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王崧舟老师《去年的树》有感 通河县三站中心校蒋希红我认真观看了王崧舟老师的《去年的树》一课,我感受到了王老师亲切、生动的语言就像阳光一样射进每个孩子的心,就像春雨一样滋润着每个孩子的情,整节课真正让我体会到什么是情感教学震撼、感动时时撞击着我的心灵,王老师的温文尔雅,王老师的娓娓道来,王老师对于小语教学近乎于完美的追求精神,让我佩服,我喜欢这样的老师,更欣赏这样的课堂一、反复朗读,实践感悟 掌握语言最好的办法是在反复多次的言语实践中积累经验在故事开始的这部分的教学中,王老师始终坚持让学生阅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生成问题,获得体验,发现语言文字背后的秘密这简短的两句话,老师用了很多的时间,让学生反复读了八次,丰富学生的体验,丰满文章的内容同时,通过在读中感受,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探究,感受鸟儿与树间的深厚感情;反复的读着鸟儿和树的约定,感情逐层递进,鸟儿和树的形象,越发丰满形象感人,这也是整个课堂最出彩也最打动人心、触碰心灵的片断从前的日子如此快乐,今天呢,快乐不再以极喜衬极悲,课到此处,情到深处老师却话锋一转,课文里并没有这些心情提示语的描写,这样的语言依然是浅近的,而添加的这些,都是学生解读出来的。
也发现文字运用的美妙,发现浅近的写作方法,获得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二、润物无声,爱上写作一棵树和一只鸟是好朋友,一句简短的话在王老师的演绎下却有了全新的理解,森林中有千万棵树,这棵树长什么样?森林中有千万只鸟,这只鸟长什么样?简单的画面便在孩子们的脑海里活起来了,从而水到渠成的展开了读写的训练,第一次让学生补写鸟和树的外形;第二次老师让学生补写旁白;第三次想象鸟儿的心情王老师安排的三次练笔练习,都不是孤立的,不是为写而写,每次练笔都与课文理解、情感体会融为一体的当太阳爬上山头的时候,鸟儿站在树枝上,给树唱歌当月亮挂上树梢的时候,鸟儿站在树枝上,给树唱歌……诗情画意的语言里流露出王老师的教学睿智,体现着饱满的情感,引起了学生们的思索,从而将课堂一步步走向高潮,走向深奥如补写鸟和树的旁白,学生体会到了鸟“恋恋不舍——难过——焦急——心急如焚——伤心欲绝”的情感变化,感受到鸟和大树的深厚友情,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读好对话,写好练笔三、灵活运用,无限想象通过课文王老师看到的是朋友间的深厚友情,看到的是作者通过“平淡”的语言写出伟大的友情,看到的是作者巧妙的“留白”带给读者无限的想象而这些正是学生学习本课的难点也是重点,王老师通过高超的教学艺术将《去年的树》解读得如此深入,巧妙地帮助学生达成了目标。
通过写法对比,感受“平淡”中的伟大课文的白描写法,是学生理解的难点,第一次读故事开头,首次接触“平淡”,让学生补写鸟和树的外形,与课文中没有写树、鸟的外形对比,初次感受“平淡”的语言第二次读故事发展,再次感受“平淡”,老师让学生补写旁白,与课文中没有旁白比较,再次感受“平淡”的语言艺术;第三次,读故事结尾,引导学生从“看”字想象鸟儿的心情,与文中只用一个平平淡淡的细节“看”相比较,又一次感受“平淡”第四次接触“平淡”是教学的高潮,王老师巧妙的一连串反问:“是作者不会写外貌吗?是不会写人物表情吗?不会写心理吗?……为什么不写呢?”帮助学生探寻到了“语文之美”,课堂上学生的精彩反应,说明他们已经感受到文章描写的精彩:“作者让读者自己去琢磨”“作者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去感受”……王老师的板书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他最后的一擦,留出的“空白”,揭示了语文的魅力:“作者用最平淡的语言,调动读者的想象,书写出人间最深厚的感情,这就是这个故事带给我们语言的魅力!”相信孩子们学完此文,鸟儿对树的那种浓浓深情便跃入脑间,挥之不去;对作者这样看似平淡而意味深长的写作艺术,深深刻在脑间,挥之不去四、浅显语言 至深感悟 《去年的树》以简单的语言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文中的小鸟因为一个与朋友的约定,在离开之后的寻找过程中,一步步感受着朋友的生命在自然消失的过程 王老师对这篇文本的解读运用自身生命经历对文本进行了二次创作,将其核心价值定位在爱的主题上正是因为爱,才有鸟与树之间息息相处的和谐;正是因为爱,才有鸟与树海誓山盟般的约定;正是因为爱,才有鸟对树孜孜不倦地爱的追寻;正是因为爱,才有鸟在烛光的摇曳中对树生命影子的凝视爱给予了这个故事以更深的内涵,爱让这个故事绽放出更感人心魄的魅力《去年的树》全文语言朴实无华,含着一种深挚透明的美读罢此文,鸟儿对树的那种浓浓的深情便跃入脑间,挥之不去,尤其是结尾的鸟儿两个“看”的细节描写,更让读者为之动情整节课思路非常清晰先有树与鸟的约定!再有鸟对树的寻找!最后鸟与树最终的告别!在老师那入情入景的语言渲染中、追问中如行云流水,就别说孩子就是我在电脑前听都潜移默化被王老师诗意的语言,独特的情感而吸引!沉浸在童话中,幻想着树和鸟的形象,和他们一起高兴一起悲伤而不能自拔!在后面王老师引导学生去思考课文中没有一处写鸟儿和树的外貌、没有一处写鸟儿和树的表情和心理,是作者不会写吗?一个巧妙的问题抛给学生,那为什么不写呢?是要留给我们想象的空间。
使教学有了宽度这节课语言文字运用的质量高,容量大,老师对语言的运用有要求,有评价,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语言的能力,这也是本堂课中最大的亮点,也是老师教学智慧的体现 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是不是也尝试着改变自己的教学风格,也尝试着让自己的课堂也能够略带“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情,情中有诗”的情结呢?王老师的每一句过渡语就仿佛是在吟诵诗,学生受到感染回答就仿佛是在对诗,而课文的情节就如同是一句诗,教师、学生语文本呈现了完美的诗集,让我找到了“诗意语文”的方向可以说王老师诗一样的语言表达非一日之功,我今后要多学习,多读书,多历练,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驾驭课堂同时我想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应该用名师严谨的治学态度要求自己,要用名师的先进理念指导自己,结合自己的特点和素养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打造出适合学生的、符合自己高效课堂,我相信努力的结果一定是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