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预应力施工技术讲座.doc

bao****ty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27.50KB
约18页
文档ID:131614913
预应力施工技术讲座.doc_第1页
1/18

目 录(一)预应力钢材进场检查验收(二)千斤顶与油压表校验标定(三)预应力张拉要点(四)预应力张拉计算要求(五)压浆质量控制要点(六)伸长量计算方法 (一)预应力钢材进场检查验收1、钢绞线:(1)每批钢绞线检查重量≯60t,领取钢绞线应按试验报告单逐盘检查领料含有断丝的钢绞线不得使用2)进场手续应符合规范要求,抗拉强度Rby=1860MPa,公称直径Φ15.20断面积A=140mm,弹性模量E=1.95105MPa3)任意取3盘,从每盘的端部正常部位截取一根试样进行表面质量、直径偏差、力学性能检查与试验,试验结果若有一项不合格时,则不合格盘应作报废处理4)检查每捆钢绞线有无不均匀初应力,检查方法是截取2~3m长的钢绞线,在室内放置24小时,检查各丝是否仍为一个平面若发生变化,说明钢绞线存在不均匀初应力,此类钢绞线严禁使用,应予以退货5)钢绞线下料长度应按设计图要求,采用砂轮锯切割6)钢绞线穿束时应保持顺直,不得缠绞扭麻花,重点检查连接器或隔墙处P锚与支承部位的接触面是否密贴,不得有歪斜漏浆影响张拉与压浆质量2、精轧螺纹钢筋:(1)每批精轧螺纹检查重量≯100t2)对表面质量应逐根目视检查,外观检查合格后,在每批中任选2根截取试件进行拉伸力学试验。

3)若一根不合格,则应取双倍数量重做全部各项试验,若仍有一根不合格,则该批精轧螺纹钢筋为不合格产品3、锚具、夹具、连接器:(1)从每批中抽取10%,但不小于10套检查其外观质量和尺寸2)从每批中抽取5%,但不少于5套作HRC硬度试验,每个零件测试3点,若有一个零件不合格,则另取双倍数量的零件重做试验,若仍有一个零件不合格,则应逐个检查,合格者方可使用3)用于后张法的连接器,必须符合锚具的性能要求4)夹具应具有良好的自锚性能、松锚性能和重复使用性能5)应按设计使用、应满足分级张拉、补张拉及放松的预应力要求6)锚具安装应对准孔道中心,管道与锚具端头须妥善处理,不得漏浆,以免张拉受阻7)锚具、夹具、连接器均应具有可靠的锚固性能,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良好的适应性,并能够充分发挥和保障预应力束(筋)的强度,安全地实现预应力的张拉作业8)静载锚固性能试验:从每批中取6套锚具(夹片、连接器)组成3个组装件,进行静载锚固性能试验,若有一个试件不符合要求,则另取双倍数量重做试验若仍一个试件不符合要求,则该批锚具为不合格产品9)锚具、夹片、连接器的性能,应100%达到预应力钢材最小规定的抗拉强度、锚固系数、回缩量(≤6mm)、夹片与钢绞线之间的摩擦力、夹片外露量等指标都要满足产品的相关要求。

10)锚圈、夹片与预应力束的硬度应相适应,并应进行必要的实验,锚固后不能有可以看见的变形4、关于低松驰高强度预应力钢绞线技术标准:《见GB/T5224-2003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5、预应力管道质量要求:(1)预应力管道不论是金属螺旋波纹管或聚乙烯波纹管进场时,应按出厂合格证和质量保证书核对其类别、型号、规格是否具足够的强度和刚度2)检查外观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在砼荷载作用下能保持原有形状不发生变化3)不论是采用那种管道其管道的内横截面积,应是预应力束截面积的2.0至2.5倍.对于超长钢束的管道,则应通过试验来确定其面积比4)施工前,督促承包人对波纹管道进行抗压力、抗渗漏、抗弯曲试验5)所有管道与管道间的连接以及管道与喇叭管的连接均应保持其密封性,避免接头不发生转动或位移,不得漏浆造成管道堵塞6)所有管道应严格按设计图所给定的坐标准确定位固定,确保直线段顺直,曲线段圆顺平滑无弯折变形,以免在浇筑砼过程中不发生管道上浮7)穿束前,应用通孔器或高压水冲洗检查孔道是否畅通8)端部的预埋钢垫板必须垂直于孔道中心线9)所有管道均应设置压浆孔,在管道最高点设计排气孔,最低点设置排水孔10)所有管道应分批对内径、外径、厚度的严密性进行检查,以确保穿束、张拉的适应性。

11)所有管道各接头缠包带应绑扎严密不漏浆、不错位,无毛刺飞边,以免影响穿束时发生困难 (二)千斤顶与油压表校验标定1、张拉设备使用前,应满足以下精度要求:(1)张拉时的工作状态:(仪表、液压管道长度)应与标定时的状态相似2)千斤顶油缸的摩擦阻力不得大于张拉的5%3)按桥规第12.8.1条规定,千斤顶使用期超过6个月或张拉行程超过200次以及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正常现象,应检修以后重新校验标定4)千斤顶校正时,在110%最大压力作用下、持荷5分钟、压力降低不应超过3%2、千斤顶在预施应力前,必须经过校正,以确定其校正系数,校正工作按以下方法进行:①压力环校下方法:将千斤顶及压力环安装在固定框架中,用已校正过的压力表和在有校期内的压力环配套校正千斤顶②按油压表每5MPa一级,测出相应的压力环的千分表读数,并换算成相应的压力值③校正系数=[油压表压力(MPa)千斤顶面积(mm2)]/压力环压力(N)3、校正千斤顶所用的压力环,必须在有效期限内(一年)4、千斤顶校正前,须将油泵、油压表、千斤顶装好后试压三次,每次加压至最大使用压力的110%,每次加压后维持5分钟,压力降低不超过3%,否则应找出原因清除,然后才进行校验工作,并提供相应的线型回归方程式,以备施工时查对:①回归线型方程式:y=bx+a 式中:b=Lxy/Lxx,a= y-bxLxy=ΣXiYi - n x y,Lxx= Σx2i- n X2Lyy=Σy2i-n Y2②相关系数Y=Lxy/√LxxLyy③摩阻系数f=(油缸面积平均压力值)/标定值千斤顶标定校验记录表压力环标定值(KN)静荷载测试仪(KN)油压表读数(MPa)摩阻系数(f)123平均X Y5、校验时,要将油压表、油泵配套使用,不得混用,并记录编号。

6、油压表的选用应为:①精度不低于0.4级(基本允许误差0.4%)②最大表盘读数60 MPa,读数分格应不大于1MPa,表盘直径应大于150mm③应为防震型7、在施工中发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重新校验或更换已配套校验过的备用张拉设备:①预应力筋连续断裂 ②千斤顶严重漏油③千斤顶更换油压部件或使用修复后的测力仪表或更换油的规格④油压表和千斤顶使用期限达到校验的有效期⑤油压表指针不能回零点,超过规定⑥油压表在高压时,油压读数稳不住或缸体漏油,出现示值超过基本允许误差8、油压表压力计算公式如下:P=[(AбK)/(Fψ)] K 式中:P—为油压表压力(MPa) A—钢绞线截面积(mm2)бK—张拉控制应力(MPa) [0.75Rby]=0.751860 MPaF—千斤顶主油缸面积(mm2) K—为千斤顶摩阻系数ψ—千斤顶和锚圈口摩阻力折减系数9、在确定千斤顶张拉时,应考虑锚圈口的预应力损失(1)对于钢绞线应为3%的控制张拉力[即张拉时可提高到1.03NK] (2)对于钢丝应为5%3)锚圈口摩阻损失和孔道摩阻损失的测定方法[详见桥规附录G9说明](三)预应力张拉要点1、预施应力前应作好如下准备工作:(1)检查梁体砼是否已达到100%设计强度,砼弹性模量是否达到80%的要求,否则不允许施加应力。

张拉过程中,千斤顶、锚垫板、锚具必须与预应力轴线保持重合2)千斤顶和油压表均在校验有效期内3)检查钢绞线、锚具等技术合格证,并对锚具表面进行质量检查4)张拉前,应对“首件”试验梁段测定下列数据,以熟悉掌握张拉工艺,确保梁体预应力的准确性①锚具的锚圈口的摩阻损失;(≯3%)②管道的摩阻损失(K—孔道偏差系数,μ—孔道摩阻系数)③锚具锚固后钢绞线的回缩量(≯7mm)④夹片的回缩量(≯6mm) ⑤钢绞线的弹性模量“E”⑥钢绞线断面积“A” ⑦钢绞线的抗拉强度“Rby”2、预施应力张拉程序:(1)低松驰钢绞线:0 初始应力(0.1 Rby) 持荷2分钟 锚下控制应力(0.75 Rby ) 持荷2分钟 锚固 0 [注]: Rby =1860 MPa(2)精扎螺纹钢筋:0 初始应力(0.1бK) 持荷2分钟 控制应力бK(0.9б0.2持荷5分钟 锚固 0 [注]: б0.2=785MPa3、张拉要点:(1)预应力束的张拉与锚固顺序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两端平衡对称,同步进行张拉,张拉原则宜先长束后短束。

2)对于超长束连续束,会给穿束带来较大的困难,监理要督促承包人制定穿束、张拉、压浆的工艺措施3)监理应审核承包人在预应力施工中,对设计控制应力бK和实际伸长量的计算方法(△L=бK L/E)(4)张拉前,应在钢绞线的尾端用颜色笔标出一个平面作为张拉量测标准,以便直接测定钢绞线各阶段的引伸量张拉时均应量测该平面距锚垫板之间的距离,不得以油缸的值长值代替引伸量)5)张拉完成后,检查钢绞线尾端所划平面标准线是否仍为一个平面,若该平面出现了变化,说明有个别纲绞线出现了滑丝现象,必须采取措施进行及时处理6)张拉完成后,并与设计所提供的计算值对照是否相符合若不相符合时,超过[(δ-△)/△100%<6%=偏差时,应查明原因进行处理7)预应力张拉的实测伸长量与理论伸长量,应进行必要的修正,以修正后的伸长量[δ=(EA)/ (EA)△L]作为张拉依据8)设计图中所提供的理念伸长量(△L),不能用来与现场实际张拉时的伸长量直接比较,必要时必须加以修正9)张拉过程中,若出现断滑丝超标现象,或夹片断裂时应停止张拉,应对预应力束进行整束更换,重新张拉,并应按质量问题的处理程序上报10)钢绞线的工作长度的截割,应采用砂轮机截割。

若截割时确有困难需要氧割时,承包人应采用缠绕石棉绳浇水的方式来克服高温聚热影响,并应得到监理的批准方可实施11)检查千斤顶和锚具有无滑丝,具体查看δ2-δ1是否大于7mm,若大于7mm则表明出现了钢束整体滑丝,应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处理后,方可继续张拉12)横向预应力采用一端间隔对称张拉,张拉从跨中束开始,若遇有纵向束张槽时,待纵向束张拉后,再张拉横向束13)全部张拉结束后,要测量梁体的上拱度和弹性压缩值14)为大桥的施工工程取得可靠的数据,便于安全无误地指导施工中的张拉工作,要求承包人必须做好以下试验工作:①砼的配合比试验 ②砼、钢材的弹性模量试验 ③预应力钢材的强度试验④预应力钢材的延伸率测试 ⑤钢束的摩阻试验 ⑥锚具的回缩试验 (四)预应力张拉计算要求1、初应力张拉:(б0=0.1бk)(1)两端同时对千斤顶主油缸充油,打紧工具锚夹片,使钢绞线束略为拉紧,充油时调整锚圈、垫圈及千斤顶位置使孔道、锚具和千斤顶三者之间保持与轴线相互重合,同时注意使每根钢绞线受力均匀随后两端同时加荷载。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