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植物群落调查及分析.ppt

人***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204KB
约32页
文档ID:575330543
植物群落调查及分析.ppt_第1页
1/32

植物群落调查及分析植物群落调查及分析 一、目的一、目的1、认识实习地区的主要植被类型及其组、认识实习地区的主要植被类型及其组成、结构、分布规律、动态变化特征;成、结构、分布规律、动态变化特征;2、掌握植物地理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掌握植物地理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3、培养野外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野外独立工作的能力;4、验证和巩固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验证和巩固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 二、仪器和用具二、仪器和用具1 1 1 1.测量仪器:.测量仪器:.测量仪器:.测量仪器: GPSGPSGPSGPS、指南针,经纬仪,气压高度表,测绳,计步器指南针,经纬仪,气压高度表,测绳,计步器指南针,经纬仪,气压高度表,测绳,计步器指南针,经纬仪,气压高度表,测绳,计步器2 2 2 2.调查测量设备:.调查测量设备:.调查测量设备:.调查测量设备: 照相机、钢卷尺,剪刀,标本夹,采集杖,各种表格,照相机、钢卷尺,剪刀,标本夹,采集杖,各种表格,照相机、钢卷尺,剪刀,标本夹,采集杖,各种表格,照相机、钢卷尺,剪刀,标本夹,采集杖,各种表格,记录本,标签记录本,标签记录本,标签。

记录本,标签3 3 3 3.文具用品:.文具用品:.文具用品:.文具用品: 彩笔、铅笔、橡皮、小刀、米尺、绘图薄、资料袋等彩笔、铅笔、橡皮、小刀、米尺、绘图薄、资料袋等彩笔、铅笔、橡皮、小刀、米尺、绘图薄、资料袋等彩笔、铅笔、橡皮、小刀、米尺、绘图薄、资料袋等4 4 4 4.采集工具:.采集工具:.采集工具:.采集工具: 铁铲、枝剪、土壤袋、标本夹、标本纸、放大镜等铁铲、枝剪、土壤袋、标本夹、标本纸、放大镜等铁铲、枝剪、土壤袋、标本夹、标本纸、放大镜等铁铲、枝剪、土壤袋、标本夹、标本纸、放大镜等 野外实习事先应做好的准备野外实习事先应做好的准备ØØ生活用品生活用品生活用品生活用品————————衣服(植物学实习必备长袖衣服、登山鞋衣服(植物学实习必备长袖衣服、登山鞋衣服(植物学实习必备长袖衣服、登山鞋衣服(植物学实习必备长袖衣服、登山鞋/ / / /旅游鞋,遮阳帽等,同时要考虑山区温差变化大等情况)、旅游鞋,遮阳帽等,同时要考虑山区温差变化大等情况)、旅游鞋,遮阳帽等,同时要考虑山区温差变化大等情况)、旅游鞋,遮阳帽等,同时要考虑山区温差变化大等情况)、雨具等。

雨具等ØØ必要药品(如防虫蚊的:花露水等)必要药品(如防虫蚊的:花露水等)必要药品(如防虫蚊的:花露水等)必要药品(如防虫蚊的:花露水等)ØØ参考资料及专用器材参考资料及专用器材参考资料及专用器材参考资料及专用器材ØØ研究小专题研究小专题研究小专题研究小专题l l科学问题:大小适宜,最好宏观一些,考虑可操作性科学问题:大小适宜,最好宏观一些,考虑可操作性科学问题:大小适宜,最好宏观一些,考虑可操作性科学问题:大小适宜,最好宏观一些,考虑可操作性l l研究的材料:植物或昆虫均可研究的材料:植物或昆虫均可研究的材料:植物或昆虫均可研究的材料:植物或昆虫均可l l研究方法:针对性要强研究方法:针对性要强研究方法:针对性要强研究方法:针对性要强 (一)调查内容(一)调查内容三、调查内容和方法三、调查内容和方法1、环境条件调查:、环境条件调查:((1)地理位置,)地理位置,((2)地形条件地形条件3)土壤条件土壤条件4)人类影响人类影响5)气候条件气候条件 2、组成特征调查:、组成特征调查:((1)种类组成种类组成记录一份完整的种类名单在记录一份完整的种类名单在设定的样地内调查,记录,完成为防遗漏,还设定的样地内调查,记录,完成。

为防遗漏,还应在样地周围反复踏查调查种类组成时,应采应在样地周围反复踏查调查种类组成时,应采集标本,用于以后定名和订正集标本,用于以后定名和订正2)数量特征数量特征包括多度、密度、盖度(投影包括多度、密度、盖度(投影盖度、基部盖度)、频度、高度等盖度、基部盖度)、频度、高度等 3、外貌调查:、外貌调查: 群落外貌集中体现在生活型的组成上调查群落外貌集中体现在生活型的组成上调查时需确定每种植物的生活类别,统计每一类生活时需确定每种植物的生活类别,统计每一类生活型中的植物种类数目,按下列公式求出百分率:型中的植物种类数目,按下列公式求出百分率: 某一生活型的百分率某一生活型的百分率=群落中某一生活型植物的群落中某一生活型植物的种数种数/群落中全部植物种数群落中全部植物种数*100% 将统计结果列成表,制作该群落的将统计结果列成表,制作该群落的生活型谱生活型谱 4、植物群落特征分析、植物群落特征分析 乔木层的优势主要利用重要值来判定乔木层的优势主要利用重要值来判定:: 重要值重要值=相对密度相对密度+相对盖度相对盖度+相对频度相对频度 重要值最大的植物种类为乔木层的优势种,因重要值最大的植物种类为乔木层的优势种,因而也是本群落的建群种。

而也是本群落的建群种 草本植物和灌木的优势种主要利用总优势度来草本植物和灌木的优势种主要利用总优势度来确定确定:: 利用相对盖度(利用相对盖度(RC%)、相对高度)、相对高度((RH%)、相对密度()、相对密度(RD%)、相对频度)、相对频度((RF%)等作为基本参数,区分各个种的重要性等作为基本参数,区分各个种的重要性 若调查数目过少无法计算重要值和总优势度若调查数目过少无法计算重要值和总优势度,可用目,可用目测多度和盖度结合起来的方法,把植物优势程度分成测多度和盖度结合起来的方法,把植物优势程度分成以下等级:以下等级: 5.个体数任意,盖度大于个体数任意,盖度大于75%;; 4.个体数任意,盖度个体数任意,盖度50~75%;; 3.个体数任意,盖度个体数任意,盖度25~75%;; 2.个体数很多,或个体不多而盖度个体数很多,或个体不多而盖度5~25%;; 1.个体数虽多而盖度小于个体数虽多而盖度小于5%,或个体数少而盖度,或个体数少而盖度5%;; +.个体数少,盖度也非常小;个体数少,盖度也非常小; R.个体数极少,盖度极小。

.个体数极少,盖度极小 (二)调查方法(二)调查方法 考察植物群落有各种方法,如样地法、考察植物群落有各种方法,如样地法、样线法、距离抽样法、点样法等样线法、距离抽样法、点样法等 其中其中样地法样地法是基础方法,用样地法进是基础方法,用样地法进行调查的方法步骤说明如下:行调查的方法步骤说明如下: 1、样地的设置、样地的设置 样地不是群落的全部面积,它仅是样地不是群落的全部面积,它仅是代表群落的基本持征的一定地段对植物代表群落的基本持征的一定地段对植物群落考察应在确定的样地内进行,通过详群落考察应在确定的样地内进行,通过详细调查,以此来估计推断整个群落的情况细调查,以此来估计推断整个群落的情况 2、样地选择的方法:、样地选择的方法:选择样地应遵循下列原则:选择样地应遵循下列原则:((1)种的分布要有均匀性种的分布要有均匀性2)结构完整,层次分明结构完整,层次分明3)环境条件(尤指土壤和地形)一致环境条件(尤指土壤和地形)一致4)群落的中心部位,避免过渡地段群落的中心部位,避免过渡地段 3、样地的形状:、样地的形状:大多采用方形,又称样方;除此还有样条,样线,弱圆等。

大多采用方形,又称样方;除此还有样条,样线,弱圆等可根据不同研究内容具体选择可根据不同研究内容具体选择 小型样方用于调查草本群落或林下草本植物层,大型样小型样方用于调查草本群落或林下草本植物层,大型样方用于调查森林群落或荒漠中的群落为防止出现闭合差,方用于调查森林群落或荒漠中的群落为防止出现闭合差,在森林调查中,样方常沿着预定的测线方向呈菱形设置其在森林调查中,样方常沿着预定的测线方向呈菱形设置其方法是由中心点定出距离为样方对角线长度的两个点,然后方法是由中心点定出距离为样方对角线长度的两个点,然后从这两点分别拉直长度恰为样方边长的测绳,使其在每一侧从这两点分别拉直长度恰为样方边长的测绳,使其在每一侧都恰好交接,就是样方的边界都恰好交接,就是样方的边界 4、样地面积、样地面积下列样地面积的经验值可供考察时参考使用:下列样地面积的经验值可供考察时参考使用:草本群落草本群落 1~10m2,,灌丛灌丛 16~100m2,,单纯针叶林单纯针叶林 100m2,,复层针叶林、夏绿阔叶林复层针叶林、夏绿阔叶林 400~500m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1000m2,,热带雨林热带雨林 2500m2 5、样地数目、样地数目 样地数目多少取决于群落结构复杂程度。

根据统样地数目多少取决于群落结构复杂程度根据统计检验理论,多于计检验理论,多于30个样地的数值,才比较可靠为个样地的数值,才比较可靠为了节省人力与时间,考察时每类群落根据实际情况可了节省人力与时间,考察时每类群落根据实际情况可选择选择3~5个样地;所有样地应个样地;所有样地应依照顺序进行编号依照顺序进行编号,以,以免混乱6、样地布局:、样地布局:一般可选用主观取样法,即选择被一般可选用主观取样法,即选择被认为有代表性的地块作为调查样地认为有代表性的地块作为调查样地 调查表调查表1 群群 落落 描描 述述 表表 日期:日期: 年年 月月 日日样方号:自样方号:自 至至 样地面积样地面积调查地点:调查地点: 省省 (市)(市)海拔高度:海拔高度: 坡向坡向 坡度坡度地地 貌:貌:气气 候:湿度候:湿度 光度:样地内光度:样地内 样地外样地外风风 温度温度群落名称:群落名称:群落各层优势种:乔木群落各层优势种:乔木 灌木灌木 草本草本群落特点:性状(外貌颜色)群落特点:性状(外貌颜色)植物因素及人类经济活动情况:植物因素及人类经济活动情况:群落周围情况:群落周围情况:调查人调查人 记录人记录人植物群落调查基本表植物群落调查基本表 表表2 植物群落乔木调查表植物群落乔木调查表调查调查者者日期日期年年 月月 日日样方样方号号样方样方面积面积总郁总郁闭度闭度分层分层IIIIII群落群落类型类型群落群落名称名称植物植物名称名称株数株数层层次次高度高度m枝下枝下高高m胸径胸径cmcm盖盖度度冠幅冠幅密度密度物候物候期期生活生活力力生活生活型型备注备注 ØØ胸径:又称干径,指乔木主干离地表面胸径:又称干径,指乔木主干离地表面胸径:又称干径,指乔木主干离地表面胸径:又称干径,指乔木主干离地表面1.3 m1.3 m处的处的处的处的直径,断面畸形时,测取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平均直径,断面畸形时,测取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平均直径,断面畸形时,测取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平均直径,断面畸形时,测取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平均值。

工程上常规取值工程上常规取值工程上常规取值工程上常规取1.21.2高度的位置应测一组垂直高度的位置应测一组垂直高度的位置应测一组垂直高度的位置应测一组垂直交叉的数据,但胸径小于交叉的数据,但胸径小于交叉的数据,但胸径小于交叉的数据,但胸径小于5cm5cm以下的则不必测量以下的则不必测量以下的则不必测量以下的则不必测量如果如果如果如果树木树木树木树木生长坡面,应以坡上位为起始量至胸高生长坡面,应以坡上位为起始量至胸高生长坡面,应以坡上位为起始量至胸高生长坡面,应以坡上位为起始量至胸高处测量如果被测树木的胸高处生有疤结或分叉处测量如果被测树木的胸高处生有疤结或分叉处测量如果被测树木的胸高处生有疤结或分叉处测量如果被测树木的胸高处生有疤结或分叉等不能正常反映立木情况的现象,可以向上或向等不能正常反映立木情况的现象,可以向上或向等不能正常反映立木情况的现象,可以向上或向等不能正常反映立木情况的现象,可以向上或向下另寻正常部位测量树干直径,但必须记录测量下另寻正常部位测量树干直径,但必须记录测量下另寻正常部位测量树干直径,但必须记录测量下另寻正常部位测量树干直径,但必须记录测量处的高度,以便数据分析。

处的高度,以便数据分析处的高度,以便数据分析处的高度,以便数据分析 表表3 植物群落灌木调查表植物群落灌木调查表调查调查者者日期日期年年 月月 日日样方号样方号样方样方面积面积总郁总郁闭度闭度分层分层IIIIII群落群落类型类型群落群落名称名称植物植物名称名称株数株数层次层次高度高度m盖度盖度密度密度胸径胸径cm物候期物候期生活力生活力生活型生活型备注备注 表表4 植物群落草本植物调查表植物群落草本植物调查表调查调查者者日期日期年年 月月 日日样方样方号号样方样方面积面积总郁总郁闭度闭度分层分层IIIIII群落群落类型类型群落群落名称名称植物植物名称名称株株(丛丛)数数层次层次高度高度cm盖度盖度聚生聚生度度丛径丛径cm生物生物量量g物候物候期期生活生活力力生活生活型型备注备注丛径指植物成丛生长的植冠直径,在矮小灌木和草本植物中各种丛生的情况较丛径指植物成丛生长的植冠直径,在矮小灌木和草本植物中各种丛生的情况较常见,故可以丛为单位测量共同种各丛的一般丛径和最大丛径常见,故可以丛为单位测量共同种各丛的一般丛径和最大丛径 ØØ聚生度聚生度聚生度聚生度 聚生多度又称德氏多度,是聚生多度又称德氏多度,是聚生多度又称德氏多度,是聚生多度又称德氏多度,是DrudeDrude首先应用而得名首先应用而得名首先应用而得名首先应用而得名 ØØ聚生多度共有聚生多度共有聚生多度共有聚生多度共有6 6个多度级和个多度级和个多度级和个多度级和2 2个聚生度级,均以植物种为单位,乔、灌、个聚生度级,均以植物种为单位,乔、灌、个聚生度级,均以植物种为单位,乔、灌、个聚生度级,均以植物种为单位,乔、灌、草分层估测。

草分层估测草分层估测草分层估测ØØ多度级:多度级:多度级:多度级:ØØcop3——cop3——很多;很多;很多;很多;cop2——cop2——多;多;多;多;cop1——cop1——尚多;尚多;尚多;尚多;sp——sp——不多而分散;不多而分散;不多而分散;不多而分散;sol——sol——少或个别;少或个别;少或个别;少或个别;un——un——单株单株单株单株ØØ聚生度级:聚生度级:聚生度级:聚生度级:ØØsoc——soc——个体相互靠拢成大片或背景化;个体相互靠拢成大片或背景化;个体相互靠拢成大片或背景化;个体相互靠拢成大片或背景化;ØØgrgr————丛生成小团块或小块聚生丛生成小团块或小块聚生丛生成小团块或小块聚生丛生成小团块或小块聚生ØØ多度和聚生度可以连用,如:多度和聚生度可以连用,如:多度和聚生度可以连用,如:多度和聚生度可以连用,如:cop3.soc——cop3.soc——很多且聚成大片;很多且聚成大片;很多且聚成大片;很多且聚成大片;sp. sp. grgr————不多但小块聚生不多但小块聚生不多但小块聚生不多但小块聚生 表表5 植物群落层间植物调查表植物群落层间植物调查表调查调查者者日期日期年年 月月 日日样样方方号号样方样方面积面积总郁总郁闭度闭度分层分层IIIIII群落群落类型类型群落群落名称名称植物植物名称名称藤本 附生 寄生数量附生高度m 被附植物 物候期物候期生活力生活力分布备注备注 ØØ((((1 1)群落的分层结构)群落的分层结构)群落的分层结构)群落的分层结构ØØ植物群落的成层现象是极其重要的特征。

一般优势层能较好地反映外界环境,植物群落的成层现象是极其重要的特征一般优势层能较好地反映外界环境,植物群落的成层现象是极其重要的特征一般优势层能较好地反映外界环境,植物群落的成层现象是极其重要的特征一般优势层能较好地反映外界环境,其他层则更多地表现出群落内部环境其他层则更多地表现出群落内部环境其他层则更多地表现出群落内部环境其他层则更多地表现出群落内部环境ØØ层是群落的最大结构单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群落的外貌特征和群落类型层是群落的最大结构单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群落的外貌特征和群落类型层是群落的最大结构单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群落的外貌特征和群落类型层是群落的最大结构单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群落的外貌特征和群落类型位置群落调查一般均以层为单位分别进行,森林群落一般分成乔木层、灌位置群落调查一般均以层为单位分别进行,森林群落一般分成乔木层、灌位置群落调查一般均以层为单位分别进行,森林群落一般分成乔木层、灌位置群落调查一般均以层为单位分别进行,森林群落一般分成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及小灌木)层、地被层四个基本层木层、草本(及小灌木)层、地被层四个基本层木层、草本(及小灌木)层、地被层四个基本层。

木层、草本(及小灌木)层、地被层四个基本层ØØ每层内若由一些不同高度,乃至有不同生态特征的物种构成时,通常进一步每层内若由一些不同高度,乃至有不同生态特征的物种构成时,通常进一步每层内若由一些不同高度,乃至有不同生态特征的物种构成时,通常进一步每层内若由一些不同高度,乃至有不同生态特征的物种构成时,通常进一步细分为若干亚层细分为若干亚层细分为若干亚层细分为若干亚层ØØ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被列入层外植物(或称层间植物),单做记载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被列入层外植物(或称层间植物),单做记载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被列入层外植物(或称层间植物),单做记载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被列入层外植物(或称层间植物),单做记载 ØØ((((2 2)群落的种类组成)群落的种类组成)群落的种类组成)群落的种类组成ØØ 种类组成是群落的另一实质性属性特征登记每个样方种类组成是群落的另一实质性属性特征登记每个样方种类组成是群落的另一实质性属性特征登记每个样方种类组成是群落的另一实质性属性特征登记每个样方所有高等植物种类(分层进行)的工作必不可少,需认真所有高等植物种类(分层进行)的工作必不可少,需认真所有高等植物种类(分层进行)的工作必不可少,需认真所有高等植物种类(分层进行)的工作必不可少,需认真而仔细,同时采集标本(即使自己以为认识),野外实习而仔细,同时采集标本(即使自己以为认识),野外实习而仔细,同时采集标本(即使自己以为认识),野外实习而仔细,同时采集标本(即使自己以为认识),野外实习时学生不可能识别所有植物,尤其应该采集标本。

不认识时学生不可能识别所有植物,尤其应该采集标本不认识时学生不可能识别所有植物,尤其应该采集标本不认识时学生不可能识别所有植物,尤其应该采集标本不认识的种类可用采集号码代表,以后再定名订正的种类可用采集号码代表,以后再定名订正的种类可用采集号码代表,以后再定名订正的种类可用采集号码代表,以后再定名订正ØØ登记植物种类时仍要遍查样方有无遗漏,有些种类在样方登记植物种类时仍要遍查样方有无遗漏,有些种类在样方登记植物种类时仍要遍查样方有无遗漏,有些种类在样方登记植物种类时仍要遍查样方有无遗漏,有些种类在样方中没有,但分布在样方周围,也要登记,并且将名单分别中没有,但分布在样方周围,也要登记,并且将名单分别中没有,但分布在样方周围,也要登记,并且将名单分别中没有,但分布在样方周围,也要登记,并且将名单分别填入各层填入各层填入各层填入各层 ØØ((((3 3)生活型和生态类型组成)生活型和生态类型组成)生活型和生态类型组成)生活型和生态类型组成ØØ 在天然和半天然植物群落中,所有植物种类不可能都属于同一生活型,而在天然和半天然植物群落中,所有植物种类不可能都属于同一生活型,而在天然和半天然植物群落中,所有植物种类不可能都属于同一生活型,而在天然和半天然植物群落中,所有植物种类不可能都属于同一生活型,而是由多种生活型所组成,因而为了更清楚地认识群落的生态特征,调查时应是由多种生活型所组成,因而为了更清楚地认识群落的生态特征,调查时应是由多种生活型所组成,因而为了更清楚地认识群落的生态特征,调查时应是由多种生活型所组成,因而为了更清楚地认识群落的生态特征,调查时应把组成群落的植物种类所属的生活型和单因子生态类型尽量弄清楚。

把组成群落的植物种类所属的生活型和单因子生态类型尽量弄清楚把组成群落的植物种类所属的生活型和单因子生态类型尽量弄清楚把组成群落的植物种类所属的生活型和单因子生态类型尽量弄清楚ØØ我国关于植物生活型的分类,我国关于植物生活型的分类,我国关于植物生活型的分类,我国关于植物生活型的分类,一般一般一般一般采用丹麦学者采用丹麦学者采用丹麦学者采用丹麦学者RaunkiaerRaunkiaer的生活型系统和的生活型系统和的生活型系统和的生活型系统和《《《《中国植被中国植被中国植被中国植被》》》》一书中所制定的生活型系统一书中所制定的生活型系统一书中所制定的生活型系统一书中所制定的生活型系统RaunkiaerRaunkiaer的生活型系统,强调的生活型系统,强调的生活型系统,强调的生活型系统,强调植物营养体对气候的适应,选择更新芽的位置作为划分生活型的依据,把植植物营养体对气候的适应,选择更新芽的位置作为划分生活型的依据,把植植物营养体对气候的适应,选择更新芽的位置作为划分生活型的依据,把植植物营养体对气候的适应,选择更新芽的位置作为划分生活型的依据,把植物生活型分为五类:物生活型分为五类:物生活型分为五类:物生活型分为五类:ØØa.a.高位芽植物高位芽植物高位芽植物高位芽植物(Ph)(Ph),更新芽位于距地面,更新芽位于距地面,更新芽位于距地面,更新芽位于距地面30cm30cm以上,多为乔木;以上,多为乔木;以上,多为乔木;以上,多为乔木;ØØb.b.地上芽植物地上芽植物地上芽植物地上芽植物(Ch)(Ch),更新芽位于土壤表面至,更新芽位于土壤表面至,更新芽位于土壤表面至,更新芽位于土壤表面至30cm30cm之间,多为灌木、半灌木之间,多为灌木、半灌木之间,多为灌木、半灌木之间,多为灌木、半灌木植物;植物;植物;植物;ØØc.c.地面芽植物地面芽植物地面芽植物地面芽植物(H)(H),更新芽位于近地表面土层内,常被地被物覆盖,为多年,更新芽位于近地表面土层内,常被地被物覆盖,为多年,更新芽位于近地表面土层内,常被地被物覆盖,为多年,更新芽位于近地表面土层内,常被地被物覆盖,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生草本植物;生草本植物;生草本植物;ØØd.d.隐芽植物隐芽植物隐芽植物隐芽植物(Cr)(Cr),更新芽隐藏在地下或水中,为草本植物;,更新芽隐藏在地下或水中,为草本植物;,更新芽隐藏在地下或水中,为草本植物;,更新芽隐藏在地下或水中,为草本植物;ØØe.e.一年生植物一年生植物一年生植物一年生植物( (ThTh) ),靠种子越冬。

调查时据此仔细统计填写,然后加以讨论靠种子越冬调查时据此仔细统计填写,然后加以讨论靠种子越冬调查时据此仔细统计填写,然后加以讨论靠种子越冬调查时据此仔细统计填写,然后加以讨论 群落和生境特点种数各生活型种数及所占百分率(%) 附记PhCh H CrTh表表6 植物生活型谱表植物生活型谱表ØØ《《《《中国植被中国植被中国植被中国植被》》》》采用的生活型系统,是根据植物体态划分的,共分为十四类:采用的生活型系统,是根据植物体态划分的,共分为十四类:采用的生活型系统,是根据植物体态划分的,共分为十四类:采用的生活型系统,是根据植物体态划分的,共分为十四类:乔木、灌木、竹类、藤本、附生木本、寄生植物、半灌木和小灌木、多年生乔木、灌木、竹类、藤本、附生木本、寄生植物、半灌木和小灌木、多年生乔木、灌木、竹类、藤本、附生木本、寄生植物、半灌木和小灌木、多年生乔木、灌木、竹类、藤本、附生木本、寄生植物、半灌木和小灌木、多年生草本、一年生草本、寄生草本、腐生草本、水生草本、苔藓和地衣、藻菌植草本、一年生草本、寄生草本、腐生草本、水生草本、苔藓和地衣、藻菌植草本、一年生草本、寄生草本、腐生草本、水生草本、苔藓和地衣、藻菌植草本、一年生草本、寄生草本、腐生草本、水生草本、苔藓和地衣、藻菌植物等。

实习时也可参照这种划分原则,进行讨论分析实习时也可参照这种划分原则,进行讨论分析实习时也可参照这种划分原则,进行讨论分析实习时也可参照这种划分原则,进行讨论分析 ØØ((((4 4)物候期)物候期)物候期)物候期ØØ 物候期指的是调查时某种植物所处的发育期,可反映植物与物候期指的是调查时某种植物所处的发育期,可反映植物与物候期指的是调查时某种植物所处的发育期,可反映植物与物候期指的是调查时某种植物所处的发育期,可反映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既标志当地相应的气候特点,又说明植物对各环境的关系,既标志当地相应的气候特点,又说明植物对各环境的关系,既标志当地相应的气候特点,又说明植物对各环境的关系,既标志当地相应的气候特点,又说明植物对各样方、群落内部不同位置的小环境适应情况样方、群落内部不同位置的小环境适应情况样方、群落内部不同位置的小环境适应情况样方、群落内部不同位置的小环境适应情况ØØ野外调查时,大体可分为萌动、抽条、花前营养期、花蕾期、野外调查时,大体可分为萌动、抽条、花前营养期、花蕾期、野外调查时,大体可分为萌动、抽条、花前营养期、花蕾期、野外调查时,大体可分为萌动、抽条、花前营养期、花蕾期、花期、结实、果(落)后营养期、(地上部分)枯死。

花期、结实、果(落)后营养期、(地上部分)枯死花期、结实、果(落)后营养期、(地上部分)枯死花期、结实、果(落)后营养期、(地上部分)枯死ØØ通常使用简单图象符号或缩写字母代表,填写比较方便通常使用简单图象符号或缩写字母代表,填写比较方便通常使用简单图象符号或缩写字母代表,填写比较方便通常使用简单图象符号或缩写字母代表,填写比较方便 ØØ((((5 5)生活力)生活力)生活力)生活力ØØ 在了解了各种植物所处物候期以后,可以判断群落中各种植在了解了各种植物所处物候期以后,可以判断群落中各种植在了解了各种植物所处物候期以后,可以判断群落中各种植在了解了各种植物所处物候期以后,可以判断群落中各种植物生活是否正常有力野外记录要求区分三级生活力:物生活是否正常有力野外记录要求区分三级生活力:物生活是否正常有力野外记录要求区分三级生活力:物生活是否正常有力野外记录要求区分三级生活力:ØØ强:强:强:强:ØØ 植物发育良好,枝干发达,叶子大小和色泽正常,能够结实植物发育良好,枝干发达,叶子大小和色泽正常,能够结实植物发育良好,枝干发达,叶子大小和色泽正常,能够结实植物发育良好,枝干发达,叶子大小和色泽正常,能够结实或有良好的营养繁殖。

或有良好的营养繁殖或有良好的营养繁殖或有良好的营养繁殖ØØ中:中:中:中:ØØ 植物枝叶的发展和繁殖能力都不强,或者营养生长虽然较好植物枝叶的发展和繁殖能力都不强,或者营养生长虽然较好植物枝叶的发展和繁殖能力都不强,或者营养生长虽然较好植物枝叶的发展和繁殖能力都不强,或者营养生长虽然较好而不能正常结实繁殖而不能正常结实繁殖而不能正常结实繁殖而不能正常结实繁殖ØØ弱:弱:弱:弱:ØØ 植物达不到正常的生长状态,显然受到抑制,甚至不能结实植物达不到正常的生长状态,显然受到抑制,甚至不能结实植物达不到正常的生长状态,显然受到抑制,甚至不能结实植物达不到正常的生长状态,显然受到抑制,甚至不能结实 ØØ表表表表7 7 样方调查结果的整理样方调查结果的整理样方调查结果的整理样方调查结果的整理ØØ植物种植物种植物种植物种 出现样出现样出现样出现样 株株株株 基面积基面积基面积基面积 相对频度相对频度相对频度相对频度 相对密度相对密度相对密度相对密度 相对优势度相对优势度相对优势度相对优势度 重要值重要值重要值重要值ØØ 方数方数方数方数 数数数数 (cm(cm2 2) ) ((((%%)))) ((((%%)))) ((((%%))))ØØ 槭槭槭槭 17 75 3921 17/41=41.5 75/126=59.5 3921/9484=41.3 142.317 75 3921 17/41=41.5 75/126=59.5 3921/9484=41.3 142.3ØØ 铁杉铁杉铁杉铁杉 10 22 1928 10/41=24.1 22/126=17.4 1928/9484=20.3 62.110 22 1928 10/41=24.1 22/126=17.4 1928/9484=20.3 62.1ØØ 椴椴椴椴 8 23 1320 8/41=19.8 23/126=18.3 1320/9484=13.9 51.78 23 1320 8/41=19.8 23/126=18.3 1320/9484=13.9 51.7ØØ 黄桦黄桦黄桦黄桦 6 6 2315 6/41=14.6 16/126=4.8 2315/9484=24.5 43.96 6 2315 6/41=14.6 16/126=4.8 2315/9484=24.5 43.9ØØ 总计总计总计总计 41 126 9484 100.0 41 126 9484 100.0 100.0100.0 100.0100.0 300.0 300.0 四、结果统计与分析四、结果统计与分析(1) 分析群落各层分析群落各层(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的数量特征数量特征,比较不同类型群落数量特征的差异。

比较不同类型群落数量特征的差异 (2)计算群落各层中不同植物种的重要值计算群落各层中不同植物种的重要值,, 根据根据重要值大小分析不同种类在该层及群落中的重要性重要值大小分析不同种类在该层及群落中的重要性及形成原因及形成原因3)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 :物种丰富度指数计算:物种丰富度指数计算 、辛普森多样性指数、辛普森多样性指数 、香农、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维纳多样性指数 每组有第一个同学负责每组有第一个同学负责并将原始记录汇总上交并将原始记录汇总上交ØØ1001(大斋公山)(大斋公山)ØØ01-10:乔木组;:乔木组;ØØ11-20:灌木组;:灌木组;ØØ21-30:草本组;:草本组;ØØ31- :层间植物组;:层间植物组; 每组有第一个同学负责每组有第一个同学负责并将原始记录汇总上交并将原始记录汇总上交ØØ1002(大文家山)(大文家山)ØØ01-10:乔木组;:乔木组;ØØ11-20:灌木组;:灌木组;ØØ21-30:草本组;:草本组;ØØ31- :层间植物组;:层间植物组;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