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米洛夫猪介绍原产于苏联西伯利亚地区克米洛夫省由英国巴克夏猪与西伯利亚本地猪、苏联大白猪、白色长耳猪、大黑猪和西伯利亚北方猪等进行复杂杂交,于1960年正式定名,属脂肪型猪种克米洛夫猪引入我国后,在华北、华东和东北各地饲养,目前东北地区饲养最多体质结实,结构匀称头中等大,嘴中等大,颜面微凹,耳稍前倾,背腰宽而平直,臀部丰满,被毛黑白花,白毛成片状或点状分布,乳头多为7对平均产仔为10.5头,初生重1.10公斤,30天窝重54.2公斤,60天断乳重14.4公斤据育肥试验测定,开始平均体重43.6公斤,育肥153天达124.25公斤,全期平均日增重527克,屠宰率76.6%,膘厚5.2厘米克米洛夫猪引入我国后与黑龙江省当地改良猪、吉林民猪、江苏姜曲海猪和太湖猪以及福州黑猪等杂交,均表现较好的杂种优势克米洛夫猪的特点是早期脂化能力强,屠体较肥I但抗病力差,对矿物质反应不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