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1 1.0 6.1 9)国民经济核算期末复习指导(文本)龙菲菲: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3.己知某地区20 0 0年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如下(单位:亿 元):(1)总产出8 6 7 3亿元;(2)中间消耗4 1 24亿元;(3)最终消费36 5 8亿元;(4)资本形成总额8 98亿元;(5)固定资本消耗25 9亿元;(6)货物和服务进口(含自外地购入)8 6亿元试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及货物和服务出口(含向外地输出)解: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冲间消耗=8 6 7 3-4 1 24=4 5 4 9(亿元)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本消耗=4 5 4 9-25 9=4 290 (亿元)货物和服务出口=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进口=4 5 4 9-36 5 8-8 98+8 6 =7 9(亿元)熊应进: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的区别在哪里?许浩:国民生产净值(N N P)=国民生产总值(G N P)-资本折旧详细:国内生产净值(N e t D ome sti c P rod uc t,N D F)是指在国内生产总值(G D P)中扣除生产资本的消耗后得到的国内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净值与国内生产净值在内容上基本一致,但也存在区别:性质上国内生产净值是一个生产概念,而国民生产净值是一个收入概念;在计算口径上也略有差异其计算公式为:国民生产净值=国内生产净值+来自国外的原始收入-付给国外的原始收入国民生产净值的计算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生产总值(G N P)-资本折旧国民生产净值(N N P)=国民收入(ND+(间接税-津贴)国民生产总值(G ross N a ti ona l P rod uc t,简称G N P),也称国民生产毛额、本地居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有三种:(1)生产法或称部门法,是从各部门的总产值(收入)中减去中间产品和劳务消耗,得出增加值各部门增加值的总和就是国民生产总值;(2)支出法或称最终产品法,即个人消费支出+政府消费支出+国内资产形成总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和库存净增或净减)+出口与进口的差额;(3)收入法或称分配法,是将国民生产总值看作为各种生产要素(资本、土地、劳动)所创造的增加价值总额因此,它要以工资、利息、租金、利润、资本消耗、间接税净额(即间接税减政府补贴)等形式,在各种生产要素中间进行分配。
这样,将全国各部门(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上述各个项目加以汇总,即可计算出国民生总值.熊应进:你的解释没把自己绕进去吧?现在计算的到底是国民生产总值还是国内生产总值?熊应进:2011年 6 月 19日 19时 00分 至 21时 00分,举行期末复习指导教学活动,本次活动将就期末复习要求,实时解答同学们有关问题,请同学们积极参与!孙万萍:谢谢熊老师!戴娟:谢谢老师路志乔:熊老师好!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是3 学分,天津仍采用网考,有什么具体要求?熊应进:路老师,网考的要求跟春季考试一样,没有变动路志乔:谢谢熊老师徐丽丽:我还没有被分组,要怎么分组熊应进:现在还没有分组,那你的平时作业怎么做的啊?赶快找班主任分组,要不然你的作业就交不上了龙菲菲:简要说明投入产出表的结构及投入产出表中存在哪些平衡关系?答投入产出表由四个象限组成目前已研究的内容是前三个象限第一象限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它主要用来反映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该象限的每个数据都要从横行和纵列两个方面进行考核,从行横看,它表明每个产业部门的产品提供给各个产业部门作为生产消耗使用的数量,称为中间产品或中间使用从纵向看,它表明每个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各个产业部门的产品数量,称为中间投入或中间消耗。
第二象限主要反映最终产品的规模和结构第三象限主要反映各部门增加值分配或最初投入构成情况存在的平衡关系(1)从纵列看中间投入加最初投入等于总投入2)从横行看:中间使用加最终使用等于总产出3)每个部门的总投入等于该部门总产出4)第二象限的总量等于第三象限的总量熊应进:理解了吗?龙菲菲: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内生产总值有三中表现形态从生产的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国国内各经济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价值,也就是各部门生产创造的增加值的总和从收入分配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是由诸生产要素的收入构成的,也就是各部门生产要素收入即劳动报酬和资本报酬相加之和从使用的角度看,一定时期内全社会的最终产品是被用于同期全社会的最终使用、积累和消费熊应进:计算会吗?龙菲菲:(1)什么是增加值?机构单位与产业部门如何计算增加值?答(1)增加值是指一个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使用的转移价值之和机构单位增加值的核算方法有:生产法:机构单位增加值=机构单位总产出一机构单位中间投入收入法:机构单位增加值=机构单位(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日+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产业部门增加值的核算方法:某产业部门增加值=该产业部门总产出一该产业部门中间消耗某产业部门增加值=该产业部门劳动者报酬+该产业部门固定资产折|日+该产业部门生产税净额+该产业部门营业盈余熊应进:机构单位与产业部门计算增加值有什么不同吗?赵岩:(1)什么是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其主要特征是什么?答:通货膨胀一般是指商品和劳务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升。
特征:第一,通货膨胀是指产品和劳务价格普遍上升,是价格总水平上升,而一种或几种产品或劳务价格上升,不是通货膨胀第二,通货膨胀是指价格持续上涨,是价格总水平持续上升,产品和劳务价格一次性或暂时上涨不是通货膨胀熊应进:好像核算课程没有要求这个内容的学习是你自己学的还是别的课程?熊应进:现在是国民经济核算期末复习教学活动,欢迎大家的参与本学期国民经济核算的考试时间是:7月 9日上午8:3 0-1 0:0 0,闭卷,可以携带计算器这是卷考的时间;参加网考的同学见教学班的具体通知,应该是在月初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期末复习(判断题)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1 .市场价格中的基本价格是根据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盈余确定的价格形式2 .国民经济中的基层单位根据其主要经济职能、行为和目的的基本特征分类形成国民经济机构部门3.国民经济账户体系主要是揭示机构部门之间在生产、收入分配和消费、积累使用以及资产负债等方面的有机联系4.一月末银行存款余额加二月末银行存款余额即为一、二月月份银行存款的总余额5.农民生产的粮食,其中拿到市场上销售的部分应统计为生产的产出,计入国内生产总值;而自用的部分不能统计为生产的产出,不计入国内生产总值。
参考答案:1.X国民经济核算是以现期市场价格作为计价原则的,市场价格的主要价格形式有要素价格、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和购买者价格根据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盈余确定的价格形式是要素价格;而基本价格是根据要素价格和产品税以外的生产税确定的价格形式应该是机构单位根据其主要经济职能、行为和目的的基本特征分类形成国民经济机构部门而基层单位是根据其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国民经济产业部门机构部门账户是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重要部分机构部门账户是按经济活动的生产、分配、消费、积累和资产负债存量设置账户体系的,反映机构部门之间在生产、收入分配和消费、积累使用以及资产负债等方面的有机联系银行存款期末余额属于存量指标,不能简单相加国民经济生产核算依据的是市场原则该原则强调:凡是为市场交换目的所组织的生产活动,而不论其产出在市场上销售,还是自用都统计为生产的产出第二章生产总量核算1.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和小型工具前者属于中间消耗,后者属于固定资本消耗2.劳动者的货币工资、劳动者的实物报酬及劳动者获得的侨汇收入都可以记入国内生产总值3.在当期粮食产量中,用做畜牧业饲料消耗的粮食属于最终产品4.生产账户的平衡项是中间消耗。
5.国民经济核算的生产范围只包括货物的生产6.工业总产出在本企业内可以重复计算7.国民总收入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8.工业总产出是按“工厂法”计算的,该方法的特点是:在工业企业内部产品价值不允许重复计算,但在工业企业之间可以重复计算9.生产成果的价值测度指标有两种,即总产出和增加值两个指标的主要区别是前者包括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其它部门的产品价值,后者不包括参考答案:1.X中间消耗与固定资产消耗的共性在于都是货物和服务价值向产出的转移,但二者有较大的区别中间消耗通常是一次投入到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换的有形物质产品,而固定资产是在生产过程中被反复使用的货物,其价值逐渐转移到产出中因此,在企业部门的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很明显属于中间消耗,大型工具如机床等属于固定资产,而小型工具属于中间消耗根据收入法国民生产总值计算的内容来看,应该包括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等题中的劳动者的货币工资、劳动者的实物报酬属于劳动者报酬,可以记入国内生产总值,而劳动者获得的侨汇收入为来自国外的转移性收入,不应该记入国内生产总值最终产品从整个国民经济着眼,既本期的生产的产品在全国范围内有没有被进一步加工,可供社会最终消费和使用的产品。
最终产品不是按完成程度而是按它的使用去向区分因此,用做畜牧业饲料消耗的粮食虽然是本期生产的但并没有脱离生产过程,属于畜牧业生产过程中的中间消耗而非最终产品生产账户的平衡项是增加值国民经济核算的生产范围除包括货物的生产外,还包括服务的生产工业总产出是企业本期内不再进行加工的最终产品,但企业最终产品,有可能成为其它企业的中间产品因此,在企业内部不能重复计算,但在企业之间存在转移价值的重复计算7.x o 不一定,因为:国民总收入=G D P+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所以两者的关系取决于来自国外的净要收入净额8.北工业总产出是企业本期内不再进行加工的最终产品,但企业最终产品,有可能成为其它企业的中间产品因此,在企业内部不存在产品转移价值的重复计算,但在企业之间存在转移价值的重复计算9.总产出以生产成果的全部价值测度,全部价值中既包括生产消耗的转移价值,也包括劳动报酬价值和资本报酬价值;增加值以生产成果的新增价值测度,不包括生产消耗的转移价值第 三 章 投入产出核算1.投入产出表的核心部分是第II象限2.投入产出表的第I 象限是表的核心部分,投入产出表第n 象限的宾栏为最终产品3.直接消耗系数会受影响它的因素变化而变化。
4.投入产出表第一象限的指标,若用结构相对数表示,可以更好地反映部门间的联系5.投入产出表第1 象限的每个数字都有双重意义,从纵向看,它表明每个产品部门的产品提供给各个产业部门作为生产消耗使用的数量,称为中间产品参考答案:1.x o 第 II象限主要反映的是最终产品的规模和结构,包括消费、投资、出口的结构和最终产品的产业部门结构而第I 象限主要反映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技术经济联系,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2.也投入产出表中的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主要是通过第I 象限反映的,所以第I 象限是表的核心部分,该说法是正确的从投入产出表的结构看,第 n 象限的主栏与第I 象限相同,而宾栏所列示的是最终产品或使用3.根据影响直接消耗系数的因素可知,这些因素都是不断变化的,因而它们也会影响直接消耗系数的变化4.北投入产出表第一象限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根据表中数据计算的结构相对指标称为直接消耗系数,该指标反映了两个部门间直接存在的投入产出数量关系第一象限的每个数字,从纵向看表明每个产品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各个产业部门的产品数量,称为中间投入第四章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I.收入使用账户的平衡项是储蓄。
储蓄的含义是指居民部门消费后的节余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