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一起学《论语》15.39卫灵公篇——有教无类

pu****.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74.50KB
约6页
文档ID:467814994
一起学《论语》15.39卫灵公篇——有教无类_第1页
1/6

一起学《论语》 15.39 卫灵公篇——有教无类一起学《论语》 15.39卫灵公篇——有教无类【原文】子曰:“有教无类白话】孔子说:“人应当受教化而不分种类释词】教: 教化不仅“教”,而且要有“化”无类: 类,种类、类别、性类钱穆:“人有差别,如贵贱、贫富、智愚、善恶之类马融:“言人所在见教,无有种类蕅益大师:“若使有类,便无教矣先贤精义】《论语注疏》曰: 此章言 教人之法 也言 人所在见 教,无有贵贱种类 也戴溪曰:圣人只有教人之心,无分别人之心 《论语义疏》曰: 人有贵贱, 同宜资教 不可以种类 庶鄙,而不教之也 教之则善,本无类也 《吕氏春秋》曰: 师之教也, 不争轻重、尊卑、贫 富,而争于道 其人苟可,其事无不可陈祥道曰:教在己,类在人 在己者不可以有倦,在人者不可以有择此所谓“有教无类”也盖 人受天地之中以生,而其性未尝不善;不幸而处于不善之类,君子其可求类而教之哉 ?一应之以无我而已,故难言者孔子于孺悲则不见,孟子于滕更则不答,非不教之也,不 屑教也朱子曰: 人性皆善,而 其类有善恶之殊者,气习之染也故 君子有教 ,则人皆可以 复于善 ,而不当复论其类 之恶矣唐文治曰: 种类因 地域 而分,气类因 风俗 而异,然 人性皆善,圣人施教,既因乎地质之宜,复矫乎风俗之变,是以人性皆复于善,而无品类之殊矣 。

《易传》曰:“君子以教思无穷盖兼君德、师道而言也刘宗周曰: 有教无类,分明天地气象 善恶之类虽殊,而天地生物之心初无拣择,栽培倾覆,物之自取,则然天地无心也,圣教亦然 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有不屑之教诲 也者,其无类也夫?其辨类也夫?《四书解义》曰: 此一章书是见 圣贤立教之公心 也人性本无不同,而气质不无或异,故有智即不能无愚,有贤即不能无不肖然存乎人者,虽有智愚、贤不肖之殊,而 君子教人,惟知大道为公,无一人不在裁成之内,初何尝因其等类而有所分别耶?《易》曰:“ 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 故尧舜帅天下以仁,而于变时雍,遂咸归于甄陶之内,此 作君作师 诚无二道也与?徐英曰: 夫子之门,其类杂矣,而一教之以 文行忠 信,所谓“无类”也钱穆曰: 惟就教育言,则当 因地因材,掖而进之,感而化之,作而成之,不复有类 孔门富如冉有、子贡,贫如颜渊、原思,孟懿子为鲁之贵族,子路为卞之野人,曾参之鲁,高柴之愚,皆为高第弟子,故东郭惠子 有“夫子之门何其杂”之疑东溪刘氏曰: 天地不择草木而雨露均焉,圣人之教亦 犹是也附录】张栻曰: 人所禀之质,虽有不同,然无有善恶之类一定而不可变者。

盖均是人也,原其降衷何莫而不善,故圣人有教焉,所以反之于善也教之行,愚者可使之明,柔者可使之强,其有气类之不可变者乎?然尧之子不肖,舜之子亦不肖,则气类又若有异何也?盖气有可反之理,人有能反之道,而教有善反之功,其卒莫之能 反者,则以其自暴自弃而已江谦曰: 《列子冲虚经》言:古神圣之人备知万物情态,悉解异类音声,会而聚之,训而受之,同于人民故先会鬼神魑魅,次达八方人民,末聚禽兽虫蛾言血气之类,心智不殊远也神圣知其如此,故其所教训 者,无所遗逸焉本章参考书目】《论语集解》《论语义疏》《论语注疏》《论语集注》《论语全解》《论语新解》《论语大义》《论语学案》《论语会笺》《石鼓论语答问》《论语集说》《癸 巳论语解》《吕氏春秋》《四书解义》。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