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内容第一章 产品与规划第二章 站址选择与天线选型华为解决网络覆盖的系列化基站产品华为系列化基站产品华为系列化基站产品X 1212载频室内型基站载频室内型基站X X 6 6载频室内型基站载频室内型基站X X 单载频室外型软基站单载频室外型软基站X X 2 2载频室外型软基站载频室外型软基站X X 一体化室外型小基站一体化室外型小基站不同的产品应用特色化的技术针对性地解决不同需求的覆盖容量:单机柜12扇区载频,光纤并 柜最大36扇区载频配置:支持3/6扇区和发射分集发射功率:20W/FA接收灵敏度:-128dBm传输:E1/STM-1、36个千兆光接口电源:48VDC/24VDC功耗:2000W(S31)、3500W(S32)体积:1800800650重量:320kg(S31)、340kg(S32)规格说明:12载频室内型基站容量: 单机柜满配置6扇区载频,基带容量 18扇区载频,并柜扩容至12扇区载 频不增加天线配置:单机柜3扇区、并柜6扇区,支持发射分集发射功率:20W/FA接收灵敏度:-128dBm传输:E1/STM-1,12个千兆光接口电源:-48VDC/+24VDC功耗:最大3500W(满配置)体积:1600600650重量:250kg (满配置)q体积小:为业界相同容量体积最小q所有单板和模块可与12载频基站完全互换q配合软基站:满足对容量和覆盖的双重需求规格说明:6载频室内型基站适用于中等容量新建网络适用于中等容量新建网络q机房狭小、紧张的地区q与1/2载频室外型软基站配合适用解决乡镇/村/风景区覆盖q体积为相同容量业界最小,集成度最高再也放不下了!不用再找机房了6载频室内型基站适用场合FA:单扇区1载波发射功率:20W接收灵敏度: -128dBm电源:220VAC/-48VDC功耗:最大350W体积:700450330重量:30kg工作温度: -4055工作湿度: 5%98%规格说明:单载频室外型软基站q体积小,安装迅速,组网灵活,可采用水泥预制杆、拉线塔代替专用铁塔。
q防尘、防盗(异形螺钉)、防水防潮,无噪声,防护性能符合IP55标准q解决城市热点、盲点覆盖(替代直放站)q全天候温度、湿度的全国范围适用适用于城市热点、盲点的适用于城市热点、盲点的覆盖覆盖q大城市q城市中心地区q传输:光纤到主站q解决室内、地下覆盖q体积小、重量轻(25Kg),无需机房、空调,可方便的安装在水泥预制杆、拉线塔与及建筑物的墙体上,无需专用铁塔,节省投资,加快建网速度q无需GPS天线,免去室内建站“穿墙凿洞”的步骤q软基站支持6级级联,每级光纤拉远最大可达40Km,级联拉远最大达90Km穿墙凿洞真辛苦单载频室外型软基站适用场合(1)q解决住宅小区覆盖q可内置天线,满足绿色环保覆盖要求q体积小、外形美观,不影响新建小区的整体规划q安装方便、无需机房和空调,可实现低成本快速建站,并保证网络的质量和容量适用于城市热点、盲点的覆盖适用于城市热点、盲点的覆盖q大城市q城市中心地区q传输:光纤到主站躲在里面,谁也看不见单载频室外型软基站适用场合(2)FA: 单扇区2载波发射功率: 2载频配置,40W/2载波 单载频配置,65W/载波接收灵敏度: -128dBm电源: 160VAC280VAC内置蓄电池: 2小时备用功耗: 最大900W体积: 1570750950重量: 200kg工作温度: -4055工作湿度: 5%98%q全天候温度、湿度的全国范围适用q配合12/6载频基站:满足对容量和覆盖的双重需求q适用于有低成本广覆盖需求的地区(替代直放站)规格说明:2载频大功率室外型软基站:解决广覆盖解决广覆盖q解决高速公路覆盖q解决乡镇/村/风景区覆盖q传输:光纤到主站q发射功率大,接收灵敏度高,可实现更低成本的广覆盖,q 2载频软基站发射功率可达:40W/2扇区载波共用,或者65W/单扇区载波,实现广覆盖q支持级联,保证建设的渐进性q 软基站支持6级级联,每级光纤拉远最大可达40Km,级联拉远最大达90Kmq市电接入、无需机房和空调,节省投资,加快建网速度q内置蓄电池,停电可正常使用2小时2载频大功率室外型软基站适用场合本章总结 本章介绍了华为产品成套解决方案。
针对不同的环境,都有对应的解决措施课程内容第一章 产品与规划第二章 站址选择与天线选型站址选择的基本原则 选点重要性(80%) 城市选点顺序(密集,一般,郊区.) 选点高度(密集,一般,郊区) 注意前端的阻挡物(避开,利用第一菲捏尔区) 小区布局与站址选择 站址选择的具体原则如下: 站址应尽量选在规则网孔中的理想位置,其偏差不应大于基站半径的四分之一; 在不影响基站布局的情况下,尽量选择现有设施,以减少建设成本和周期; 市区边缘或郊区的海拔很高的山峰(与市区海拔高度相差100300米以上),一般不考虑作为站址,一是为便于控制覆盖范围,二也是为了减少工程建设的难度,方便维护;小区布局与站址选择 新建基站应选在交通方便、市电可用、环境安全及少占良田的地方; 避免在大功率无线电发射台、雷达站或其他干扰源附近建站; 新建基站应设在远离树林处以避开接收信号的快速衰落; 在山区、岸比较陡或密集的湖泊区、丘陵城市及有高层金属建筑的环境中选址时要注意信号反射及时间色散的影响; 在市区楼群中选址时,可巧妙利用建筑物的高度,实现网络层次结构的划分; 建网初期基站数量较少时,选择的站址应保证重点地区有良好的覆盖。
尽量不要让天线主瓣沿街道、河流等地物辐射,避免波导效应产生的导频污染 站址选择的具体原则(续):天馈系统-馈线 馈线选用 馈线损耗:450M:7/82.7dB/100m;5/41.9dB/100m800M:7/84.03dB/100m;5/42.98dB/100m1900M:7/86.46dB/100m;5/44.77dB/100m 馈线选用原则:450MHz,基本上只考虑采用馈线长度7/8馈线;800MHz,馈线长度大于80米采用5/4馈线;1900MHz,馈线长度大于50米采用5/4馈线;馈线弯曲曲率不宜过大,外导体要求接地良好天线的主要电气指标天线的主要机械指标 天线输入接口 天线尺寸 天线重量 风载荷 工作温度 湿度要求 雷电防护 三防能力天馈设计-天线选择 市区基站天线选择u通常选用水平半功率角6065的定向天线;u一般选择15dBi左右的中等增益天线;u最好选择带有一定电下倾角(36)的天线;u建议选择双极化天线 郊区基站天线选择u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水平半功率角65或90的定向天线;u一般选择1518dBi的中、高增益天线;u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采用预置下倾角;u双极化和垂直极化天线均可选用。
天馈设计-天线选择 农村基站天线选择u根据具体情况和要求选择90、120定向天线或全向天线;u所选的定向天线增益一般比较高(1618dBi);u一般不选预置下倾天线,高站可优先选择零点填充天线;u建议选择垂直极化天线 公路基站天线选择u一般选择窄波束、高增益的定向天线,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8字型天线、全向或变形全向天线;u公路基站对覆盖距离要求高,因此一般不选预置下倾角天线;u建议选择垂直极化天线;u所选定向天线的前后比不宜太小天馈设计-天线高度 天线高度设计原则u同一基站不同小区的天线允许有不同的高度这可能是受限于某个方向上的安装空间;也可能是小区规划的需要;u对于地势较平坦的市区,一般天线的有效高度为25m左右;u对于郊县基站,天线高度可适当提高,一般在40m左右;u天线高度过高会降低天线附近的覆盖电平(俗称“塔下黑”),特别是全向天线该现象更为明显;u天线高度过高容易造成严重的越区覆盖等问题,影响网络质量天馈设计-方位角 天线方位角设计原则u尽可能保证市区各基站的三扇区方位角一致,局部微调;城郊结合部、交通干道、郊区孤站等可根据重点覆盖目标对天线方位角进行调整;u天线的主瓣方向指向高话务密度区,可以加强该地区信号强度,提高通话质量;u市区相邻扇区天线交叉覆盖深度不宜超过10%;u郊区、乡镇等地相邻小区之间的交叉覆盖深度不能太深,同基站相邻扇区天线方向夹角不宜小于90;u为防止越区覆盖,密集市区应避免天线主瓣正对较直的街道。
天馈设计-下倾角u天线的波束倾斜是有效控制覆盖范围的基本技术;u运用天线下倾技术可有效控制覆盖范围,减小系统内干扰;u天线下倾角度必须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达到既能够减少导频污染,又能够保证满足覆盖要求的目的;u下倾角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基站发射功率、天线高度、小区覆盖范围、无线传播环境等因素; 天线下倾角设计原则天馈设计-下倾角u天线波束倾斜可以采用电气和机械两种方式:电气下倾的角度与选择的天线型号相关,一般是固定的;机械下倾角度可调,但是受安装配件和无线信号传播特性限制,一般不超过15;u电下倾和机械下倾方法,产生不同的表面辐射,下倾角度较小时,区别不大;但随着下倾角度的加大,区别较为明显:覆盖范围调整r增大覆盖范围调整天线下倾角增加导频功率高增益天线保证容量要求保证反向覆盖r控制干扰调整天线下倾角、方位角减小导频功率其它网络参数大面积重叠覆盖影响容量导致导频污染问题 站址选择应遵循哪些原则? 城市里面天线选择一般有什么原则? 为什么天线下倾角不宜过大? 天线高度在(密集)城市和农村的区别,为什么?本章总结 本章介绍了具体的一些站址的选择原则 介绍了馈线和天线的选择原则 介绍了天馈的高度、方位角和下倾角的设计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