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最后附:全册教学反思)

in****us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368.58KB
约49页
文档ID:189064711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最后附:全册教学反思)_第1页
1/49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目录 第 1 课魔幻的颜色 . 2 第 2 课万花筒 . 5 第 3 课大人国与小人国 . 7 第 4 课前前后后 . 9 第 5 课登山游戏 . 11 第 6 课黑与白 . 13 第 7 课快乐的回忆 . 15 第 8 课星空的联想 . 17 第 9 课天然的纹理 . 19 第 10 课美丽的花 . 21 第 11课各式各样的鞋 . 22 第 12 课团包纸工 . 24 第 13 课化平凡为神奇 . 26 第 14 课梦幻的城堡 . 28 第 15 课我设计的自行车 . 30 第 16 课新颖的电脑 . 32 第 17 课会响的玩具 . 34 第 18 课电脑美术画“花布” . 36 第 19 课美术小记者 . 38 第 20 课迷人的动画片 . 40 第 1 课魔幻的颜色 教学目标: 1、认识三原色 2、观察两个原色调和之后产生的色彩变化,说出由两原色调出 的第三个颜色(间色) 3、能够调出预想的色彩,并用它们涂抹成一幅绘画作品 重点难点: 1、能否用三原色调出三个间色 2、能否分别说出三个间色分别是由那两个原色调出来的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因为三年级的学生对水彩颜色接触的不是很多,所以有必要指导 一下如何使用水彩颜色。

1、 师:同学们你们用过水彩吗?谁能说说水彩颜料有什作用? 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回答 2、师:水彩不但能帮我们画画,还能帮我们和更多的颜色交朋 友呢! 二、发展阶段 1、认识三原色 : a. 出示定义 问: 在这么多颜色当申, 怎么样的颜色称为原色 ?哪几种颜色是原 色?请大家先记住这么一句话 : 不能由其他颜色调合成的颜色叫原色 (师贴出定义 ) b. 观看电脑课件 师: 哪几种颜色不能由其他颜色调合成?下面大家来看一组画面 听听颜色自己的声音 (师击键,播放设计制作好的电脑课件,一段 拟人卡通画面 )师: 看了动画镜头,知道几种什么色在说话? ( 让学生回答,说出红、黄、蓝) 师: 这三种色都说了句什么 ? ( 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 ) c. 得出定义 : 我们知道,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的颜色是原色, 红、黄、蓝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那么,红、黄、蓝就是原色因 为是三种颜色,所以我们称它们为三原色 2、认识三间色,做实验 : 通过实验,使大家认识三间色 师演示 : 为了证实三原色相加是否产生了橙、绿、紫,先从红、 黄两杯色水中各倒一部分渗合, 大家看看渗合后变成什么色?(师边说 边做)。

生: 橙色 让学生上台继续进行黄、蓝相加,蓝、红相加,分别变为绿和紫 的色水实验 师小结 : 通过色水实验,我们得出了三个公式说明了三原色相 加会产生新的颜色橙、绿、紫 红黄橙黄蓝 =绿蓝红 =紫 师: 通过刚才的讲解、实验我们发现这三种色里面,不管哪 种色,都是由两种原色相加产生的 根据这点,我们也给间色下定义 生:( 答) 师贴出间色定义 ( 用两种原色调合成的颜色叫间色) 3、做游戏 : 师: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 这个游戏是这样 : 黑板上三个 公式,每个公式都少了一、两种颜色 师把这三个公式上少了的颜色, 以击鼓传色 的形式在同学间传 开,鼓声停止时色块在谁手中, 谁就把手中的色块放在黑板上三个公 式申适当位置 老师击鼓,为了公平可让同学用红领巾蒙住眼晴 同学传色,师生共同做这补色游戏在玩中学,把课堂气氛推向 高潮 三、课堂练习 1、用圆、方、三角形等几何图形,自己设计排列组合,形成新 图形,分别用三原色和三间色进行填色练习 2、作业要求 :可自己设计图形填色调色时注意水份的掌握,平 涂着色 3、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4、讲评作业 四、课后拓展 在课堂练习的基础上,可让学生做以下练习:绘出七色彩虹,绘 出春天(或夏天,秋天,冬天)的感觉,表达心情,天气,味道 板书设计: 魔幻的颜色 红黄橙 黄蓝=绿 蓝红=紫 教学反思: 第 2 课万花筒 教学目标: 1、了解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并能描述它的对称方式。

2、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式表现类似于万花筒的图案 3、试着按自己的设计来表现色彩 重点难点: 1、能否表现对称的图案 2、能否用“先设计一个花样再复制”的思路来设计对称的图案 3、能否表现记忆中的色彩的感觉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让学生看看万花筒然后讨论: 万花筒里的“花”有什么特点? 2、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的花样是如何对称的 3、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中最亮的那个六角形图案,它是由六个 三角形组成的 4、其中有一个三角形的花样是真实的其余五个都是镜子反射 出来的,它们都是相同的并且围绕一个中心点对称 二、发展阶段 1、我们要创作一个:“真实的”三角形花样,可以剪,可以画; 再制作其余五个“镜子里的”花样,组成要做的图案 2、然后思考用什么方法使图案对称 (将纸叠在一起剪,用印的 方法来画) 3、色彩也是考虑的一个方面,可以让学生再一次观察万花筒, 将其中认为最漂亮的一个色彩组合记住并且将它表现出来 三、学习用绘画的方式表现“万花筒”的美丽图案 四、学生练习 学生做作业,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及时、纠正 五、小结 学生展示作品,师生一起评说各幅作品设计巧妙的地方 六、课后拓展 在万花筒中最亮的那个六边形图案的外面,海鸥无数个三角形花 样,所以我们才叫它万花筒。

不同的学生看“万花筒”,得到的感觉 也是不一样的建议学生试着用多种外形来概括万花筒图案的形状, 表现它的缤纷试着做一个万花筒 板书设计 万花筒 对称 教学反思 第 3 课大人国与小人国 教学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大小是通过相互比较才可以体现出来的 2、能够用比较的方法,绘画(制作)“大人国”或“小人国” 重点难点: 1、能否用对比的方法,来突显主人公的“大”或“小” 2、用来突显主人公的“大“或”小“的表现方法是否有创意 3、构图是否完整 4、能否有意识地使用一些自己喜欢的色彩组合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 用泥塑的形式,配以一些玩具,模型,背景图表现立体的大人 国或小人国 ) 1、同学们,你知道格列佛和大人国与小人国的故事吗?如果你 能在想象中漂流,就一定会创作出更多的奇迹 请同学欣赏课件:大人国与小人国 2、提出问题: (1)你们认为格列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2)你们想知道格列佛曾经有过哪些奇遇吗? (3)格列佛认为战争不是好事为了阻止小人国与邻国之间的 战争,他用绳子将邻国的战船扎在一起,不让他们航行 (4)渐渐地,小人国的人们和格列佛成为了好朋友,有些人还 敢在格列佛的头发里玩捉迷藏的游戏呢。

二、新授阶段 1、 观察、思考、感受: a: 出示几组大与小比较的课件:让学生说说你会有什么感觉 b: 出示课件:有一个男孩还有一个女孩 想一想怎样将其中的女 孩变成巨人?互相说一说,巨人的哪些动态适合用横构图表现?哪 些动态适合用竖构图表现? 三、发展阶段 1、 出示课件:假如你是一个巨人,遇到以下情况怎么帮助小朋 友解决? (以小组合作方式讨论) (1)朋友们到一个神秘的大森林里去旅行,会遇到哪些困难? 险境?假如你是巨人,你会怎么帮助他们? (2)假如你是巨人,在愉快的节日里,你会为小朋友们做哪些 事情呢? (3)假如你是一个巨人,你还有哪些办法能使我们的地球变得 和平、安宁、清洁和美丽呢? (请把你的想法与同学共享,看看谁的想法新奇、有趣 (4)欣赏同龄人的作品,了解不同的表现方法,体验在大人 国与小人国里的 2、课堂练习: 通过以上的欣赏与了解, 如何结合自己想象与感受, 把你编的大 人国与小人国的故事画成一幅画,画完后讲给同学听 3、小结: 4、 展示、评价、延伸: 各组选出有特色的作品贴到黑板上,互相欣赏、互相提出问题, 发表自己的感受,教师及时评价,给予肯定 四、课后拓展 课后根据自己的喜爱用泥塑等形式来表现这一主题,把小的东西 放大或把大的东西缩小。

板书设计: 大人国与小人国 对比 相互比较 教学反思: 第 4 课前前后后 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 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 2、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规律,绘画或拼贴一幅表现物体的 前后关系的作品 重点难点: 1、能否例举“近大远小”的现象 2、能否用“近大远小”这一规律来表现前后关系 3、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 一、引导阶段 1、交流课前观察的结果 2、教师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影像资料等说说这些景物都有 些什么规律?举例说明 二、发展阶段 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在以往的绘画中,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表 现前后关系的? 学生 1: 把一样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就产生前后的感觉 学生 2: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2、教师小结:知道了“近大远小”的规律后,说说你准备如何 用它来表现景物前后关系? 学生分组讨论 3、教师可以为学生的作业指定一个主题,也可以让学生讨论后 自主命题,并选择一种作业形式(绘画,拼贴,或两者结合) 4、 绘画之前可以与学生探讨一下绘画顺序: 先画什么比较合理? 三、学生作业,教师,优秀作业点评 四、收拾与整理 要让学生养成将剪下来的废纸屑随手放进纸篓的习惯,这样课后 的收拾与整理就比较方便。

五、课后拓展 寻找,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世界名画,并用简单的语言加以书 面评论 板书设计: 前前后后 前后关系既是遮挡关系 教学反思: 第 5 课登山游戏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和发生的事情进行仔细地观察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绘画和游戏创意结合,设计登山游 戏棋 3、通过游戏棋的设计、制作和共同游戏,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团 体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用线和形的组合,在纸上画棋盘 教学难点: 画面的布局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师出示游戏棋:同学们,喜欢玩游戏棋吗?今天我们就来玩 一玩这种棋类游戏请几个学生和教师对手进行游戏)师生游戏 2、师生共同讨论游戏棋的种类,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 师:你还见过哪些游戏棋?上面都有些什么?(学生展示带来的 游戏棋棋盘,说说其玩法及上面的有趣图案)师:大家来看一看老 师带来什么棋?(出示课件) ,大家想不想自己也做一幅游戏棋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做一幅登山游戏棋 (板书课题) 1、学生通过回忆,回答教师问题 师:同学们,自己和父母出游时爬过什么山?可以分为几个停靠 点和终点?师生讨论 2、通过棋谱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游戏棋的组成棋谱组成 师:一幅游戏棋都会由哪几部分组成?学生小组讨论, 小组汇 报。

小结:一般包括名称、路线图、用于设置障碍和奖励方法的图标、 装饰美化的图案、游戏方法介绍等等 (出示课件) 3、让学生在画纸上随意画一条弯曲线,尽量把纸画满学生 尝试 4、选取学生草稿中的范例,针对其中的不足和优点进行讲评 实践总结: 线过于弯曲密集不利于安排线路条流畅舒展棋格顺 序明显 a) 在纸随意画一条弯曲的线初步领悟 b) 根据弯弯曲曲的画面,结合日常学习、活动中有意义的事件, 想象创作内容要安排的景物 c) 安排棋子的行进路线图或序号 d) 根据画面想象如何进行登山游戏出示课件) 5、提出作业要求:(出示课件) a) 路线清晰、构图完整、色彩搭配合理、图案设计新颖深层 引导 b) 四人为一组合作完成创新设计 小组长安排好分工与合作: 一人搞装饰,两人设计路线,一人做棋子2、学生设计制作、 教师巡回指导 三、发展阶段 1、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选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绍玩法与规则, 谈谈小展示作品组与众不同的创想交流心得 2、对路线清晰、构图完整、色彩搭配合理、图案设计新颖的作 品提出表扬 3、玩一玩:学生自愿结成小组,进行登山游戏 课堂小节:这节课,大家设计制作的棋盘都很棒, 既美观又好玩。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