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原文和译文 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 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1935 年 2 月 【译诗】 西风正壮烈地吹送, 大雁鸣霜、 晓月当空 晓月当空啊, 嗒 嗒的马蹄令人心碎, 军号声声沉郁低回 群山起伏长路漫漫恰似黑铁, 如今让我们重振旗鼓向前 重振旗鼓向前啊, 茫茫青山如大海, 夕阳光华 赤如血 【赏析】 据笔者所见,毛泽东这首忆秦娥娄山关是他所有诗作 中绝对第一流的作品,写景状物、抒发胸臆,堪当精品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诗人自 己对这首诗的解释(毛主席在 1962 年 5 月 9日读了郭沫若对这首诗的赏析后,将郭沫若的 内容全部删去, 并以郭沫若的口气在清样的四边空白处写了一段对这首诗的注释性文字) : “我对于娄山关这首词作过一番研究,初以为是写一天的,后来又觉得不对,是在写两 次的事,头一阕一次,第二阕一次,我曾在广州文艺座谈会上发表了意见,主张后者(写 两次的事) ,而否定前者(写一天) ,可是我错了这是作者告诉我的1935 年 1 月党的遵 义会议以后,红军第一次打娄山关,胜利了,企图经过川南,渡江北上,进入川西,直取成 都,击灭刘湘,在川西建立根据地。
但是事与愿违,遇到了川军的重重阻力红军由娄山 关一直向西,经过古蔺古宋诸县打到了川滇黔三省交界的一个地方,叫做鸡鸣三省,突然 遇到了云南军队的强大阻力, 无法前进 中央政治局开了一个会, 立即决定循原路反攻遵义, 出敌不意打回马枪,这是当年 2 月在接近娄山关几十华里的地点,清晨出发,还有月亮, 午后二、三时到达娄山关,一战攻克,消灭敌军一个师,这时已近黄昏了乘胜直追,夜 战遵义,又消灭敌军一个师此役共消灭敌军两个师,重占遵义词是后来追写的,那天 走了一百多华里, 指挥作战, 哪有时间去哼词呢?南方有好多个省, 冬天无雪, 或多年无雪, 而只下霜,长空有雁,晓月不甚寒,正像北方的深秋,云贵川诸省,就是这样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两句,据作者说,是在战争中积累了多年的景物观察,一到娄山关这种战争胜利 和自然景物的突然遇合,就造成了作者以为颇为成功的这两句话由此看来,我在广州座 谈会上所说的一段话, 竟是错了 解诗之难, 由此可见 这首诗慷慨悲烈、 雄沉壮阔, 从内到外描写了红军“风萧萧兮易水寒”般的铁血长征中征战娄山关的这一节情景 1934 年 10 月,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领导,党中央和红军被迫撤离中央根 据地, 开始了漫长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此诗所写的就是当年2月26日红军先锐重占娄山关后, 毛主席及中央领导机关跟进途中经过娄山关时的情景按前面所引毛主席所解释的情况: “词是后来追写的,”毛主席追忆了当时的风物及心情 此诗上半阕,一开始三个 字“西风烈”,悲声慷慨高亢,英雄落寞之情划破寒空,直上云天其中尤其这个“烈”字, 让人读来不禁泪雨磅沱, 犹如置身凛冽的西风之中耸然动容, 凭添悲壮 接着第二句, 凄婉悠长的景致出现了,音律前(第一句)急后(第二句)慢,在鲜明的对比中产生回肠荡 气之感长空浩大无涯,大雁哀凉清幽,“霜晨月”虽读上去是三字一顿,但这个画面可以 剖成三个字组成的意境, 一幅晓月寒霜图, 而在图中美丽的大雁也为这美丽晨景感动得如歌 如泣了就在这霜、晨、月(有意分开,让我们细细品一品这三个字本身的美)中,在肃 杀的西风及大雁的凄声中,在声、色、音的交融中,人物出场了 第四、五句,嗒嗒 的马蹄与呜咽的军号声远近唱和,起伏迭荡,在山间回环向前前面三行已层层铺开了这 样一个悲烈的风景,就在这霜华满地,残月当空的风景中,红军的长征壮怀激烈犹如易水 之寒 诗人仅用 “马蹄”“喇叭”代表红军, 又用 “碎”与 “咽”形容心境, 用字凝炼、 准确、 优美, 情景相得益彰。
整个上半阕一气读到此处不由得立马想到稼轩的水龙吟登建康赏 心亭 ,在断鸿声里,忧愁风雨中:“倩何人,换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稼轩这几行千 古绝唱在毛泽东的这首诗尤其上半阕得到了完美的应和,可堪英雄苍凉之气难分伯仲 而且毛主席自己的话也说明当时这种一代英雄苍凉之心境:“万里长征,千回百折,顺利少 于困难不知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过了岷山,豁然开朗,转化到了反面,柳暗花明又一 村了以下诸篇(指本篇以下十六令三首 、七律长征 、 念奴娇昆仑 、 清平乐六盘山等七首诗) ,反映了这一种心情 下半阕上来起始二句, 一破上片的凄厉悲壮,豪气再升,一笔宕开,并不写攻占娄山关激烈的战斗,而是指明即 便关山漫漫,长路艰险,但已定下从头做起因当时确立毛主席为最高军事统帅的遵义会议 已经于 1 月召开,在这次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结束了王明的错误路线,选举了毛主席为政治 局常委,并确立了他和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实际上确定了毛泽东在 党和红军中的领袖地位 正是在这样的当口, 诗人毛泽东在上半阕正视了红军的现实处境, 但在下半阕激抒自己一腔英雄豪气以及对获胜的信心所以这二句虽表面写实,却的确有 象征意义,诗人感到即便过去遭过一些失败,但可以“从头越”。
从头越”这三个字凝结了多 少内心的奋发突破之情真如铁”这个“铁”字用得极妙,让人有超现实之感 最后二 行让人有一种仿佛亲眼见到诗人伫立于娄山关之巅,遥望万里祖国壮丽江山之英姿他看 见了如海的青山,如血的夕阳,画卷之美正符合苍凉沉雄的大写意之境界,而这种大写意 之境界正是汉风众美之中一类 李白 忆秦娥 有 “西风残照, 汉家陵阙近人王国维在 人 间词话中评曰:“寥寥八字,遂关千年登临口而毛主席这最后二行博大苍茫之气与李 白有同气相呼应之感,同时毛主席这二行还更多一些英雄之气与壮丽之气 另外,“雄 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两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极为广泛当我们在生活与 工作中遇到挫折或困难时,我们情不自禁或下意识地说出这两句诗,以此来表达我们心中 强烈的感受,以及我们将暗自下定决心,树立必胜之决心,克服万重困难,以致于最后获 得成功它对于升华我们的精神起到了某种神奇般的效应,有某种神秘的符语般的力量 WORD 批量转批量转 PDF 工具工具-未注册未注册 注册码购买注册码购买 ::3049816538(注册后本文字 和以下内容消失 注册后本文字 和以下内容消失) 点击我获得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