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语文素养训练序列中年段阅读训练要求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边读边想象,入境体悟,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学会默读,不出声,默读一般读物不少于200字/分钟;初步学会边读边思,能在老师指导下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重点内容、课题、主旨、关键词句表达效果等)﹡2. 初步掌握阅读文章的一般规律:在老师指导下,学会由整体——局部——整体进行阅读,学会用相应的方法划分意义段,能理清文章、段落的条理,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3. 在老师指导下学习归纳文章内容的方法:在读懂每句话意思的基础上读懂每个自然段意思;在读懂每个自然段意思的基础上了解课文内容;根据课文特点,学习用抓中心句、过渡句、扩题、合并段意等方法归纳文章主要内容;学习用比较简洁的语言归纳文章主要内容;学习用课文及自己的语言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4. 学习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如某个字词的作用,某些句段在表达上的作用等),进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感受、见解﹡5. 初步学会审题在老师指导下能读懂题目要求,明确问题指向及答题要点并有针对性地回答;阅读文章,能围绕问题整体阅读、深入思考,多方面、多角度从文章中寻找信息,进行整理,准确、全面地解答问题。
﹡6. 阅读中,能借助字典、词典理解生词的意义,学习根据语境从字典中选择合适的意思;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词句的意思;准确辨析形近字、同音字的意义,根据词语、句子情境选择正确的汉字;结合课文学习分类积累成语、名言、俗语、古诗等﹡7.深化对句子的认识:学习缩句,学会抓句子主干;学习扩句,尝试把句子写具体生动;结合课文学习认识陈述句、反问句、疑问句、设问句这些基本句式,并了解主要特点; 结合课文学习继续认识了解比喻,大致知道比喻的特点并能学习写较为形象、具体的比喻句;初步认识拟人、夸张这两种修辞手法;尝试修改一些常见病句(成分残缺、用词不当、词语搭配不当、重复多余、前后矛盾等);模仿文本典范的句式、句段写话﹡8.认识总分、并列、承接等构段方式,并模仿练习写段,重点学习围绕中心意思把段落写具体、写生动﹡9. 结合课文学习,初步了解不同文体的特征:初步了解叙事文章的特点,学会找事情起因、经过、结果;初步了解写人、状物文章的特点,知道这类文章往往从人物、事物的不同方面写其一个或几个特点;初步认识说明文,了解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最基本的说明方法,初步了解其作用;初步认识并了解寓言这类文体的特点(故事——道理),了解寓言学习的基本方法,尝试进行课外阅读;初步认识剧本,大致了解独幕剧的基本特点及学习方法,能从人物言行、旁白、背景介绍等中了解故事发展,体会人物形象;结合课文学习,初步认识借物喻人、侧面衬托、对比衬托等写作手法,初步体会其表达效果。
﹡10.认识一些简单的关联词语(并列、递进、转折、因果等),了解其作用并能比较恰当地选择运用;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分号的一般用法,并能在自己的写话、习作中正确运用﹡11.在课内外阅读中,自觉积累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并在自己的语言表达中积极运用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12.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四个主要内容:每一单元的素养培养目标每一课的内容简析、语言特色及相对应的发展目标落实某一发展目标的教学设计或建议与发展目标相匹配的作业设计第一单元素养培养目标 1、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分别用文字带领学生去歌唱生活、观察生活、品味生活、创造生活2、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3、让学生体会到今天生活的幸福,知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同时我们每个人都要努力奋斗,去创造美好的明天 1、让我们荡起双桨 内容简析 《让我们荡起双桨》是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著名词作家乔羽先生创作的一首诗歌。
它描绘了一群少先队员课余时间荡舟北海、尽情欢乐的动人的场面 引导孩子通过声情并茂地诵读课文,想象北海公园绿树 红花、碧水清波迷人景色,感受少先队员们泛舟碧波的愉快心情在真切感受少先队员 “幸福生活”基础上,培养孩子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 语言特色 1、诗歌语言形式优美,音律和谐课文三个小节,每一小节结构相似,后两句相同,这在歌词上叫副歌,在诗歌写法上称为反复三个小节如此反复,产生了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效果,把诗歌的意境一层一层推进,让思想感情得到了升华2、文中出现借代的手法:用“红领巾”借代少先队员,这是三年级学生初次接触到的表现手法发展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能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初步了解掌握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 2、学习诗歌语言,品味形式之美,想象优美意境 教学建议1.朗读训练:读出画面2.练笔:这篇文章放在一个单元之首,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关注因此,在学习课文时,除了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想象诗歌中的美好生活之外,还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活生生的美好生活然后设计一个练笔: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是______________ 3.课后开展一个语文实践活动:唱一唱这首歌。
画一画美好的新生活看一看电影《祖国花朵》作业设计一、填空1.“红领巾迎着太阳”一句中的“红领巾”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一句中的“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式仿写例: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地歌唱天上的星星望着我们,______________ 三、记录生活写一段描写我们课外生活的话,试着用上“欢乐、伙伴、愉快、尽情”等课文中的词语,相信你一定会写得很精彩2、学会查“无字词典” 内容简析 1.题目吸引人什么是“无字词典”?如何查“无字词典”?本文正是让读者带着这样的好奇心走进课文,随着聪聪和爸爸一起去感受生活、触摸生活的2.聪聪和爸爸关于“骄阳似火”和“惊涛拍岸”的对话,实质上介绍了两种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具体方法:一种是先提出词语(骄阳似火),后在生活中找出解释;一种是先感受生活中的现象(惊涛拍岸),再与词语对照读懂对话的内容不难,但教学的着力点,不能仅满足于此,更得小结出方法,后引出结论:学习语文,不仅要从书本中学(有字词典),而且要从生活实践中(无字词典)学3.本文在“生活”主题单元中,就是“观察生活”。
语言特色1、全文采用先叙述具体事实,后引出结论,揭示题旨的方法,思路清晰,层次分明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来理解“骄阳似火”、“惊涛拍岸”的意思,认识“无字词典”的重要性3、运用了“不仅……还……”这一句式 发展目标 1、知道提示语在前,用冒号引出说话内容提示语在后,不用冒号,而用句号引用语要用引号,要突出的词语也可以用引号在引号里再用引号时用单引号2、能将反问句换个说法3、能用“不仅……还……”这一句式造句4、用“骄阳似火”一词,描写夏日天气的炎热 教学设计举隅1、自由读课文,思考: 对“骄阳似火”这个词语,聪聪是怎样理解的?爸爸是怎样理解的?请用“﹏﹏﹏”画出来 2、指名读一读画出的句子,体会他们的理解有什么不同? (1)聪聪是背词典上的解释 (2)爸爸是结合身边的事物来解释 3、讨论: (1)爸爸笑了笑是表示满意吗?(不满意因为聪聪背的是词典上的解释 (2)那最好的解释是什么呢?找出文中的语句烈日当空,连树上的叶子都晒焉了) a、“晒焉”是什么意思?(本来翘着的叶子被太阳晒得低下头来) b、从“晒焉”看出什么?(骄阳似火) 出示:夏日炎炎,知了在树上的鸣叫声,感受“骄阳似火”的生活意思。
板书:骄阳似火——烈日当空 树叶晒焉 (3)谁能将爸爸的一个反问句换个说法?(这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为什么用反问句呢?(表达一种肯定的语气,语气更加强烈 (4)爸爸的解释与聪聪的解释有什么区别?(聪聪的解释来自于词典,爸爸的解释来自生活;爸爸的解释比聪聪的解释更具体、更直接 (5)你们也能像爸爸这样用身边的一些现象来解释“骄阳似火”吗?出示句式:你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这不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吗?(6)小结:看来,你们已经学会查“无字词典”了,学会查“无字词典”真有意思! 设计意图: 立足文本,关注语言,强化体验,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全方位地、立体化地理解感悟语言教学中,先让学生动手画、动嘴读、用心悟,引导学生体会爸爸解释“骄阳似火”的方法不止于此,还对文本进行进一步挖掘,利用填空的形式,引导学生与生活体验相联系,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外化为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掌握方法,巩固知识,训练能力如此教学是富有张力的,不仅能给予学生整体的双基训练,还能较好地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融合,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作业设计读写练习“我知道,就是强烈的太阳光像火那样热聪聪像背书似的说爸爸笑了笑说:“你这是背词典上的解释你看,烈日当空,连树上的叶子都晒蔫了,这不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吗?”聪聪和爸爸来到大海边,只见海面上滚滚的波涛不断涌来,撞击在岸边的岩石上,发出了山崩地裂的声音爸爸说 我想起来了 惊涛拍浪 这个词语 你看眼前这情景像不像“太像了!太像了!”聪聪高兴得嚷起来爸爸意味深长地对聪聪说:“看来要想真正理解一个词语的意思,________要学会查有字的词典,_________学会查身边的‘无字词典’哪!”1、给划“_______”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2、在文中的两条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可以使文章读通顺3、把“你看,烈日当空,连树上的叶子都晒蔫了,这不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吗?”改为陈述句 4、读读课文,“无字词典”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爸爸说的话意思是,我们学习语文要向______ 和_______ 两个方面学习5、用“骄阳似火”一词,描写夏日天气的炎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篇文章,你对学习语文有什么想法,写几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