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山东化学化工学会推荐主任委员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13KB
约7页
文档ID:16610057
山东化学化工学会推荐主任委员_第1页
1/7

山东化学化工学会推荐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简介 职务 姓名 简介 主任委员 张军男,1952 年生,留英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青岛科技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院长;山东省消防协会理事及消防安全技术与中介组织资格评审委员会副主任;青岛市公共安全应急办专家组成员;山东省海外联谊会理事;第 7 届山东省侨联委员曾担任 2003 年在英国举行的第四届国际燃烧与爆炸灾害学术会议的学术顾问1988 年赴英国留学,1992 年获博士学位,先后在英国 Loughborough 大学、Bolton 大学、Ulster 大学学习、工作 12 年,主要从事安全工程学科的研究工作1996-2000 年曾承过担英国自然科学与工程委员会的火灾安全科研项目;1999 年获得过英国皇家学会资助的国际学术交流基金回国后到青岛科技大学工作,主要在安全工程学科从事教学科研,并负责建立了安全工程本科和硕士研究生专业在科研方面,2002 年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参加了我国第一个火灾安全领域的 973 项目,并主持了 2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 项国家教育部项目,1 项国际合作项目,以及青岛市科技局、中国石化集团等资助的多项安全领域的科研项目。

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Fire and Materials”、“Journal of Fire Sciences”、“Journal of Applied Fire Science”、“Polymer International”、“Polymer Degradation and Stability”等国内外专业核心期刊上目前在国内外已发表学术论文 80 余篇;与欧美学者合作编著《Polypropylene - An A-Z Reference》专著一部(1999 年由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出版);主编《聚合物燃烧与阻燃技术》(2005 年化工出版社)和《化工安全分析中的过程故障诊断》(2008 年冶金出版社)专著两部;参编《化工安全》(2008 年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高教指导委本科规划教材 1 部;主审《安全工程师基础教程》(2004 年化工出版社)1 部2002 年被评为“青岛市优秀留学回国人员”;2004 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副主任委员 范长华 男 ,汉族 , 党员,1966 年 1 月出生籍贯:山东省费县;现住地:济南市学历:大学,1985 年 7 月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化学院工作单位: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处;职务:副处长;从事专业:化工安全管理。

工作简历:1985 年 7 月~1986 年 2 月, 山东省农药研究所1986 年 2 月~2001 年 7 月,山东省石油化学工业厅2001 年 7 月~ 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副主任委员 于泉德男,1963 年生,山东省化工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研究员工作简历:1985.07-1988.05? 山东省化工研究院技术员1988.05-1993.05 山东省化工研究院助理工程师 1993.05-1997.12 山东省化工研究院工程师1997.12-2001.06 山东省化工研究院高级工程师2001.06-2002.04 山东省化工研究院助理院长、高级工程师2002.04-2002.11 山东省化工研究院副院长、高级工程师2002.11-至今 山东省化工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研究员 兼任山东省化工信息中心主任、山东省基本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站长、山东省化工环保检测总站站长、山东省化工研究院安全培训中心主任第九、十届山东省政协委员社会兼职:中国化工环保协会理事、省安委会专家组成员、省政府应急管理专家组成员、山东省安全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兼任化工安全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山东省安全生产管理协会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副主任。

主要成果:(1) “潍坊碱厂年产 60 万吨纯碱利用地下卤水化盐制碱的试验研究” 项目获 1995 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丙酮裂解制乙烯酮与巴豆醛合成山梨酸 50t/a 中间试验”项目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丙酮裂解制乙烯酮与巴豆醛合成山梨酸 50t/a 中间试验”项目获山东省化工科技进步一等奖;(4)“80 吨/年甲基巯基四唑合成新工艺中试” 项目获 2003 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论文及著作:1、“3×104t/a 联醇生产小结” 《小氮肥设计技术》2002 第 2 期2、“炼油厂换热器故障分析与处理” 《山东化工 》 2002 第 4 期3、“泛解酸内脂拆分新工艺研究” 《山东化工》2002 第 4 期4、“环氧树脂水性化技术的研究” 《山东化工》2002 第 4 期副主任委员 牟善军男,1962 年生,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副院长/总工程师负责组织确定中国石化的 HSE 科研方向和重点研究领域,并担任美国化学工程师协会化工过程安全中心技术委员会的委员、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特聘国家安全生产专家、化学品安全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青岛科技大学的客座教授和硕士研究生导师。

先后主持和参与完成了 20 余项科研项目的研究,获省部级奖 6 项,发明专利 1 项2001 年被选拔为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三级学术带头人,2002 年被评为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多次代表中国石化和国家安安全专家参加国际 HSE 会议和国际学术交流参与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计划)课题“大型石化生产过程安全评估”,该课题在基于定性推理人工智能理论,即基于因果关系的符号有向图(SDG)方法的基本理论研究、SDG 评价模式高速定性推理“引擎”的研究与开发、基于计算机化自动危险与可操作分析(HAZOP)安全评价的方法体系、智能化计算机辅助 SDG-HAZOP安全评估软件平台的研究与开发和自动 HAZOP 技术的大型过程工业应用验证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该课题于2009 年获得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全生产科技成果一等奖目前,负责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计划)课题“石化系统定性定量复杂故障诊断技术研发”本课题针对石化工业的特点,以复杂系统的数据处理和故障诊断为研究目标,开发适合石化工业的故障监测与诊断关键技术,将为提高复杂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作为中国石化企业 HSE 管理体系的研究和推广的奠基人之一,先后组建了中国石化 HSE 认证中心、中国石化 HSE研究团队等,为 HSE 管理体系在中国石化企业的推广,做了大量的研究、策划、培训和咨询工作,并总体负责开发了中国石化的 HSE 管理系统,该系统为提升中国石化的 HSE 管理的整体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作为课题总体技术负责人,先后主持完成“加氢裂化装置设备完整性管理技术的研究”、“长岭焦化装置长周期运行风险分析技术研究”、“常减压及乙烯装置延长检测周期技术研究” ,“常减压装置安全运行指导系统研究” “川气东送管道工程技术研究”等课题 20 余项,为中国石化的风险管理、中国石化装置的长周期的安全平稳运行起到了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 副主任委员 杜彦文男,汉族,1964 年 7 月出生,山东滕州人,党员,高级政工师,现任兖矿鲁南化肥厂厂长、党委副书记、党委委员,水煤浆气化及煤化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总经理,枣庄市十四届人大代表该同志思想坚定、政治素质过硬,具有强烈的开拓意识和责任意识,工作中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团结带领鲁化党委厂部及全体干部员工积极投身我国新型煤化工事业,致力于振兴地方经济发展特别是在企业管理工作中,该同志组织实施的“确保化工企业持续发展的风险管理”荣获第十五届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成果,组织实施的“企业全员培训的创新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开发与应用”分别荣获山东省企业管理现代化成果特等奖、一等奖。

由于业绩突出,该同志被聘为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常务理事、山东省公共关系协会常务理事、山东省安全生产管理协会常务理事、枣庄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2009 年被山东省总工会评为山东省依靠职工办企业先进个人,2010 年 4 月被枣庄市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2010 年 7 月被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单位评为山东省优秀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卓越领导者该同志领导的水煤浆气化及煤化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首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副主任委员 项曙光 男,1963 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青岛科技大学炼油化工高新技术研究所所长;山东省化工过程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中国系统工程学会过程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化工学会信息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流程工业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能源研究会热力学及工程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化工学会计算机化工应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青岛市国际管理标准协会副会长;青岛市计算机协会副秘书长;青岛市化工学会委员;《化工学报》、《高校化学工程学报》及《山东化工》期刊编委1999 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化学工程过程系统工程的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和教学工作。

其主要研究方向有:化工过程模拟与优化;过程科技软件研发与应用;过程动态模拟与仿真;过程节能理论与应用;人工智能在化工中的应用;过程新工艺、新技术开发及产业化;化工过程本质安全及应用等先后完成纵横向科研项目三十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1 项、面向项目 3 级,国家计委产业化前期重大项目 1 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子课题 1 项,省部级项目 6 项作为主要完成者研发的 ECSS工程模拟系统获原化工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作为主要完成者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MDI 制造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其他市级以上获奖 1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70 余篇;出版译著、专(译)著 4 部副主任委员 李少香 女,博士、教授,高性能聚合物及成型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涂料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涂料编委,国际涂层涂装专家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青岛科技大学支社副主委主要研究领域:有机聚合物的合成与改性理论;石油化工设备的腐蚀与防护;热控涂层材料的制备与理论;生态防火涂层材料制备与理论,海洋工程腐蚀与防护。

主要成果与奖励:作为项目第一负责人共完成国家科技部创新基金项目《海洋钢结构重防腐涂层材料研究》;军工项目《装甲装备表面综合防护涂层材料研究》;韩国科技部项目《低烟无毒膨胀型防火涂料的研究》;山东省科技厅项目《环保型长效海洋工程防腐涂层材料的研究》;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C60 纳米管制备与生长机理研究》;中石化项目《油气储罐安全运行技术与降温涂层材料的研究》;青岛市项目《高效热屏蔽涂层材料的研究与产业化》、《水性高氯化聚乙烯的合成与环保型防火涂层材料的研究》等近二十项课题的鉴定和验收在研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光辅助法制备 C60 纳米管及其结构性能研究》,国家支撑计划子课题《现役海洋钢结构浪花飞溅区腐蚀防护修复技术》等两项,山东省科技厅自主创新重大专项《热屏蔽节能涂层材料研究》,国际合作项目“生态防火涂层材料的研究”,中石化项目《FCC 装置的安全运行与热控涂层材料研究》等项目主持和参与的项目获省、部、市级奖励 14 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人“装甲装备综合防护涂层材料的研究”获得全军科技进度二等奖;“高效热屏蔽涂层材料的研究与产业化”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海洋浪溅区长效防腐涂层材料的研究”;“废旧聚烯烃/粉煤灰复合结构材料制造”获石油与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树脂/金属复合模具快速成型技术的研究”获青岛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申请发明专利 4 项,发表科技论文(包括 SCI)四十余篇。

同时获得青岛市巾帼创新能手,青岛科技大学科技先进个人,中国涂料优秀编委等荣誉姓 名 王加宁。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