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辩真伪》教学设计 乾安县所字镇中心校 庞秀艳一、教学目标1. 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会鉴别与评价信息2. 能对信息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对信息的真伪有较强的辨别能力,能识别并抵制不良信息3. 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并能对信息进行正确、合理的分析与判断,自觉树立信息安全意识二、教学重点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三、教学难点能对信息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及对信息的真伪有较强的辨别能力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件出示:《刘德华之死》——《法制明星》报第一版头条赫赫写着《刘德华被枪杀》!文中写道,“昨天夜里,刘德华在香港九龙外环玉桥下遭到蒙面杀手的枪击,刘德华及众保镖不幸身亡这条信息是真的还是假的?你通过什么得出这是一个虚假信息?打开窗户,新鲜空气(信息)进来了;苍蝇和蚊子(虚假信息)也进来了在信息时代,信息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但各类信息纷繁,鱼龙混杂,真伪难辨,特别是随着信息产业、电子产业的迅速崛起,它使信息传播途径、速度、范围、数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种信息目不暇接,扑朔迷离因此,有效地鉴别与评价所获得的信息,是利用信息的前提课件出示各种虚假信息(二)案例分析与交流分享课件出示案例1李明平时喜欢上网。
一天他无意进入了一个国外网站该网站介绍说,如果接受它发过来的带有广告内容的电子邮件,上网就可以免费李明在网站登记时留下了自己的姓名、地址、电子邮箱等个人资料没过几天,他收到一封来自国外的航空信件,说他中了23万元现金大奖,只要他立即电汇150元手续费,两天内就可以将现金送到他手上李明将信将疑,到银行咨询银行职员告知他,最近到银行办理这种汇款的人特别多,怀疑这有可能是国际诈骗,目的就是为了骗取这一定数量的手续费于是,李明报了警,公安局通过跟踪调查,发现所有把钱汇出去的网民,均没有获得相应的大奖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判断这条信息是不是真实的?1.李明从哪里获得中奖信息?信息的来源是否可靠?为什么?2.该中奖信息本身有没有可疑之处?3.李明问银行,银行提供的信息(可能是国际诈骗)是否可靠?4.为什么公安机关下的结论(这是一起国际诈骗事件)可信?5.除了公安机关跟踪调查,还有什么可以辨别该中奖信息的真伪吗?6.李明在网上留下自己的真实姓名,地址等资料,你会这样做吗?为什么?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指名学生回答:(1)李明收到航空邮件获得中奖信息信息的要素是否齐全?(有公章吗?有地址吗?打有人接吗?可以找到该公司吗?)(2)逻辑推理(免费上网?中奖?两者的关系?150元可以从奖金里面扣?)(3)可靠。
多渠道、从侧面了解(不失偏颇,旁观者清)(4)信息来自权威部门(通过权威部门考证)(5)与同类信息比较(等看别人寄钱后看有没有奖金寄来,或看朋友里面有没有这方面的经历)(6)不要这样做,原因:怕别有居心的人利用,冒名诽谤……教师总结:从信息的来源进行判断:1.信息的要素是否齐全;2.信息的来源是否来自权威部门;3.逻辑推理;4.与同类信息进行比较;5.实地考证师:真实的信息对我们来说都是有用的吗?什么样的信息对我们来说是有用的呢? 课件出示案例2天气预报降温,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人会有什么反应呢?比如:医院、农民、我们的父母等测一测:测一下你对以下信息的关注度教师总结:从信息的价值取向性进行判断一个人不可能关心所有的信息,它只关心与自己有关的信息信息对每个人的价值各不相同,社会角色、个人喜好等方面的差异决定了信息价值取向的多样性,因而对信息会有不同的评价结果社会角色的不同也决定了信息的价值取向的多样性课件出示案例3 听小文说国庆节期间神州行、神州大众卡有充值赠送,小李赶紧去买了一张,谁知销售人员说却没有他埋怨小文骗他,小文却说自己千真万确获得充值赠送了,没骗他到底怎么回事?指名学生回答小结:从信息的时效性也可以对信息进行鉴别和评价。
想一想,还有哪些信息特别需要注意时效性?出示所罗门断案故事,学生小组讨论小结:信息包含情感成分出示 币的故事,学生阅读讨论小结:信息的实用性教师总结信息的分析和判断的过程就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这个过程我们可以参照如下几个方面来进行:1. 信息是否真实可靠2. 信息来源是否具有权威性3. 信息是否具有时效限制4. 信息是否可用 5. 信息包含哪种情感成分6. 信息是否具有实用性 (三)课堂练习(四)课堂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