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班及鲁班精神 吴相焰鲁班,姓公输,名般又称公输子、公输盘、班输、鲁般鲁国人(都城山东曲阜,故里山东滕州),“般”和“班”同音,古时通用,故人们常称他为鲁班 大约生于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于周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出身于世代工匠的家庭,从小就跟随家里人参加过许多土木建筑工程劳动,逐渐掌握了生产劳动的技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鲁班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出色的发明家,两千多年以来,他的名字和有关他的故事,一直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传我国的土木工匠们都尊称他为祖师 一、关于鲁班其人 鲁班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中国民间口碑相传的鲁班一直是一个正面的形象,他不仅技艺精湛而且集所有劳动者的美德于一身;可是《公输》记载的鲁班却似乎是一个只懂技术不懂政治,道德观念贫乏的莽夫,甚或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恶棍造成这种混乱认识的主要还是《公输》,所以,我们还是从《公输》入手讨论这个问题纵观《公输》全文,招致对公输恶评的主要有两点:其一是他助纣为虐,支持发动侵略战争,为楚国制造了侵宋的工具----云梯;其二是当他与墨子在楚王面前沙盘推演攻守失利之后,竟然想到要通过杀死墨子来赢得战争的胜利。
以今人的观点看来,鲁班为侵略者制造武器这件事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污点,但是如果我们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认真细致地研读原文并参考其它相关的文献,就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春秋战国时期,匠人属“下作”之行,鲁班作为一个工匠在当时的社会地位是很低的,对于国家大事根本没有发表意见的权利,到楚国后,他作为一个外国的工匠更是如此对他来说,当时只是应楚王之请,埋头钻研技术,解决攻城的技术难题,至于是否发动战争,何时发动战争,对谁发动战争本来与他无关难能可贵的是当墨子提出“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时,他坚决地宣示:“吾义固不杀人”说明他做人是有原则的,绝不会乱杀无辜 而墨子有备而来,利用策略说服公输,是因为早知公输的为人,通过语言的技巧必然可以逼他说出“吾义固不杀人”这句话春秋无义战”,以楚王为代表的统治者是不可能把“义”放在其行为取舍的首位的,最终折服他的还得靠实力所以,坚守“吾义固不杀人”的鲁班与宣称“不然,公输班为我为云梯,必取宋”的楚王之间,其道德水平的高下是有明显区别的事实上,听完墨子一番义正词严的劝诫之后,鲁班就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之所以没有立刻答应墨子“胡不已乎”的请求,是因为他面临道德上的难题:继续制造云梯是为不义,停止制造却是失信于人(即楚王或称为荆王)。
这样看来,他并不是一个是非不分、首鼠两端的小人,而是一个审慎周密、知错能改的忠厚长者这一点我们还可以通过《鲁问》中的记载来进一步印证 公输子谓子墨子曰:“吾未得见之时,我欲得宋自我得见之后,予我宋而不义,我不为子墨子曰:“翟之未得见之时也,子欲得宋,自翟得见子之后,予子宋而不义,子弗为,是我予子宋也子务为义,翟又将予子天下 以上这段对话显然发生在“止楚攻宋”之后,鲁班虚心向墨子请教对“义”与“得”(即“利”)的看法,推心置腹地交流对“止楚攻宋”一事的心得,隐含忏悔鲁班比墨子年长至少20岁(一说是40岁以上),却能向墨子认错,可见他确实是一个知错能改、宽厚诚实的长者同时,也使我们对《公输》中关于墨子推测公输欲杀人取胜的情节产生怀疑事实上,在《公输》中,当墨子提出“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的推断以后,并没有记述公输的反应表面看来,这样是把公输阴谋杀害墨子一事做成了铁案,可以更进一步反衬墨子的英明果敢其实不然,既然记述者故意剥夺了当事人公输在文中申诉的权利,那么,这件事情(公输阴谋杀害墨子)就是既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的我们看到,在《公输》中称“墨子”为“子墨子”,显然是墨家弟子所述、所记,虚构一些情节以进一步烘托墨子的高大形象也在情理之中。
参看《吕氏春秋》、《战国策》、《尸子》等书对这件事情记载,我们发现:《吕氏春秋》和《淮南子》都提到了演示攻守的情节,但未提公输欲杀人一事;《战国策》和《尸子》则连班墨演示攻守的情节也未提到,墨子成功全靠的是三寸不乱之舌,是语言和逻辑的魅力,是“义”胜而非“力”胜至此,我们基本可以推定,在墨子“止楚攻宋”一役中所谓“公输欲杀人取胜”一节是墨家弟子的臆测或者杜撰,目的是提高墨子的威望,以宣扬墨家的学说 二、鲁班的成就• 机封• 农业机具• 木工工具• 锁钥• 兵器• 仿生机械• 雕刻• 土木建筑三、鲁班发明小故事(1)锯子传说锯子也是鲁班所发明,其实依考古学家发现,居住在中国地区的人类早在新石器时代就会加工和使用带齿的石镰和蚌镰,这些是锯子的雏形鲁班出生前数百年的周朝,已有人使用铜锯,“锯”字也早已出现以下是鲁班发明锯子流传甚广的传说之一,作者不详,近代有人以这传说认为鲁班是运用“仿生学”的先驱:相传鲁班接受建筑一座巨大宫殿的任务需要很多木料,鲁班让徒弟们上山砍伐树木徒弟们用斧头砍伐,效率低下工匠们天天起早贪黑拚命去干,也砍伐不了多少树木,使工程进度一拖再拖,眼看着工程期限越来越近,鲁班甚是着急。
为此,他决定亲自上山寨看砍伐树木的情况上山时,他无意中抓了一把山上长的一种野草,手被划伤了鲁班觉得很奇怪,一根柔软的小草为何能割破手?于是摘下了一片叶子来细心观察,发现叶子两边长着许多小细齿,用手轻轻一摸,这些小细齿非常锋利,鲁班了解到就是这些小细齿划破他的手后来,鲁班又看到一条大蝗虫在一株草上啃吃叶子,两颗大板牙非常锋利,一开一合,很快就吃下一大片,这也引起了鲁班的好奇心,他抓住一只蝗虫,仔细观察蝗虫口部的结构,发现蝗虫的两颗大板牙上同样排列着许多小细齿,蝗虫正是靠这些小细齿来咬断草叶的由于这两件事,鲁班受到很大启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他想,若做成一锯齿状的砍伐工具,是否同样锋利?于是他用大毛竹做成一条带有许多小锯齿的竹片,然后试锯小树,成果不错,几下子就把树皮拉破了,再用力拉几下,小树杆就划出一道沟,鲁班非常高兴但是由于竹片比较软,强度比较差,不能长久使用,拉了一会儿,小锯齿有者折断,有者变钝,需要更换竹片这样就影响了砍伐树木的速度,使用竹片太多也是一个很大的浪费看来竹片不宜作为制做锯齿的材料,应该寻找一种强度、硬度都比较高的材料来代替它,这时鲁班想到了铁片于是他们立即下山,让铁匠们制作带有小锯齿的铁片,然后到山上试锯树木。
鲁班和徒弟各拉一端,在一棵树上拉了起来,只见他俩一来一往,不一会儿就把树锯断了,又快又省力,锯就这样发明了2)墨斗墨斗是木工用以弹线的工具,传为鲁班发明此工具以一斗型盒子贮墨,线绳由一端穿过墨穴染色,已染色绳线末端为一个小木钩,称为“班母”,传为鲁班之母亲发明班母通常离地面约一吋固定之后,将已染色线绳向地面弹动,工地以此为地平直线标准又可以班母固定于高处,墨斗悬垂,以墨斗之重量作墬力,将已染色线绳向壁面弹动,以此为立面直线标准传说中鲁班能以染色线绳夜中切石, 一夜即能完成工程所需大部分石料后石匠师父以斗线定采集下来的岩石形状,再用其它工具把不要的部分敲掉,以成所需方石,长石等形状的石料四、如何客观地看待鲁班 鲁班和墨子一样都是春秋战国之交颇负盛名的能工巧匠,如果单纯从技术来看,鲁班胜过墨子这不仅符合中国丰富多彩的鲁班传说,即使依据墨家弟子在《鲁问》中的记述也可以做出这样的结论上文我们提到《鲁问》中的两次班墨“比巧”,表面上结果都是墨子胜过了鲁班,实际上,从技术的角度看,公输根据战争实践的需要发明“舟战钩强”以及“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与墨子在须臾之间削成“三寸之木”的“车辖”在创新性和技巧性上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墨子每一次的取胜都是胜在义理,而非技术。
由于二人所处的社会阶层不同,所以,他们的价值取向也有较大的差别墨子虽然代表“农与工肆之人”的利益,但实际上处于地位较高的士阶层,鲁班则只是一个技术高超社会地位低下的工匠这就决定了二人对技术的看法是不一样的,墨子偏重从功利论伦理的立场评价技艺,强调技术的社会道德价值,鲁班则似更看重技术的提高并认为技巧本身就有价值 在人格特征上,鲁班是一个刻苦钻研技术,有创新精神的实干家兼发明家,政治上比较幼稚,但并非不辨是非,助纣为虐,而是心地善良,坚守道义原则,决不乱杀无辜;它善于根据实践的需要调整自己的思路,找到应对的策略,但并不是一个不择手段,习惯于搞阴谋诡计的人按照著名墨学专家孙中原的观点:“鲁班和墨子同辈同时,也基本上同专业,两人相辅相成,不可分离鲁班以手工操作为职业,钻研技巧,精益求精,集工匠、大匠师、技术家、发明家于一身,把工匠技巧发挥到了极致而墨子崇尚科学,以人为本,兼通工匠技巧,是著名的哲学理论家班墨二人,一个善于实践,一个善于总结,才使得当时的许多发明创造流传于后世 综此,本文对鲁班作出正面的综合评价:鲁班是个敬业爱岗、技艺精湛的巧匠;极具智慧、创造发明的能手;为人正直、坚守道义的长者;知错能改、从善如流的君子。
五、鲁班精神 《列子·新论·知人篇》中记载了鲁班雕刻凤凰的故事,从中我们可以学到鲁班刻苦钻研、勇往直前的精神传说有一次,鲁班雕刻一只凤凰,当他还没有雕成时,就有人看了讥笑道,你刻的凤凰一点都不象,脑袋不象脑袋,身体不象身体鲁班听了非常生气,但并没有灰心丧气和停止工作,他决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答他人的讽刺因此他更加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经过他的不懈努力,最后终于将凤凰刻成他刻出的凤凰栩翎如生、非常逼真,赢得了众人的赞誉,那些曾经讥笑他的人也不得不佩服鲁班的高超技艺和刻苦精神同样,我们应该抱着工作无止境,创新促提升的理念对工作尽心尽力,对质量尽善尽美,策划严谨,注重过程,严格验收做每一件事情,完成每一项工作都应该高标准,严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做到持续改进,精益求精,减少直至杜绝那种事后整改的马后后炮行为 一般来说鲁班精神就是注重细节、勤于思考、勇于创新、不断学习、立足实践、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精神 六、鲁班研究的现实价值第一,对诸子思想研究有益 中国的学术研究历来有重视经典文献和知识分子的传统,对于民间资料和体力劳动者的重视则明显不足鲁班和墨子都是有技艺的工匠,在对技术进步和民间的影响力上,鲁班甚至超过墨子。
但是,由于墨子同时又是一个知识分子,学术界对他的关注就多一些,研究成果也较多鲁班只是个工匠,属于典型的体力劳动者,所以,对他的研究就显得非常少 事实上,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历来将社会人群进行简单的两分,即分为“劳心者”和“劳力者”,在他们的眼中,前者为高尚而雅者,后者属低贱而俗者这样,中国的文化史就应该是两部,一部是属于“劳心者”的,另一部则是属于“劳力者”的目前的文化研究明显畸重前者,所以,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得到中国文化的全貌开展对以鲁班为代表的劳动者的研究,一方面可以对往的偏颇起到补偏纠弊的作用,扩展学术研究的视野,丰富和完善学术研究的方法;另一方面,鲁班研究与墨子研究联系起来,可以起到互相印证、互相补充的作用上文我们根据《墨子》的公输、鲁问二篇对鲁班的生平所进行的研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实际上,通过鲁班研究也可以为墨子研究提供丰富的旁证虽然鲁班及其弟子都没能用文字记载自己的光辉思想和卓越成就,但是作为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杰出代表其非凡的社会影响和广泛的民众基础大多以丰富多彩的民间传说的形式保存下来其史料价值肯定不如经典文献,但是只要我们以科学的态度进行甄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还是可以分离出很多有价值的信息。
利用班墨之间的特殊关系就可以为墨子研究提供一些有力佐证 第二,鲁班精神的现实价值 鲁班精神的本质是科学精神,其核心内容包括尊重科学的态度、敢于创新的勇气、自我反省的魄力和乐于奉献的胸怀学习鲁班精神有助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精神,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