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结题报告《提高课堂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27.50KB
约29页
文档ID:4730735
结题报告《提高课堂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_第1页
1/29

遵义四中提高课堂实效性课题组 结题报告 提高课堂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1课 题 摘 要 (遵义四中课题组 563000)随着社会发展和现代科技水平的提高,新课程标准提出,教育要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要使学生获得可终身发展的能力提高课堂实效性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思想内核怎样在有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创造性与开发性思维,渗透价值观教育和道德教育,尊重学生成长规律,突出学生个性发展,在新课程背景支撑下,构建提高课堂实效性的教学策略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课题主要是从教师的角度探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们的目的是找到解决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具体教学策略针对教师存在的具体问题,探索使用那些策略,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这些策略,如何使用这些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我们从高中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及教学实际出发,在教育教学实施中探讨并构建了提高课堂实效性的教学策略具体实践模式, 形成了提高课堂实效性教学策略的一批教案集、论文集、课件、网页等研究表明,提高课堂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促进了我校教师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根本转变,充分利用课堂实效性的教学策略于各学科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力,能全面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课堂实效性 教学策略 遵义四中提高课堂实效性课题组 结题报告 提高课堂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2遵义四中《提高课堂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课题负责人:杜方荣 课题批准号:F HB06030575 1. 问题的提出:1.1 研究背景及现状当前,国内外科技迅猛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民族生存发展竞争十分激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新课程改革,提高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时代的要求、中华民族发展振兴的要求、现实人民的要求2005 年国家开始实施新的课程标准新的课程标准鲜明的将人放在了首位,将人的发展放在了首位学校教育的最根本的目标是要使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获得可终身发展的能力而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学校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和以后的素质的养成和发展;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命中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反映了教师对职业的热爱程度和专业水平,亦是教师的生命价值在职业上最直接的体现其中,课堂教学效率是教学理论和实践追求的永恒的主题。

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是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志,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从教学理论上看,教学策略可以帮助教师从整体上综合地认识和探讨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多样化的表现形态,更新教育理念,有利于从动态上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从教学实践来看,教学策略既是教学过程理论体系的具体化,又是建立在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的,既具体、简明、可操作,又具有概括、完整和系统性,通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的考察,立足于对自己的行为表现及其行为的回顾、诊断、自我监控和自我调适达到对不良的行为、方法和策略的优化和改善,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理解,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目前,我们通过对我校近 10 年学生评教统计和学校教学常规考核、教案检查,学校领导和教师听课记录的查询统计,发现我校教师在教学中主要存在如下的问题:1、没有给同学呈现并建构良好知识结构认真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前提教师对整个教材把握不熟或者教师备课不充分,重视结果忽视教学的过程,很多教师都犯有一个毛病,教案写了几大篇,但和教参教辅大同小异,没有自己的东西,看不到良好知识结构,知识没讲透,实质仍然是没有深入研究,没有针对性,既不针对知识点的特点和结构,又不针对学生的实际,课堂上泛泛而谈,面面俱到,没有知识的实质呈现和相互联系,简单地把书本上的知识,象传声筒一样传给学生。

2、没有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教法传统,教学方式单一、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受到压抑等均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的变革,被动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还在存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无效活动占据了课堂太多的时间如教师为创设一个情境占据课堂时间,而情境本身又没能给学生有价值的思考或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看似轰轰烈烈,实则无效教学中对学生已有知识的掌握了解不够,过多的在学生已掌握的旧知识上不厌其烦,造成了教师辛苦而无效教学各环节的处理缺少有效的方法,尤其是难点的处理缺少层次,缺少让学生必要的思遵义四中提高课堂实效性课题组 结题报告 提高课堂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3考、探究、感悟,老师讲得多,学生主体参与不够,影响了学生知识的构建和能力的提高3、教师对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明晰存在预想目标达成明显差异,机械照搬照抄目标,盲目模仿,虽然在备课时都写下了三维目标,可在教学的过程中却忘了教学目标,随意性比较大,常常只注意了部分,未关注全体常常混淆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之间的差别目的是你要达到的地方,是终极点,目标则是这中间的一个一个的站点。

教学目标就是这节课你要让学生学到什么而我们有些老师的教学目标叙写用在哪节课都行新课标的教学目标是一个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中,有的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一些科学方法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没有照顾到学生的情感、态度,结果造成学生被动的听,教师仅为教学生的知识而教课堂乏味学生没有兴趣同时查阅资料,我们思考影响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因素和行为表征,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上几个存在问题的方面来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为我们明确了研究的方向我校是具有近百年历史的贵州省示范高级中学学校已基本建设完成能满足各学科教学需要的各种硬件设备和软件环境;多年来,我校积淀了参与教育改革活动和承担相关教改实验课题的经验,有一支具备现代教育思想,业务素质精良,锐意改革的领导和教师队伍,正逐步建设中的各类硬件设备和配套的软件资源,正是有了这样的基础,在上述大环境、新要求、新课改背景下,我们选择了提高课堂实效性教学策略的研究,学校的《提高课堂实效性的教学策略》课题研究正式拉开了帷幕为此,我们开始在全校范围内各学科教研活动中 ,充分探讨并征求各学科教研组长、教师对主要影响本学科课堂教学实效性因素的意见。

在此基础上,各学科(全校收到 109 份)又再次讨论并确立了提高课堂实效性研究内容及方向(11 个)并开始了从教师的角度以学生为主体探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的教学实践1.2 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课题试图达到如下几方面的主要目标:1、找出我校在课堂实效方面的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我校教师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根本转变,提升教学实践经验并把它概括为可操作的策略模式,形成对教师高效教学指导的具体策略和一般性策略2、从高中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及教学实际出发,在教育教学实施中形成教师对有效教学实践的通识策略和个性化策略,构建教师有效教学的课堂教学策略模块;形成教师良好的教学品质,改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艺术,增强教育效果,形成具有个性化的教学特色3、构建理论支撑框架,实施具有可行性,操作性的有效课堂教学案例研究4、结合学校实际,着重对“教”的实效性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大面积提高学校教学效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并为多样化教学和教学艺术开辟道路1.3研究假设及核心概念的界定:查阅资料,实效性的定义,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的看法从宽泛的意义上讲,“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活动,都可以称之为实效教学” (高慎英)。

从国外实效教学的研究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 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其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有效教学的理论已经成为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教学简单地说就是高质量的教学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斯莱文(Slavin),教授对于高质量教学提关于有出了 QAIT模式,,QAIT 分别代表教学质量、教学的适当性、教学的诱因和时间四个方面的因素,Q 即教学质量,是指课程质量和课程呈现的质量,也即教师的讲演、提问、讨论、等一系列教学呈现活动;A 即教学的适当性,是指教师确保学生做好学习新课的准备,如学生必备的知识和技能程度;I 即教学诱因,是指教师对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所作的激励程度;T 即时间,是指教师让学生学习所教材料的时间是否充足斯莱文教授遵义四中提高课堂实效性课题组 结题报告 提高课堂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4认为,有效教学 QAIT模式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只有当以上四个因素都合适时,有效教学才能成为可能QAIT 模式就如同一个大链条,只有环环相扣,才能显现出整个链条的力量。

学者们普遍认同的还有,课堂实效就是在规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师生对既定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这个定义有两方面的规定性:第一,时间的规定性凡是效率问题都与时间挂钩,离开时间不能说明效率我们提倡向课堂要质量是指向 40 分钟(小学)或 45 分钟(中学)要质量,而不是向 24 小时要质量也就说,教师要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把课堂上的任务延伸到课前或课后,以所谓预习和作业的形式挤占学生课后所有的时间第二,目标的规定性凡是效率问题都要与目标挂钩,离开目标也无所谓效率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要适度、明确并要告诉学生只有学生清楚了一堂课的学习目标才能与教师积极配合,高效完成任务张庆林的《高效率教学》观点:教学效率可以形象地描述为教学过程中的产出与投入之比,具体表现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有效学习量与精力投入量之比这里所说的是指学生能学习到终身受用的知识,发展终身受用的能力和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态度、兴趣、动机、意志、习惯等)这里所说的精力投入是指学生在学习时所投入的时间与脑力教学效率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 学生学到的 学生形成的 学生养成的良好有用知识 + 有用能力 +非智力因素教学效率= —————————————— 学生投入的学习时间 × 学生的脑力负担高效率教学可以看成是学生用相对较少的精力投入去获取相对较多的学习收获。

所谓教学的“有效性” ,即要在有限的空间、时间和资源状态下,力求获取最大化的整体教学效益那么,教学的“效益”又指什么?至少,它不仅仅是指认知领域的,还应当包括方法领域的、情意领域的……学生所获得的全面发展应关注这节课让学生获得什么,获得多少?(教学目标问题)让学生用多长时间获得?(教学效率问题)让学生怎样获得? (教学方法问题)是否每个学生都达成了教学目标? (达标率的问题)对策略及教学策略有如下认识, “策略”一词原是军事用语,是指大规模军事行动的计划和指挥20 世纪 70 年代末,美国的史密斯、邓金和比德尔等将“策略”一词引入教学领域,引起了人们对教学活动的重新认识,人们更自觉地把教学理解为有明确目标的、有各种最优化的手段与方法以保证目标实现的系统 “教学策略”一词在我国教育文献中的出现是 80 年代以后的事,而且这一术语是伴随“教学模式”、 “教学设计”等概念而出现的由此开始了对教学策略的系统研究,形成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在李伯黍、燕国材的《教育心理学》中,提出了实现教学目标的两种教学策略,即指导的教学策略和发现的教学策略 “……(教学的)种种方法和技术在某种意义上分别属于指导的和发现的两大教学策略” 这里虽然没有直接给教学策略下定义,但在对教学策略进行分类时,间接认定了教学策略是教学方法与技术的总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