向和航空摄影的相关要素,设计并确定航空摄影的比例尺、范围、摄影焦距等有关技术参数的工作。

1.1.9测段(photographic block)铁路工程航带设计中根据测区范围及形状所布设的航摄分区1.1.10解析空中三角测量(analytical aerotriangulation) 利用航摄像片与所摄目标之间的空间几何关系,根据少量像片控制点,采用严密的数学公式,按最小二乘法原理,计算出像片外方位元素和其它待求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测量方法,简称空三1.1.11 加密点(Pass point)由解析空中三角测量测定的点1.1.12 数字正射影像图(Digital Orthophoto Map,简称DOM)利用数字高程模型对扫描数字化的(或直接以数字方式获取的)航空像片(或航天影像),经数字微分纠正、数字镶嵌,再根据图幅范围裁切生成的影像数据集1.1.13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简称DEM)定义在X、Y域(或经纬度域)离散点(矩形或三角形)上以高程表达地面起伏形态的数据集目前常用的是规则格网的数字高程模型1.1.14 数据采集(data collection)将空间位置信息和属性信息转换为数字信息的过程1.1.15 图形编辑(map editing)借助图形终端,通过人机交互方式将所要编辑的图形进行修改、删除与增补等工作。

1.1.16 正直摄影(normal case photograph) 在摄影基线两端,两摄影机摄影时光轴保持水平,并与摄影基线方向垂直的摄影1.1.17 等偏摄影(parallel—averted photograph)在摄影基线两端,两端影机摄影师光轴保持水平,并与摄影基线垂直的方向都同向偏转相同角度的摄影1.1.18 等倾摄影(equally tilted photograph)在摄影基线两端,两摄影机摄影时光轴保持平行,但两摄影机光轴向上或下倾斜相同角度的摄影1.1.19影像分辨率(image resolution)数字影像基本单元(或像素)的大小1.1.20 地面分辨率(ground resolution)数字影像基本单元所对应的地面距离1.2 符号B—摄影基线长度b—像片基线长度M—地形图比例尺分母或模型比例尺分母m—像片比例尺分母f—航摄仪焦距H—相对航高Z—仪器上的相对航高Y—地面摄影的纵距平均值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n—置镜点数、单向测回数R像—影像分辨率R正—正射影像分辨率GSD—地面分辨率 2 基本规定2.0.1平面坐标系统宜与铁路工程建设坐标系统一致,可采用国家坐标系统或铁路工程独立坐标系统。

采用工程独立坐标系统时宜与国家坐标系统联测2.0.2 高程系统应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有困难时可采用其他系统或独立高程系统,但全测区应采用统一的高程系统2.0.3 地形等级应按表2.0.3规定划分:表2.0.3 地形等级 地形等级Ⅰ(平地)Ⅱ(丘陵地)Ⅲ(山地)Ⅳ(高山地)地面坡度α<33≤α<1010≤α<25α≥25地面高差m2525~150150~350350以上注:表内数据系指在一个测段内测图范围中的大部分地面坡度或高差而言,地面坡度与高差有矛盾时,一般以地面坡度为主2.0.4 地形图比例尺及基本等高距应根据用图需要和地形等级按表2.0.4的规定选用表2.0.4 基本等高距 地形图比例尺基本等高距(m)1:5000.5;11:10001;21:20001;21:50002;51:100005;102.0.5 测量精度应以中误差衡量,极限误差规定为中误差的2倍2.0.6 地形图的精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地物点在图上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表2.0.6-1的规定表2.0.6-1 地物点位中误差 地形图比例尺点位中误差(mm)1:500、1:10001.61:2000Ⅰ、Ⅱ级地形:1.0;Ⅲ、Ⅳ级地形:1.2;困难时:1.61:5000、 1:10000Ⅰ、Ⅱ级地形0.5;Ⅲ、Ⅳ级地形0.82高程注记点,等高线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表2.0.6-2的规定。

表2.0.6-2 高程注记点和等高线的高程中误差 地形等级ⅠⅡⅢⅣ 高程中 误差比例尺高程注记点(m)等高线(m)高程注记点(m)等高线(m)高程注记点(m)等高线(m)高程注记点(m)等高线(m)1:5000.200.250.400.500.600.750.801.001:10000.400.500.600.750.801.001.201.501:20000.600.750.961.201.601.001.001.501:50000.901.001.201.501.001.502.002.501:100001.201.501.001.502.203.003.806.00 注:隐蔽和困难地区,可按上表规定放宽到1.5倍2.0.7地形图图例符号应符合现行国家测绘局图式和铁路工程制图符号标准的规定 3 基本规定3.1.3 影像扫描应符合下列技术要求:1 影像扫描分辨率应根据影像的用途确定,若有多种应用,应选择最高要求的分辨率进行扫描1)用于数字线划图和数字高程模型的影像扫描分辨率应按公式(3.1.3-1)估算:R像=△hb/H ……………………………………………………………(3.1.3-1)式中:R像—扫描影像分辨率,单位为μm;△h—要求达到的高程精度,单位为m;b—平均航向重叠度的像片基线长度,单位为μm;H—平均相对航高,单位为m。

2)用于数字正射影像图,按公式(3.1.3-2)进行扫描影像分辨率估算:R像= R正M/ m ………………………………………………………(3.1.3-2)式中:R像—扫描影像分辨率,单位为μm;R正—正射影像分辨率,单位为μm(一般取100μm);M—成图比例尺分母;m—航摄比例尺分母2 扫描影像文件格式宜采用国际工业标准无压缩的TIFF格式3 扫描影像应清晰,层次丰富,相邻像片影像色调一致;灰度直方图在0~255之间呈正态分布;框标应完整、清晰 4 解析空中三角测量4.0.1 内业加密点对最近野外控制点的平面和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表4.0.1的规定表4.0.1 内业加密点平面位置与高程中误差 成图比例尺地形等级平面位置中误差(米)高程中误差(米)1:500Ⅰ0.460.17Ⅱ0.460.33Ⅲ0.550.50Ⅳ0.550.671:1000Ⅰ0.910.33Ⅱ0.910.50Ⅲ1.100.70Ⅳ1.101.001:2000Ⅰ1.400.50Ⅱ1.400.80Ⅲ1.701.20Ⅳ1.701.701:5000Ⅰ1.050.70Ⅱ1.051.00Ⅲ1.501.70Ⅳ1.501.301:10000Ⅰ5.001.00Ⅱ5.001.69Ⅲ4.001.67Ⅳ4.003.004.0.2 内业加密点的选点要求1 加密需要的连接点,应按图4.0.2-1所示的1、3、5、2、4、6六个标准点位选择。

1、2点选在距离像主点1cm范围内的明显地物上,个别选点困难时,亦应在1.5cm的范围内选点3、4、5、6点应在过主点且垂直于方位线的直线附近,偏离不得大于1cm;离方位线的距离应大致相等且大于5cm当有特殊需要增加连接强度时,可增选连接点的数量图4.0.2-1 图4.0.2-22 加密点位于像控点连线外1cm时,应在像控点连线附近增选定向补充点(图4.0.2-2中的B点)3 点位距离像片边缘不得小于1cm,离各类标志要大于1mm4 重叠范围内加密点应互相转刺当旁向重叠过小,在重叠范围中线附近选不出公共点时,可分别选点,但该两点至旁向重叠中线垂距之和不得大于2cm;当旁向重叠过大时,上下航线要分别选点,并互相转刺区域网平差的航线连接点宜采用双排点布设(见图4.0.2-3)图4.0.2-35 加密点点位目标在本片和邻片上的影像必须清晰、明显、易于量测和转刺加密点在同一测段或同一区域网中应统一编号6 遇到大型水库、湖泊、平缓河流时,在每个像对上选择两个水位点林区应尽量选在林间空地的明显点上,如选不出时,可选在相邻航线、左右立体像对都清晰的树顶上。

沿河道、山谷布设的航线应注意标准点位之间的高差,以免出现相对定向的不定性(危险圆)7 可选用自动选点模式进行连接点选取,连接点布局根据需要自行制定,要求标准点位上有点,相对定向点数量宜不少于50个,分布基本均匀4.0.3 内定向、相对定向的精度要求:内定向限差为0.01mm,个别不得大于0.02mm相对定向点的残余上下视差限差为0.008mm; 4.0.4 模型连接较差应满足下式计算:平面连接差≤0.06*m (mm)高程连接差≤(m)式中:m—像片比例尺分母; f—航摄仪焦距,mm; b—像片基线长度,mm4.0.5 绝对定向后,基本定向点残差不得大于加密点中误差的0.75倍;多余控制点的不符值不得大于加密点中误差的1.25倍;公共点较差不得大于加密点中误差的1.0倍;区域网内相邻航线间公共点较差不得大于模型连接限差的倍4.0.6 资料整理与质量评定。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