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平法楼板与屋面板、楼梯.

最****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3.97MB
约116页
文档ID:118179558
平法楼板与屋面板、楼梯._第1页
1/116

n4.8 现浇混凝土楼面与屋面板平法施工图识读04G101-4 n识读要点: n1.有梁楼盖板 n1)板的尺寸、厚度; n2)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x,y方向; n3)支座上部贯通筋或分布钢筋,x,y方向; n4)支座上部构造钢筋; n5底部贯通纵筋;x,y方向; n6)底部分布钢筋; n2.无梁楼盖板 n1)柱上板带箍筋、纵筋; n2)跨中板带箍筋、纵筋; n3)纵筋加强带; n4)后浇带; n5)柱帽; 1 第四讲: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n4.8.1有梁楼盖板 n 有梁楼盖板系指以梁为支座的楼面与屋面板有梁楼盖板的 制图规则同样适用于梁板式转换层、剪力墙结构、砌体结构、 以及有梁地下室的楼面与屋面板平法施工图设计 n 有梁楼盖板平法施工图,系在楼面板和屋面板布置图上,采 用平面注写的表达方式 2 第四讲: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n一、板平面注写要点: n 为方便设计表达和施工识图,规定结构平面的坐标方向为: n 1.当两向轴网正交布置时,图面从左至右为X向,从下至上 为Y向; n 3 第四讲: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n一、板平面注写要点: n 2.当轴网转折时,局部坐标方向顺轴网转折角度做相应转折 ; n 4 第四讲: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n一、板平面注写要点: n3.当轴网向心布置时,切向为X向,径向为Y向; n 对于平面布置比较复杂的区域,如轴网转折交界区域、向心 布置的核心区域等,其平面坐标方向应由设计者另行规定并在 图上明确表示。

5 第四讲: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n二、板块统一编号 n 6 第四讲: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对于普通楼面,两向均以一跨为一板块;对于密肋楼盖,两向 主梁(框架梁)均以一跨为一板块(非主梁密肋不计) 所有板块应逐一编号,相同编号的板块可择其一做集中标注 n三、板块标注原则与识读 n1.集中标注;编号、标高、板厚、底部、上部贯通纵筋等 P9 n 7 第四讲: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n板块集中标注识读1 第5板块;板厚150mm; B—底部贯通纵筋; 8 第四讲: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底部X方向纵筋: 直径10mm的Ⅰ级钢筋,间距135mm 底部Y方向纵筋: 直径10mm的Ⅰ级钢筋,间距110mm n板块集中标注识读2 第4板块;板厚80mm; B—底部贯通纵筋; T—上部贯通纵筋 9 第四讲: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底部X、Y方向纵筋均为: 直径8mm的Ⅰ级钢筋,间距150mm 上部X方向纵筋: 直径8mm的Ⅰ级钢筋,间距150mm n板块集中标注识读3 n贯通筋的位置识读 B—底部贯通纵筋; 10 第四讲: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X方向 n2.板支座原位标注识读1 11 第四讲: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n2.板支座原位标注识读2 n上部钢筋(贯通、非贯通)等级、直径、数量、布置跨数、长 度 n长度的起点 12 第四讲: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X方向 n2.板支座原位标注识读3 n上部放射钢筋 13 第四讲: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n已解决: n1)板的尺寸、厚度; n2)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x,y方向; n3)支座上部贯通筋或分布钢筋,x,y方向; n4)支座上部构造钢筋; n5)底部贯通纵筋;x,y方向; n6)底部分布钢筋; 未解决: (1)分布筋见设计说明 (2)构造筋见本图集。

14 第四讲: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n3.板的构造筋识读1—板加腋构造钢筋识读 P18 n板上部加腋 实线 n板下部加腋 n虚线 15 第四讲: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n3.板的构造筋识读1—板加腋构造钢筋(数量、长度)识读 P32 16 第四讲: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n3.板的构造筋识读2—板开洞标注识读 P18 n集中标注: n开洞编号 n洞口尺寸 n洞口位置 17 第四讲: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n3.板的构造筋识读2—板开小洞钢筋构造识读 P35 18 第四讲: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n3.板的构造筋识读2—板开较大洞钢筋(数量、长度)识读 nP36 19 第四讲: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n3.板的构造筋识读3—板翻边标注识读 P19 n集中标注: n上翻边 n下翻边 n编号、跨数 n尺寸 n下部贯通筋 n上部贯通筋 20 第四讲: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n3.板的构造筋识读3—板翻边构造钢筋(数量、长度)识读 P28 n钢筋顺延,不另配筋 21 第四讲: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n3.板的构造筋识读4—板挑檐标注识读 P19 n集中标注: n编号、跨数 n配筋见设计 22 第四讲: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n3.板的构造筋识读4—板挑檐钢筋构造识读 P27 n挑檐配筋见具体设计 n悬挑板端部钢筋在檐板内的构造见本图 23 第四讲: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n3.板的构造筋识读5——角部加强筋标注识读 P36 n集中标注: n编号 n配筋等级 n数量(间距) n长度 24 第四讲: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n3.板的构造筋识读6——板悬挑阴角部附加筋标注识读 P20 n集中标注: n编号 n配筋等级 n数量(间距) n长度 25 第四讲: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n3.板的构造筋识读6——板悬挑阴角部附加筋构造识读 P38 n钢筋位置、钢筋长度 26 第四讲: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n3.板的构造筋识读7——板悬挑阴角部附加筋标注识读 P20 n集中标注: n配筋数量 n等级 n长度? 27 第四讲: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n3.板的构造筋识读7——板悬挑阴角部附加筋构造识读 P37 n长度 28 第四讲: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n4.板的纵筋长度识读1——LB、WB纵筋连接、支座内锚固 与扣筋长度识读; P25 29 第四讲: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n4.板的纵筋长度识读2——LB、WB纵筋端支座内锚固长度识读 P25 第四讲: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n4.板的纵筋长度识读3——LB、WB不等跨板上部贯通筋连接 构造识读;服从大跨与贯通 P26 31 第四讲: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n4.板的纵筋长度识读4——纵筋纵向非接触搭接构造识读 P27 第四讲: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n4.板的纵筋长度识读5——悬挑板YXB、XB钢筋构造识读 P28 (1)钢筋等级、直径、数量,见板的具体设计; (2)钢筋长度见本图; (3)钢筋位置见本图。

第四讲: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n4.板的纵筋长度识读6——局部升降板SJB钢筋构造识读 P32 (1)钢筋等级、直径、数量,见板的具体设计; (2)钢筋长度见本图;注意la的起始位置 (3)钢筋位置见本图 第四讲: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n4.板的纵筋长度识读6——局部升降板SJB钢筋构造识读 P33 (1)钢筋等级、直径、数量,见板的具体设计; (2)钢筋长度见本图;注意la的起始位置 (3)钢筋位置见本图 第四讲: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n4.板的纵筋长度识读6——局部升降板SJB钢筋构造识读 P34 (1)钢筋等级、直径、数量,见板的具体设计; (2)钢筋长度见本图;注意la的起始位置 (3)钢筋位置见本图 第四讲: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n4.8.2 无梁楼盖板 n板柱结构 n 无梁楼盖板平法施工图,系在楼面板和屋面板布置图上,采 用平面注写的表达方式 n板平面标注识读主要有两部分内容: n (1)板带编号; n (2)板带集中标注; n (3)板带支座原位标注 37 第四讲: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n1. 无梁楼盖板识读1——板带编号及标注原则 P10、13 n 相同编号的板带可择其一做集中标注,其他仅注写板带编 号(注在圆圈内)。

38 第四讲: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n2. 无梁楼盖板识读2——关于板带 P12 第四讲: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n3. 无梁楼盖板识读3——板带集中标注识读 P12 n 板带集中标注的具体内容为:板带编号、厚度、宽度,箍筋 和贯通纵筋 40 第四讲: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n4. 无梁楼盖板识读3——板带集中标注识读 P12 n板带编号、厚度、宽度,箍筋和贯通纵筋 41 第四讲: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ZSB3(5) b=3000 B 18@200; T 20@150 ZSB3(5A) b=3000 B 18@200; T 20@150 ZSB3(5B) b=3000 B 18@200; T 20@150 h=300, 无箍筋 n5. 无梁楼盖板识读3——板带集中标注识读 P12 n板带编号、厚度、宽度,箍筋和贯通纵筋 n解读: 42 第四讲: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ZSB3 (5A) h=300 b=2500 1510@100(10)/10@200(10) B 16@100;T 18@200 柱上板带3号, n6. 无梁楼盖板识读3——板带集中标注识读 P12 n板带编号、厚度、宽度,箍筋和贯通纵筋。

n解读: 43 第四讲: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KZB2 (5A) h=300 b=2500 1510@100(10)/10@200(10) B 16@100;T 18@200 跨中板带2号, n7. 无梁楼盖板识读3——关于箍筋 P12 n解读: 44 第四讲: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n8. 无梁楼盖板识读4——柱上板带与跨中板带纵筋构造 P29 45 第四讲: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n9. 无梁楼盖板识读4——柱上板带中间支座纵筋构造局部识 读(位置、连接区) P29 长度? 46 第四讲: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n10. 无梁楼盖板识读4——跨中板带中间支座纵筋构造局部识 读(位置、连接区) P29 长度? 47 第四讲: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n11. 无梁楼盖板识读4——纵筋连接长度 P29 nP24 48 第四讲: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n12. 无梁楼盖板识读5——纵筋加强带集中标注 P14 n编号、宽度、下部加强贯通筋、上部加强贯通筋、箍筋 钢筋等级 直径 数量 49 第四讲: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n13. 无梁楼盖板识读5——纵筋加强带集中标注识读 P13 50 第四讲: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JQD2 (3) B 18@100 T 16@200 10@150(8) 解读: 加强板带2号,3跨,下部贯通 筋直径18mm,间距100mm;上 部贯通钢筋直径16mm,间距 200mm;箍筋直径10mm,间距 150mm,八肢箍。

n14. 无梁楼盖板识读6——柱帽编号及外形 P13、15、16、 17 51 第四讲: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单倾角柱帽ZMaXX 托板柱帽 ZMbXX 变倾角柱帽 ZMcXX 倾角托板柱帽 ZMabXX n15. 无梁楼盖板识读6——柱帽集中标注识读 P15、16、17 52 第四讲: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n16. 无梁楼盖板识读6——柱帽钢筋构造识读 P39 53 第四讲:。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