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5古诗二首》教学反思

雨水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11.15KB
约6页
文档ID:150218221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5古诗二首》教学反思_第1页
1/6

15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 (一) 诗,同学们从小就会接触到同学们会背很多古诗因此,对于 古诗,同学们会比较感兴趣 一、激趣导入,激发兴趣 想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就要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 在导入 本课学习时,我出示了一组西湖美景的图片,那美丽的风景,靓丽的 颜色很快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他们纷纷点评西湖美丽的景色,气 氛非常热烈趁着这个机会,我赶紧导入了本课的学习这样同学们 带着饱满的情绪,用高昂的热情投入到这节课的教学中 二、运用读来解决问题 在语文教育中,阅读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注重对同学们读的 引导 我让大家用多种方式读, 在读的过程中对生字和诗句加以指导 首先,我对生字的读法和写法加以指导,提醒他们解决生字词 三、通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来把握诗句的内容 对于诗句意思的理解,只要能解决重点词语就可以了因此,我 注重对诗句重点词语的理解 在解决了重点词语的意思后, 我让学生 自主学习,自己理解诗句的意思 四、激发想象 在语文教学中,想象占有很重要的地方通过想象,我们会获得 更好的体验在这首诗的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让学生读诗句,又运用 西湖美景的图片,引导学生的想象,让他们仿佛身在其中,产生美的 感受。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 在拓展延伸的环节中, 我对让同学们搜 集荷花的诗句这一环节的把握不够,指导不够,让作业流为形式,没 有真正起到课内向课外延伸的作用 诗的魅力在于它的言简意赅,意境深远杜甫的绝句是一首 脍炙人口的写景小诗整首诗虽只有28 个字,但字里行间却洋溢着 韵味无穷的美以下是我的教学反思: 一、知诗人,解题意 对于唐代的诗人, 同学们首先会想到李白,然后是杜甫在引入 本课的学习时,我先从李白引入,然后介绍杜甫,这样让同学们同时 对两位伟大的诗人加深了印象 二、引导阅读 诗歌的朗读是需要划分节奏的由于这首诗中没有难懂的词语, 所以在这首诗的教学过程中, 我先引导学生划分诗句的节奏,让同学 们依据节奏朗读,读出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味, 给同学们增加美的感受 三、创设情境 运用诗句所提供的画面,引导同学们想象,从而创设情境,让同 学们在情境中感悟诗句, 从而达到对诗句的理解 这种方法生动形象, 很受同学们的欢迎 四、拓展视野 绝句不是诗的名字,因此绝句有很多通过设置这个版块,让同 学们对古诗有一个新的了解 不足之处在于, 我在课堂教学中, 没有对同学们进行当堂背诵训 练,让孩子们课下背诵,这样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负担。

(二) 本文有两首古诗 一首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 方 ,另一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 诗人杨万里于六月的一天早晨在西湖旁的净慈寺送友人林子方时所 写作者没有写离愁别绪, 而是通过对西湖景色的极度赞美,婉转地 表达对友人的眷恋绝句以轻快的笔调描绘了浣花溪秀丽的景色 与幽雅的环境,表达了诗人重归草堂、暂留蜀地的喜悦,同时也表达 了他对重游故地的向往和盼望回乡的心情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 引导学生先弄懂古诗中的字词之意,并以课件辅助理解,如, “毕竟”之意为“到底” , “四时”之意为“四季” , “接天”之意为“与 蓝天相接”, “无穷碧”之意为“异常碧绿” , “映日”之意为“在朝阳 映照下”, “别样红”之意为“特别红艳” 接着利用课件分别出示诗 句的第一、二行和诗句的第三、四行,引导学生在理解诗句之意的基 础上,想象诗句所描写的画面, 并配以图片让学生对画面具有更直观 的印象 2.让学生小组讨论读出古诗的停顿,并用左斜线标出,接着让学 生诵读古诗,后来我大胆范读、引读,采用了男女生分句读等,最后 还设计了看图吟诵古诗, 总之朗读教学特色鲜明。

我觉得填空读也特 别好,二年级的孩子特别小,采用各种读给出理解的支架,既理解了 古诗的意境,也练习了朗读感受能力对古诗的范读,既为学生树立 了读诗的榜样,还起到示范作用,把古诗的韵味诵读出来,才是学古 诗的境界所在通过一段诵读视频,我给予学生一种引导,从而激发 学生强烈的诵读愿望 学生随着视频中的节奏或抑扬顿挫,或击掌为 节拍, 读出了诗句的意韵生动, 凝练含蓄,更读出了诗句的独特韵味 也践行了一上课告诉学生的“诵韵味”的学习古诗的方法 二、成功之处 本节课我认为成功之处是:1.上课时,给学生展示大量的图片, 让 学生有直观的感受,帮助学生克服难点,引导学生自主学生字,根据 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发学生体验、感受、联想和想象,从而拉近古代 和现代的距离,赋予古诗文以新的生命力,如鱼之江海中,自有无穷 乐趣,而后发现情致理趣所在2.在教学古诗时,更要把古诗作为我 们生活中的一个载体,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来认识古诗让师生真正走 进古诗,走进诗人的心路旅程,去感悟,去发现而且通过反思我再 次震撼在“学生无尽的创造潜能”和“强烈的探究意识”之中他们 是一个个独具慧眼的探究者,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独特丰满”的 哈姆莱特呀! 三、不足之处 我也感觉有些欠缺: 在认真听学生回答, 及时作出反应这方面还 很欠缺,对学生的倾听还不够; 粉笔字也需要再花时间、 精力去苦练; 对学生的学情了解的还不够; 教学时间还应掌握好, 合理分配教学时 间;语言的力度不够,渲染的气氛不到位,没有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投 入到课文中,削弱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抓住诗眼,挖掘诗 意。

图文结合,再现景物美;指导朗读,体会意境美课堂上教学以 学生为主体,及时调整教案,真正做到以学定教 (三) 杜甫的绝句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写景小诗这首诗描写的是公 元 759 年春末夏初成都浣花溪旁杜甫草堂前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 作者难以抑制的喜悦之情整首诗虽只有28 个字,但字里行间却洋 溢着韵味无穷的美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首是南宋诗人杨万里 的组诗作品 这两首诗通过描写六月西湖的美丽景色,曲折地表达对 友人林子方的眷恋之情 具体描绘这使他为之倾倒与动情的特异风光, 着力表现在一片无穷无尽的碧绿之中那红得别样、娇艳迷人的荷花, 将六月西湖那迥异于平时的绮丽景色,写得十分传神 诗的后两句是 互文,文义上交错互见,使诗句既意韵生动,又凝练含蓄 一、教学效果:在教学中,通过情境画面的方式,用多媒体课件 展示西湖的美景让学生对西湖的美景有了初步的感知通过视频,让 学生对净慈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通过展示层层叠叠的荷叶连绵到天 边,在阳光的照耀下荷花显得格外娇艳的图片,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是 如何描写“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的美妙之处整堂课, 引导学生从景入手, 从字词的理解以及再现诗的画面入手,让学生真 正走进古诗,走进诗人,去感悟,去发现。

安排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 究,理解了“毕竟”“四时”“映日” “无穷碧”“别样红”等关键词, 学生也能较完整地说出这首诗所描绘的情景重点抓住西湖特有景物 “莲叶”和“荷花”, 写出了它们一望无际和亭亭直立的形态,赋予 了它们“无穷碧”和“别样红”的色彩,红绿相映,荷日生辉,写足 了西湖的美景 二、成功之处:“两个一行”“黄鹂白鹭”“鸣翠柳 上青天” 在第三、四句中,“窗门”“ 西岭东吴”“千秋雪 万里船”让学生在读中悟出相对词语中的关系 课后的 “背一背” 中相对的词语,进一步让学生理解相对词语之间的关系优秀的古诗, 语言凝炼含蓄,意境深邃悠远,讲究平仄,讲究格律、押韵、对仗, 显示着无限的魅力,是陶冶学生情感,增强语言文字修养,提高审美 鉴赏能力的好教材我爱读古诗,也鼓励学生多读古诗,但是一直不 知如何去教古诗尤其是讲公开课时,遇到古诗教学,总是尽量避让, 不敢选择古诗 这一次接受教研中心的视导, 我勇敢地向自己发起挑 战,准备了古诗绝句的教学 三、不足之处:绝句教学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对诗人写诗时 的观察顺序(由近及远又由远及近) ,没有来得及引导学生了解 四、改进措施:今后在教学中,要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时间,有效 合理安排每个教学环节,关注后进生,每节课学情上多下功夫。

我在 与学生交流时, 应更多投入情感, 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和生动的语言来 感染学生,让师生间的交流更加自然和谐。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