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道路勘测设计第四章横断面设计

c**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1.51KB
约26页
文档ID:292021563
道路勘测设计第四章横断面设计_第1页
1/26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道路勘测设计第四章横断面设计 1. 道路横断面是指中线上各点的法向切面,它是由横断面设计线和地面线所组成的其中设计线包括行车道、路肩、分隔带、边沟、边坡、截水沟、护坡道以及取土坑、弃土堆、环境养护设施等高速马路、一级马路和二级马路还有爬坡车道、避险车道;高速马路、一级马路的出入口处还有变速车道等 2. 地面线:是表征地面起伏变化的线.它是通过现场实测或由大比例尺地形图、航测像片、数字地面模型等途径获得 3. 路幅是指马路路基顶面两路肩外侧边缘之间的片面 4. 横断面确实定因素:设计交通量、交通组成、设计车速、地形条件等因素 5. 横断面确实定原那么:在保证必要的通行才能和交通安好与畅通的前提下,尽量做到用地省、投资少,使道路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6. 马路横断面组成1)整体式断面(用等宽同高的分隔带分隔)组成:行车道、中间带、路肩以及紧急停车带、爬坡车道、避险车道、变速车道等组成片面不设分隔带的整体式断面如二、三、四级马路包括行车道、路肩以及错车道等组成片面2)分开式断面不包括中间带 7. 马路横断面的类型:单幅双车道、双幅多车道、单车道 8. 单幅双车道马路:指的是整体式的供双向行车的双车道马路。

特点:这类马路在我国马路总里程中占的比重最大二级、三级马路和一片面四级马路均属这一类这类马路适应的交通量范围大,最高达15000小客车/昼夜行车速度可从20km/h至80km/h在这种马路上行车,只要各行其道、视距良好,车速一般都不会受影响但当交通量很大,非机动车混入率高、视距条件又差时,其车速和通行才能那么大大降低所以对混合行驶相互干扰较大的路段,可专设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与机动车分开行驶 9. 双幅多车道:是指设分隔带的或分开的四车道及其以上多车道马路特点:这种类型的马路适应车速高、通行才能大,每条车道能担负的交通量比一条双车道马路还多,而且行车顺适、事故率低,但造价高我国《标准》中的高速马路和一级马路即属此类 10. 单车道:对交通量小、地形繁杂、工程艰辛的山区马路或地方性道路,可采用设错车道的单车道马路,适用于地形困难的四级马路特点:此类马路造价低,但适应的交通量小、车速低虽 然交通量很小,但依旧会展现错车和超车为此,应在不大于300m的距离内选择有利地点设置错车道,使驾驶人员能够看到相邻两错车道之间的车辆错车道处的路基宽度≥6.5米,有效长度≥20米 11. 城市道路路线设计中,冲突的主要方面是横断面设计。

理由:城市道路的交通性质和组成对比繁杂,尤其表现在行人和各种非机动车较多,各种交通工具及行人的交通问题都需要在横断面设计中综合考虑予以解决, 12. 城市道路横断面的组成:1)行车道: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2)人行道3)分隔带及绿带 13. 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原那么:首先保证车辆和行人的安好畅通,同时要与道路两侧的各种建筑物及自然景观相协调,并能得志地面、地下排水和各种管线埋设的要求横断面设计应留神近期与远期相结合,使近期工程成为远期工程的组成片面,并预留管线位置路面宽度及高度等均应有进展余地 14. 行车道:城市道路上供各种车辆行驶的片面统称为行车道 15. 机动车道:在行车道断面上,供汽车、无轨电车、摩托车等行驶的片面统称为机动车道 16. 非机动车道:供自行车、三轮车、板车等行驶的片面统称为非机动车道 17. 城市道路横断面的布置类型: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四幅路 18. 单幅路:俗称“一块板”断面各种车辆在行车道上混合行驶在交通组织上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1)划出快、慢车行驶分车线,快车和机动车辆在中间行驶,慢车和非机车靠两侧行驶2)不划分车线,可以在不影响安好的条件下调剂使用。

一般处境下快车靠中线行驶,慢车靠外侧行驶当外侧车道有临时停车或公交车辆进站时,慢车可临时占用靠中线车道,快车减速通过或临时占用对向车道另外还可以调整交通组织,如只允许机动车辆沿同一方向行驶的“单行道”;限制载重汽车和非机动车行驶,只允许小客车和公共汽车通行的街道;限制各种机动车辆、只允许行人通行的“步行道”等上述措施,可以是相对不变的,也可以按规定周期变换 19. 双幅路:俗称“两块板”断面在车道中心用分隔带或分隔墩将行车道分为两片面,上、下行车辆分向行驶各自再根据需要抉择是否划分快、慢车道 20. 三幅路:俗称“三块板”断面中间为双向行驶的机动车车道,两侧为靠 1 右侧行驶的非机动车车道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车道之间用分隔带或分隔墩分隔 21. 四幅路:俗称“四块板”断面,在三幅路的根基上,再用中间分车带将中间机动车车道分隔为二,分向行驶 22. 横断面形式的选用(特点及适用处境):1)单幅路占地少,投资省,但各种车辆混合行驶,于交通安好不利,仅适用于机动车交通量不大且非机动车较少的次干路、支路以及用地缺乏拆迁困难的旧城改建的城市道路上2)双幅路断面将对向行驶的车辆分开,裁减了对向行车干扰,提高了车速,分隔带上还可以用作绿化、布置照明和敷设管线,但各种车辆单向混合行驶干扰较大。

主要用于各向至少具有两条机动车道,非机动车较少的道路有平行道路可供非机动车通行的快速路和郊区道路以及横向高差大或地形特殊的路段亦可采用3)三幅路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开,对交通安好有利;在分隔带上可以布置绿带,有利于夏天遮阳防晒、布置照明和裁减噪音等对于机动车交通量大、非机动车多的城市道路上宜优先考虑采用但三幅式断面占地较多,只有当红线宽度等于或大于40m时才能得志车道布置的要求4)四幅路不但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开,还将对向行驶的机动车分开,于安好和车速较三幅路更为有利,但占地更多,造价更高它适用于机动车辆车速较高,各向两条机动车道以上,非机动车多的快速路与主干路5)一条道路宜采用一致形式的横断面当道路的横断面形式或横断面各组成片面的宽度变化时,应设过渡段过渡段的起、止点宜选择在交错口或布局物处 23. 机动车道宽度确定因素:根据设计车辆宽度、规划交通量、交通组成和汽车行驶速度来确定的 24. 一般双车道马路行车道宽度确实定:行车道宽度包括汽车宽度和富裕宽度汽车宽度取载重汽车车箱的总宽度,为2.5m富裕宽度是指对向行驶时两车箱之间的安好间隙、汽车轮胎至路面边缘的安好距离行车道的富裕宽度与车速有关,此外还与路侧环境、司机心理、车辆状况等有关。

当双车道马路设计速度为80km/h时,取一条车道的宽度为3.75是适合的 25. 有中央分隔带的行车道宽度:车速、交通组成和大型车的混入率对行车道宽度确实定有较大的影响设计速度 V?120km/h时,每条车道的宽度 均采用3.75m;当V?100km/h,且交通量大和大型车混入率高时,内侧车道应为3.75m,外侧车道可采用3.75m或3.50m 26. 城市道路的行车道宽度:车道宽B是车速V的函数,依车速的变化一般在3.40~3.80m之间考虑到城市道路上行驶的车辆各异,且车道还需调剂使用,故一条车道的平均宽度取3.50m即可,当车速V>40Km/h时,可取3.75m 27. 专用车道宽度:爬坡车道、变速车道宽度为3.5m错车道路段的行车道宽度不小于5.5m;避险车道宽度不小于4.5m,紧急停车带宽度为5m,公交汽车港湾式停靠站的宽度应为3m. 28. 路肩:行车道外缘至路基边缘之间的带状片面称为路肩 29. 路肩的作用:1)由于路肩紧靠在路面的两侧设置,具有养护及支撑路面布局的作用2)供发生故障的车辆临时停放之用,有利于防止交通事故和制止交通紊乱。

作为侧向余宽的一片面,能增加驾驶的安好和舒适感,这对保证设计车速是必要的,尤其在挖方路段,还可以增加弯道视距,裁减行车事故4)供给道路养护作业、埋设地下管线的场地对未设人行道的道路,可供行人及非机动车使用5)用心养护的路肩,能增加马路的美观,并起引导视线的作用 30. 路肩从构造上又可分为硬路肩、土路肩硬路肩是指举行了铺装的路肩,它可以承受汽车荷载的作用力,在混合交通的马路上便于非机动车、行人通行在填方路段,假设采用集中排水方式,为使路肩能搜集路面积水,在路肩边缘应设置缘石土路肩是指不加铺装的土质路肩,它起养护路面和路基的作用,并供给侧向余宽 31. 高速马路、一级马路的硬路肩设置:高速马路、一级马路当采用分开式断面时,行车道左侧应设硬路肩高速马路、一级马路,有条件时宜采用≥2.50m的右侧硬路肩当右侧硬路肩的宽度小于2.50m时,应设紧急停车带紧急停车带的设置间距不宜大于2000m,宽度包括硬路肩在内为5m,有效长度≥50m从正线进入和驶出紧急停车带应设缓和过渡段,一般为100m或150m长 32. 城市道路的路肩设置:城市道路一般设有地下管渠排水,两侧设人行道和路缘石如采用边沟排水那么应在路面外侧设置路肩,分硬路肩和养护性路肩。

城市道路的设计速度≥40km/h时,应设置硬路肩养护性路肩一般为土质或简易铺装,其作用是为城市道路的某些交 通设施,如护栏、栏杆、交通标志牌等的设置供给场地,最小宽度为0.5m双幅路或四幅路中间具有排水沟的断面,应设置左侧路肩其它各级马路和城市道路的路肩宽度根据条件可采用2.25m、2.0m、1.75m、1.50m、1.00m、0.75m, 0.50m 33. 路拱:为了利于路面横向排水,将路面做成由中央高于两侧具有确定横坡的拱起外形,称为路拱其倾斜的大小以百分率表示 34. 路拱度确实定:路拱对排水有利但对行车不利对路拱大小的采用及外形的设计应兼顾两方面的影响对于不同类型的路面由于其外观的平整度和透水性不同,再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可选用不同的路拱坡度高速马路和一级马路由于其路面较宽,急速摈弃路面降水尤为重要所以当此种马路处于降雨强度较大的地区时应采用高值分开式路基,每侧行车道可设置双向路拱,这样对摈弃路面积水有利在降水量不大的地区也可采用单向横坡,并向路基外侧倾斜但在积雪冻融地区,应设置双向路拱 35. 路拱的形式及选用: 有抛物线形、直线接抛物线形、折线形等可根据路面宽度及路面类型采用:低等级马路可采用抛物线形路拱,高等级马路一般采用直线接抛物线形路拱,多车道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可采用折线形路拱。

36. 土路肩的排水性远低于路面,其横坡度较路面宜增大1.0%~2.0%硬路肩视概括处境(材料、宽度)可与路面采用同一横坡,也可稍大于路面人行道横坡宜采用单面坡,坡度为1%~2%路缘带横坡与路面一致 37. 四条及四条以上车道的道路应设置中间带中间带由两条左侧路缘带和中央分隔带组成 38. 中间带的作用是:1)将上、下行车流分开,既可防止因快车驶入对向行车道造成车祸,又能裁减马路中心线邻近的交通阻力,从而提高通行才能2)可作设置马路标志牌及其它交通管理设施的场地,也可作为行人的安好岛使用3)设置确定宽度的中间带并种植花草灌木或设置防眩网,可防止对向车辆灯光眩目,还可起到美化路容和环境的作用4)设于分隔带两侧的路缘带,由于有确定宽度且颜色醒目,既引导驾驶员视线,又增加行车所务必的侧向余宽,从而提高行车的安好性和舒适性 39. 中间带的宽度确定:根据行车道以外的侧向余宽、防止驶入对向行车道的护栏、种植、防眩网、被交马路的桥墩 2 等所需的设置带宽度而定的《标准》规定的最小中间带宽度随马路等级、地形条件变化在2.00~4.50m之间,城市道路规定与马路大致一致。

左侧路缘带常用宽度为0.50m或0.75m 40. 中间带宽度的变化:中间带的宽度一般处境下应保持等宽,若。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