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标,说教材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洛滨中学 卢先红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标说教材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 级上册第十一章 《全等三角形》我将从说目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加 以说明一、 说课标:1、第三学段的目标:以总目标为航向,以第三学段的目标为依据,结合本 章内容,把第三学段目标确定为:A、知识技能:经历探索三角形基本性质的过程;掌握三角形的基本性质与判 定;掌握基本的证明方法、基本的作图技能;探索并理解平面图形的平移、旋转、 轴对称,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解决简单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B、 数学思考:经历借助图形思考问题的过程,初步建立几何直观在 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能力,能独立思考体会数学 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C、 问题解决: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综合运 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D、情感与态度: 对数学有求知欲、好奇心认识数学具有抽象、严谨 和应用广泛的特点,体会数学的价值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勇于质疑,养成独 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以上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数学思考、问题解 决、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以 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3、 内容标准:了解:1.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能准确辨认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 2.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3、了解角平分线的性质掌握:1、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利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进行证 明并解决实际问题;2、能用尺规完成以下基本作图: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 一个角的平分线3、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4、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 探索:1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平分线的性质定理.2.探索并掌握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斜边、直角边”定理应用:1 .证明定理:A AS; 2 .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并利用角平分线的 性质定理进行证明—3.利用三角形全等进行证明并解决实际问题;二说教材:编写意图: 数学发展源远流长,我们所学的基础知识大多是从丰富的实 际背景中抽象出来的本单元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和理念,创设了 “现实的、有意 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图形,认识形状、大 小相同的图形,发现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从而更好地“把握图形气 引入新课 教学。
加大了探索交流的空间 教材设置了4个思考、8个探究、5个讨论等栏目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激发学生进行思考,促进合作交流循序渐进 训练推理 新的教材着眼于推理能力的培养,从说点理一说理 —简单推理一符号表示推理等不同层次分阶段安排,在本章中开始正式出现“证 明”,循序渐进地让学生从说理过到推理证明,精练准确地表达推理过程编写特点:(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2)改进教科书的 呈现方式,注重联系实际例如,通过学生动手作图——剪切——重叠——直观 得出结论的过程体现了认知规律从感性到理性的上升,变“要我学”为“我要 学”,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能有所知、有所疑,质疑是学生进步的源泉,是 育人的目的,是我校倡导的五步教学法的关键一步释疑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 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二、体例安排分为章前正文章末章前分为章前图和引言,这是为学生预习新课,教师导入新课做准备;正文安排了4个思考,8个探究,5个讨论,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独立思 考,合作交流的空间小贴士和云朵是正文内容的背景知识,有利于理解正文的 问题章末 分为选学栏目、数学活动、小结和习题本章选学部分设置了一个阅 读与思考栏目,全等与全等三角形,以对话的形式呈现,帮助学生理解全等三角 形,培养更广泛的数学学习兴趣,明确需要达到的目标。
本章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区分全等形与全等三角形,并且设置了一个 测量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进行测量使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应 用于生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习题部分包括了练习、习题、复习题练习实际是对每节内容的巩固和延伸,可 在课上使用习题和复习题的设置,实际是对所学内容的复习巩固,综合应用, 和拓展探索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实际,突出重点,分层使用知识结构与立体整合:本章在数学领域的地位与作用 初中数学分 为四大领域: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三角形是图形 与几何领域中的一个分支,而全等三角形是三角形专题里的一个分支本章知识结构:《全等三角形》一章一共四大块内容:全等三角形、三角形 全等判定、角平分线的性质、数学活动全等三角形中包括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性质;判定包括任意三角形判定的四种方法 以及直角三角形特有的HL ;角平 分线包括性质与判定;数学活动重在知识的应用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共设置了 8个探究活动教学时不要急于求成,只重 视探究的结论而忽视探究的过程应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引导学生体会探究 的脉络,从中获得一些方法和经验。
其中探究1,是对学生分类思想的渗透;探 究2、3、5、8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图实验,去直观的认识和感受图形,得出SSS、 SAS、ASA作为基本事实提出;HL是直角三角形特有的判定方法在此,新课标 把原来的“对应"相等修改为“分别"相等,在作图方面要求了解作图的道理, 保留作图的痕迹,不要求写出作法探究6通过ASA证明的AAS;探究4通过实 验作图得出结论,两边一角角非夹角不一定的得出三角形全等;探究7通过画图、 归纳得出AAA不能判定全等并总结全等口诀与基本图形全等证明不容易,三 组元素要齐备. 要想证明变简单,尽量找出相等边. 还差条件不用急,利用 等角来补齐.公共边角对顶角,直接应用不用说. 两边一角要正确,须是两边 和夹角. 利用边角证全等,反之全等证边角.)立体整合:三角形通过平移、翻折、旋转可以得到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 形是全等三角形的拓展与延伸,全等三角形是相似比为1的相似三角形,用全等 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方法可以证明特殊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 角三角形)的一些性质;四边形和圆的重要定理垂径定理就可以由全等三角形的 性质判定证明出来;由此看出全等三角形是研究图形的重要工具。
用综合法证明各年级的侧重点不同,学生经历说点理一说理一简单推理一 符号表示推理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过程这是一个能力提 升的过程;这是一个积累经验的过程;这是一个悟出证明精髓的过程总之,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发展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洞 察和论证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三、说建议教学建议 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始终关注学生在兴趣中获得四基、让学生在经历数 学知识形成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达到增强能力的目的、养成敢于质疑、善于归 纳总结的良好习惯,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达到育人为本的目的在整个知 识学习中主要强调自主自觉的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因此我的课堂遵循着:1、 明确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方向)2、自学指导(让学生学什么,怎么 学,用多长时间,达到什么要求)3.合作交流(提供交流的空间和时间,挖掘学 生的潜能以及存在的问题)4、精讲释疑(通过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加深对所 学内容的理解,在知识运用的过程中形成能力)5、达标测评(检测的目的在于 激励和反思,要分层检测,难易适度,关注后进生的成长,让他们在努力的过程 中感受成功的喜悦)的五步教学法模式这是知识生成的课堂;是数学思想积淀 的课堂,是学生能力提升的课堂;是数学方法的积累课堂;是教学相长的课堂。
我以探究一为载体,具体说明如何让分类讨论的思想走进课堂三角形 六个要素中已知一个、两个不能得到三角形全等学生很容易理解那三个呢? 一 石激起千层浪,几经讨论最终有两种意见相持不下,有同学认为4种,有同学认 为6种,然后让他们各抒己见以理服人,最终达成共识,为后边探究三角形全等 做好了准备通过讨论学生理清思路,在解决问题时少走弯路可谓“随风潜入 夜,润物细无声"O归纳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本章我从证明、测量三方面进行归纳, 在证明中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活动:1、先把两张全等的三角形纸板摆摆、拼拼把 不同的情况画出来;2、与同学交流,改变其中一个三角形的位置使它与另一外 一个三角形重合;3、课本中那些例题、习题的图形与你摆的一样;4、你认为 证明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5、从你平时的证明中你有什么发现? 6、对同学你有什 么温馨提示? 7、我们现在所学对中考有用吗?……问题串能帮助学生梳理知识, 系统的掌握知识,让学生体会我学习、我参与、我发现、我思考、我质疑、我快 乐,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评价建议: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学习. 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首先要关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学生参与活动的 程度,行为表现,和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数学思维策略,水平和思维品质。
第二、 关注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包括掌握知识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运用 知识的能力、学习数学的自信心等等第三、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 评的方式,从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第四、要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准确 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例如通过课堂观察了解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态度;从作 业中了解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情况;从探究活动中了解学生独立思考的习 惯和合作交流的意识;从成长记录中了解学生的发展变化对于扑粉学生采取延 迟评价的方式提供在此评价的机会,是他看到自己的进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体现课程理念人人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达 到育人为本的目的从平时教学中学生常见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策略、要求:1、 有同学上数学课就困,见数学题就烦我给学生提的要求是不比起点比进步,同 时在课堂中注意启发兴趣尊重学生水平,让学生在自信中学习2、看不懂题目, 听不懂老师讲课,要求是读中理解,循序渐进,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3、做 题不少,成绩不好,我要求学生题不二错,培养学生数学反思能力意在帮助学 生树立自信心,达到每天进步一点点的目的说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数学新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条件。
a、延伸主要的课程资源——教材,让教材发挥更大的作用第一,用活教 材提供的课程资源,第二、挖掘教材隐含的课程资源,第三、置换教材生疏的课 程资源具体说有观察与猜想、阅读与思考、实验与探究以及数学活动,教师可 以充分利用,有序的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动手实践、分组讨论,得出结论,完 成认识上的飞跃;b、善于利用身边熟悉的课程资源第一、选择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事件或现象 作为教学资源,第二、选择学生自身的生长发育情况和教学现象素材做为教学资 源c、合理开发学生生活中的课程资源第一、运用生活中真实、生动的 素材作为课程资源(如测量旗杆的高度,测量河的宽度,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 望);第二、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作为课程资源及时捕捉互动生成的课程资源第一、善于捕捉并选择有价值的信息做为有 用的教学资源第二、开发和利用学生的课堂表现和错误资源第三、通过画图、 剪纸、拼图活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总之,作为教师,我们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作为教师,我们 要成为教材的主人,而不应成为教材的奴隶;作为教师,我们应因地制宜,以多 种途径、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开发与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共同促进学生科学素 养的提高和发展。
我的演讲完毕,请各位评委和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