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概念整理(全)《科学》七年级上 知识点整理第一章 科学入门1.1 科学并不神秘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2、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 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1.2 走进科学实验室 1、实验室取用药品三原则:(1).“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拿药品;不能用鼻孔凑近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 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2).节约原则:严格按实验规定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 液体 1ml~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的底部3).处理原则:实验时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 室 2、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中,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有些块状固体应用镊 子取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以备下次再用 3、酒精灯的使用: 用火柴点燃,用灯帽盖灭,禁止燃烧时添加酒精4、量筒、集气瓶、水槽、漏斗不能加热;坩埚、蒸发皿、试管、燃烧匙能直接放在 火焰上加热;烧杯、烧瓶要放在石棉网上加热5、试管:加热时用试管夹夹在中上部;加热液体时,液体不超过容积的 1/3;加热液 体时试管外不能有水,不能骤冷,防止炸裂;加热液体时试管口向上成 45 度,加热固体 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加热时,先预热后集中加热 6、蒸发皿:加热液体时,不超过容 积的 2/37、烧杯:用作反应时液体不超过容积的 2/3,加热时液体不超过容积 1/2烧瓶中液 体加热时不超过 1/28 、广口瓶用于盛放固体药品,细口瓶用于液体药品容易见光分解的物质用棕色瓶 碱性液体用橡胶塞,酸性液体用玻璃塞9、酒精灯失火要立即用湿布盖灭割伤要用 3%双氧水清洗,再贴上止血贴烫伤用 大量冷水冲洗伤处,并在伤处涂上烫伤膏被化学试剂灼伤要先用湿抹布拭去皮肤上的化 学药品,再用缓缓流水冲洗 1 分钟以上10、胶头滴管:加液体时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 0.5cm 处不能倒置,也不能平放于桌面上用完后立即用水洗净滴瓶上配有的滴管必 须专用,不能吸取其他液体吸上的药品剩余不可倒回11、酒精灯:酒精的量在 1/4~2/3 之间;加热时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因为外焰与空 气接触最充分,燃烧也最完全,温度最高;用灯帽盖灭,切不可用嘴吹 12、放大镜: 可以用来聚焦取火1.3 科学观察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他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观察是重 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3、观察除了用感官进行,还需要借助于 一些仪器和工具。
4、在实验时,我们要逐步学会正确使用各种仪器,仔细观察各种实验现象,正确记 录实验现象和所测数据5、将生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里,鸡蛋便会下沉在烧杯里放入较多的食盐,搅 拌后食盐开始溶解,生鸡蛋会上浮,最后漂浮6、科学观察不仅要认真仔细,还要有客观、有效、规范的记录,记录的方法有文字 描述、表格纪录和图形记录等方法7、实验设计的主要原则:对照性原则、随机性原则、平行重复原则、单因子变量原 则 8、观察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借助眼睛直接观察;二是通过仪器进行间接观察观 察可分三步进行,即一看、二找、三定看物理现象、看实验现象、看图像;找物理现象 的规律;确定条件1.4 科学测量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1、 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要测量物体的长度,先 要规定长度的标准即长度单位,然后选用合适的工具进行测量2、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用“m”表示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 (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刻度尺是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单位换算:1 千米=1000 米;1 米=10 分米=100 厘米=1000 毫米;1 毫米=1000 微米; 1 微米=1000 纳米;1 米=10 的六次方微米 =10 的九次方纳米; 3、 单位换算过程:[例]1.8 米=1.8×1000 毫米=1800 毫米4、 长度的读数:精确值(最小刻度)+ 估计值(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单位5、 刻度尺使用:“选对”选择分度值合适的直尺或卷尺;“放对”刻度尺的位置要 放正,不能歪斜,刻度尺较厚时刻度线要紧靠被测物,零刻度线磨损时应选某一处为零点; “看对”读数时要正对刻度尺,与尺面垂直不要斜视;“读对”读出准确值后要估读到分 度值的下一位;“记对”不要忘记写单位。
6、 测长度的工具还有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声呐、雷达、激光测距仪等测长度 的特殊方法:积累法、滚轮法、化曲为直法、组合法7、 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固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立方米,用“m3”表示常 用单位米 3、分米 3、厘米 3、升、毫升单位换算:1 米 3=1000 分米 3 1 分米 3=1000 厘米 3 1 升=1 分米 3 1 毫升=1 厘米 3 8、①测量规则固体体积――用刻度尺测量并计算 ②测量液体、不规则固体体积――量筒或量杯量筒――刻度均匀 量杯――刻度上密下疏;量筒和量杯都没有零刻度线8、使用方法: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测量范围(最大刻度) 和分度值(最小刻度),然后必须将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使用,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中央 最低处相平(水银则读凸面中央最高处)俯视时读数大于实际值,仰视时读数小于实际 值 9、不规则固体体积测量方法:①排水法 ②针压法 ③重物法 ④薄膜法 ⑤替代 法 10、不规定物体的面积测量有割补法、方格法等温度的测量1、 物体的冷热程度称为温度2、 实验中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水银温度 计测量范围-39℃~357℃;酒精温度计测量范围-114℃~78℃;体温计测量范围 35℃~42℃。
体温计最小刻度 0.1℃,是因为它的玻璃泡比较大,玻璃管比较细3、 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表示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 物的温度定为 0,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 1000 和 100 之间分为 100 等分,每一分就表示 1 摄 氏度零度以下,应读作零下多少摄氏度4、 温度计的使用:①不能测量超过温度计量程的温度②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 物体充分接触③一般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读数④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 液面相平5、 体温计里有一段很细的弯曲的管子,水银受热膨胀能通过它,遇冷收缩通不过它, 因此可以离开被测者读数体温测量方法:口测法、肛测法、腋测法 时间的测量1 、 时间的常用单位是秒,用“s”表示其他常用时间单位:时( h )、分( min)、 毫秒(ms)单位换算:1 时=60 分=3600 秒 1 秒=1000 毫秒2、 时间包括时刻和时间间隔时刻指“时间点”,时间间隔指“时间段” 3、实验室常用来记时的停表有电子停表和机械停表两种1.5 科学探究1、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收集事实证据→检验假设→交流与讨论 2、 科学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观察比较法。
第 2 章 观察生物2.1 生物与非生物1、生物对刺激有反应,非生物对刺激没有反应所有生物都具有共同的特征:能呼 吸,能生长,能繁殖后代,对外界刺激有反应,能遗传和变异,能进化蜗牛:触角两对,口(摄取食物);足(腹足)运动、爬行;眼;壳(保护)有视 觉、触觉、味觉、嗅觉2、我们把生物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特征叫做生物的应激性 3、生物与非生物的 差别: 生物 1、对刺激有反应(有应激性) 2、能生长 ★ 3、需要营养(会新陈代谢)4、有严整的结构 5、能生殖和发育 6、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能适应环境、影 响环境 4、动物与植物最主要的 2 个区别:有些植物可以局部运动,动物可以自由快速运动 不可以 2.2 细胞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动物1、1665 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 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木栓切片时,发现了细胞 细胞很小,一般只有一到几十微米之间2、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构成的 3、动物细胞 ↓细胞膜:保护作用,并且控制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 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球状,含有遗传物质,起传宗接代的作用 4、植物细胞 ↓细胞壁:最外层,由纤维素组成,具有支持保护作用,使植物具有一定的形状。
非生物 对刺激没有反应(无应激性) 不能生长 不需要营养(不会新陈代谢) 无严整的结构 不能生殖和发育 没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不能适应环境、影 响环境 叶绿体:内含叶绿素,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椭圆形 液 泡:含有细胞液细胞膜:保护作用,并且控制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 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球状,含有遗传物质,起传宗接代的作用所以说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除此之外,你会发现植 物细胞还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5、1831 年英国科学家布朗发现了植物细胞内有细胞核19 世纪 40 年代,德国科学 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①目镜和物镜:两者结合起来,有放大作用它们的放大倍数分别可在目镜和物镜上 面,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越长,倍数越高目镜越短, 倍数越高②镜座:马蹄形,使显微镜安置稳定 ③镜壁:是握镜的地方④反光镜:一面为平光镜,反面为凹面镜,都可采集光线⑤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范围较大 ⑥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范围较 小 ⑦镜筒和物镜转化器:镜筒上可安放目镜,下端有一个可以转动的圆盘,就是物镜 转换器。
转换器上的圆孔可安放物镜⑧载物台:放置标本的地方,中间有通光孔 ⑨压片夹:可固定载玻片⑩遮光器:载物台下面的圆形版,板上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做光圈 11 倾斜关节: 可使显微镜略微向后倾,,便于观察 ○显微镜的使用一般包括安放、对光、放片、调焦和观察等过程: 1、 物镜转换2、转动准焦螺旋,可使镜筒上下移动对焦 3、将玻片上的观察物正对通光孔4、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此时眼睛要注意载玻片,防止被压碎,而不 是目镜 5、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左眼看到物象后细调 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 实验详见课本 P44-45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