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横机织物与产品的编织工艺本章知识点1. 普通横机编织部分的基本构造,平式三角和花式三角编织的织物结构与走针轨迹休止编织的概念与编织方法横机成圈过程的特点2. 电脑横机的成圈与选针机件、三角系统、编织与选针原理针床横移与换梭工作原理3. 横机编织纬编基本和常用花色组织的工艺波纹组织、嵌花织物的结构特点与编织方法4. 衣坯的起口方式减针与放针的几种形式与成型编织原理平面衣片成形、立体成形和整体服装的编织工艺 第一节 普通横机的编织原理 属于平行纬编机,针床呈平板状 分类:机械式:手摇(家用)、电动(工业用) 电脑 机号:E3E18 用途:羊毛衫衣片、手套等产品普通横机与圆纬机比较:优点:(1)结构变化多; (2)翻改品种方便; (3)可编织半成形、全成形产品,节约原料缺点:(1) 成圈系统数少; (2)生产效率低(路数少)一、编织机构工作原理手摇横机(manually operated flat knitting machine)由针床、织针和三角座和三角、给纱机构、导纱变换器、针床横移、牵拉机构组成一、编织机构工作原理手摇横机(manually operated flat knitting machine)由针床、织针和三角座和三角、给纱机构、导纱变换器、针床横移、牵拉机构组成。
一)织针舌针p短踵针p长踵针p长踵长舌针(二)三角座及其三角1、三角座压针三角调节装置1、2、3和4;起针三角开关6和7,起针三角半动程开关8,拉手9,手柄10和毛刷架11Flat machine Needle groove, grid shape bar (sinker loop is held on), press device (avoid needle going out)Flat machine2、三角 平式三角 花式三角 平式三角:由起针三角1和2、挺针三角3、压针三角4和5、导向三角6组成 花式三角及其工作原理花式三角(嵌入式)的工作原理: 采用针踵长度不同的舌针,在机头的每个行程中,按花色要求使起针三角或挺针三角沿垂直于其平面的方向进入、半退出或完全退出工作位置,以达到成圈、集圈和不编织选针的目的A位置三角完全进入工作,长短踵针均参加编织B位置三角退出一半工作位置,底平面高于短踵 上平面,只有长踵针参加编织C位置三角完全退出工作位置,长短踵针都不参 加编织二级花式横机的三角(1)三角:增加横档三角,横档三角的高度为集圈高度(2)织针:长踵针、短踵针 二级花式横机的三角的几种走针轨迹(1)起针三角1退出一半,挺针三角4进入工作 短踵针不编织,长踵针成圈(2)起针三角1退出一半,挺针三角完全退出工作 短踵针不编织,长踵针集圈(3)起针三角完全进入工作。
挺针三角退出一半 短踵针集圈,长踵针成圈 特点 除能编织平式三角所能编织的各种组织外,还可以通过起针三角和挺针三角工作状态(即进出位置)的选择和织针的排列,形成相应的花式效应 (2)织针: 长踵针、短踵针、 长踵长舌针 三级花式横机的三角结构与作用(1)三角:在二级花式横机三角的基础上,将挺针三角分成三块,分别为上挺针三角1(活动的)、下挺针三角2 (活动的)和横档三角3(固定的) 三级花式横机的三角的几种走针轨迹(1)当上挺针三角退出工作时,长踵成圈、短踵针成圈;长踵长舌针集圈2)当下挺针三角退一半,上挺针三角全部进入工作时,长踵针成圈、长踵长舌针成圈,短踵针集圈特点:花式三角系统的走针轨迹变化较广局部编织或休止编织:(1)定义:通过使持有线圈的某些织针暂时停止工作,待需要时再使其重新进入工作的一种编织方法2)三角结构: 起针和挺针三角与平式横机三角相同 导向三角分成左右两块1、2,增加休止针复位三角3 压针三角的上部也比普通三角要少一块,以便使休止的针在压针三角的上面通过3)编织原理: 编织时,用手将需要休止的针推到压针三角的上方,复位三角3退出工作 当要使休止的针进入工作时,复位三角进入工作,机头运行方向前部的导向三角退出工作。
4)特点: 可以进行局部编织和持圈收放针的编织; 形成立体结构等特殊结构和花式效应 二、给纱与针床横移1、给纱的特点 机头换向时吸收多余的纱线,使张力恒定; 机头换向时可以变换导纱器,以采用不同原料和花色的纱线进行编织2、 针床横移 控制后针床相对于前针床移动半个针距和整个针距或若干个针距 用于改变前后针床针槽之间的对位关系,以编织不同的组织结构 改变前后针之间的对位关系,编织波纹等花色组织 三、成圈工艺与分析(一)成圈过程 与圆纬机相似,分为退圈、垫纱、闭口、套圈、弯纱、脱圈、成圈和牵拉1、特点:(1)前后针床织针同时开始退圈,并同时到达退圈最高点(2)两针床的织针直接从导纱器得到纱线(3)压针时,前后针床织针同时到达弯纱最低点它属于无分纱同步成圈方式(二)走针轨迹对产品质量的影响:1、a点起针:-前针床针头运动轨迹;-后针床针头运动轨迹;x-x轴中心线三角对称,、轨迹线的交叉点是在中心线x-x上如果交叉点偏向任何一方的床口线,说明前后三角座各对应的工艺点不对称,有滞后或超前现象,反映到生产中,就会产生疵点2、b点是集圈点,旧线圈停留在针舌上3、c点是挺针最高点4、d点与c点高度相同,c-d为一停顿平面,目的是为了减小织针换向时针踵与导向三角的冲击。
5、e点是喂纱点6、f-g是闭口阶段,织针带纱、闭口7、g-h为套圈阶段8、i点是弯纱最低点,它决定线圈长度的大小(织物密度)9、j点是舌针仍处于成圈三角底部的成圈位置上,略有轻微回退10、k点以后,织针脱离压针三角底边的控制Computerized Flat Machine第二节 电脑横机的编织原理 电脑横机(computerized flat knitting machine)特点1、编制程序控制器执行元件 编制程序将编织有关的动作,如机头的往复横移与变速变动程、选针、三角变换、密度调节、导纱器变换、针床横移、牵拉速度调整等预先编制 控制器控制各执行元件,向执行元件发出信号 执行元件伺服电机、步进电机、电子选针器、电磁铁等2、花型变换快3、成圈系统多(8系统)4、针床宽,可同时编织几幅衣片(最宽2500mm)一、编织机构工作原理(一)成圈与选针机件1、舌针:为移圈针弹性扩圈片上针截面一、编织机构工作原理(一)成圈与选针机件2. 挺针片:与织针镶嵌在一起,挺针片受压,片踵埋入针槽,不受三角作用,织针不动3. 中间片(压片):位于挺针片之上,具有A、B、C三个位置A: 挺针片片踵被压入针槽不受三角作用织针不编织;B:挺针片片踵从针槽中露出,可以受三角作用织针参加编织(织针集圈或接圈)C: 挺针片片踵从针槽中露出,可以受三角作用织针参加编织(织针成圈或移圈)4.选针片受电磁选针器9作用。
吸住织针不工作; 释放和选针片4镶嵌在一起的弹簧5使选针片4的下片踵向外翘出,选针片在相应三角的作用下向上运动,推动中间片到B或C位置, 挺针片片踵向外翘出,可以与三角作用,推动织针工作 5.沉降片:配置:配置在两枚织针中间,位于针床的齿口部分的沉降片槽中排列: 两个针床上的沉降片相对排列,由三角控制沉降片片踵使沉降片前后摆动 当织针上升退圈时,前后针床中的沉降片闭合 当织针下降弯纱成圈时,前后沉降片打开 横机上采用沉降片的好处 可实现对单个线圈的牵拉和握持,并可作用在成圈的整个过程,有利于在空针上起头、成形产品的编织、连续多次集圈和局部编织二)三角系统机头内可安装1至多个编织系统,最多8个系统机头可以分成两个(如一个4系统机头可分为两个2系统机头)当两个机头分开时,可同时编织两片独立的衣片1、三角系统结构 (1)挺针片起针三角1(使织针上升做成集圈、成圈)(2)接圈三角2和起针三角1同属一个整体,将织针推到接圈高度3)压针三角3除压针作用外,还有移圈功能4)挺针片导向三角4起导向和收针作用5)上、下护针三角5、6起护针作用移圈时,上护针三角5还起压针作用6)集圈压条7和接圈压条8是作为一体的活动件,可上、下移动。
不编织(7)选针器9由永久磁铁M和选针点C1、C2组成 选针点可通过电信号的有无使其有磁或消磁 先由M吸住选针片的片头 如果选针点未被消磁(不中断),相应的织针就未被选上,不参加工作,不编织 如果选针片头被消磁释放(中断),相应的织针就被选上,参加工作 C1点中断 中间片到C位 成圈或移圈 C2点中断 中间片到B位 集圈或接圈 (8)中间片走针三角10、11,可使中间片下片踵形成三个针道 当中间片的下片踵沿三角10的上平面运行时,织针可处于成圈或移圈位置; 当中间片的下片踵在三角10和11之间通过时,织针处于集圈或接圈位置; 当中间片的下片踵在三角11的下面通过,则织针始终处于不工作位置9)12为中间片复位三角10) 13为选针片下片踵复位三角,供选针器作用、选针11)选针三角14、二个起针斜面作用选针片的下片踵: F1 第一选针点选上选针片; F2 第二选针点选上选针片12)选针片挺针三角15、16作用于选针片的上片踵: 15作用于第一选针点的选针片; 16 作用于第二选针点的选针片13)选针片压针三角17作用于选针片的上片踵2、编织与选针原理(1)成圈、集圈和不编织原理 成圈编织时: 集圈编织时 不编织时:选针点C1、C2未被消磁,提花片不上升。
三功位编织:(2)移圈和接圈原理定义:移圈是将一个针上的线圈转移到另一个针上的过程 从织针上给出线圈的称为移圈; 从其它织针上接受线圈的称为接圈 移圈工作原理: 移圈时的选针与成圈时相似,选针片和中间片都走与成圈时相同的轨迹 不同的是:此时的挺针片压针三角3向下移动到最下的位置,挡住了挺针片片踵进入三角1,使其只能沿压针三角3的上面通过,从而使其上方的织针上升到移圈高度接圈工作原理:接圈时,选针片在第二选针区被选上,与集圈选针相同此时集圈压条7和接圈压条8下降一级,被推上的中间片上片踵在一开始就受左边的接圈压条8的作用,被压入针槽,并将挺针片片踵也压入针槽,使其不能沿下降的压针三角3上升,只能在三角3的内表面通过,当在中间离开压条8时,中间片和挺针片释放,挺针片片踵沿接圈三角2上升 随后,另一块接圈压条重新作用于中间片的上片踵,挺针片的片踵再次沉入针槽,以免与起针三角相撞,并且不受压针三角3的影响走过第二块接圈压条后,挺针片片踵再次露出针槽,从三角5、6之间通过,被压到起始位置,完成接圈动作双向移圈原理: 定义:在同一成圈系统也可以有选择的使前后针床织针上的线圈相互转移,即形成双向移圈。
此时,有些选针片在第一选针区被选上,其上的织针进行移圈,有些选针片在第二选针区被选上,其上的织针接圈 在两个选针区都没有被选上的选针片,其上面的织针既不移圈也不接圈 分针技术原理:目的:在移圈时,为了避免移走线圈后的空针在重新编织时织物上形成不想要的孔眼,影响织物外观 原理:将被移线圈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被移到对面针床的接圈针上,另一部分线圈仍留在移圈针上作为旧线圈,同时喂入新纱线,形成新线圈3)织物密度调节 调节方法通过步进电机来调节弯纱深度,从而改变织物密度其方法有三种:静态调节、动态调节和两段密度调节 静态调节在每一横列只有一种弯纱深度,机头运行到机器的两端时进行变换; 动态调节使弯纱深度在一个横列中根据程序变化,即在机头运行的过程中变换; 两段密度调节采用不同厚度的三角结构,通过机械的方式来实现相邻线圈大小的显著变化三)多针床编织技术1、作用:(1)便于双面织物的收针操作(2)提高移圈时的生产效率二、针床的横移1、针床横移原理:由程序控制,通过步进电机来实现2、针床横移类型、作用:(1)整针距横移通过整针距横移可以改变前后针床针与针之间的对应关系2)半针距横移改变两个针床针槽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由针槽相对变为针槽相错。
3)移圈横移使前后针床的针槽位置相错约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