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分析_贸易创造

大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0.44KB
约12页
文档ID:459433090
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分析_贸易创造_第1页
1/12

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分析_贸易创造论文导读::贸易创造效应贸易转移效应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分析论文关键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创造,贸易转移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状况2000年11月,朱镕基总理在新加坡“10+3”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设想2002年11月4日, 在柬埔寨首都金边召开的第六次东中国-东盟峰会上11个国家领导人在中国东盟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等方面之间的合作签订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简称《10+1协议》),规定了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容、时间等基本构架到目前为止经历以下几个阶段: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争端解决机制协议-服务贸易协议按照《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时间框架,涵盖19亿人口、6万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4.5万亿美元贸易额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于2010年1月1日全面建成中国与东盟新成员国在2015年建成自由贸易区,将形成一个拥有17亿消费者、近2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达1.2万亿美元贸易总额的经济区根据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专家组进行的初步测算,到2015CAFTA建成之时,将使中国对东盟的出口增加106亿美元,增幅为55.1%;东盟对中国的出口增加130亿美元,增幅为48%。

同时,CAFTA的建立将分别拉动东盟和中国的GDP增长0.9%和0.3%[1]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分析在关税同盟理论中,范纳认为对于区域一体化所带来的贸易效应, 可以分为贸易转移效应和贸易创造效应这两个概念主要用来分析区域经济一体化集团在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静态效应, 是衡量一体化集团取得成效的重要指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一种形式也必将产生贸易转移和贸易创造两种效应而对于建立CAFTA 而言, 还应该包括出口扩张效应这独特的第三种效应[2]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是否能使成员国实现多赢、共同享受到资源优化配置所带来的收益,这要取决于产生怎样的贸易效应自由贸易区的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中哪种效应居于主导直接影响建设贸易区的价值以及区内成员国的贸易利益和经济福利毕业论文范文从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专家组用GTAP模型对CAFTA进行可行性分析的结果来看,CAFTA的建立能产生正的贸易创造效应,拉动中国和东盟的出口总量分别增长2.73%和0.95%,社会福利分别增长17.87亿美元和29.86亿美元一) 贸易转移效应贸易转移效应是指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导致原来的以比较成本优势为基础的成员从非成员的进口被成员国之间的内部贸易往来所取代。

显然, 贸易转移效应是不利于资源的最优化配置的表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主要国家对美、日、欧进出口所占比例单位:%      出口 进口 国别 美国 日本 欧盟 美国 日本 欧盟 中国 20.4 16.9 15.4 10.8 17.6 14.7 印尼 13.8 23.4 — 10.2 16.3 — 马来西亚 20.2 13.3 13.6 16.0 19.2 12.9 菲律宾 28.7 14.1 17.9 15.5 19.2 9.2 新加坡 17.3 — — 14.8 21.2 — 泰国 21.2 14.8 — 10.7 23.7 — 资料来源:王勤.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新格局.厦门大学出版社贸易创造,2003年.  (二) 贸易创造效应贸易创造效应是指建立自由贸易区后, 贸易壁垒的取消将促进成员国间在比较优势基础上的贸易关系的进一步增长, 因此, 贸易创造效应是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的。

由于中国东盟双边具有比较优势的贸易商品呈现较强的互补性,原有关税壁垒较高,这种贸易格局将十分有利于形成相互之间贸易规模的扩大和福利水平的提高1.降低关税创造效应表4 中国与东盟间进口商品结构表  商品 东盟向中国出口 东盟从中国进口 蔬菜产品 5.1% 5.5% 动植物油脂 9.8%     初加工食品 5.2% 2.8% 矿产品 19.2% 7.5% 化工产品 4.3% 8.0% 塑料制品 7.6% 1.6% 木料及木制品 3.5%   纺织品与服装 3.2%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