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大洪山基本情况简介(中央台拍摄组)(1)

大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6.50KB
约21页
文档ID:503437950
大洪山基本情况简介(中央台拍摄组)(1)_第1页
1/21

大洪山基本情况简 介一、大洪山概况大洪山位于湖北省中北部,西临襄(阳)钟(祥)江汉谷地,东接涢水河谷丘陵,南连江汉水网平原,北与桐柏山遥相呼应,呈三角形由西向东,绵亘随州、宜城、枣阳、钟祥、京山5市县,为中原之枢,江汉之塞,总面积350平方公里大洪山共分景区11个,景点97处,景物景观3410个,有巍峨的名山大川、秀丽的湖光山色、神秘的岩溶洞穴、适宜的避暑胜地、优美的田园风光、奇异的植物禽兽、悠久的历史文化1988年8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二、大洪山地理情况1、适中的地理位置大洪山自古被誉为荆楚名山,是湖北省唯一的内山清康熙年间,皇帝诏各省大臣绘所属名山进呈湖北省仅绘大洪山和太和山(武当山)二图供御览,并编写了5卷大洪山志,书中描述“夫时雨初霁天朗气清登而四望襄郡郧郢间山川皆可指数日落照耀汉江在天际如匹练"地理学上将汉江以东和以北,涢水(府河)以南和以西地区,统称或大洪山丘陵或大洪山脉主峰宝珠峰海拔1055米,绝对高度虽不大,但与江汉平原、涢水河谷平原的相对高度超过1000米,有如泰山之与华北平原,有“登大洪山而小湖北”的气概大洪山与武汉、襄樊、宜昌、荆州四市的直线距离均在120—180公里之间,周围分布有汉丹、焦枝、长荆铁路,汉十、襄荆、随岳和汉荆四条高速公路,316、318、207和312四条国道公路,以300公里为半径可覆盖湖北80%的范围。

2、独特的地质地貌大洪山地处我国中央造山带南侧、秦岭造山带与扬子板块的结合部,是一条巨型的碰撞带(断裂带),襄樊—广济断裂带恰好通过大洪山地区随州境内.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李江风教授曾说,大洪山最神奇之处是它的地质地貌,这里有多处景观达到世界级水准,有世界上罕见的钾镁煌斑岩,还有神奇壮观的火山岩遗迹 .分布于随州、宜城、钟祥、京山等近百个钾镁煌斑岩体,构成长约70公里、宽1至6公里的岩带该岩带是我国目前发现的钾镁煌斑岩中规模最大、岩体数目最多的岩带它是金伯利岩与煌斑岩的过渡类型,在世界上分布也极少尤其是由海底火山爆发形成的钾镁煌斑岩在世界上尚属首例,科研价值不容忽视大洪山火山遗迹景观构造奇特,根据地质工作者考察,大洪山多为海底火山,位于琵琶咀水库南部莫莫山火山遗迹是目前发现的惟一陆相火山,喷出时代为晚白垩纪 (7000~6500万年)火山灰、火山碎屑等构成的沉积岩在洪水等外力的作用下,被冲成一道道沟壑,尤如壮观的瀑布;还有不少沉积岩被“雕塑”成小象、海豹、海龟、黑熊等等石景,给这里平添了不少情趣尤其是地处洪山镇琵琶湖上游的火山岩遗址景观,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和观赏价值,距今约5000多万年。

火山形成的玄武岩和变质岩,在流水的长期冲刷下,形成“火山瀑布”和火山遗迹的奇观3、瑰丽的溶洞世界大洪山由于喀斯特地貌的异常发育,形成了数量多且景观奇特的溶洞群,现已知的大小溶洞有100多个,其整体特征是:景象瑰丽壮观,幽深莫测,洞中有洞,洞内山水并存,其钟乳石千姿百态,构成了一个个观赏价值特高的绝景学人题词曰:“群洞奇异冠天下",足见百洞之绚丽多姿主峰宝珠峰周围已开放的溶洞,就有仙人洞、双门洞、黄岩洞、两王洞、小泉洞和娥皇洞等,洞廊高大奇特,雄伟壮观,洞内钟乳悬挂,千姿百态,宛若迷宫诸洞中尤以仙人洞、二王洞、双门洞著名仙人洞以轩敞著称,几个大厅可容纳万人.双门洞中的“莲花宝塔”,高达30米,粗处十人围,塔景纷呈,堪称“天下奇观”经过科学考察,大洪山岩溶洞穴有以下四个特征:一是洞内景象瑰丽多姿从已考察的仙人洞、双门洞、大小黄岩洞、娥皇洞、孟斯洞、罗汉洞、两王洞、筱泉洞、柳丝洞、空山洞、老龙洞等溶洞内景来看,洞口开敞,多呈古代城堡拱门型,洞内通道为厅堂式与走廊室相间二是洞内泉华堆积物不仅形态多姿,而且色彩绚丽形体颜色由乳白、金黄、桔白、灰黑等相映成趣,显得富丽堂皇.三是洞内山水并存,更添异彩。

海拔150—350米的低位溶洞,皆属地下河转为地表径流的出口河段,洞道即地下河床,洞内出现山谷、河流并存的现象,有的洞中还有瀑布、深潭、暗流等四是多数溶洞容量较大,可进入性良好.多数溶洞有数百乃至上千平米的宽阔厅堂,洞内地下河起着调节空气的作用4、丰富的高山水源大洪山山高水高,水质优良,河溪密布,湖泊众多,泉水四溢、瀑布飞溅,这可算是它区别于国内其它山岳类风景区的一大特点据调查,大洪山区域内有42湖、99泉、53溪、3河、10瀑,这些不同类型的水,以其光、形、声、色构成了大洪山生动的风景画面.涢水源头大洪山地属北亚热带区,雨量充沛,是鄂中渚水的发源地大洪山水系呈放射状,汉江支流涢水、大富水、溾水、天门河等均发源于此涢水是汉水东面最大的一条支流,发源于大洪山北麓,是府河的上游河段流经随州(涢水、发源于桐柏山南麓鹰子咀的氵厥(jue)水于随州市郊注入涢水后,合称府河)、安陆、云梦至应城与云梦交界的虾咀分流,西支经汉川北部至新沟注入汉水,东支由云梦入孝感至武汉谌家叽注入长江.在涢水两岸,数百条支流呈叶脉状分布,其中流量较大的有氵厥 水、溧(Li)水、溠(zha)水、均水、清水河、洑(fu)水、瀖(huo)水、石河水、杨家河、郑家河、富水、徐家河、五龙河、支水、浪水、漳水、漻(liao)水等,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水系,可称之为涢水河谷。

山高水高山高水高,也是大洪山的特色之一大洪山山顶藏“瑶池",山腰流飞瀑,山脚吐温泉海拔1000多米的山顶黄龙池是一基岩裂隙泉,水质清醇甘爽,终年不涸,可供千人饮用古时有一僧人自豪地对人说:“山高者,莫若我院大;院大者,莫若我山高;山高且院大者,莫若我院中清泉也!” 白龙池海拔800米,镶嵌在宝珠峰、悬钩山和笔架山之间,碧绿澄清,湖光山色,相映成趣,被誉为“空中悬湖”和“鄂中瑶池”5、宜人的避暑胜地大洪山景区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温”之说在烈日炎炎的盛夏,进入景区的林荫顿感凉爽,夜间气温下降,眠寝时尚需盖棉被大洪山独特的地形地貌造就了独特的气候条件这里气候温和,冬暖夏凉,具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点,由于空气中富含氧离子,被人们誉为天然“氧吧”这里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在106℃~153℃,年均相对湿度77%,年均气压1000.9毫米汞柱,日照总辐射量为107.9千卡/cm2,年均风速18m/秒,具有十分优越的生存条件大洪山史志有“苍松翠柏长生地,绿水青山古洞天”的记载.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大洪山周边乡镇长寿人数明显高于其他乡镇,大洪山南麓有个长寿镇,该地长寿人数居全国第二.6、娟秀的自然风光大洪山由于平拔于江汉平原北部,海拔达到1055米,有延绵数百里的余脉,独特的山体形成雨量充沛、冬暖夏凉的小气候,形成动植物链紧密的自然博物馆.大洪山是鄂中绿宝石,素有“武汉后花园”的美称,植物有75科共1400多种,有保存完好的原始次森林,有以银杏王为代表的全国最大的古银杏群落,有以对节白腊、青檀、楠木为代表的珍稀树种.动物有31科1300多种,珍稀的有娃娃鱼、金钱龟、黄腿白鹭等。

神农在此尝百草,后整理成《神农本草》,是上古时期的生物学巨著大洪山已成为全国香菇木耳的著名产地和金头蜈蚣的天然产地三、大洪山人文历史7、盛誉的佛教丛林大洪山是中国佛教的重点丛林,洪山寺历来为佛教文化的祖师道场,历代帝王多有赐名其佛法远播日本、东南亚、在佛教界享有胜誉据《大洪山志》记载,大洪山山连山山山相连,洪山寺寺接寺寺寺连接,“精舍状观天下",为佛教圣地据《大洪山志》记载,除洪山寺上院(灵峰寺)和下院(万寿禅院)外,自唐以后陆续在以主峰(宝珠峰)为中心的大洪山崇山峻岭中还建有寺庙26座由此可见:大洪山区内寺院星罗棋布,香客信士络绎不绝,晨钟暮鼓彼落此起,在湖北首屈一指,与位于湖北省西北的道教圣地武当山遥相抗衡闻名的洪山寺是我国古代重点佛教丛林之一分上下两院,上院始建于唐朝宝历年间,下院始建于北宋绍圣年间.洪山禅寺是禅宗南宗慧能一系发展成的临济、沩(wéi)仰、曹洞、云门、法眼五宗之中的曹洞宗发祥地之一,在佛教界享有盛誉.特别是达摩祖师第十五代弟子报恩禅师(公元1058年—1111年)住持大洪山十方禅院期间,“著有《语录》三卷,集《曹洞宗派》录三卷,授《菩提心戒》仪文一卷并传于世",丰富了博大精深的佛文化宝库。

这些经典对海外佛教界有着极大的影响善洪禅师是继唐玄奘以后第二个去西天取经的和尚.北宋真宗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春,善洪禅师自洪山禅寺出发,前往天竺(今印度)取佛经及佛牙、舍利.自秦州(今甘肃天水市)永宁寨出国,历经39国,入尸毗(pi)国,得佛牙5枚,佛舍利50粒和佛经,于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四月返回京城(今河南开封),宋真宗皇帝赵恒到便殿亲自迎接,并赐紫衣银绢.善洪不恋京城舒适的生活环境,告别皇上,回到洪山禅寺,后同佛牙、舍利并葬于大洪山.南宋端平年间金兵南侵,大洪山灵峰寺部分僧人及善信佛足迁往武昌东山,武昌洪山与随州大洪山的渊源即始于此清道光《大洪山志》如此记载:“江夏洪山旧曰东山山下有宝通寺山半有宝通当为邑之巨观唐宝历时随州大洪山释慈忍祷雨断足宋末随数被兵荆湖制置使孟珙迁其众奉所留佛足至此建寺居之遂沿呼为洪山矣8、绿林文化的发源地大洪山是历代豪杰聚义、兵家必争的军事要地汉新朝天凤四年(公元17年),荆州大饥,新市(今湖北省京山县)人王匡、王凤在大洪山发动绿林军大起义,南阳人马武和颖川人王常、成丹等归附,汉皇族刘玄、刘秀也加入了这支起义军起义军以绿林山(今湖北大洪山)为根据地,因此被称为“绿林军”。

后来“绿林好汉”就成为除强扶弱、劫富济贫的侠义英雄的代称汉新朝地皇三年(22年),绿林山发生瘟疫,绿林军转移王常、成丹引一部南行,号“下江兵”;王匡、王凤、马武等分兵北行,称“新市兵”新市兵攻随,平林(今随州市古城畈)人陈牧、廖湛在平林起兵响应绿林军,号称“平林军".发源于大洪山脉的数支起义军平林兵、下江兵、新市兵、绿林兵进行联合,在刘秀兄弟的率领下,先后攻下枣阳、襄阳和南阳,然后进军黄河以北,最后推翻了王莽的伪新政权,建立了东汉王朝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随州梅丘里玉沙村(今柳林镇古城畈)人明玉珍,聚千名饥民于现光山、青林山筑寨起义,捕杀随州、钟祥、应山县官吏乡绅后加入徐寿辉红巾军,率部入川1362年在重庆称帝,建立大夏王朝,年号“天统"其官制设六卿,分属地为八道,颁布历法为先天历,奉弥勒为国教,并铸铜钱流通.1366年,明玉珍病逝,由子明升继承 洪武五年,其后世子孙多被朱元璋发配至朝鲜半岛,现今有4万多明氏后裔在韩国,两万多在朝鲜,而在中国境内的后人多改为甘姓.明末李自成起义军和捻军王聪儿都在大洪山鏖战过.清末闹太平天国起义,长岗镇庹家人赵邦璧以大洪山为根据地,曾被推为“后宋"皇帝,发行铁币“后宋通宝"。

赵邦璧搞得满清政府非常头疼,以至对随州籍生员“暗踏十科",人才相当长时间无出头之日起源于大洪山的一系列农民起义,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留下深深印记,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现在保存完好的绿林古寨、俩王洞、青龙寨有极高的科研和开发价值9、悠久的历史文化大洪山不但自然风光秀丽,人文景观也很丰富湖北省在全国101个历史文化名城中,一共有五个,即武汉、荆州、襄樊、随州、和钟祥,其中后三个皆属大洪山地区.湖北省在全国29处世界文化遗产中有2处,其中明显陵便在大洪山地区,占全省的1/2近50年来,湖北最著名的考古发现,如屈家岭文化遗址、擂鼓墩文化遗址、雕龙碑文化遗址和九连墩文化遗址全在大洪山地区冷皮垭遗址与著名的京山屈家岭文化遗址属同一文化类型,其历史地位可与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媲美大洪山自古都是文人墨客的向往之地历代名人游览留下众多诗赋歌赋、行旅笔记、美术书法,构成了有大洪山特色的名人文化,赋予大洪山神韵和内涵李白、陈寿、岳飞、朱元璋、明玉珍、李自成、赵邦璧等。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