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肉鸭微生态养殖模式研究

公****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75.51KB
约14页
文档ID:443510337
肉鸭微生态养殖模式研究_第1页
1/14

肉鸭微生态养殖模式研究项目技术报告一、 国内外现状和技术发展趋势(一) 国内外现状发展畜禽健康养殖模式是我国建设“两型社会”,实现“低碳经济”宏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肉鸭养殖方式有水域散养、稻鸭共作、渔牧结合、网上养殖、旱地圈养、旱地喷淋圈养、鸭-鱼-沼气-水稻生态养殖、生物床养殖等多种方式生物床养殖技术源于日本养猪业,目前已经在国内迅速发展,并应用于肉鸭养殖业该技术以其有效解决畜禽排泄物污染问题、降低养殖成本和提高肉品质等优势,得到了专家、学者和广大养殖户的认可生物床可为畜禽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改善畜禽胃肠道菌群平衡,有利于畜禽健康生长,并达到降低排放的目的,符合动物福利和循环农业的理念,该技术在科研工作者和养殖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从理论体系和实践操作上不断成熟完善提高肉类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是畜牧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抗生素被用作动物饲料添加剂抑制畜牧业疾病的爆发然而,随着世界范围内人们越来越关注耐药菌产生和耐药基因传递的问题(Mathur and Singh 2005; Salyers et al.,2004),欧盟在2006年1月1日起,禁止抗生素作为生长促进剂(AGP)在饲料中使用。

动物饲料禁止使用抗生素后,一个主要的结果就是家畜坏死性肠炎在禁止使用抗生素生长促进剂的国家里有增加的趋势,治疗剂量的抗生素使用量增加(Casewell et al.,2003; Van Immerseel et al.,2004),家禽产业受到了巨大的压力益生菌类饲料添加剂作为替代方案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它能够增强动物的天然防御机制,减少抗生素的大量使用肠道内的微生态系统对宿主健康起着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Tuohy et al.,2005)肠道内微生态平衡能够有效抑制致病菌的生长,产生对机体有益的代谢产物(如维生素、短链脂肪酸等),并通过激活免疫系统抑制肠道炎症大量的性状优异的益生菌株被用于调节禽肠道菌群并抑制致病菌在肠道内生长,特别是乳酸杆菌的应用研究研究主要针对菌种的体外筛选、粘附特性和抗微生物活性等(Patterson et al.,2003)研究显示,乳杆菌为主的益生菌制剂能够有效帮助Salmonella enteritidis感染后小鸡肠道健康的恢复,减少致死新孵化1天的小鸡接种肠致病菌后,口服乳杆菌,能够使致死率从60%降低到30%(Hofacre, et al.,2003)乳杆菌的使用减少了扁桃体和盲肠内S. enteritidis的数量(Higgins et al.,2007)。

乳杆菌L. johnsonii F19185对S. enteritidis也有相似的结果,同时对肠道中E. coli O78K80 和 Clostridium perfringens的生长也有显著的抑制(La et al.,2004)益生菌的使用,不仅减少了致病菌对家禽的感染,有效控制食物传播疾病的发生,同时其营养作用对家禽的生长性状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如增加屠体重,改善饲料转化率和肉质等总的来说,益生菌制剂加入饲料中或是饮水中都能起到生长促进剂的作用,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及酶活力,促进肠道健康(Timmerman et al.,2006)二) 技术发展趋势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中国畜牧业发展速度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生物安全、食品安全问题相对滞后,经历着不断严峻的市场挑战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对绿色食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这些趋势都为畜禽健康养殖模式的研究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益生菌作为饲料添加剂,在维持消化道菌落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消化、提高饲料利用率和繁殖能力、净化环境等方面都体现出较好效果,其无残留、无毒副作用、无抗药性、无污染的特点更是抗生素无法比拟的,是畜禽绿色健康养殖技术研究开发的一个很好的方向。

二、采用的技术原理、方案、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农业项目需阐明试验设计、试验材料、试验方法、试验对比数据等;)(一)技术原理1、日粮中添加益生菌类,能够增强动物的天然防御机制,减少抗生素的大量使用肠道内的微生态系统对宿主健康起着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Tuohy et al.,2005)肠道内微生态平衡能够有效抑制致病菌的生长,产生对机体有益的代谢产物(如维生素、短链脂肪酸等),并通过激活免疫系统抑制肠道炎症益生菌在动物营养方面的价值也很突出益生菌能够将饲料中的粗蛋白、纤维、脂肪酸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并产生大量对机体健康有利的代谢产物,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和营养价值,有效促进动物的生长性状和健康状况益生菌主要通过三种机制促进机体健康:1)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2)附着于肠道粘膜表面,与肠道粘膜一同保护机体免受病原体感染;3)通过与肠相关的免疫系统相互作用,调节免疫应答(Hooper and Gordon, 2001)2、鸭舍内铺设生物床,按一定配方将菌种、锯末、稻壳、秸秆等混合,形成有机垫料,在鸭舍里垫上有机垫料,排泄物被有机垫料里的微生物迅速降解,因此可以减少污染物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用过的垫料可以经过加工处理,成为果蔬、农作物的有机肥料,达到循环利用。

二)方案1、通过饲料中添加益生菌,同时采用生物床养殖肉鸭,形成微生态养殖模式,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氮、磷排放,解决传统肉鸭养殖模式对环境的污染问题2、系统地研究凝结芽孢杆菌、丁酸梭菌、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对樱桃谷鸭生长性能、屠体性状、肉质性状、血清胆固醇含量、淋巴细胞数和垫料中氮、磷含量的影响,为这4种益生菌在樱桃谷鸭养殖中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为肉鸭微生态养殖模式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三)技术路线设计微生态养殖肉鸭舍不同种类益生菌鸭舍建造添 加铺设生物床垫料肉鸭饲料饲养樱桃谷鸭研究益生菌对肉鸭饲养效果的影响建立肉鸭微生态养殖模式(四)研究方法1、试验设计选择初始重相近的健康樱桃谷鸭苗840只,随机分为 14组,包括1个空白对照组、1个抗生素对照组和12个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鸭),饲养时间42天22-42日龄期间,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抗生素组饲喂基础日粮和抗生素(阿莫西林8.6×10-5,克拉维酸钾 1.32×10-5),另外12个处理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和四种益生菌:A凝结芽孢杆菌,B丁酸梭菌,C屎肠球菌和D粪肠球菌,每种益生菌设置高、中、低3个添加剂量测定的指标如下:(1)测定各组鸭的生长性能,发病率,死亡率。

2)42日龄进行屠宰,测定屠体性能,心、肝、脾重量,肉质性状3)42日龄采血测定血清胆固醇含量、淋巴细胞数4)42日龄时对垫料取样,测定垫料中氮、磷含量2、试验材料(1)菌种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保藏的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丁酸梭菌( Clostridium butyricum),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粪肠球菌( Enterococcus faecalis)2)试验动物樱桃谷鸭3、试验方法(1)生长性能的测定在樱桃谷鸭22日龄和42日龄时分别称重,记为初始体重Wi和最终体重Wt,计算总增重TWG,日增重DWG,相对增重率RWG每日记录每组鸭的采食量,计算总饲料消耗(TFC),根据增重计算料肉比FCRTWG=Wt−WiDWG=( Wt−Wi)/tRWG=(Wt−Wi)×100%/WiFCR=TFC /TWGt=20从试验开始到结束,每日定时观察并记录鸭群的健康状况及临床变化,记录死亡鸭数并计算存活率2)屠体性能的测定樱桃谷鸭42日龄时,空腹12h后称取最终体重,根据各益生菌组总增重、日增重,选定益生菌最佳剂量组,分别从空白对照组,抗生素组,凝结芽孢杆菌中剂量组,丁酸梭菌高剂量组,屎肠球菌低剂量组和粪肠球菌高剂量组随机选取6只鸭子(3公3母)为屠宰试验样本,进行屠宰。

测定的指标有宰前活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胸肌重、腿肌重、腹脂重,并计算各项指标与宰前活重的百分比3)肉质的测定樱桃谷鸭42日龄时进行屠宰后,将每只鸭胸、腿肌剥离,除去表层脂肪和筋膜做肉样测定样本,在屠宰试验后的1小时和24小时对采集的胸肌和腿肌样本共进行两次肉色和pH值测定肉色的测定:屠宰后用色度仪测定胸肌和腿肌两种肉样,对于同一肉样,平行测定3次,其平均值作为该肉块的色值测后把肉样放入4℃冰箱24小时后再测定一次pH值的测定:用便携式pH计进行测定屠宰后取圆形肉样,将探头插入到肉样中,使pH计电极与肌肉组织充分接触,待pH计读数稳定后记录,每个肉样测定3次,取平均值作为该肉样的pH值然后把测定肉样放入4℃冰箱24小时后再测定一次滴水损失率的测定:屠宰后迅速取肉样30-40 g(W1),放于密封塑料袋中,使肉样不要与塑料袋壁接触,并用细线系好,迅速悬挂于4℃冰箱中,48 h后去塑料袋和丝线后用滤纸擦去肉样表面水分称量(W2)滴水损失率=(W1一W2)/W1×100%导电率的测定:屠宰后用导电率测定仪测定胸肌和腿肌两种肉样,对于同一肉样,平行测定3次,其平均值作为该肉块的色值测后把肉样放入4℃冰箱24小时后再测定一次。

4)鸭血胆固醇测定樱桃谷鸭42日龄时,每组选6只,无菌采血2ml/只,将血液分装于离心管中,室温静置30分钟,血液凝结后,3500rpm离心10min,取血清按CHOD-PAP试剂盒说明书的方法测定鸭血清胆固醇含量5)鸭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樱桃谷鸭42日龄时,每组选6只,无菌采血3ml/只,将血分装于含肝素钠的离心管中,以1:2加入羟乙基淀粉氯化钠注射液,混匀,静置30min左右,沉降红细胞;取上清,2000rpm离心20min;弃去上清,将细胞重悬于Hanks液中,另取一支新的无菌离心管预先加入等体积的淋巴细胞分离液,将重悬细胞加入其中,2000rpm离心20min,吸取淋巴细胞层到新的离心管,加入Hanks液洗涤两次,1200rpm离心10min,弃上清,RMPI1640 培养基(含10%小牛血清)悬浮沉淀,0.4%台盼蓝拒染,活细胞计数6)垫料氮、磷含量测定肉鸭出栏后,对垫料取样,取样深度5厘米,每组鸭栏内选20个点取样后混合均匀,每组样品总重量200克总氮测定方法GB/T6432-1994,总磷测定方法GB/T6437-20024、试验对比数据 (详细数据见技术分报告)三、项目解决的关键技术和技术的创新点(一)项目解决的关键技术1、 根据微生物发酵原理及肉鸭生活特性,设计了一种适宜肉鸭的微生态养殖模式,并制定了一套技术规程(详见技术分报告六)。

2、 研究了饲料中添加不同种类、剂量的益生菌(凝结芽孢杆菌,丁酸梭菌,屎肠球菌,粪肠球菌)对樱桃谷鸭饲养效果的影响,包括生长性能、抗病力、屠体性能、肉质性状、血清胆固醇含量、淋巴细胞数、垫料中氮、磷含量等指标(详见技术分报告一至五)通过分组试验,进行多项指标综合分析,发现这4种益生菌在改善肉鸭饲养效果、提高鸭肉品质、减少排放方面各有独特的优势,初步筛选出适宜于肉鸭养殖的具有较好经济效益的益生菌(凝结芽孢杆菌和粪肠球菌),并确定了其各自最佳添加剂量(凝结芽孢杆菌105 cfu/g和粪肠球菌107 cfu/g),且为下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二)技术的创新点1、饲料中添加益生菌,结合生物床养殖肉鸭,形成肉鸭微生态养殖模式,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氮、磷排放,解决传统肉鸭养殖模式对环境的污染问题2、本项目系统地研究了凝结芽孢杆菌、丁酸梭菌、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对樱桃谷鸭生长性能、屠宰性状、肉质性状、血清胆固醇含量、淋巴细胞数。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