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倪注《伤寒论》原著汉 张仲景寒 注解民国倪海厦第1 页2010-05-09 定稿倪注《伤寒论》第2 页2010-05-09 定稿倪注《伤寒论》第3 页2010-05-09 定稿倪注《伤寒论》校堪序本《伤寒论》乃由民间的中医爱好者搜集与校正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渊远流长, 中医更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几千年来一直守护着炎黄子孙的健康继承和发扬中医,本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使命可是由于种种原因,使得中医的许多典籍在流传上产生问题;或已出版而校对欠佳 ,或印量稀少而极难购得,甚或已经绝版而失传使得这份本应属于整个中华民族所共有共享的珍贵智慧,无法让更多需要的人学习他,大非往圣之本意!我们在校正的过程中,仅对明显的错别字给予了修改,对于无法确定者则保留原样我们力图提供正确无误的电子书,但限于能力 ,自知错误在所难免本书的原始材料来自于网络,为网络中善心人士传播之电子版本本书的校正,属于无偿的自发行为 ,不收取任何费用,亦不得将本书内容用于商业行为根据相关法律 ,本电子书仅供网络测试,不收取任何费用请您下载后24 小时内删除 , 如果您喜欢本书,请购买原版 任何人不得将本书用于商业行为,否则由此直接或间接引发的任何法律问题 ,我们不承担责任。
民间中医爱好者敬校庚寅年庚辰月已未日第4 页2 2010-05-09 定稿倪注《伤寒论》手打人员手打内容手打狀態1 校正人員1 校狀態2 校人员2 校狀態Elko Elko 1-5 完成6-10 完成英年早肥完成英年早肥完成Elko 11-20 完成英年早肥完成山西 -一心21-30 完成英年早肥完成馨缘飘香31-35 完成馨缘飘香36-40 完成珠海拎壶葱41-60 完成英年早肥完成英年早肥完成英年早肥完成山西 -一心山西 -一心山西 -一心山西 -一心61-65 完成66-70 完成71-75 完成76-80 完成英年早肥完成英年早肥完成英年早肥完成英年早肥完成海总是那么蓝81-85 完成四聖完成欣賞86-90 完成四聖完成3 环子91-95 完成穿越完成天空之城96-100 完成四聖完成淡定middle 101-105 完成四聖完成漣漪106-110 完成英年早肥完成清净子116-120 完成四聖完成年完藍色晴天111-115 完成四聖完成大道甚夷121-125 完成四聖完成大道甚夷126-130 完成四聖完成大道甚夷131-135 完成四聖完成大道甚夷136-140 完成四聖完成草根141-145 完成穿越完成草根146-150 完成穿越完成草根151-155 完成穿越完成草根156-160 完成穿越完成觀其天脈空證之城161-165 完成四聖完成四聖166-180 完成穿越完成Apollo1 181-185 完成穿越完成Apollo1 186-190 完成四聖完成Apollo1 Apo 逆 llo1 海总是那么蓝大道甚夷191-195 完成四聖完成196-200 完成四聖完成201-205 完成四聖完成206-210 完成四聖完成Hebi 211-215 完成四聖完成藍色晴天216-220 完成四聖完成隨證治 Be 之 rry 221-225 完成四聖完成Berry 226-230 完成四聖完成Berry 230-234 完成四聖完成校正發起: Elko 统筹排版:四聖第5 页4 2010-05-09 定稿伤寒论序言倪注《伤寒论》经方在我国汉朝以前其实就已经存在,应该是来自西域,而且已经在我国流传千年,只是经方在汉朝之前是没有正式的辨症依据,用来指导如何使用经方。
知道如何正确使用经方的医师非常之少 ,一直等到汉朝出现一位名医张仲景,他是利用内经热论中的六经辨证将经方如何使用系统化的第一人,也因此他至今仍被历代中医尊称为医圣最初他的经方著作书名叫做伤寒杂病论 ,而张仲景在此书的前言中就有说明,他的草药知识是来自胎胪药录,到了宋朝以后政府开始成立所谓制版局,当时以林亿为主的一群人将这伤寒杂病论区分为二书,一名伤寒论 ,一名金匮 ,自此以后就有这二本书在民间流传至今,本文伤寒教学课程就是指这第一本书伤寒论的教学,其中所有的处方就是所谓的经方,原书结尾有所谓霍乱病脉症治等篇我将之编入金匮的第一篇,历代对这篇都有许多争议,有些名经方家认为应该留在伤寒论中,有些认为应该编入金匮中,我个人对此的认定是伤寒论只讨论六经辨症,可以讨论到厥阴篇就结束, 其它的可以都放在金匮中,因为金匮本来就是分门别类的一个杂病论,从内科到肠胃科到妇科等等都有 ,如此后来的学者就比较容易做一简单的区隔,先研究伤寒论 ,等到所有伤寒论的六经辨症条辨都能够很纯熟的运用之后再进入金匮时,就可以很迅速的进入这经方的殿堂读了伤寒论的好处在哪里呢?有心研究经方的有志之士必须知道一点,就是因为有了伤寒论的六经辨证法则的基础,我们经方家就敢大剂的、大量的使用经方绝对不会出一点错, 由于经方都是使用极峻的药,讲究的是一剂就知,二剂就已的效果,也由于药物的力道强劲有力,而且很多都是有毒的天然药物。
过去许多医家就是因为无法透彻了解伤寒论的六经辨证法则 ,于是自然而然就不敢轻易使用经方,同时由于胎胪药录的失传,造成许多医家对于伤寒论更是一知半解,也就是因为如此,所以自汉朝张仲景医圣至今,历代所出现的经方名家并不多,所以千年以来真正懂得伤寒论的医家是屈指可数的,温病派也同时因为一些医家对伤寒的误解因而应运而生,由于温病方使用的药物不像经方那样的剽悍,都是讲究温和滋阴调养进补等等方式来治病,与经方是完全不同的境界,因为温病方少用峻药,就算吃错药物 ,也无多大不良的反应 ,于是就受到一般医师的喜欢,也由于绝大多数的中医都是温病派中医,终于导致千年以后造成人们对于中医的误解,都认为中医就是慢慢来,中药是吃下死 ,但是也无法治病的错误观念这都是历代温病派的中医累积传承错误的中医知识所造成的结果,本次伤寒论的教学就是希望能给有心学习正统中医的后起之秀一个研究经方的机会,伤寒论的六经辨症法觀其则就脈是證进入经方大门的唯一方法,娴熟于伤寒论后,之后再进入金匮时就能很灵活的使用金匮中的经方5 附上一重要见证案例:于传授期间,讨论到大陷胸汤时,适逢同学中一位在急诊处服务多年的刘医师存厚,他提及此症之心下痞鞕就发生在急性胰脏炎病人身上,在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片逆子上可以看到其中积有许多痰水,西医称之为 (edema)跟伤寒论所述的大陷胸汤证完全一样的。
使本次教学增色不少,也由于他的宝贵经验,必能使后之学者能救病人于危急之中, 其功不可没 ,特于此序文中说明,以传后世汉唐中医倪海厦谨记01/06/2007第6 页2010-05-09 定稿倪注《伤寒论》目录校堪序............................................................................ .......................................................................... 4 伤寒论序言............................................................................ .................................................................. 6 目录............................................................................ ............................................................................ .. 7 前言:6 ............................................................................ .......................................................................... 8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篇............................................................................ .......................................... 9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中篇............................................................................ ........................................ 41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下篇............................................................................ ........................................ 89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 .............................................. 131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法............................................................................ .............................................. 164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法............................................................................ .............................................. 168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法............................................................................ .............................................. 172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法............................................................................ .............................................. 190 伤寒论方剂索引............................................................................ ...................................................... 206 倪海厦医师经验索引............................................................................ .............................................. 207 台湾度量衡同大陆换算............................................................................ .......................................... 208 汉朝伤寒论中的度量衡同当代换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