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历史教育学研究著述提要(四)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390.63KB
约4页
文档ID:18551747
历史教育学研究著述提要(四)_第1页
1/4

学术驿站 五、评价与考试部分 测量、考试、评价已在历史教学法著作中多有涉及, 但大多属于教学法研究的附属品随着“应试文化”环 境的不断强化,考试研究也逐渐成为历史教学研究热 点从积极的方面看,“应试文化”促使考试研究从教学 法研究中独立出来,使之能够成为一个较为独立的研究 系统,而且,这个系统的确也影响了教学发生一些积极 的变化从消极的方面看,测量与考试依然追求功利性 的效果,既使教师长期忽略教历史的价值性问题探索, 也使学生多茫然于背历史的苦闷,而作为正途的评价功 能,始终则不得完全的伸张 2000年开始的课程改革促使了历史教育评价研究 的发展,历史教育评价研究有了新起色,称得上学科教 育评价的著作开始问世一方面,在有些历史教育学专 著中,历史教育评价的内容得到了深化;另一方面,撰写 历史教育评价的专著已成气候尽管这一领域的作品 还良莠不齐,研究基础也较为薄弱,但是,近lO年出版 的相关著述无疑超越了以往的测量学、考试学的概念, 并逐渐在扩大自身的研究领域,如教科书评价、发展性 评价、课堂教学评价、学业评价等,都成了历史学科评价 的重要课题 1.聂幼犁、金相成、朱志明著《中学历史学科学业评 价》(河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

268页) 该书具有开创性,是历史教学界较早的关于学业评 价的上乘作品全书分为前言、概论、中学历史学科的 教学目标及其分类体系、中学历史学科学业评价的常用 数据处理方法、中学历史学科学业测量的基本原理、中 学历史学科的客观性命题、中学历史学科的主观性命 题、中学历史学科的目标性测验、中学历史学科的诊断 性测验、中学历史学科的选拔性测验及若干评价技术 等书后有附录和附表 《中学历史学科学业评价》一书的内容系统、论理明 确、事例充实,在学界有较大影响 2.刘艽编著《历史学科考试测量的理论与实践》(人 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159页) 该书编著的目的是,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历史 学科的考试测量进行初步总结,说明考试测量与素质教 4 E-mail:zxlsjxck@163 com 育的相关性作者着眼“能力导向”,强调考试的能力要 求,并在题型及题型功能以及历史学科的知识体系方 面,做了较深入的讨论 《历史学科考试测量的理论与实践》一书围绕历史 学科的能力要求、题型功能评述、历史学科的知识体系 展开测量理论,以考试测量的目标、形式和内容作为实 践经纬,体现该书的指导性和实用性特点 3.陈伟国、何成刚著《历史教育测量与评价》(高等 教育出版社,2003年。

263页) 该书是赵亚夫主编的“历史新课程研究系列”中的 一种,全书由陈伟国编著,何成刚做了部分补遗《历史 教育测量与评价》一书的主体内容由六章构成,即揭开 历史教育评价的神秘面纱、中学生历史学业成就评价、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评价、中学历史教师的发展性评价、 中学历史教科书评价、历史高考命题及其评价 《历史教育测量与评价》从历史教育的新视角阐释 学科评价,超越了以往只讲测量的局限,而且,将教科书 评价、发展性评价和课堂教学评价作为历史学科评价重 要课题,突破点甚多 4.黄牧航主编《历史教学与学业评价》(广东教育出 版社,2005年,247页) 该书分为上下篇上篇有四章内容,即高中历史课 程与《高中历史课程标准》、高中历史课程与高中历史教 科书、高中历史新教科书的处理方法、高中历史新课程 的教学资源建设下篇有四章内容,即高中历史新课程 学业评价的改革、高中历史新课程过程性评价的具体方 法、SOLO分类评价理论与高中历史试题的设计、高中历 史课程模块的终结性评价 《历史教学与学业评价》一书建树颇多,超越了以往 的考试研究范畴,对高中历史课程和教学的各重要方面 的评价均有涉猎,其中,SOLO分类评价理论在实践中有 较大影响。

5.魏恤民主编《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与评价指 导》(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188页1 该书着眼教学中的评价指导,分为八个部分:普通 高中新课程历史教育理念与目标、教学实践、选修课、教 学评价、资源开发和利用、教学研究、教学与信息技术的 整合、课程实施课例 6.姚锦祥著《历史教育考试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 版社2008年218页) 该书从五个方面展开考试研究:第一,对主题内容 的阐释覆盖全书的六章内容,即考试改革的理论视 野、考试目标和要求、考试内容和知识范围、试卷设计和 试题编制、试卷分析和试题评价、考试与教学和复习 第二,对主题内容的表述从过程到结论全面顾及,每 章和每节的内容均在首段提出问题,并据此进行分析和 论证第三,对主题的认识具有宏观的视野和新颖的视 角第四,选择的材料尽可能丰富和鲜活第五,比较 注重实际 7.黄牧航著《高中历史科学业评价体系研究》(长 春出版社2011年308页) 该书由十三章内容构成,具体分为学业评价的核心 概念、学业评价的基本功能与内容、高中历史科学业评 价标准的制订、高中历史科学业评价体系的构建、高中 历史科表现性评价研究、历史科高考命题目标研究、历 史科高考命题内容研究、历史科高考观念研究、历史科 高考命题技术研究、历史科高考评分技术研究、高中“政 治史”学业评价体系、高中“经济史”学业评价体系、高中 “文化史”学业评价体系。

《高中历史科学业评价体系研究》一书对高中学业 评价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论理翔实,概念清晰,材料 典型,文字通俗,有较高的理论性和实用性 六、比较教育学部分 lzV,~教育是学74-教育研究的一块重要基石对我 国的历史教学界而言,比较教育研究有着十分独特的作 用和价值 其一,近代的学校历史教育,从课程到教学,都是舶 来品即便是最近的60年里,我们不是学苏联,就是学 欧美尽管我们自信在5O年前就确立了“中国特色”的 历史教育系统,但是若深究的话,其骨-Y-里我们又何曾 完全脱去了苏联和欧美的“影像” 其二,我们的每一次进步,都凭借外部力量60年 来,中国没有产生一位有足够分量的历史教育家,这是 不争的事实凡我们引以为骄傲的成就,往往政治的影 响远大于学术的贡献抑或说,如果祛除了政治因素, 恐怕历史教育就只剩下内容的躯壳 其三,借助比较放宽眼界是我们的传统民国时 期,何炳松翻译约翰生的《历史教学法》,使我国的历史 教学法很快和世界接轨,近代中国较为系统、完整的历 史教学法架构由此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全面学习苏联 的中学历史教学,卡尔曹夫等人作品广泛流行改革开 放后,白月桥翻译莱纳的《历史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 能力》,《光明日报》介绍苏联的图示教学方法,既推动了 我国历史教学界对历史思维的研究,-19_,形成了我国历史 教学的图示教学流派。

同时,王铎全、李稚勇、赵亚夫、 叶小兵、朱煜等将研究范围扩大到欧美、日本、韩国以及 香港、台湾地区包括正在进行中的课程改革,如果没 学术驿站 髻厥文教学参 有比较教育的贡献,就很难想像我们能够往哪里走在 全球化时代,学习和借鉴国外经验是避不开的课题 当然,历史教学界的比较研究起点并不高,研究的 规范性比较欠缺,重复性材料和说明过多,乃至武断的、 偏执观点也随处可见究其原因,主要有五:其一,大家 重视不够,总以为外面的东西我们学不来,本能地拒绝 学习国外的先进东西其二,我国的文科地位过低,甚 至可以说没有像样的文科教育人们习惯上把文科和 政治捆绑一起,导致文科的比较教育存有禁地,乃至自 设的忌讳过多其三,外语人才极其匮乏,能够借助外 语从事学科研究的人过少,很难形成比较研究的环境 其四,断章取义的研究结果多,提供原始材料的研究少 其五,研究视野始终狭窄一方面是研究者的学力有 限,很难看透大的背景,加之缺少实际的国外研究和学 习经历,只能做坐井观天的学术另一方面是研究者不 善跟踪国外的相关研究,研究课题相对随意,写文章就 只好萝b白菜、白菜萝卜的炒 总之,我们在比较教育方面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但 离高水平和规范性还差得很远。

1.[苏]费·彼·柯罗甫金著卢文中译《苏联中学 高年级历史课提问教学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55年, 79页) 该书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苏联教师经验丛 书”中的一种,主要介绍苏联八至十年级历史教学的提 问方法,内容涉及苏联通史和世界近代史作者根据苏 联通史和世界近代史的学习内容,设计提问方式和方 法,给予具体的指导 《苏联中学高年级历史课提问教学法》分为五部分, 另有序言和附录正文是:提问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和 意义、历史课提问的方法、历史课口头提问的方法和组 织、历史教师总结和概括提问学生的工作经验其中, 有关提问在历史教学中的地位的观点,对我国历史教学 界有较长时间的影响 2.[苏]卡尔曹夫著,章恒、于同隗译《中学苏联历史 教学法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55年214页) 该书是针对苏联中学八至十年级苏联史课程写给 教师的教学参考书全书以“作者的话”开始,说明撰写 本书的目的以及本书的使用方法正文由导言和十二 章内容构成,外加一个附录主体内容是:历史的课堂 教学、教师怎样讲述教材、学生的独立作业、年表的学 习、历史地图的学习、历史人物的评述、历史文件的利 用、文艺作品的利用、历史教学的直观性、乡土材料在历 史教学中的应用、学生知识的巩固和考查、教师的备课。

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学苏联历史教学法概论》是教 材教法大全,在我国中学历史教学的历史上曾起启蒙的 作用 3.[苏]扎波罗热茨著,白月桥译《历史学科培养能力 与技巧的方式与方法》(河北教育出版社,1989年184页) 该书由序言、两章正文、结束语、附录(习题的类型; 历史习题体系)、教师参考书目和译后语组成两章正 5 E—mail:zxlsjxck@163.tom 学术驿站 文是主体,第一章,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主要内 容有:教学成功的条件、能力和技巧培训纲目;形成分 析、综合、概况历史材料的方法;培养比较历史现象的能 力;培养作结论和论证结论的能力第二章,在历史教 学中发展学生的语言,主要内容有:对教师和学生的语 言要求;发展学生口语和笔语的方法;历史名词术语的 教学活动 4.[苏]莱纳著白月桥译《历史教学中发展学生的 思维能力》(教育科学出版社,1989年,239,页) 该书由译者的话、雷森科的代序、绪言、六章正文和 结束语组成其中六章正文的主要内容有三大部分:第 一章“思维的一般特征和历史认识中的思维特点”和第 二章“历史教学与发展思维的教学论前提”是第一部分, 着重从理论上论述思维的一般性质和历史思维的特点、 教学论的基本原理和掌握教学内部的方式和方法。

第 三章“提出新的信息发展思维能力”、第四章“思维领域 能力与定势的培养”、第五章“历史课创造性思维的发 展”是第二部分,这部分内容是全书的精华和重点第 六章“在教学全过程中发展思维”是第三部分,作者通过 一个课题的教学实验验证所提出的新理论观点的正 确性 《历史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一书对推动我 国历史教学界的历史思维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5.王铎全、李稚勇编著《比较历史教育学》(上海教 育出版社1995年,345页) 该书有绪论、历史教育目标、历史课程设置、历史教 材(上、下)、历史教学方法、学习指导、多种入学制度与 历史考试、国际交流与研究的热点等九章内容,比较全 面地介绍了欧美国家、苏联、日本、韩国以及中国香港、 台湾地区以及大陆的历史教育(主要是中学历史教育) 状况,具有开拓性的贡献 《比较历史教育学》一书覆盖面广,但材料略显零 碎;体例周到,但缺少实质性比较 6.赵亚夫著《日本学校社会科教育研究》(北京师范 大学出版社,2001年,315页) 该书由前言、正文六章、八个附录和参考文献组成 正文六章的内容是:El本学校社会科的概念与性质、日 本学校社会科的课程设置与特色、日本学校社会科的教 育目标、日本学校社会科的教科书与教学、日本学校社 会科的学习指导、Et本学校社会科的教育评价。

《日本学校社会科教育研。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