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论语》十二章(原卷版)-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

文***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4.41MB
约15页
文档ID:595063995
《论语》十二章(原卷版)-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_第1页
1/15

专题0 1 论语十二章(一)(2 02 3 上海浦东新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 哉,回也!”-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乙】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鞍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含,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烽然若神人;余则温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丙】元好问 列 传(节选)好问字裕之,七岁能诗,年十有四,从陵川郝晋卿学,不事举业淹贯经传百家,六年而业成下太行,渡大河,为 箕山 琴台等诗礼部赵秉文见之,以为近代无此作也,于是名震京师晚年尤以著作自任,以金源氏有天下,典章法度几及汉、唐,国亡史作,己所当任时金国实录在顺天张万户家,乃言于张,愿为撰述,既而为乐夔所阻而止好问曰:“不可令一代之迹泯而不传乃构亭于家,著述其上,因多曰 野史凡金源君臣遗言往行,采遮所闻,有所得辄以寸纸细字为记录,至百余万言。

节 选 自 金史,有删减)【注释】举业:指科举时代专为应试的诗文、学业淹贯:深通广晓金源氏:指金国泯:灭,尽1 .【甲】文出自儒家经典著作,【乙】文的作者是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主人日再自()(2)因名曰 野史()3 .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的画线句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4.根据以上作品内容,完成表格人物表现品质颜回(1)_“余”艰苦求学,自得其乐(2)_元好问不顾阻挠修史书(3)_5.【甲】文孔子对“不义而富且贵”的态度是(用自己的话回答)【乙】文中面对同舍生烽然若神人”的装扮,作者的态度是.(用自己的话回答)6.下列对【丙】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元好问“名震京师”离不开赵秉文对其诗作的赞赏B.元好问在修史的过程中得到了张万户、乐夔的帮助C.元好问年少有才,却不热衷功名,晚年以修史为任D.“不可令一代之迹泯而不传”这句话体现了元好问修史的决心二)(2023广西百色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兼葭 诗经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涧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兼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涧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纸兼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滨溯涧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注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 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孔子世家(节选)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明 料量平;尝为司职吏 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孔子年三十五,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孔子去曹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臃欲杀孔子,拔其树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雌其如予何!”太史公日: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建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选 自 史记,有删改)【注释】史:管理仓库的小吏料量平:出纳钱粮算量得准确清楚司职吏:管理牧场的官吏3祗回:相当于“低回”流连,盘桓祗,恭敬折中:调和取正7 .下 面 对 兼葭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歌中主人公在深秋露重霜浓之时,徘徊岸边,上下求索,寻 找“伊人”而不得B .每一章开头写景起兴,烘托清冷气氛,抒发主人公凄婉惆怅之情C.“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表明地点的变化,暗 示“伊人”难以寻觅D.全诗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有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美感,同时深化了诗歌的意境8 .下 面 对 论语十二章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吾 日三省吾身”是谈修身做人的B.“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是孔子的自白,讲述了孔子对“义”的坚守。

C.“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是孔子在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发奋进取D.“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告诉我们有坚定的志向是非常重要的9 .用“/”给 孔子世家(节选)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1 0 .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有着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时殊世异,有些词语沿用至今,但词义已发生变化请 写 出 论语 十二章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词语古义今义朋_ _ _ _ _ _ _ _ _ _ _ _可以_ _ _ _ _ _ _表许可饭_ _ _ _ _ _ _煮熟的谷类食物1 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1 2 .论 语 雍 也中孔子盛赞颜回“贤”,这 个“贤”可以用哪个四字成语概括?为了突出颜回的“贤”,这一则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简要分析41 3 .孔子一生历经坎坷,却矢志不渝,秉 持“仁”的思想,“克己复礼”“仁者爱人”,是一位率真、率性的真“圣人”请结合具体语句和你所了解的孔子经历,说说你心中的孔子形象三)(2 0 2 3 黑龙江大庆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1 4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像疏食:(2)非学无以厂才:(3)惇不习乎:(4)险躁则不能重性:1 5 .翻译下列句子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1 6 .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1 7 .两文内容上都强调了古代治学的人都非常重视什么?甲文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乙文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51 8 .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乙】文 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四)(2 0 2 2 安徽滁州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节 选 自 论语)【乙】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虽有嘉肴)【丙】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恨读书迟颜 真 卿 劝学诗)1 9.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学而时习之,不 亦 说 乎 说:(2)人不堪其忧(3)不知其旨也(4)教然后知困2 0 .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2 1 .【甲】文谈学 习 与 思 考 相 结 合 的 句 子 是;【乙】文揭示教与学关系的句子是;【丙】诗从正反两方面强调学习的重要 性 的 句 子 是用原文句子回答)62 2.习近平总书记提 出 要 打 造“学习型”社 会,结合以上文和诗,谈谈你对学习的认识五)(2 0 2 2 青海西宁统考一模)阅 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贤哉,回 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饭疏食,饮 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节 选 自 论语 十二章)【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 世,悲守穷庐,将 复 何 及!(选 自 诸 葛 亮 诫子书)2 3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1)与朋友交而不惇乎 信:(2)淫慢则不能励精 励:2 4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曲肱可枕之 望之蔚然助深秀者B.夫君子多行 食本不能尽其材C.静必修身 先帝不义臣卑鄙D.于我如浮云 万钟于我何加焉2 5 .用 现 代 汉 语 翻 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2 6 .【甲】【乙】两 文 内 容 上 都 强 调 了 古 代 治 学 的 人 都 非 常 重 视,因为这是为人的根本,7做事的基础2 7 .【乙】文中作者告诫儿子成才需要具备哪几个条件?(六)(2 0 2 3 广东汕头校联考二模)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节 选 自 论语十二章)2 8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甲】文中的意思1)人不知而不辘()(2)我日三省我身()(3)思而不学则序()2 9 .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乙】孔子谈水8孔子观于东流之水子贡问于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见大水必观焉者是何?”孔子曰:“夫水,大遍与靖生而无为也,似德其流也焯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其洸洸乎不混尽,似道若有决行之其应佚若声响其赴百仞之谷不惧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淖约微达,似察以出以入,以就鲜洁,似善他其万折也必东,似志是故君子见大水必观焉荀 子 宥坐)3 0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乙】中的意思1)大遍与诸生而无为也()(2)似等他()3 1.请用给【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若有决行之其应佚若声响其赴百仞之谷不惧似勇。

3 2 .【甲】文 中 有“匹夫不可夺志也”,【乙】文 中 有“其万折也必东,似志。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