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六年级上册科学素材实验手册教科版

夏**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2.51KB
约9页
文档ID:397970806
六年级上册科学素材实验手册教科版_第1页
1/9

六年级上册科学试验打算序 章节号11-22试验课题杠杆的科学试验类型演示试验演示实所需仪器材料备注杠杆尺、钩码、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钩码、段棉线、铁架台、大轮、小轮、简1-4 轮轴的隐秘31-5 定滑轮和动滑轮41-7 斜面的作用52-2 外形和抗弯曲力气62-6 建高塔72-8 用纸造一座“桥”8验分组试验演示试验分组试验分组试验分组试验分组实易机械盒铁架台、滑轮、钩码、线、测力计斜面板,不同的小物品、钩码、测力计纸假设干张、铁垫圈、胶水、包装箱瓦楞纸板大小不同的塑料瓶、沙、吸管、胶带、水旧报纸、胶带、剪子、尺子一号电池、电池盒、小电珠、灯座、导线、3-1电和磁验 指南针93-3 电磁铁的磁力〔一〕103-5 惊奇的电动机113-6 电能和能量123-7 电能从哪里来133-8 能量与太阳分组试验分组试验演示试验演示试验分组试验一号电池、大头针、电池盒、大铁钉、长绝缘导线玩具小电机、橡皮筋、一号电池、导线、磁铁、电池盒、开关电扇、电灯小电珠、导线、指南针,手摇发电机太阳能发电演示器144-1分组实盒子、动物捕获工具套材校园生物大搜寻验154-4分组实动物标本套材种类繁多的动物验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试验手册《工具和机械》单元其次课 杠杆的科学1、争论杠杆尺的试验试验材料:底板 1 块、长支架 1 个、杠杆尺 1 根、钩码假设干。

〔学具中有〕 操作方法:(1) 按学具中的图组装好试验装置;(2) 师介绍组装方法及支点、阻力点、用力点的位置及阻力点和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如何测量;(3) 在杠杆尺两边各选一个位置分别放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直至杠杆尺平衡为止,并记录相应数据到 P6 记录表中,推断其用力状况;(4) 沟通分析试验数据;(5) 得出结论第三课 杠杆类工具的争论1、杠杆类工具的比较试验试验材料:撬盖的铁片〔或螺丝刀〕、开瓶器、夹子〔或镊子〕、罐头、啤酒瓶〔自备〕操作方法:(1) 用撬盖的铁片去撬罐头、用开瓶器开啤酒瓶、用夹子夹东西;(2) 在课本 P7 图上分析三点位置及用力状况2、小杆秤的观看与制作〔让学生自己做〕试验材料:1 支长竹筷〔秤杆〕、螺丝帽或钩码〔秤砣〕、粗棉线或钓鱼线、小塑料圆盘〔秤盘〕、砝码〔50 克〕、剪刀〔自备〕操作方法:(1) 如课本 P9 图片,把一 支竹筷打磨光滑,其中一个螺丝帽或钩码用钓鱼线系好做秤砣;(2) 自制一个秤盘,系好三条一样长的细绳并固定在秤杆上;(3) 在秤砣与秤盘间选择适当的位置系上一个绳套,作为初次试验的平衡点;(4) 利用平衡原理制作托盘小杆秤刻度,在称盘内每次加一个砝码〔50 克〕,移动秤砣使秤平衡,并在秤杆的挂秤砣的位置做好标记,直到秤杆用完为止。

第四课 轮轴的隐秘1、争论轮轴作用的试验试验材料:轮轴 1 个、销子 1 个、钩码 24 个、2 段棉线、底板 1 块、长支架 1 个〔学具中有〕〔或机械试验盒〕操作方法:(1) 如学具中的图组装轮轴装置;(2) 把确定数据的钩码挂在轴上,看成要抑制的阻力;在轮上也挂上钩码,看成是我们用力的大小,直至平衡,反复做 4 种,并记录试验数据到课本 P10 表中3) 沟通分析数据4) 得出结论2、争论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试验〔材料预备可能较难〕 试验材料: 添加 1 个轮圈〔自备〕操作方法:(1) 把轮圈组装到轮轴装置上;(2) 把确定数据的钩码挂在轴上,看成要抑制的阻力;在更大的轮上也挂上钩码,看成是我们用力的大小,直至平衡,反复做 3 种,并记录试验数据3) 沟通分析数据4) 得出结论第五课 定滑轮和动滑轮1、争论定滑轮的作用的试验试验材料:定滑轮 1 个、钩码假设干、1 段线、销子 1 个、底板 1 块、长支架 1 个〔学具中有〕操作方法:(1) 如课本 P12 图组装定滑轮装置;(2) 在定滑轮上挂一根绳子,在绳子的两端任意挂上一些钩码,当绳子平衡时,记录两端的钩码数〔请留意滑轮受到的摩擦力不能太大,否则会产生不同数量的钩码也平衡的现象〕反复做 3-5 次,并记录试验数据。

3) 沟通分析数据4) 得出结论2、争论动滑轮的作用的试验试验材料:动滑轮 1 个、钩码假设干、1 段线、销子 1 个、底板 1 块、长支架 1 个〔学具中有〕平板弹簧称(测力计)1 个〔试验室中有〕操作方法:(1) 如课本 P13 图组装好动滑轮装置;(2) 复习测力计及使用方法以及力的单位:牛顿〔N〕;(3) 用测力计测出直接提升重物与用动滑轮提升重物用的力〔测力计每次拉的方向必需全都:竖直向上〕,反复做 3-5 次,并记录数据4) 沟通分析数据;(5) 得出结论第六课 滑轮组1、争论滑轮组的作用的试验试验材料:定滑轮 1 个、动滑轮 1 个、钩码假设干、1 段线、销子 1 个、底板 1 块、长支架 1 个〔学具中有〕平板弹簧称(测力计)1 个〔试验室中有〕操作方法:(1) 如课本 P14 图组装滑轮组装置;(2) 用测力计测出直接提升重物与用滑轮组提升重物用的力〔测力计每次拉的方向必需全都:竖直向下〕,反复做 4 种,并记录数据4) 沟通分析数据;(5) 得出结论第七课 斜面的作用1、争论斜面的作用的试验试验材料:简洁机械试验盒、1 个平板弹簧称(测力计)〔试验室中有〕 操作方法:(1) 如课本 P16 图组装斜面装置;(2) 用测力计测出直接提升重物与沿斜面提升重物用的力〔测力计每次拉的方向必需全都: 与斜面平行〕,反复做 4 种,并记录数据。

4) 沟通分析数据;(5) 得出结论2、争论不同坡度斜面的作用的试验试验材料:简洁机械试验盒、1 个平板弹簧称(测力计)〔试验室中有〕 操作方法:(1) 如课本 P17 图组装好斜面装置;(2) 用测力计测出直接提升重物与沿不同坡度斜面提升重物用的力〔测力计每次拉的方向必需全都:与斜面平行〕,并记录数据4) 沟通分析数据;(5) 得出结论第八课 自行车上的简洁机械1、齿轮大小对转变轮子转动快慢的争论试验材料:1 辆自行车或完整的自行车构造图、1 辆变速自行车〔自备〕 操作方法:(1) 数出前后齿轮的齿数推出自行车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速度变快;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转动速度变慢;(2) 在变速车中,大齿轮带动最小的驱动轮齿轮,转速最快,但是用力最多;大齿轮带动最大的驱动轮齿轮,转速最慢,但是省力最多《外形与构造》单元第一课 抵抗弯曲1、纸的宽度、厚度与抗弯曲力气关系的试验试验材料:长度 21cm、宽度 6cm 一样、厚度不同〔1 张、2 张、3 张〕的纸条〔一样的A4 纸粘贴而成〕,长度 21cm、厚度一样〔1 张厚〕、宽度不同〔6cm、12cm、18cm〕的纸条〔自备〕,铁垫圈〔学具中有〕。

操作方法:(1) 如课本 P27、P28 图组装试验装置;(2) 两个试验都要把握垫起纸梁的高度不变,“弯曲了”的标准不变,纸板悬空局部的距离不变,放垫圈的位置不变所不同的是第一个试验是转变纸板宽度而厚度不变,其次个试验是转变纸板厚度而宽度不变3) 成倍转变纸梁的宽度和厚度,记录相应数据;(4) 沟通分析数据;(5) 得出结论其次课 外形与抗弯曲力气1、纸的外形与抗弯曲力气的测试试验试验材料:A4 纸假设干张、双面胶或透亮胶〔自备〕铁垫圈〔学具中有〕操作方法:(1) 如课本 P29 图组装试验装置;(2) 把大小一样的牛皮纸或挂历纸折成不同外形的纸,垫起不同外形纸梁的高度不变,“弯曲了”的标准不变,纸板悬空局部的距离不变,放垫圈的位置不变,记录相应数据3) 沟通分析数据;(4) 得出结论2、瓦楞纸板的争论试验材料:瓦楞纸板假设干〔自备〕 操作方法:(1) 经过手掰瓦楞纸板感觉其软硬,撕开观看其构造,学生会觉察瓦楞纸板有特别的构造, 正是这种构造使其抗弯曲力气变得很大2) 观看后研讨这样的构造为什么使松软的纸变坚硬了,要学生作出自己的解释,这是对本节课形成的科学概念的变式应用期望学生能觉察瓦楞纸板不只是把纸单纯的弯折,也不是把纸单纯的平粘增加厚度,而是又折又黏合。

第三课 拱形的力气1、测试纸拱的承重力气试验试验材料:做拱形的纸〔自备〕铁垫圈假设干〔学具中有〕 操作方法:(1) 如课本 P31、P32 图组装试验装置;(2) 做一个纸拱放在桌上测试它能承受多少个垫圈的压力,留意每一次试验“弯曲了”的标准不变,放垫圈的位置不变,拱足间的距离不变,只转变两边拱足的高度,观看并记录试验数据;(3) 沟通分析数据;(4) 得出结论2、搭一个瓜皮拱试验材料:试验桥墩、连接底座、6 个梯形组件块 〔六上教学工具箱中有〕 操作方法:(1) 如以以下图组装梯形拱装置2) 观看承受压力时的拱形受力状况,用手试着向下压拱形,感受拱形能承受的压力有多大第四课 找拱形1、查找生活中的拱形构造试验材料:完整的和对半剖开的乒乓球,完整的和剪开的塑料饮料瓶,类似拱形、圆顶形和球形的物品或相关图片,假设干根一样的硬纸条〔演示拱形拼成圆顶形和球形〕〔自备〕操作方法:(1) 通过“看”“捏”觉察乒乓球壳本身不厚、较软;(2) 三个剖开的乒乓球壳承载了一大摞书最终用手捏、压乒乓球,乒乓球“纹丝不动”3) 通过对乒乓球的观看、试验和分析,生疏圆顶形承受力的特点3) 要指导学生用比较、分局部、手捏的方法对塑料瓶进展观看,并完成记录表;(4) 供给头骨、肋骨、足骨的图片,也可以摸自己的身体感知;〔2〕供给其他生物体上的拱形,如:龟壳、贝壳、蛋壳等进展观看。

第五课 做框架1、制作四边形框架与三角形框架比较试验材料:竹棒、小橡皮筋〔六上工具箱有〕 操作方法:(1) 先将小橡皮筋绕成两圈,套在甲竹棒一头,用两个手指捏住这两圈橡皮圈,把他拉长, 压住乙竹棒后仍套回甲竹棒上,这两根竹棒就绑在一起了〔马鞍形绑扎法〕;(2) 按以上方法做一个三角形与四边行框架,比较其稳固性;(3) 得出结论2、做一个结实的正方体框架试验材料:长短竹棒假设干、小橡皮筋〔六上工具箱有〕 操作方法:(1) 用“马鞍形绑扎法”把短竹棒扎成正方体,用长竹棒做斜杆加固直致最结实为止;(2) 用书本放到做好的框架上,感受到框架的巨大 “力气”第六课 建高塔1、探究高塔不简洁倒的试验试验材料:几个大小不同的塑料瓶、沙、吸管、胶带、水等〔自备〕 操作方法:(1) 学生能够用到几个大小不同的塑料瓶、沙、吸管、胶带、水等材料制作高塔2) 要学生用扇风的方法检验建筑的“高塔”的抗风力气,是启发学生生疏框架构造的物体抗风力气比实体的物体强3) 得出结论第七课 桥的外形和构造1、模拟建筑“钢缆桥”试验材料:木板或瓦楞纸板、两张有背的椅子〔自备〕绳子〔学具中有〕 操作方法:(1) 用木板或瓦楞纸板做“桥面。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