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南邵镇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南邵镇人民政府 2010年09月目 录第一部分 发展现状与问题诊断 51 “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51.1产业发展现状 51.2社会空间发展现状 61.3城镇空间布局现状 72 南邵镇“十一五”时期主要问题诊断 7第二部分 需求预估与工作重点 103 “十二五”时期发展面临的形势与需求预估 103.1昌平区现代化服务型城市功能定位的需求预估 103.2昌平新城东区建设的需求预估 104“十二五”时期我镇发展须关注的重大问题 124.1促进城乡一体化与提升城市服务水平 124.2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与产业体系完善 124.3城市形象的提升与城市管理水平提高 12第三部分 指导思想与功能定位 135 “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与城镇发展功能定位 135.1 总体战略思路 135.2 指导思想 135.3总体功能定位 146“十二五”发展目标 156.1总体发展目标 156.2经济发展总体目标 166.3社会发展总体目标 166.4生态发展总体目标 16第四部分 “十二五”期间的主要实施任务 177旧城拆迁引致的城乡一体化促动与城市空间优化 177.1空间布局规划思路 177.2空间布局规划结构 177.3功能分区 198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与产业发展体系完善 208.1产业发展思路 208.2产业定位 208.3产业规划布局 249现代城市建设、高尚城市品位与城市统筹管理 269.1旧城改造与拆迁安置 269.2提升现代城市的整体形象 289.3营造高尚的城市文化品位 359.4统筹现代城市的建设管理 40第五部分 重点建设项目 4310 重点建设工程与项目分类 4310.1近期重点建设工程与项目总体状况 4310.2中期重点建设工程与项目总体状况 44第六部分 实施保障与策略 4511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政策的深化与监督保障 4511.1科技服务创新 4511.2金融服务创新 4511.3产业服务创新 4612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问题的主要保障对策 4612.1深化产业聚集区的保障对策 4612.2拓展产业链的主要保障对策 4712.3链接与协同要素的主要保障对策 4712.4文化创意产业提升的主要保障对策 4813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主要保障对策 4913.1规划统筹发展的基本保障与对策 4913.2设施统筹发展的基本保障与对策 5013.3空间统筹发展的基本保障与对策 5013.4社会事业统筹发展的保障与对策 5114应对经济发展协同下的生态诉求主要保障对策 5114.1多样化生态服务的主要保障对策 5114.2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保障对策 5214.3生态诉求与经济绩效协同的主要保障对策 5232第一部分 发展现状与问题诊断1 “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1.1产业发展现状“十一五”期间,我镇产业发展按照昌平区“强二兴三优一”思路,不断加强“三园三区”建设,经济发展取得较大成效。
2008年农业生产总值突破7500万元,工业产值21310万元,农村社会总收入106564万元1.1.1规模与水平(1)北部果园观光采摘产业持续发展,南部地区以食用菌、有机蔬菜、苗木为主的设施农业生产基地稳步发展,带动作用与辐射能力不断加强2008年,第一产业实现产值7502万元,同比增长10.76%全镇果园面积达4221亩,产量3509吨,总产值近千万元2)以制造业与建筑业为支柱的第二产业,以新城建设为契机,以现代化服务型城市功能为基本定位,不断进行结构调整与优化2008年末,第二产业产值21310万元,基本维持稳定中关村科技园昌平园东区建设积极进行,目前有多家高科技企业投入生产3)以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其规模与从业人员规模持续上升受镇域人口规模与消费水平影响,我镇第三产业以低端服务业为主,基本为生活性商业服务与文教服务,高端服务相对缺失1.1.2结构与质量(1)第一产业在我镇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逐年下降,第二产业向高科技无污染产业转型,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在南邵镇国民经济中地位逐渐上升2001年我镇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4:42:44。
至2006年,三次产业比例为9:40:51,第三产业比例不断上升,第一产业比重继续下降,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2)农业标准化建设稳步推进,农产品质量与新产品类型数量持续上升,现代都市农业模式基本形成2008年,我镇粮食种植面积达到4297亩,果园种植面积为4221亩,全镇种植业(含经济作物)产值4296万元,畜牧业产值2896万元,林果产业继续增长,食用菌、苗木、有机蔬菜等产业要求发展壮大,畜禽产业整体养殖规模不断规范控制,以林果产业、观光农业、设施农业为主的现代都市农业模式基本形成3)依托昌平科技园东区发展与建设,第二产业定位于高端产业,向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与现代制造业领域发展我镇第二产业发展以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区域创新体系为总体目标,形成高新技术产业与现代制造业高端产业聚集区 (4)房地产服务等产业逐渐兴起,逐渐向高端服务产业转化随着昌平新城建设、地铁昌平线建设等项目纷纷上马,我镇以房屋租赁为主的服务业得到进一步发展1.1.3效益与影响(1)我镇农业和工业发展呈现时效的相对一致性,受多因素影响,各产业效益在存在一定波动状况下相对稳定2001-2008年间,南邵镇人均劳动所得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0.75%,农村社会总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达15.89%。
财政收入年平均增长率达26.72%,受到近年昌平新城建设、世界经济危机等因素的影响,我镇2000年以来工农业产值变化较大,尤其2001-2003年间出现大幅波动2003年以后,基本呈现稳定趋势2)随着我镇三次产业之间以及三次产业内部结构的不断调整与优化,综合效益逐渐凸现一、二、三次产业之间以及各次产业内部结构不断进行调整与优化,并随着新城建设与城镇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条件的不断改善,以及大型项目的建设,畜禽养殖业与污染性工业、低附加值工业等产业类型逐渐退出,产业的集聚效益和品牌效应日益凸显,我镇产业发展综合效益逐渐上升1.2社会空间发展现状(1)道路四通八达,区位优势显著我镇西临八达岭高速公路,周围京通铁路、崔昌路、昌怀路、南丰路等区镇级七条干线四通八达,东沙河南北贯穿镇域,镇域14个村庄在昌平卫星城新城东区规划范围内,面积11.45平方公里,交通便捷、发展优势明显2)教育资源相对分散,亟待整合,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较为突出我镇现有学校小而分散、造成教育资源(如采暖设备、教学设备、图书)利用率较低、投入过高;同时,我镇外来人口数量随昌平新城建设不断增加,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合法性建设亟待加强。
3)文化活动基础较好,具备规模、设施、特色和群众参与等条件我镇拥有各类文艺队伍40余支,运动协会5个,统一配备各种乐器、音响等设施;丰富了群众文化活动系统,建立如太极拳、太极剑、木兰扇、篮球比赛、象棋比赛等活动4)民政工作面临资金缺乏的困难我镇救助资金难以落实到位,难以救助因大病或突发事件需要大量支付医疗费用的患者;同时缺乏应急资金,随着昌平新城建设,有大量人员需要拆迁安置,而目前资金水平不能应对5)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交通管制、社会监督等方面工作成绩显著目前,我镇范围内治安状况良好,严重的刑事犯罪发生率低,主要公共治安问题为盗窃等,约占总犯罪案件数量的60%—70%,作案人员的80%为外来人口6)卫生防疫与计划生育建立了相对完善体系我镇建立了16000人的健康档案,群众健康状况不断提高;计划生育基础设施、专业队伍配备健全;同时,存在计划生育工作难以在流动人口中开展的问题1.3城镇空间布局现状(1)新城东区建设范围内大部分土地处于拆迁待建状态,产业发展、空间功能和社会职能转化处于转型过渡阶段目前南环路回迁小区已建成,南邵村、金家坟村等安置楼房尚在建设中;大部分企业已搬迁,南部高科技产业园区完成大部分企业入驻,我镇由原有分散的居住、低端商业服务功能向集中化的居住服务和高科技产业带动功能转化。
2)我镇域内大部分地区处于被动开发状态,土地利用与空间破碎化,村集体经济、社会发展缺乏长期科学规划与系统性我镇土地的30%以上位于新城东区范围内,大量土地收归国有进行区域性开发建设,镇政府、村庄发展集体经济可支配土地很少,村集体收入主要为土地租赁收入,来源单一,致使张营村等村庄经济发展水平受到严重影响3)我镇现代城市景观与面貌尚未呈现,镇域空间的功能节点作用无法体现虽然大致形成了以苹果工坊为代表的文化创意功能区、以昌平高科技产业园区为代表的高科技示范功能区和以南环路小区等为代表的综合居住功能区雏形,但功能区内主要景观节点和体现区域特色的城市设计元素相对缺乏,与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标志性建筑欠缺4)原有村庄空间出现整建制、部分村域和涉及土地等多种类型,多类型开发导致管理与政策实施难以统一16个村庄中整建制涉及新城东区范围的有张营村等十二个,涉及到部分村域或土地的有官高村、东营村,范围之外的有姜屯村和张各庄村其中,纪家窑村和金家坟村划入昌平高科技园区范围内2 南邵镇“十一五”时期主要问题诊断我镇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与目标值尚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城市形象与环境条件差距、城市功能与服务水平差距、城市产业支撑能力与产业环境差距、城市设施条件与设施水平差距以及城市管理体制与管理水平差距等几个方面,具体问题如下:(1)我镇处于昌平新城东区扩建初期,基本呈农村城镇的景观面貌,缺乏现代化服务型城市的现代化城市景观、良好生态环境与标志性建筑等特征。
昌平现代化服务型城市的功能定位要求新城建设体现现代化城市的城市景观、城市形象与优美的城市环境,具有规划有序的商务楼宇的有机组合和良好自然景观的低密度办公物业等特点目前,我镇处于昌平新城建设初期,城市基础设施与基本空间建设尚未完成,仍呈现出农村城镇景观面貌的主体特征,空间格局较为混杂,环境压力加剧新城建设为我镇注入发展动力的同时,也挤占了我镇产业发展所需空间,各村集体土地相继征用,农业发展受到影响,农民不能充分就业,未征用土地不能有效利用,加大了旧村改造难度;明十三陵水库、国家公园、天池湖等资源在给我镇带来发展旅游产业优势的同时也存在其生态敏感性,东沙河与孟祖河生态治理工程也亟待进行总体呈农村城镇形象与环境特征的南邵镇,与昌平现代化服务型独立、生态、舒适的城市建设目标之间仍存在较大需求与差距2)我镇主体功能基本为地方性城镇的基础性、生活型低端服务,缺乏现代化服务型城市所需的科技研发、商务办公、投资创业、生活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化、高端综合服务功能,尚不能充分满足人们创业、居住和休闲的需要依据新城总体规划“科教创新基地、人文生态景区、和谐宜居新城”的总体功能定位,我镇在新城建设中应具有高端商贸服务、科技服务、文教服务、生态服务、休闲服务、绿色社区服务等区域性综合城市服务功能。
目前,囿于城市建设规模与人口素质等因素,我镇的城市服务功能基本为基础性、生活型服务,主要为本地区提供区内人口所需的基本商业批发零售服务、基础教育服务与文化娱乐服务等低端服务功能,缺乏现代化服务型城市所需的大型、高端、高水平科技研发、商务办公、投资创业、生活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服务功能,尚不能充分满足人们创业、居住和休闲的需要3)我镇商务服务业处于起步概念阶段,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与现代服务经济发展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