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说”与“唱”-说话与歌唱论文摘要:声乐艺术作为一门语言艺术,是人类创造的最卓越的艺术之一说话与歌唱是人们之间交流和情感表达的工具,它们是同一发声器官发出的两种不同形态的声音本文主要从“说”与“唱”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发声原理的异同及其相融性进行比较研究,探析二者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与不可避免的不同之处论文关键词:说话,歌唱,生理状态,心理状态,发声原理,情感表达伦敦皇家学院的声乐教授约翰·胡勒说:“没有说话就有歌唱德·布鲁因提到:“教唱的先决条件……就是优美的讲话P·M马腊费奥迪提到:“说话的声音是歌唱声音的重要因素,并构成后者的真正的支柱歌唱的真正本质,只不过是有音乐节奏的说话,因此,没有真正的说话发声,就没有正确的歌唱凯特提到:“歌唱是说话的延展,是更高层次的说话说话与歌唱作为人们之间交流和情感表达的工具,二者有着必然的联系下面,我们就从生理状态、心理状态、发声原理的异同及其相融性进行比较研究一、“说”与“唱”的生理状态P·M马腊费奥迪说:“说话和歌唱的功能是相同的,是产生于同一个生理机能,因此,它们是同一发声现象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说”与“唱”的发声都产生于同一生理系统人的声音是由发声器官发出的生理现象。
人类的发声器官,作为声乐的歌唱本体,是一部精巧完善的个人“乐器”,它是由呼吸器官、振动器官、共鸣器官与出字器官组成的一个相互牵制、相互协调的有机整体,这些便形成了演唱发声的生理系统1)呼吸器官呼吸不仅是人类赖以维持生命的生理机能,而且也是说话和歌唱得以发声的原动力,因此,呼吸器官也称动力器官呼吸器官主要是由肺、胸腔、横隔膜等部分组成的呼吸运动的联合体肺是由许多弹性纤维的上皮组织所组成的,胸腔就如肺的保护腔,由十二对弓形的肋骨组成,获得最大扩张空间的关键在胸腔底部横隔膜占据整个胸腔的底部,是吸气时最重要的肌肉,它是一个较大的、呈穹窿状的肌肉组织,大致像一个宽大的、形状奇特的帽子,与胸廓紧密嵌合吸气时它表现得最积极主动,特别是深吸气时,至少有60%-80%的吸气量是靠膈肌完成的2)振动器官振动器官是人类的发音器官,它的发音体主要是指喉头中的声带声音源于声带的振动声带是一对肌性声壁,它位于喉腔,而喉依赖其上下方肌肉的维系悬于颈部声带的拉长或变短决定音高喉头由甲状软骨、环状软骨、杓状软骨、会厌软骨以及舌骨所构成喉头如声带的房屋一般,声带居住其中3)共鸣器官共鸣器官包括胸腔、喉腔、咽腔、口腔、鼻腔和鼻窦等,它包括全部发生系统的空腔。
共鸣器官可形成三种共鸣方式,即口腔、头腔和胸腔共鸣歌唱时不仅要运用口腔咬字吐字,而且其他腔体的声音振动必须以口腔共鸣做基础头腔共鸣不仅能增加音色的纯度,而且有助于高音的演唱4)出字器官出字器官主要指口腔,口腔既发挥共鸣作用,同时也是咬字吐字的重要器官在口腔中最重要的活动器官就是舌头舌分为前、后两部,前部为舌体,位于口腔底部;后部为舌根,位于咽部二、“说”与“唱”的心理状态人声的产生不仅要具备生理器官的创造条件,而且要受心理机能的支配作为音乐化的语言艺术,歌唱的整个过程,都离不开心理感受、心理表现等的控制无论是“说”还是“唱”,都是在心理机能的控制下进行的说话的心理状态是歌唱的心理依据一般来说,人在讲话时的心情比较平稳,而在歌唱时就比较紧张,或者说是恐惧一些非正常的心态,必然导致干扰和破坏身体各部器官的自然协调状态艺术实践和教学实践证明,一个正确的心理意识,必然诱导出自然松弛、圆润统一的说话声音和歌唱声音;反之,错误的心理意识,必定导致荒诞的说话声音和歌唱声音三、“说”与“唱”的发声原理声乐是音乐化的语言艺术,它是在“说”与“唱”的有机结合中发挥它的歌唱性的说”与“唱”的发声,依赖于同样的生理发声条件,正如我们前面所讲到:呼吸器官、振动器官、共鸣器官、出字器官。
说”与“唱”是同一发声器官发出的两种不同形态的声音可见,“说”与“唱”本身就是辨证的统一体,它们之间既存在着相同点,又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不同之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1)呼吸运用的比较约翰·卡罗·伯金在他所著的《教唱歌》一书中引用玛丽·戈登的话,说道:“我像说话一样歌唱,像歌唱一样说话——二者都是运用强有力的横膈膜式呼吸气息是人说话或歌唱的基础和动力歌唱呼吸的自然协调是建立在说话呼吸基础上的自然歌唱呼吸状态说”与“唱”都运用着同样的呼吸生理器官,歌唱的呼吸只是说话呼吸在状态上的自然夸张,并没有方法和状态的改变不同的是,说话时的呼吸十分自然,是本能的生理活动,气息的出入量都少,呼吸平稳均匀,气量和气势都处于低能和自然的状态而歌唱时需要大量的气息,要求吸气深、量多,速度快而无声,呼吸的气量和气势在强度和状态上都要加大和夸张歌唱时为了美化语言,就要随着音乐节奏、旋律与情感表达的需要,不断有意识地控制与调节气息的运用2)共鸣腔体运用的比较“说”与“唱”都是通过共鸣腔体传输出去的声音是物体产生振动形成的,人在发声时,无论是说话还是唱歌,如果不运用共鸣腔体,便不具有任何色彩在共鸣腔体的运用上,说话到唱歌是局部到整体的变化,歌唱能更好地发挥共鸣腔体的作用。
说”通常处于自然状态,而“唱”则要充分调动共鸣腔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的功效3)咬字吐字方面的比较莎士比亚曾说:“说得好就是一半好的歌唱,……所有音响,无论是元音还是辅音,只要声音能传到的地方,就应像完美讲话那样被听到还如约翰·卡罗·伯金在《教唱歌》一书中引用维那德所说:“‘像说话一样歌唱'或至少‘像应该说话那样唱歌’的口号对多数元音和几乎所有辅音都适用可见,歌唱的声音是在说话的基础上加以强化发展起来的优美的讲话也拥有正确的吐字规律,掌握了这些规律及发声技巧,便可以获得歌唱声音自然纯正的效果区别在于,说话时咬字、吐字一般比较轻快,字音之间没有太多的间隙;而歌唱时则必须加强力度和弹性,尤其是声母中的子音4)情感表达的比较说话和唱歌是人们表达情感、抒发心声的主要途径说话和唱歌都在用声音向外界作以情感上的表达说话者和歌唱者,为了人别人理解和信服,为了把自己的感受传给听众,力求做到口齿清晰、语音响亮、高低起伏、抑扬顿挫说话时的情感表达要比歌唱中的情感表达更直接、更简明正如“歌唱就是强烈的情感说话四、“说”与“唱”的相融性“说”与“唱”的演变过程,是一个“自然”--“不自然”--“自然”的过程,也就是“自然的说话”--“优美的说话”--“歌唱”的过程。
所谓“自然的说话”,就是日常生活中的讲话,它是完全生活化,偏感性化的;而“优美的说话”则是建立在创作状态上的,更接近于“歌唱”,偏理性化优美的说话”,字音要纯正清晰,喷吐有力,声音传达得远,气息要饱满,在共鸣与音色表现上要具有美感,嗓音要具有持久的韧性如果说,“说”是我们每个人所具有的先天资本,是声音的质和量,又是歌唱质量的基础和先决条件,那么,“唱”则是在“说”的基础上,结合后天的技巧和方法,不断演绎着“歌唱”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