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五则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译文:如果天下人都知晓美的事物之所以为美,这就有了丑;都知晓善的事物之所以为善,这就有了恶有和无相对而生,难和易相反相成,长和短相形而见,高和下相对而显,音和声相配而和,先和后相邻而随这些都是永恒不变的道理因此,圣人用“无为”的态度处理世事,实行正己正人 “不言”之教化任凭万物自作自息而不去强力主宰;万物生成不据为己有;有所作为,但不因之而自恃;成就大事而不居功就是因为他有功而不自居 ,其功就永恒不灭二章)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三章)译文 :不崇尚贤能之辈,方能使世人停止争斗 不看重珍奇财宝,方能使世人不去偷窃 不诱发邪情私欲,方能使世人平静安稳 所以,圣人掌管万民,是使他们心里空静,腹里饱足,斗志淡薄,筋骨强壮 使人们常常处于不求知、无所欲的状态,那么,即使有卖弄智慧的人,也不能胡作非为了。
遵从无为之道,则没有不太平之理三章)二十二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译文:委屈反能求全,弯曲反能伸展,低洼反能充盈,弊旧反能生新少取反能多得,贪多反而迷惑所以有道的人坚守这一原则为天下事理的范式不自我表扬,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彰显;不自我夸耀,反而见功不自我矜恃,反能长久正因为不跟人争,所以天下没有人和他争古语所说的“委曲可以保全”等话,怎么会是空话呢!它实实在在能够达到的二十二章)六十三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译文:以无为的方式去作为,以不搅扰的方式去做事,以恬淡无味当作味大生于少,多生于少,以德来报答怨恨处理困难要从容易的入手实现远大从细微处入手天下的难事,必定从容易中做起;天下的大事必定从细微处做起所以有道的人始终不自以为大,因此能成就大的事情轻易许诺一定会很少守信用,把事情看得太容易一定会遭遇更多的困难。
所以圣人总是把事情看得很艰难,因此终究没有困难六十三章)七十七章天之道,其犹张弓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译文:自然的规律不就象张弓一样吗?弦位高了就压低些,弦位低了就抬高些,弦位过满就减损些,弦位不足就补充些自然的法则,是损减有余来补充不足人类社会世俗的作法却不然,而是损减不足来供奉有余谁能自己有余而用来奉献给天下呢?只有有道之人因此,圣人有所作为却不自恃,有所成就也不居功自傲,他不愿显示自己的贤德七十七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