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制剂分析,第三节 注射剂的分析技术,注射剂,药物与适宜的溶剂或分散介质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溶液、乳状液或混悬液,以及供临用前配置或稀释成溶液或混悬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二、常规检查,注射剂的分析技术,三、注射剂含量分析,,一、注射剂的分析步骤,,无菌粉末注射用浓溶液,注射剂,注射液、静脉输液,一、注射剂的分析步骤,外观性状鉴别试验和杂质检查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制剂通则规定进行注射剂的常规检查含量测定,外观性状,溶液型注射液:澄明混悬型注射液药物:粒度应控制在15µm以下,含15~20µm(间有个别20~50µm)者,不应超过10%,若有可见沉淀,振摇时应容易分散均匀;混悬型注射液不得用于静脉注射或椎管注射,外观性状,乳状液型注射液:稳定,不得有相分离现象,不得用于椎管注射静脉用乳状液型注射液:乳滴的粒度90%应在1µm以下,不得有大于5µm的乳滴,常规检查,装量,装量差异,可见异物,无菌,热原或细菌内毒素,,保证单剂量注射液的注射用量不少于标示量,本法适用于50ml及50ml以下的单剂量注射液的装量检查,控制各瓶间装量的一致性,以保证使用剂量的准确性适用于橡皮塞铝盖玻瓶装或安瓿装的注射用无菌粉末的装量差异检查,注射剂、眼用液体制剂中,在规定条件下目视可以观测到的不溶性物质,其粒径或长度通常大于50μm,照无菌检查法标准操作规范检查,应符合规定,静脉用注射剂,照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或热原检查法标准操作规范检查,应符合规定,二、常规检查,如何减少操作误差?,项目仪器用具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结果判定,怎样判断是否符合规定?,二、常规检查,项目仪器用具操作方法,二、常规检查,量入型量筒,(1)开启瓶盖时,擦净瓶外壁,轻弹瓶颈部使液体全部下落,小心开启(2)所用注射器及量具必须干净、干燥并定期检定(3)注射器应配上适宜号数的注射针头,其大小与临床使用情况相近为宜(4)检查油溶液或混悬液时,应放冷后检视,消除加热后量筒膨胀引起的误差,项目注意事项结果判定,每支注射液的装量均不得少于其标示装量(准确至标示装量的百分之一);如有少于其标示装量者,即判为不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二、常规检查,,项目仪器用具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结果判定,怎样判断是否符合规定?,与装量检查的区别是?,二、常规检查,如何减少操作误差?,项目仪器用具操作方法,凡规定检查含量均匀度的注射用无菌粉末,可不进行装量差异检查,二、常规检查,(1)开启安瓿装粉针时,应避免玻璃屑落入或溅失;开启橡皮塞铝盖玻璃瓶装粉针时,应先稍稍打开橡皮内塞使瓶内外的气压平衡,再盖紧后称重(2)用水、乙醇洗涤倾去内容物后的容器时,慎勿将瓶外编号的字迹擦掉,以免影响称量结果;并将空容器与原橡皮塞或安瓿颈部配对放于原固定位置(3)空容器的干燥,一般可于60~70℃加热1~2小时,也可在干燥器内干燥较长时间。
4)称量空容器时,应注意瓶身与瓶塞(或折断的瓶颈部分)的配对,项目注意事项结果判定,每1瓶(支)中的装量均未超出允许装量范围( 装量差异限度);或其装量差异均未超过表5-3规定者,均判为符合规定见表5-3,二、常规检查,凡规定检查含量均匀度的注射用无菌粉末,可不进行装量差异检查,常规检查,装量,装量差异,可见异物,无菌,热原或细菌内毒素,,保证单剂量注射液的注射用量不少于标示量,本法适用于50ml及50ml以下的单剂量注射液的装量检查,控制各瓶间装量的一致性,以保证使用剂量的准确性适用于橡皮塞铝盖玻瓶装或安瓿装的注射用无菌粉末的装量差异检查,注射剂、眼用液体制剂中,在规定条件下目视可以观测到的不溶性物质,其粒径或长度通常大于50μm,照无菌检查法标准操作规范检查,应符合规定静脉用注射剂,照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或热原检查法标准操作规范检查,应符合规定,二、常规检查,项目检查方法,(四)无菌检查法,(1)无菌检查(2)微生物限度检查,(五 )热原或细菌内毒素,(1)家兔法(2)鲎试剂法,(六)不溶性微粒检查,(1)电阻法(2)显微计数法,二、常规检查,(三)可见异物,结果判断:溶液型静脉用注射液、注射用浓溶液:20支(瓶)供试品中,均不得检出可见异物,如检出可见异物的供试品不超过1支(瓶),应另取20支(瓶)同法检查,均不得检出混悬型注射液:20支(瓶)供试品中,均不得检出金属屑、玻璃屑、色块、纤毛等明显可见异物,不溶性微粒每ml中结果判断:,(六)不溶性微粒,注射剂在制备时,为减少还原性药物被氧化,常加入抗氧剂;为调节溶液的pH,常加入适宜的酸、碱或缓冲溶液;为调节渗透压,常加入适当的盐等在测定时要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少或消除这些干扰。
本文介绍抗氧剂的干扰与排除,三、注射剂含量分析,(一)抗氧剂的干扰与排除(二)分析方法及计算(三)含量测定实例,注射剂中常见的辅料有哪些?,基本的含量测定方法有哪些?,本文主要介绍抗氧剂的干扰与排除,三、注射剂含量分析,(一)抗氧剂的干扰与排除,常用的抗氧剂有哪些?,亚硫酸钠焦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硫代硫酸钠、维生素C,干扰哪些测定?,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对氧化还原滴定法和亚硝酸钠滴定法产生干扰抗氧剂消耗滴定液,导致含量测定的结果偏高,排除抗氧剂干扰的方法如下,,1.加入掩蔽剂消除干扰测定时常需加入丙酮或甲醛使其与抗氧剂发生加成反应而排除干扰,例如:维生素C注射液含量测定时,加入丙酮作为掩蔽剂,防止亚硫酸氢钠对碘量法的干扰,(一)抗氧剂的干扰与排除,,2.加入强酸使抗氧剂分解 测定时常需加入丙酮或甲醛使其与抗氧剂发生加成反应而排除干扰,例如:采用亚硝酸钠法测定盐酸普鲁卡因胺注射液含量时,由于亚硝酸钠是弱氧化剂,注射液中的抗氧剂亚硫酸氢钠或焦亚硫酸钠可消耗亚硝酸钠滴定液,使测定结果偏高测定时加入盐酸,迅速煮沸,并立即冷至室温,再依法测定可排除干扰,(一)抗氧剂的干扰与排除,注射剂含量测定最常用的方法与片剂相同,有滴定分析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计算公式如下:1.滴定分析法(直接滴定法)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吸收系数法),(二)分析方法及计算,各符号的含义是什么?,,,测定维生素C注射液含量(1)操作步骤:精密量取本品2ml,加水15ml与丙酮2ml,摇匀,放置5分钟,加稀醋酸4ml与淀粉指示液1ml,用碘滴定液(0.050 65mol/L)滴定,至溶液显蓝色并持续30秒钟不褪(2)计算公式:消耗碘滴定液(0.050 65mol/L)22.11ml;每1ml碘滴定液(0.05mol/L)相当于8.806mg的C6H8O6;标示量为5ml∶0.5g,(三)含量测定实例,《中国药典》2010年版2010年版二部规定本品含维生素C(C6H8O6)应为标示量的93.0%~107.0%通过计算判断本品是否符合规定,,注射剂的分析,,精密量取本品适量(约相当于吡罗昔康0.2g),置分液漏斗中,加1mol/L盐酸溶液约2ml使呈酸性,加三氯甲烷振摇提取4次,第一次75ml,以后每次各25ml,合并三氯甲烷液,用水洗涤2次,每次2ml,弃去洗液,三氯甲烷液置水浴上蒸干,在105℃干燥3小时,加冰醋酸30ml使溶解,加结晶紫指示液1滴,用高氯酸滴定液(0.1mol/L)滴定至溶液显蓝色,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
每1ml高氯酸滴定液(0.1mol/L)相当于33.14mg的吡罗昔康(C15H13N3O4S·HCl)含吡罗昔康应为标示量的93.0%~107.0%,二、注射剂的分析,(三)含量测定2.实例,采用非水溶液滴定法,吡罗昔康注射液中溶剂水对滴定有干扰,因吡罗昔康易溶于三氯甲烷,在水中几乎不溶,且对热比较稳定,故采取先提取再蒸干后采用和原料药相同的方法测定,,点滴积累,注射剂中抗氧剂干扰氧化还原滴定,可用加入掩蔽剂或强酸下加热的方法排除,注射剂的常规检查有装量、装量差异、可见异物、不溶性微粒、无菌和热原等,1.,2.,目标检测,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1.制剂含量的表示方法是( )A.以每1g样品中所含有纯药品的量(g)表示 B.以每1个最小单位样品中所含有纯药品的量(g)表示 C.以实际测定的量表示 D.以每lml样品中所含有纯药品的量(g)表示E.以含量占标示量的百分比表示,目标检测,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2.下列含量测定方法中,糖类辅料对其产生干扰的是( )A.配位滴定法 B.酸碱滴定法 C.非水溶液滴定法 D.氧化还原滴定法 E.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3.下列常规检查项目中,不属于片剂检查的是( )A.重量差异 B.崩解时限 C.溶出度 D.微生物限度 E.热原,目标检测,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4.硬脂酸镁对以下哪种分析方法产生干扰( )A.酸碱滴定法 B.配位滴定法 C.高效液相色谱法 D.银量法 E.电位滴定法5.欲排除注射液中的亚硫酸钠、焦亚硫酸钠等抗氧剂的干扰,常用的掩蔽有( )A.甲醛和丙酮 B.甲醇和乙醇 C.乙醇和甲醛 D.甲醛和三氯甲烷 E.丙酮和甲醇,目标检测,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6.硬脂酸镁除对配位滴定法产生干扰外,在下列含量测定方法中,还可以产生干扰的是( )A.酸碱滴定法 B.紫外分光光度法 C.高效液相色谱法 D.非水溶液滴定法 E.电位滴定法7.配制10%硫酸镁注射液,其含量应为标示量的95.0%~105.0%。
下列含量符合规定的是( )A.8.5% B.9.4% C.9.6% D10.6% E.11.0%,目标检测,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8.片剂检查中规定凡进行哪项检查后,不再进行崩解时限的检查( )A.重量差异 B.装量差异 C.溶出度 D.含量均匀度 E.微生物限度9.崩解时限检查采用的装置是( )A.升降式崩解仪 B.平行式崩解仪 C.转动式崩解仪 D.搅拌式崩解仪 E.旋涡式崩解仪,目标检测,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10.溶出度测定时,溶出介质温度一般应保持在多少℃( )A.37±0.1 B.37±0.2 C.37±0.5 D.37±1.0 E.37±1.511.《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凡检查含量均匀度的制剂可不进行( )A.崩解时限检查 B.溶出度检查 C.重量差异检查 D.粒度检查 E.脆碎度检查,目标检测,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12.片剂的含量均匀度检查中,可判定为供试品符合规定的指标( )A.A +1.80S>15.0 B.A+1.80S≤15.0 C.A+S>15.0 D.A+S<15.0 E.A+1.45S>15.013.对固体制剂进行含量均匀度的检查是为了( )A.避免辅料的干扰 B.避免制剂工艺的干扰 C.增加含量测定的可信度 D.控制重量差异 E.控制小剂量或单剂量固体制剂中含药量的均匀度,目标检测,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14.可见异物是指存在于注射剂、眼用液体制剂中,在规定条件下目视可以观测到的不溶性物质,其粒径或长度通常大于( )A.70μm B.60μm C.50μm D.40μm E.30μm,目标检测,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15.《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标示装量50ml以下的注射液每支的装量限度为( )A.不少于标示装量的93% B.均不得少于其标示装量 C.不少于标示装量的97% D.不超出标示装量的±20% E.不超出平均装量的±15%,目标检测,二、 配伍选择题(B型题)[16~20]A.崩解时限 B.装量差异 C.装量 D.溶出度 E.含量均匀度16.注射用无菌粉末的常规检查( ) 17.大多数片剂的常规检查( ) 18.注射液的常规检查 ( )19.规格小于25mg的片剂需检查 ( )20.难溶性药物的片剂需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