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中美术新课标.doc

s9****2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0.50KB
约18页
文档ID:531439714
高中美术新课标.doc_第1页
1/18

高中新课程艺术课程标准第一部分 前言美术课程是高中课程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1997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初审稿)>的颁布,使美术课程正式进入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从而形成了我们基础教育美术课程相对完整的格局,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仍有一些方面尚需改革和完善,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制订新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应力求体现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体会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课程改革,要构建符合基础教育要求具有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美术课程体系,增强美术课程对学生发展要求的适应性,为不同兴趣和专长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平台             一、课程性质 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是艺术学习领域中的必修课程之一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既 与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程相衔接,又具有自己的特点,是高一层次的美术课程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能够帮助学生实现下列价值:1、陶冶审美情操,丰富生活情趣美术是最重要的视觉艺术,对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够提高学生对自然物、人造物形态美的认识,提高对美术作品的内容\材料\形式风格的多样性的认识,使学生体验美术与生活的关系,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2、理解美术文化,形成人文素养我国的美术有着悠久历史和辉煌的成就,与其他国家用和民族的美术共同构成世界美术的多元化,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人文教育的功能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美术与自我、美术与社会、美术与自然等方面的关系,引导学生等热爱祖国,理解美术文化,形成人文素养3、激发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 美术实践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活动,在激发人的创新精神,发展动手能力,开发潜能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使学生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挥个性和想象、思考、判断能力,接触特殊的工具、材料、操作方式和表现形式,得到其他学科难以获得的各种体验这种融鉴赏与创作为一体的学习活动对发挥个性,激发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是十分有益的4、调节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美术实践作为一种情感表达活动,在获得成功感和自信心,促进人际交流以及释放个体的紧张或消极情绪等方面,具有促进身心健康与个性和谐发展的价值。

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使学生在美术活动中直接抒发各种情绪,缓解心理压力;能够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升华情感;能够促进交流,沟通人际关系以此形成良好的身心状态与社会适应能力5、拓宽发展空间,帮助规划人生  美术渗透于社会生活、生产的各个领域,在美化生活,提高物质产品的文化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困此,各行各业的人都需要具一定的美术素养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既为学生提供不同的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育学生终身爱好美术的情感,发展美术方面的各种能力,也能为他们未来从事美术职业或其他职业拓展发展空间二、课程基本理(一) 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满足发展的需求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增设反映美术学科发展成果的现代设计,现代媒体艺术等内容,注重对美术语言及美术的发展规律等基础性内容的学习;充分利用和工发校内外美术课程资源,增加课程的多样化,实行学分管理,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为个性发展拓展空间,满足学生多样发展的需求二)理解祖国优秀艺术,尊重世界多元文化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要让学生较广泛地接触中外优秀美术作品,拓宽美术视野,尊重世界多元文化,探索人文内涵,提高鉴别和判断能力,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尤其要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我国优秀民族、民间艺,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理解。

三)注重学习方法和过程,提高美术素养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的实施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倡导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艺术的本质、特性和文化内涵通过美术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会用艺术思维的方式认识世界,学习艺术表现和交流的方法,提高美术素养四)强调创新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发展,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和乐于探究的精神,鼓励想象、创造和勇于实践,用美术及其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方法表达与交流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美术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五)提倡质性评价,促进个人性发展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评价标准要体现我主体、开放性的特点根据美术学习的特点,提倡使用表现性评价、成长记录评价等质性评价方式,强调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帮助学生会判断自己美术学习的态度、方法与成果,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三、课程设计思路《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第一部分 前言一、 课程性质二、 课程的基本理念三、 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系列1美术鉴赏1、 学习内容2、 成就标准系列2绘画 雕塑1、 学习内容2、 成就标准系列3设计 工艺1、 学习内容2、 成就标准系列4书法 篆刻1、 学习内容2、 成就标准系列5现代媒体艺术1、学习内容2、成就标准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科书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建议(一)设置内容系列,提供多种选择机会由于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的不同,高中学生需要发展不同的美术能力,为了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需求,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设置了以下五个内容系列,供学生自主选择:系列1:美术鉴赏系列2:绘画 雕塑系列3:设计 工艺系列4:书法 篆刻系列5:现代媒体艺术(二) 实行学分管理,保证基础,力争拓展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实行学分管理,通过设定必修学分,让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基本的美术学习要求,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美术素养,具体方法如下:(1)选择一人模块,修习18学时可获得1学分,每个学生必须修习美术课程54个学时,以获得规定的3个基本学分。

2)尽可能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但原则上以修习1个学分作为继续选修和转换学习内容的基本单位鉴于“美术鉴赏”对高中学生形成美术鉴赏能力、提高审美素养具有主导性和基础性作用,建议在3个基本学分中采取“1+2”的选课策略,即学生先选修“美术鉴赏”获得1个学分,再其他内容系列中任意选修两个模块内容获得另外2个学分3)在取得必修的3个学分的基础上,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继续修习以获得其他学分,所选模块不加规定三) 注重可行性,适应不同学校的美术教育条件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要适应全体学生的发展,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不是高中考的平台,更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美术家,因此,学习内容应符合高中学生的兴趣,适应高中学生美术的实际能力和水平,不宜过高、过难、过于专业化由于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受师资和设备条件的影响极大,因此,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必须具有多样性和弹性,以适应不同学校的师资和设备条件,现阶段,各学校可根据自己的师资状况和设备条件开设美术学习模块中的部分课程,但要制订规划,积极改善普通高中美术师资的状况,配齐所有必需的设备和器材,力求在三至五年内开设全部内容系列,为学生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虽然一位美术教师不可能胜任所有美术门类的教学,但也不能只开设自己感兴趣和擅长的某一门课,使学生使去选择的机会,作为普通高中美术教师至少应该具备开设三个模块课程的能力,例如,开设美术鉴赏课程的能力、开设一门绘画(或雕塑)类课程的能力和开设一门设计(或工艺)类课程的能力。

四) 传承民族文化,反映学科最新发展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中设置了“书法●篆刻”内容系列,在“绘画●雕塑”内容系列中设有中国内容,在“设计●工艺”内容系列中设有传统工艺美术等内容,以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也体现了美术学科在理论方面的新动向,例如,强调美术的人文性质,重视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文化的联系等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还关注了美术创作活动中观念、材料、方法和技术方面的新发展,例如,在“绘画●雕塑”内容系列中增设了综合材料造型的内容,导入了现代艺术观念和环保的意识;增设了现代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现代媒体艺术”内容系列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学习活动,进一步学习美术知识与技能,运用观察、想象、直觉和多种思维形式以及美术的方法进行艺术创造活动;学会分析、评价美术作品及美术现象,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并将美术语言运用于研究性学习之中;养成对美术终身爱好的情感,提高美术素养,热爱祖国优秀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1、 深入学习和理解造型语言,了解美术创作的过程和方法,选用相关材料、技法或现代媒体创造性地进行表现、设计或制作,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以及美化生活。

2、 学会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方法,了解美术某一门类的特征和发展,获得有关的美术知识,理解美术作品的文化含义和风格特征,陶冶情操,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尊重并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3、 学会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有关信息,认识美术活动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以及与社会、自然的联系;发展想象力,促进思维方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学会用美术的方式或结合其他方式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4、 学会运用美术展示的知识和方法,有创意地展现美术学习的成果,增强自我表达意识,学会自我评价,学会 评价他人美术学习成果;通过以视觉艺术为主的艺术交流,架起他人思想和情感沟通的桥梁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系列1:美术鉴赏 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  “美术鉴赏”是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一个内容系列,是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美术鉴赏活动能帮助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1. 学习内容本内容系列包括鉴赏基础和鉴赏内容两部分。

内容建议学习活动建议鉴赏基础·美术语言及鉴赏方法·美术与自我、美术与社会、美术与自然等方面的认识美术的价值和作用·鉴赏中外优秀的传统美术作品,具有特色的文化内涵的近代美术作品以及与生活经验相关联的美术作品·学习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联系文化情境认识美术作品的意义、形式和风格特征·用美术术语描述以及通过造型、表演等多种方式表达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与理解·进行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通过包括网络在内的多种途径收集与美术相关的文字、图像等资料,并运用于鉴赏学习活动·充分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参观美术馆、博物馆、艺术作坊等,调查、考察美术现象,并写出考察报告鉴赏内容·中国古代、近现代优秀美术作品·外国古代、近现代优秀美术作品2. 成就标准通过“美术鉴赏”的学习,学生能够:(1)积极参与美术鉴赏活动2)懂得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恰当使用美术术语(如形状、色彩、空间、材质等),以自己的观点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艺术作品,并与他们进行交流3)运用多种方法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美术的有关信息4)知道重要的美术家及其代表作品,了解中外美术。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