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公共经济学政府与市场案例分析 政府与市场案例 政府与市场 案例: 在2022年的结果一个周日,中国为电力行业的垄断画上了句号拥有占全国46%发电资产和90%输电资产的原国家电力公司被拆分重组为11家独立的公司,这些公司在12月29日同时宣布正式成立 从1987年持续至今的中国民航业改革在2022年也有突破性进展随着6大民航集团10月11日的成立,中国民航总局与下属的民航企业彻底脱钩以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为根基组建的三大航空运输集团,其资产总和将占据中国民航总资产的80% 问题:政府对市场失灵的校正 分析: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1)竞争失效 (2)外部性 (3)市场不完全 (4)公共产品 (5)信息不对称 为弥补市场失灵需要政府介入,政府介入的手段和领域为: (1)对效率的介入 ① 财政支出 ② 财政补贴 ③ 政府购买 ④ 限制垄断 (2)对收入再调配的介入 ① 税收和转移支付 ② 公共事业投资 ③ 更加征税 (3)对经济稳定的介入 ① 财政制度内在的自动稳定器 ② 相机决定的财政政策 ③ 金融政策 ④ 紧急行政措施 ⑤ 道义上的警告 本案例中,政府通过限制垄断,恢复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可操作的竞争。
第2章 促进竞争 案例1: 1998年5月18日,美国司法部和20个州向最高法院递交诉状,控告微软公司利用其“视窗”操作系统来迫使消费者使用它的其它软件产品——其中最重要的是“网络探索者”Internet欣赏器1999年,该案做出了一审判决,在长达270页的判决中,法官杰克逊列举了微软一系列反竞争,养护垄断势力的行为微软一向在努力拓展其势力范围,使其超越软件行业,而进入日趋有利可图的电子商务和网络连接行业,他们已经投资数以百亿计的资金在通讯和科技公司中(如AT&T)由于微软的“视窗”操作系统具有垄断状态,把Internet欣赏软件“网络探索者”(Internet Explorer)与“视窗”捆绑在一起也就相当于垄断了消费者和与电子商务有关的厂商上网的交通通道 问题: 1、结合该案例分析垄断和反垄断对社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2、美国的反垄断法对我国市场经济创办有何借鉴意义? 分析:垄断市场会带来效率损失,影响市场作用的正常发挥,主要表达在:垄断使产量裁减,价格增加;垄断造成社会无谓损失;垄断造成企业不思进取 有必要通过反垄断措施校正这种市场失灵,使价格降低,增加消费者和社会的福利水平。
1890年,美国通过了美国的第一部反托拉斯法——谢尔曼法1914年,美国又制定了克莱顿法和联邦贸易委员会法这三个法案根本形成了美国的反垄断法律体系 美国反托拉斯法所模范的反竞争行为包括:联合限制竞争行为、滥用经济优势的行为、价格轻视行为、垄断与企业兼并行为、其他反竞争行为(股份保有、董事兼任、瓶颈垄断、商业贿赂)、损害消费者的行为(坑骗性定价、坑骗性广告宣传、虚假不实的标签) 美国反托拉斯法的特点是以限制造成垄断的不公允竞争行为为主,而不反对现有的垄断企业所以,一个行业中垄断企业的存在本身并不违法,只有垄断企业应用其垄断气力不公允地竞争时才算违法这使得美国的反托拉斯法具有很强的“行为法”特点,即一切以企业行为是否违背公允竞争为判断依据 案例2: 中国电信改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94年中国联通公司的成立当时联通的总资产虽然只有中国电信的1/260但此举使邮电部独家垄断国内电信市场的局面开头变更1999年2月,信息产业部抉择把中国电信的寻呼、卫星和移动业务剥离出去原中国电信被拆分成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卫星通信三个公司,寻呼业务并入联通公司2022年12月,国务院批准了新的电信体制改革方案,对现有的电信企业举行重组。
中国电信现有资产划分为南北两个片面华北地区、东北地区和河南、山东共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电信公司归中国电信北方片面;其余归中国电信南方片面 问题:1. 垄断和市场失灵2. 政府对垄断的态度和措施 分析: 1. 垄断市场的效率损失 (1)垄断使产量裁减,价格增加; (2)垄断造成社会无谓损失; (3)垄断造成企业不思进取 垄断市场的非效率导致市场机制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是导致市场失灵的处境之一 2. 现今世界各兴隆国家限制垄断、促进竞争的政策措施,根本上是根据上述标准把促进“可操作竞争”作为政策目标 在各主要兴隆国家, 1 根本上都制定了有关遏止垄断、维持公正交易的法律概括措施主要是通过限制垄断的立法,由行政机构加以监视,由司法机关加以执行各国政府的反垄断政策就是以这些法律为依据开展的 我国的反垄断和不正值竞争应在学习国外阅历的根基上,结合本国国情 案例3:2022年4月16日,财政部长项怀成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记者接待会上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在特定的国内环境下采取的积极政策,4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后要持续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处境的变化,积极的财政政策将会逐步淡出。
问题:1.财政政策的含义及作用机制 2.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及作用 分析: 1.所谓财政政策是运用政府支出和税收的变动来影响总需求和总供应以平抑经济波动的干预措施财政政策主要包括发挥内在稳定器作用的财政政策和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自动财政稳定器,简称自动稳定器,是指不需要政府的干预和抑制,自动而即时地朝正确的方向变化,借以对总需求产生一种稳定作用的因素,也称内在稳定器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又叫相机决定的财政政策它是指一个国家为了稳定物价,抑制经济周期的波动,实现充分就业,进而实现总供应和总需求的高效均衡,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变动财政支出和增减税收的行动包括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 2.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包括减税和增加政府支出通过减税使企业扩大生产,人民拥有更多的可支配收入来举行消费;政府支出的增加包括两片面,政府添置性支出的增加能够刺激生产,转移支付的增加能刺激有效需求,从而起到推动经济进展的作用 案例4: 经济兴隆国家更加是欧盟国家,为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进展,从20世纪70年头开头就开征了环保税进入80年头后,环保税受到各兴隆国家的高度重视,体验了一个从零散的、个别的环保税种开征,到逐步形成环保税收体系的过程。
包括对废气排放课征污染税,对废水排放课征污染税,对垃圾排放课征污染税,对噪音课征的污染税对农业污染物课征的污染税等 另外,对援用税制的调整主要包括:一是取消了原有税制中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不利于可持续进展的规定;二是在原有税种中采取新的有利于环保的税收措施从调整的税种看,对比突出的是消费税、所得税和机动车税 问题:1.税收的替代效应 2.税收与外部性 分析: 1. (1)税收对消费者的替代效应 政府的课税造成消费者裁减对课税商品和重税商品的添置量,增加无税商品和轻税商品的添置量,因此,发生了税收对消费者选择的替代效应 (2)由于政府征税,会造成生产者裁减课税商品和重税商品的生产量,增加无税商品和轻税商品的生产量,这就产生了税收对生产者选择的替代效应 (3)税收对总收益率的影响,首先是由于纳税的起因总收益率下降了假设其影响降低了投资对纳税人的吸引力,造成纳税人以消费替代投资,即发生了税收对投资的替代效应 2. 外部性的定义:某些经济主体的行为,影响了其他经济主体,却没有为之承受应有的本金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补偿的现象用最简朴的话来定义外部性是指某个人的行为对他人福利造成的影响。
在解决外部性时,税收可以通过替代效应,引导生产者和消费者将这种外部性内部化,裁减外部性的生产 2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