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雷达仪安全操作规程及各项操作规程汇编

奇异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11.85MB
约45页
文档ID:614578539
雷达仪安全操作规程及各项操作规程汇编_第1页
1/45

雷达仪安全操作规程1、岗位安全职责1.1负责日常例行保养,对仪器进行充电、擦拭保养,天线阵做好例行维护和定期检定,并做好记录1.2严格按安全技术交底和操作规程实施作业2、岗位任职条件2.1 接受过良好专业安全技术及技能培训2.2持证上岗3、上岗作业准备3.1接受安全技术交底,清楚其内容,包括:现场交通状况、环境状况、测试面平整情况、施工记录等对试验有影响的各种因素3.2检查仪器运转情况,以保证检测数据的真实可靠3.3将仪器前天线阵连接,检查仪器所采集数据的稳定情况,仪器检查无误后方可将设备带往工地进行试验3.4检测人员应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4、安全操作规程4.2 检测人员到达检测现场后,要对现场情况先进行了解,决定测线布置,仪器安装等事项4.3 天线阵前测试面要密贴时做好天线阵的贴紧面防护工作,如加贴防护胶垫等4.4天线阵与仪器之间数据线要固定,防止数据接口损坏,操作天线阵人员要时刻注意测试面情况,避免天线陇的磕碰或划伤4.5使用检测车时,检测车要与牵引车牢固连接,行车时严禁急停和倒车,需要调头时要收起检测平台4.6开始检测前要先对仪器进行初始化,检测开始后要详细记录里程和测试面变化情况。

4.7检测过程中要密切注意采集数据,出现异常情况及时记录,并对异常部位及时进行复测4.8数据采集完成后保存数据,收起数据线,天线阵4.9清点仪器配件放回仓库5、其他注意事项雷达仪为精密仪器,在运输和使用时要注意防震、防潮,现场使用时要注意防止太阳暴晒,防止仪器温度变化过大,防止测试面的石子或突起物对天线阵的磕碰金属锯床安全操作规程1、岗位安全职责1.1负责日常保养、例行保养、检查、维修、调整、紧固、并做好记录1.2严格按安全技术交底和操作规程作业2、岗位任职条件2.1 接受过专业技能和安全技术培训2.2持证上岗3、上岗作业准备3.1 严格按规定注油润滑3.2 检查锯床运转机构是否正常,各部连接螺栓是否紧固;锯条安装是否牢靠3.3 虎钳位置应平正、紧固可靠;控制杆手柄应放在静止或升起位置3.4 锯片必须平整,锯齿尖锐锋利3.5 砂轮锯、圆盘锯的主轴有晃动时,不得使用4、安全操作规程4.1 锯 条装夹时位置正确,检查锯条的松紧度,锯齿应向锯割的后面4.2 工 件水平放置在锯弓行程的中间位置并加紧,确认弓锯条与工件是否垂直4.3 切割中,注意各传动部位的运转状况及润滑与温升情况,如有异常现象,立即停车检查处理。

4.4 切 割过程中,进给量要适当均匀,锯条未提起前,不得停车4.5 切割过程中,要随时检查锯条是否歪斜,必要时退出进行校正4.6 工件锯完后,将锯弓提起,拉下电源开关5、其他注意事项5.1圆盘锯床:装卸工作物时,须将床头座退到后边位置5.2 弓锯床:虎钳要安装在使锯料中心位于锯条行程中间,锯料要放平并与锯片成直角5.3下料长度超过3 0 0 m m 或原料长度超过5 0 0 m m 时,应加设托架5.4 装夹两件以上物料时,应夹紧牢靠,先空转正常后再开始锯料5.5 砂轮安装应符合有关规定顶管机作业安全操作规程1、岗位安全职责L1负责日常例行保养,并做好记录1.2严格按安全技术交底和操作规程作业2、岗位任职条件接受过专业安全技术及技能培训3、上岗作业准备3.1 清楚开挖操作坑的地点、深度、边坡及形状尺地下电缆、各种管道、坑道、墓穴和各种障碍物的情况3.2 检查气压机燃料、润滑油、冷却水是否充足,不足时应予添加在添加燃油时严禁吸烟及接近明火,以免引起火灾3.3 检查气压系统各管路及操作阀、气动矛油缸、汩泵等,是否有泄漏,动作是否异常3.5 检查水平镜、标杆及固定气动矛的卡具是否牢固可靠3.6 起动气压机后检查各仪表、传动机构、工作装置、制动机构是否正常,确认无误后,方可开始工作。

4、安 全操作规程4.1 在既有线进行顶管作业时,严格执行登记、要点、消点制度4.2 在既有线进行顶管作业时,每次顶管作业施工前驻站联络员应在车站运转室施工作业登记簿上进行登记,须注明以下几点:A、登记时间;B、施工内,容及范围;C、施工负责人及本人姓名4.3登记完毕得到允许施工命令后,驻站联络员应及时通知施工现场负责人,为防止听错,必须执行复诵制度4.4 操作中,启动矛方向不能向左、向右或向上、向下偏移必须保持水平方向4.5 在顶管过程中,应随时校正启动矛顶管的方向,发现偏移后,及时调整,使其向目标方向顶进4.6 顶进时,若启动矛工作正常,但无法向前顶进,应停止作业退出气动矛,检查是否遇到大石头,根据情况改变工作方案4.7 在地下电缆附近作业时,必须查清电缆的走向,并用白粉显示在地面上,并应保持5 米以外的距离进行顶管4.8 夜间工作时,作业地区,应有良好的照明4.9 施工结束后,应对现场进行仔细清理,避免施工垃圾污染道床;并确认线路状态完好4.10既有线作业时应向驻站联络员进行汇报,驻站联络员在施工结束后进行消点5、其他 注意事项5.1 在既有线进行顶管作业,线路上有车运行时严禁进行顶管作业,列车越过顶管地点300米后,才能恢复工作。

5.2 在既有线进行顶管作业时,所有工器具均不得侵入线路建筑限界,确保行车安全5.3 顶管机装卸车时,应由经验丰富的装吊工指挥,以免造成人员和设备的损伤电动空气锤安全操作规程1、岗位安全职责1.1 负责日常例行保养,对电动空气锤进行检查、维修、调整、紧固,并做好记录1.2 要熟知本工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按安全技术交底和操作规程作业2、岗位任职条件2.1 经过安全技术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并取得合格证后,方准独立进行操作2.2 操作人员应熟悉生产工艺流程,了解本岗位技术特性和主要技术参数,掌握电动空气锤的正常操作方法,在机械出现异常情况时,能准确判断,及时、正确地采取紧急措施3、上岗作业准备3.1空气锤气缸润滑应良好,调整好进油量,按规定加注气缸油3.2工作前应提前摇动注油器20-30圈,以提前供汩润滑3.3应清除砧子、锤头工件表面上的氧化铁皮3.4冬季工作前应预热锤头、砧子、锻模到6(TC以上3.5应该对锻件几何尺寸进行检查,严禁锻打超过锻锤锤打能力的锻件3.6锻打前应先试运转1 2秒,冬季应先用手转动,然后启动,较长时间停用的锻锤启动前应先排出气缸中的积水4、安全操作规程4.1锻件应放在锤头中心,不准歪斜,提锤时间不超过1秒,否则会使空气锤过热。

4.2开锤者在工作中应听从掌钳者的信号,不得随意开、停机械,其他人员发出紧急停止信号时,开锤者应立即停机4.3夹持锻件的夹钳,须适合锻件的大小和形状,掌钳者必须夹紧锻件4.4掌钳者的手指不准放在钳柄之间,钳柄应置于身体右或左侧,不得正对胸腹部4.5锻件未达到锻造所需求的温度时,锻件放在砧子上的位置不正确或不合要求时,锻件夹持不稳时,均不准进行锻打4.6试锤时必须放加热锻件或木料锤头提升不得超过规定位置,不准冷锻或锤打过烧的工件4.7切断工件时,切口正面严禁站人4.8空气锤使用日久后,若砧座下沉,使锤头行程加大,锤杆中部的安装线(红横线)如露出5 m m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进行调整,加高锤头或更换基础枕木4.9经常检查铁砧固定情况,不得松动歪斜5、其他注意事项5.1工作中如发现机身震动,锤杆、砧子、锤头等出现裂纹时,应立即停机检修,严禁带病作业5.2起动或停止运转时,应将手柄置于空档位置5.3工作完毕后,必须将锤头提起,并将木板垫放在砧上,再慢速落下锤头,关闭电源5.4停止工作时,不准用手直接擦砧面附着式、平板式振动器安全操作规程1、岗位安全职责1.1负责日常例行保养,对附着式、平板式振动器进行检查、维修、调整、紧固,并做好记录。

1.2严格按安全技术交底和操作规程实施作业2、岗位任职条件2.1 接受过良好专业安全技术及技能培训2.2 经考核合格上岗3、上岗作业准备3.1 接受安全技术交底,清楚其内容3.2 作业前,应对附着式振动器进行检查和试振试振不得在干硬土或硬质物体上进行安装在搅拌站料仓上的振动器,应安置橡胶垫3.3安装时,附着式振动器底板安装螺孔的位置应正确,应防止地脚螺栓安装扭斜而使机壳受损地脚螺栓应紧固,各螺栓的紧固程度应一致4、安全操作规程4.1 附 着式振动器使用时,引出电缆线不得拉得过紧,更不得断裂作业时,应随时观察电气设备的漏电保护器和接地或接零装置并确认合格4.2 附 着式振动器安装在混凝土模板上时,每次振动时间不应超过I m i n,当混凝土在模内泛浆流动或成水平状即可停振,不得在混凝土初凝状态时再振4.3 装置附着式振动器的构件模板应坚固牢靠,其面积应与振动器额定振动面积相适应4.4 平板式振捣器的电动机与平板应保持紧固,电源线必须固定在平板上,电器开关应装在手把上4.5平板式振动器作业时,应使亚板与混凝土保持接触,使振波有效地振实混凝土,待表面出浆,不再下沉后,即可缓慢向前移动,移动速度应能保证混凝土振实出浆。

在振的振动器,不得搁置在已凝或初凝的混凝土上4.6用绳拉平板振捣器时,拉绳应干燥绝缘,移动或转向时,不得用脚踢电动机作业转移时电动机的导线应保持有足够的长度和松度严禁用电源线拖拉振捣器5、其他注意事项5.1 作业后必须做好清洗、保养工作振捣器要放在干燥处5.2 附着式、平板式振动器轴承不应承受轴向力,在使用时,电动机轴应保持水平状态5.3 在一个模板上同时使用多台附着式振动器时,各振动器的频率应保持一致,相对面的振动器应错开安装气焊工安全技术规程1、岗位安全职责1.1 负责机具的日常检修、清理、维修、调整和使用1.2 遵守各项规章制度,遵守劳动纪律,严格按安全技术交底和操作规程操作2、岗位任职条件2.1 接受专业安全技术及技能培训,精通焊接工艺,熟悉焊接设备构造、性能及其使用方法2.2 持证上岗3、上 岗作业准备3.1 接收安全技术交底,明确施工任务3.2 检查操作设备是否符合使用要求,对各个密封管路、仪表、焊枪进行逐一检查,气瓶安全距离是否得当3.3 施焊场地清楚易燃、易爆物品及其对焊接有影响的物品4、安全操作规程4.1 氧气瓶、乙烘瓶应有防震胶圈,旋紧安全帽,避免碰撞和剧烈震动,并防止曝晒。

冻结时应用热水加热,不准用火烤4.2 移动式小型乙焕发生器与氧气瓶不可放置在一起,相互间隔要3 米以上,搬运时应先卸压,用胶轮或装有弹簧装置的手推车搬运4.3 点火前,急速开启焊炬(或割炬)阀门,用氧吹风,以检查喷嘴的出口,但不要对准脸部试风无风时不得使用;进入容器内焊接时,点火和熄火都应在容器外进行;4.4 点火时,焊枪口不准对人,正在燃烧的焊枪不得放在工件或地面上4.5 使用乙烷切割机时,应先放乙烘气,再放氧气引火;使用氢气切割机时,应先放氢气,后放氧气引火氧氢并用时,先放出乙烘气,再放出氢气,最后放出氧气,再点燃熄灭时,先关氧气,后关氢气,最后关乙烘4.6 熄灭火焰时,焊炬应先关乙烘阀,再关氧气阀割炬应先关切割氧,再关乙焕和预热氧气阀门4.7 工作完毕,应将氧气瓶、乙烘瓶的气阀关好氧气瓶应拧上安全罩检查操作场地,确认无着火危险,方准离开机电源,并检查操作地点,确认无起火危险后,方可离开5、注意事项5.1每一焊割炬,必须有一个回火防止器,多于一个焊炬同时工作,应在乙焕发生器上安置总水封安全器,每一焊(割)炬处设一个独立的回火防止器水封安全器每月应拆卸清洗一次,并应定期大修一次5.2橡胶软管须经压力试验。

氧气软管试验压力为2兆帕;乙烘软管试验压力为0 5兆帕未经压力试验的代用品及变质、老化、脆裂、漏气的胶管及沾上油脂的胶管不准使用软管长度一般为10 2 0米不准使用过短或过长时软管接头处必须用专用卡子或退火的金属丝卡紧扎牢5.3罩焕发生器本体外部应涂写“危险!”“乙族发生器!”字样刨床安全操作规程1、岗位安全职责1.1负责刨床日保养、例行保养、检查、维修、调整、紧固、并做好记录1.2严格按。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