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桔****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94MB
约37页
文档ID:404679059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_第1页
1/37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1第一课时 物质的分类 1其次课时 物质的转化 9其次节 离子反响 14第一课时 电解质的电离 14其次课时 离子反响 18第三节 氧化复原反响 23第一课时 氧化复原反响 23其次课时 氧化剂和复原剂 27重点难点突破 32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第一课时 物质的分类学问点一同素异形体同一种元素可形成不同单质,这些单质互称为这种元素的同素异形体1)产生同素异形体的缘由①组成分子的原子数目和成键方式不同,如氧气(O )和臭氧(O )2 3②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2)争论对象①同素异形体是指单质,不是指化合物②互为同素异形体的不同单质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构成它们的原子的核电荷数一样3)同素异形体的“同”“异”的含义①“同”——指元素一样;②“异”——指形成单质不同,构造不同,性质有差异4)同素异形体的“构造打算性质”①同素异形体的构造不同,性质存在差异②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有的相像,有的相差较大典例 1】 早晨,松树林中的空气特别清爽,是由于有极少量的氧气变成了臭氧,反响的方程式为 3O2放电2O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3A.这是一个化合反响 B.由氧元素构成的物质是纯洁物 C.产生的臭氧与氧气是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D.这个反响属于物理变化[思路启迪] 解答该题时确定要留意以下关键点:(1)同素异形体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有的相像,有的相差较大,同素异形体间的转化是化学变化。

2)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洁物中的单质,也可能是同素异形体组成的混合物[解析] 氧气与臭氧的转化只有一种反响物,所以不属于化合反响,A 项错误;由氧元素可形成 O 、O 两种单质,当 O 与 O 混合时不属于纯洁物,B 项错误;2 3 2 3O 、O 均为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C 项正确;O 与 O属于不同物质,所以该过程2 3 2 3为化学变化,D 项错误[答案] C规律总结对同素异形体概念的理解(1) 组成元素:只含有一种元素2) 物质类别:互为同素异形体的只能是单质3) 性质关系: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物理性质有差异,但化学性质相像4)相互转化: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5)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既有单质参与,又有单质生成,但没有涉及化合价的变化学问点二物质的分类1. 穿插分类法:对物质依据不同标准进展分类如:2. 树状分类法:对同类事物依据某种属性进展再分类如:物质的分类(依据组成和性质)【典例 2】 以下关于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选项碱酸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A纯碱盐酸烧碱氧化钠二氧化碳B烧碱硫酸食盐氧化镁一氧化碳C苛性钾醋酸食盐氧化铝二氧化硫D苛性钠硫酸纯碱氧化钠二氧化硫[思路启迪] 解答分类题型时确定要准确理解概念中的关键点: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只有 H+的化合物;碱:电离出的阴离子只有OH-的化合物;盐:由金属阳离子(或 NH+)与酸根组成的化合物;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4元素。

酸性氧化物:能够与碱反响生成盐和水碱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响生成盐和水[解析] A 中纯碱是碳酸钠,不是碱而属于盐;B 中一氧化碳不是酸性氧化物是不成盐氧化物;C 中氧化铝不是碱性氧化物而是两性氧化物;D 中各物质所属类别正确[答案] D 规律总结(1) 氧化物按组成元素可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从性质上可分为酸性氧化物(如CO 、SO 等)、碱性氧化物(如 CaO、MgO 等)、两性氧化物(如 Al O )、2 2 2 3不成盐氧化物(如 CO、NO 等)金属氧化物不愿定都是碱性氧化物,如Al O 是两2 3性氧化物,而 Mn O 属于酸性氧化物2 7(2) 酸性氧化物可能是非金属氧化物(如CO ),也可能是金属氧化物(如 Mn O )2 2 7非金属氧化物不愿定就是酸性氧化物(如 CO、NO 等)3) 碱性氧化物确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愿定是碱性氧化物 (如Na O 、Mn O 等)2 2 2 7学问点三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1) 概念:由一种或几种物质(称分散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称分散剂)中形成的混合体系2) 组成(3) 分类①标准: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分类:溶液、胶体和浊液,如图:②标准:分散质或分散剂的状态。

分类:9 种分散系,如图:举例:烟属于固气分散系;雾属于液气分散系;悬浊液属于固液分散系2.几种液体分散系的比较3. 区分胶体和溶液的方法(1) 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 10-9~10-7 为胶体,小于 10-9 m 的分散系为溶液m 之间的分散系称(2) 依据丁达尔效应区分,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而溶液无丁达尔效应以下几个方面不能用来区分胶体和溶液:①是否均一、透亮,由于胶体和溶液通常都是均一、透亮的分散系②是否通过滤纸,由于胶体和溶液的分散质粒子都很小,其分散质均能通过滤纸典例 3】 以下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 )A. FeCl3溶液、Fe(OH)3胶体与 Fe(OH)3沉淀的本质区分是有没有丁达尔效应B. 依据分散系的稳定性大小将混合物分为胶体、溶液和浊液C.依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D.胶体、分散系、混合物概念间的附属关系可用以以下图表示[思路启迪] 解答该题的关键点是清楚几种不同分散系的本质区分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不同[解析] 胶体和溶液、浊液的本质区分在于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不同,A 项错误;分散系分为胶体、溶液和浊液的依据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不同, B、C 项错误;从物质分类角度看,D 项正确。

[答案] D 规律总结(1) 分散系是混合物,纯洁物不行能是分散系2) 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分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而不是有无丁达尔效应,但丁达尔效应可用来鉴别胶体学问点四胶体的制备、性质及应用1.Fe(OH)3胶体的制备(1) 试验操作(2) 试验现象:烧杯中液体呈红褐色△(3) 化学方程式:FeCl +3H O=====Fe(OH) (胶体)+3HCl3 2 3(4) 留意事项①用蒸馏水而不能用自来水;②用饱和 FeCl3溶液不能用稀溶液;③蒸馏水要加热至沸腾2.性质(1) 丁达尔效应①现象: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可以看到光亮的“通路”②形成缘由:胶体粒子对光线的散射作用③应用:鉴别溶液与胶体2) 胶体的分散质能透过滤纸的孔隙3) 布朗运动:胶体粒子在作不停地、无规章地运动4)介稳性①缘由 a.胶体粒子吸附电性一样的电荷,电荷相互排斥,而不易聚沉b.胶体粒子做布朗运动②应用:制涂料、颜料、墨水、洗涤剂、喷雾剂等5)聚沉①概念:胶体粒子聚拢成为较大的颗粒形成沉淀,从分散剂里析出的过程ì加电解质溶液②方法í加带相反电荷胶粒的胶体î加热或搅拌③应用:静电除尘、石膏点豆腐、明矾净水等。

6)电泳现象①概念:由于胶体粒子带有电荷,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作定向移动②试验现象:Fe(OH)3胶体粒子带正电荷,在电流作用下,向阴极移动,因此阴极四周的颜色变深,阳极四周的颜色变浅3.胶体的应用(1) 农业生产方面:土壤保肥2) 医疗卫生方面:血液透析;特制的胶体还能黏合伤口,有效止血3)日常生活方面:制豆腐、豆浆、牛奶、粥;明矾净水4) 自然地理方面:江河入海口处形成三角洲5) 工业生产方面:制有色玻璃,冶金工业利用电泳原理选矿、进展电泳电镀;电泳除尘6) 科技领域:纳米材料与胶体粒子的大小相近,可用胶体的制备方法来制备纳米材料典例 4】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用Fe(OH)3胶体作电泳试验,阴极四周颜色变深,说明Fe(OH)3胶体带正电荷B. 将饱和 FeCl3溶液直接加热至沸腾可制得 Fe(OH) 胶体3C. 用滤纸可以分别胶体和悬浊液 D.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区分为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思路启迪]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胶体的概念,把握胶体的本质、性质及分别方法;Fe(OH)3胶体的制备过程中应特别留意:FeCl3饱和溶液的参与要在水沸腾之后,并且要逐滴参与而不是倒入。

[解析] A 项,胶体不带电,错误;B 项,Fe(OH)3胶体制备过程是向沸水中逐滴参与饱和 FeCl3溶液并加热至消灭红褐色液体,错误;C 项正确;D 项,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区分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不同[答案] C 规律总结(1) 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快速鉴别溶液与胶体,但胶体区分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直径介于 1~100 nm 之间,而不是丁达尔效应2) 三种分散系中溶液和胶体均能透过滤纸3) 胶体不带电,胶体中的胶体粒子能够吸附体系中的带电粒子而使胶体粒子带电荷,但整个分散系仍是电中性的淀粉胶体的胶体粒子不带电荷其次课时 物质的转化学问点一酸、碱、盐的性质1.金属的化学通性2. 氧化物的通性3. 酸的通性4. 碱的通性5. 盐的通性【典例 1】 从 H、O、S、K 四种元素中选择适宜的元素,组成属于表中第一栏类型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在表中相应的空格内(只要求举一例)类型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含氧酸碱含氧酸盐化学式用上表中所填的物质写出符合要求的化学方程式:(1)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 2)酸性氧化物+足量的碱: 3)碱性氧化物+足量的酸: [思路启迪] 书写有关化学反响时留意题给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酸、碱、盐的通性,对有关反响产物进展推断,解题时留意化合价、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解析] 由题给 4 种元素形成的氧化物有 H O、H O 、SO 、SO 、K O、K O (过2 2 2 3 2 2 2 2氧化物不属于碱性氧化物)等,其中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有 SO 、SO ;属于碱性氧3 2化物的有 K O;形成的含氧酸有 H SO 、H SO ;形成的碱有。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