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专题训练.春耕诗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忆春耕 唐 李德裕郊外杏花牛,林间布谷鸣,原田春雨后,溪水夕流平野老荷蓑至,和风吹草轻无因共沮溺,相与事岩耕春耕 宋 陆游今年液水满西畴,父老人人卜有秋只要耕犁及时节,裹茶买饼去租牛注】李德裕:唐代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曾多年为相沮溺:长沮和桀溺,是春秋时期的两个隐士;喻指避世隐居之士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诗首联写杏花绽放,呼唤农耕开始的布谷鸟鸣叫,视听结合,奠定了诗歌清新明朗的基调B.李诗颔联写一场丰沛的春雨后,溪水涨满,平静流动,暗示了充足的雨水会带来一个好收成C.李诗颈联上句和杨万里 插秧歌中“笠是兜鳌蓑是甲”一句意境相似,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D.陆诗前两句写春耕时节雨水充足,人人欣喜期待一个丰收的秋天,和李诗写春雨用意相似2.同样是写春耕,两首诗的作者寄托的情怀有什么不同?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春日耕者苏辙阳气先从土脉知,老农夜起饲牛饥雨深一尺春耕利,日出三竿晓饷迟妇子同来相妩媚,乌莺飞下巧追随纷纭政令曾何补,要取终年风雨时注】晓饷:指送早饭到田间政令:指当时王安石变法所颁布的各种法令。
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描写了一个耕田老人辛勤劳作的形象,回到家中与孩子嬉戏玩耍,放飞风筝的情景B.首联是说,从开冻变松的土壤中感觉到万物生长之气,老农夜间起来喂养饥饿的耕牛C.颈联妇子前来探看和取悦,直接表现农家耕作的繁忙D.五六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格,描绘了鸟儿上下翻飞相随的情景,渲染了温馨和欢快的氛围,并为后面的议论做了铺垫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忆平泉杂咏忆春耕李德裕郊外杏花牛,林间布谷鸣原田春雨后,谿水夕流平野老荷蓑至,和风吹草轻无因共沮溺,相与事岩耕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暖春时节,郊外的杏花璀璨绽放,林间的布谷鸟欢快鸣叫,一派欣欣向荣B.一场春雨滋润了原野上的农田,一夕过后溪水上涨,水面快要与河岸相平C.诗人自称“野老”,他披着蓑衣,冒着细雨,也深入到田间地头参加劳动D.结尾用典,照应题目,表达了作者虽身在朝廷却心系山居,羡慕归隐之情6.巴蜀中学兴趣小组针对唐代高官多有别业的事实,引用刘禹锡诗:“人皆置庄身不到,富贵难于逍遥兼请你结合本诗,谈谈对刘禹锡所持观点的理解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
新城道中(其一)苏轼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铤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西崎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7.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中“吹断檐间积雨声”一句,领起下文对春晴之日山村景致、山民生活的描写,为全诗写景抒情奠定轻松活泼的基调B.颔联中诗人选择了山头、白云、树梢、初阳等四种自然景物来描绘春晨山村晴景,极富生活气息,寄寓作者的内心情感C.颈联写景生机盎然,桃花鲜艳、竹篱矮矮、垂柳袅娜、小溪清澈、农人忙春耕,共同构成一幅生动、和谐的乡野春景图D.全诗紧扣“乐”字,将秀丽明媚的春光、繁忙的春耕景象与诗人欢快的心情融汇交织一起,赞美了山村人家的劳动生活8.本诗采用多种手法描写山村景物,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书喜【南宋】陆游雨尺郊原正得晴,地绵万里尽春耕阴阴阡陌桑麻暗,轧轧房拢机杼鸣亭鼓不闻知盗息,社钱易敛庆秋成天公不负书生眼,留向人间看太平注】作此诗时陆游乡居山阴,时年74岁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写雨过天晴,土地湿润,广袤无垠的田野上,农人忙于春耕的情景B.颈联写亭中示警的鼓声止息,因此人们才能踊跃交纳社钱来举办祭祀活动。
C.整首诗语言平易明畅、生动自然,又不乏用词上的精心锤炼,富有表现力D.该诗风格不同于陆游金戈铁马式的爱国诗作,体现出诗人多样的诗歌风貌10.诗题为“书喜”,请结合全诗指出诗人因何而喜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观田家韦应物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饥劭不自苦,膏泽且为喜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注】德宗兴元元年(784年),诗人任滁州刺史期间,看到春耕时节田家辛勤劳苦的场景,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田园诗卉:草的总称景:日光前(qu):过分劳苦膏(g3o)泽:谓贵如油的春雨禀(1m):同“糜,储存谷物的屋舍闾(lu)里:乡里,泛指民间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惊蛰时节,天气回暖,春雷始鸣,微雨拂草木,农民忙于春耕,诗人以春耕点出春雨春雷B.第三、四两句诗总写农家耕作,“几日闲”这三个字用反问的句式道出了农民劳作的艰辛C.“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写农民无粮及徭役之苦,描写出封建社会农民被压迫的惨境D.最后两句诗中的“方惭”二字既是对不劳者的谴责,也是诗人对自己宦游食禄生活的自责12.杨 万 里 插秧歌“笠是兜装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观田家与 插秧歌都写到“春雨”,表达技巧是否相同?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桐川别业王维不到东山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优娄比丘经论学,彳区偻丈人乡里贤披衣倒屣且相见,相欢语笑衡门前注释】辆川别业:王维在川山谷中园林旧址上营建的山庄,既富自然之趣,又有诗情画意,以供其母参禅礼佛及诗人自身隐居别业:别墅东山:指辆川别业所在的蓝田山优娄:释迦牟尼的弟子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离开辆川已近一年,归时正遇春耕农忙,细数时间点明时节,也流露出归来的急切与喜悦B.颔联写出辆川沿途所见,用语秀而不媚,于全诗质朴清新中别出生趣,合乎王维诗作“诗中有画 的特点C.颈联道出邻里多为善谈经论的僧人和年迈的乡贤,也暗合山庄的主要用途及诗人参禅悟理的宗教倾向D.尾联描写诗人披衣倒屣与乡邻相见,开怀畅谈的情景,以虚写的笔法表现了乡里间淳朴亲密的人际关系14.宋人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有“诗以一字为工,自然颖异不凡,如灵丹一粒,点石成金也”的论断,本诗颔联中有两字亦有“点石成金”的效果,请指出并加以分析答案1.C 2.李诗回忆春耕时节乡间风景秀丽、父老勤耕的悠闲美好的生活情景,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不能回归田园、无法躬耕隐居的遗憾之情。
陆诗关注农耕时节雨水的情况,关心乡间父老对耕作后丰收的心愿,并将自己代入父老角色,设想及时春耕之后就可以改善生活条件的愿景,表达了诗人关注民生、同民忧乐的情怀解析】L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意境相似,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错误野老荷蓑至”描写的是老农们披着蓑衣,走进田野,商量耕种的事情,表达的对田园生活的向往笠是兜婺蓑是甲”表达的是农事的艰辛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情感的能力郊外杏花拆,林间布谷鸣”写杏花绽放,呼唤农耕开始的布谷鸟鸣叫,回忆春耕时节乡间风景的秀丽野老荷蓑至,和风吹草轻”和风轻轻吹动着野草,老农们披着蓑衣,走进田野,商量耕种的事情描写了父老勤耕的悠闲美好的生活情景,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无因共沮溺,相与事岩耕”自己也想和桀溺、长沮一样,隐居田间,过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但因政务繁忙无法实现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不能回归田园、无法躬耕隐居的遗憾之情今年液水满西畴,父老人人卜有秋”今年雨水充足,田野里到处都是为了水稻蓄水,有农事经验的老农都在这天预测秋天的收成陆游关注农耕时节雨水的情况,关心乡间父老对耕作后丰收的心愿只要耕犁及时节,裹茶买饼去租牛将自己代入父老角色,只要耕种按着农事时节来,就保准没事,于是大家带着茶叶和干粮,赶紧去牛市租牛,回来抓紧春耕,表达了诗人关注民生、同民忧乐的情怀。
3.C 4.对农家春日忙碌和辛勤劳作的赞美;为农家温馨与和睦生活感到高兴;对王安石变法后政令繁多无用的嘲讽(批判、否定)解析】3.本题综合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直接表现农家耕作的繁忙”错误,应为“侧面表现农家耕作的繁忙”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观点态度的能力全篇通过描绘农者在春耕时分的一片忙碌之景,在写劳动者的同时也用适当的笔调渲染了春日的景色首联“阳气先从土脉知,老农夜起饲牛饥”意思是,从开动变松的土壤中感觉到万物生长之气,老农夜间起来喂养饥饿的耕牛颔联“雨深一尺春耕利,日出三竿晓饷迟”意思是,春雨充足,正是耕种的好时机;天已大亮,忙于耕种的农民连送来的早饭都顾不上吃这两联描写春耕的忙碌,赞美农民的辛勤劳作妇子同来相妩媚,乌莺飞下巧追随”意思是,妇女和小孩子前来送饭,相互亲爱、取悦;乌鸦等鸟儿飞上飞下巧妙相随,觅食米饭和谷种家庭和睦,景色优美,描绘了一幅和谐农家生活的图景尾联“纷纭政令曾何补,要取终年风雨时”意思是,纷纭多样的政令是无补于农事的,还是要靠全年风雨适时才行直接指出政令繁多于农事无益,农民和农事需要的还是风调雨顺,批判了政令繁多的现状。
5.C 6.刘禹锡认为,许多官僚有园空置、有庄难归,大富大贵始终无法和逍遥自在兼得本诗作者也面临仕途和田园生活矛盾,诗人在经历一番痛苦的抉择之后,最终倾倒于后者解 析】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诗人自称,野 老,”说法错误诗中的“野老”是指一位老农民,并非作者同时“冒着细雨”也不正确,诗中明确说是“春雨后”故 选C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观点的能力刘禹锡的诗句“人皆置庄身不到,富贵难于逍遥兼意思为:官员们几乎都置有庄园,但因为政务繁忙而没有时间到庄园居住,富贵无法和逍遥自在兼得这里含有作者对官员们的讽刺之情回顾本诗,诗的尾联“无因共沮溺,相与事岩耕”的意思是:自己也想和桀溺、长沮一样,隐居 田 间,过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李德裕作为当时的宰相,平时应该是政务非常繁忙的,而其对田园生活非常喜爱,所以也面临仕途和田园生活之间选择上的矛盾o诗的最后一联用“桀溺、长沮”的典故,表明作者在经过痛苦的抉择之后,终于选择田园生活作为自己最后的生活 方 式7.C8.(1)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用“披絮帽”与“挂铜锤”分 别 比 喻 岭上晴云”与“树头初日,把晴天云朵和初升的太阳写得形象生动而富有神采;东风“知”我,桃花含“笑”,这是拟人手法,赋予“东风”“桃花”人的心理、神 态,使“东风”“桃花”著上了人的感情色彩。
2)远近结合颔联描写远景,颈联描写近景,由远及近,展现山村风景的美好和生机3)动静 结 合竹篱短”“沙水清”,静景清新秀丽;“野桃笑”“溪柳摇”,动景活泼自在动静结合,突出山村自然景物的美好怡人解 析】7.试 题 分 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考生要注意认真理解诗句的内容,将诗句与选项进行比对分析C“农人忙春耕”不在颈联,是尾联内容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手法的赏析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认真理解诗歌的内容,抓住手法的运用,分析手法的表达效果根据理解本诗,诗歌中运用的手法有: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用“披絮帽”与“挂铜锤”分别比喻“岭上晴云”与“树头初日”,把晴天云朵和初升的太阳写得形象生动而富有神采;东风“知”我,桃花含“笑”,这是拟人手法,赋予“东风”“桃花”人的心理、神 态,使“东风”“桃花”著上了人的感情色彩;远近结合。
颔联描写远景,颈联描写近景,由远及近,展现山村风景的美好和生机;动静结合竹篱短”“沙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