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14课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doc

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8.50KB
约4页
文档ID:529804263
第14课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doc_第1页
1/4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选自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14课,本课讲述两汉与匈奴的民族关系主要内容有:匈奴的崛起与蒙古草原的统一、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学习至此,学生已经通过认识秦、汉两朝历史初步了解建立统一的国家是历史的大势所趋,本课的学习将向学生进一步阐述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如何逐渐形成的二、学生情况分析 初一学生接触历史课的时间较短,学生对少数民族的历史比较陌生,相关的知识储备较少,对民族关系的认识还比较浅显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一些感性材料(如歌曲、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层层递进的设问引导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架构、正确的民族观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匈奴的兴起和在我国历史上所作的贡献、初步了解匈奴与两汉的关系,包括: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二)过程与方法本课主要采取设置问题、创设情境的方法进行教学全课教学以问题和人物贯穿始终,配合学生活动、师生互动,并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讲述匈奴族统一开发蒙古草原作出的贡献,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2) 通过学习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使学生认识到民族友好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视频】:歌曲《王昭君》,引出问题,一同探讨匈奴与汉的关系温故知新】:回忆秦时与匈奴的关系[学习新课]第一目:冒顿统一蒙古草原【置疑】:秦末汉初匈奴如何兴起?匈奴的兴起与谁有关?统一蒙古草原给匈奴带来了怎样的发展?(指导学生看书回答)【小结】 冒顿励精图治,严格治军他训练了一支纪律严明,听从指挥的骑兵队伍,逐渐征服了周围的游牧民族,统一了蒙古草原展示】:匈奴的手工艺品图片【析疑】指导学生看书回答统一使匈奴的生产迅速发展:畜牧业兴旺、农耕和冶铸业也有所发展,匈奴进入鼎盛时期过渡】秦末汉初,中原长期战乱,强盛的匈奴趁机南下重取河套地区,并继续南下置疑】面对匈奴的南下进攻,西汉如何应对?【思考与回答】西汉初年的统治者汉高祖曾试图反击匈奴的进攻,但是限于国力而失败,只得求和,被迫向匈奴实行“和亲”【置疑】“和亲”的含义是什么?这样换来的和平会长久吗?那么,这种局面何时才结束呢?(指导学生看书回答)【析疑】学生解析“和亲”的含义第二目:卫青、霍去病破匈奴【置疑】汉武帝反击匈奴的 条件、时间、情况及意义【展示】《汉匈交战示意图》【分析】卫青、霍去病破匈奴【拓展】卫青、霍去病【学生活动】分角色表演:展现霍去病的英勇善战及汉武帝的雄才大略【动脑筋】回顾前面两课,结合本课内容,想一想,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哪些方面?【过渡】汉朝初年,国力比匈奴弱,不得不和亲,汉武帝时,国力强盛,大力反击匈奴。

汉元帝时,尽管国力比匈奴强,但还是采取和亲政策为什么?第三目:昭君出塞【讲述】自汉武帝后,匈奴失去了水草肥美的河西走廊,经济上大受损失,内部矛盾日益尖锐公元前一世纪中期,匈奴分裂其中一部的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向汉朝称臣展示】汉匈和好盟约【置疑】汉元帝时,呼韩邪单于请求和亲,出现一位千百年来人们所传颂的历史人物,她是谁?【展示】昭君出塞(展示图片):引导学生看图,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考与讨论】昭君和亲的历史作用【比较】昭君出塞与汉初和亲有什么不同【课堂总结】演示西汉与匈奴的关系【思考与判断】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的政策有什么不同?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反馈练习】选择题板书: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一、 冒顿统一蒙古草原1、匈奴的兴起2、冒顿统一蒙古草原3、统一对匈奴发展的影响二、卫青、霍去病破匈奴1、条件:汉武帝时经济繁荣和国力强盛2、时间:公元前119年3、情况:漠北之战,大破匈奴4、意义:使西汉北部边郡安定,有利于中原农业文明的发展三、昭君出塞1、呼韩邪单于归汉2、昭君出塞。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