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京津冀旅游一体化的突出问题及政策建议

新**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84KB
约6页
文档ID:442340384
京津冀旅游一体化的突出问题及政策建议_第1页
1/6

京津冀旅游一体化的突出问题及政策建议   内容摘要:京津冀旅游一体化的本质是区域旅游合作问题,本报告基于区域旅游合作要素的视角,对京津冀旅游一体化进程中的突出问题进行深度分析,期望为京津冀及其他区域旅游合作提供参考和借鉴一是阐释京津冀旅游一体化的重要意义及深刻内涵,二是指出区域旅游合作主体和合作内容存在的突出问题,三是提出推进京津冀旅游一体化的政策建议如下:一方面,以政府为主导,在组织机构层面,设立京津冀旅游一体化发展专项小组;在规划层面,制定统一的京津冀旅游一体化发展规划;在服务层面,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区域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在市场层面,统一规范旅游市场管理及监督机制;在教育层面,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另一方面,以企业为主体,推进旅游产业链有序发展、产业集群创新升级;建立并完善统一的旅游产品策划和营销体系  关键词:京津冀旅游一体化,合作主体,合作内容  一、京津冀旅游一体化的重要意义与深刻内涵  京津冀区域是我国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旅游发展潜力巨大旅游业属于三次产业中的第三产业,具有投入少、效益好、创汇多的优势,自1992年起,旅游业就已是世界发展规模较大的产业,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强劲的朝阳产业之一。

京津冀旅游一体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三地财政、税收、投资等诸多领域,对增加就业、推进国际贸易、带动关联产业发展等发挥重要作用在中央的关注下,京津冀一体化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旅游一体化也开始逐步推进因此,亟需对京津冀旅游一体化进行深度的认识及解读,这已成为三地旅游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普遍共识和关键任务  京津冀旅游一体化的本质是区域旅游合作,属于区域经济合作的范畴区域旅游合作是指在某个区域范围内,各个旅游主体之间依据一定的规则如法律法规、条例协议等,将资源在区域之间重新配置和组合,以便获取更大效益的行为具体来说,它包括两个合作要素:一是合作主体,区域旅游合作的主体包括京津冀三地政府的旅游管理部门、企业、社会服务组织、社区等,各合作主体虽然存在着巨大差异,但在区域旅游合作活动中都各司其职、不可或缺二是合作内容,包括统一制定旅游发展规划,统一策划、营销和推广旅游产品等这些区域要素在地区之间发生位移、组合与重构,可促进要素的合理配置和协同利用,使其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方面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京津冀旅游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合作主体存在的问题  1.旅游管理部门未进入实质合作层面  三地政府的旅游管理部门(其中包括: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天津市旅游局、河北省旅游局)是区域旅游合作的主体,从区域旅游合作的认识基础看,仍然没有形成互利互惠的共赢观念,因此也就没有上升到实质性合作层面。

从区域旅游合作的运行机制看,没有进入到顶层设计和政策协调的阶段,主要是依赖企业间的经济纽带进行联系,不利于区域旅游合作的长期和深入发展  2.旅游产业链及其链上企业关联度不高  与其他产业不同,旅游产业链长而宽,涵盖“食、宿、行、游、购、娱(即饮食、住宿、交通、游览、购物、娱乐)”旅游六要素在内的各类旅游企业目前,京津冀旅游一体化的制约瓶颈主要有:一是产业链的前向和后向关联度不高,没有形成统一运作、紧密联系的区域性旅游网络和大型旅游集团,不利于区域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二是各类企业之间没有通过有效的协调机制进行实质性合作如旅行社和景区之间缺乏有效的对接,旅行社之间、景区之间也各自为阵例如,在“食、宿”方面,旅游接待设施数量和类型不够丰富;在“行”的方面,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在“游、购、娱”方面,旅游服务体系仍不完善  (二)合作内容存在的问题  1.规划的统一制定、衔接和落实尚未到位  在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及旅游规划方面的研究已步入成熟阶段,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在我国则还处于探索阶段:一是在规划的制定上,各类规划总体数量较多,但没有进行有效衔接,甚至有自相矛盾之处。

二是在规划的落实上,有的规划只是“纸上画画、墙上挂挂”,没有发挥其实际应用效果总之,规划先行、有序衔接并及时落实的理念和行动还需进一步推进  2.产品的整合开发与营销推广力度薄弱  旅游产品方面的具体问题包括:一是在产品类型方面,大多为周游型产品,类型单一,产品合作停留在三地旅游产品的简单包装组合上,针对远途游客的特色旅游产品开发严重不足二是在产品结构方面,细分市场策划不足,短、中、长线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没有适时推出满足不同类型消费者的差异化旅游产品由于三地旅游运作体制存在条块分割及一定程度的地方保护主义观念,导致旅游空间结构趋于雷同、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等现象普遍存在,最终削弱了跨区域资源与要素的整合能力及旅游产品与市场的推广能力  3.人力资源质量提升的实质性对接尚未开始  与其他行业不同,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有型产品+无形服务”上,无形服务是附着在旅游产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升有形产品的质量和品味作为区域旅游合作的重要支撑,高品质的服务有助于旅游企业提高游客的满意度,从而建立起他们对旅游地的品牌认知目前来看,还没有针对具体行业的教育培训进行对接设计,人才培养的实质性对接尚未开始。

  三、推进京津冀旅游一体化快速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三地政府合作内容  1.以政府为主导,设立京津冀旅游一体化组织机构  在国家层面,需加强组织机构的顶层设计:一是依托国家层面已设立的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其下可增设京津冀旅游一体化发展专项小组,建立相应工作机制,统一协调三地政府的旅游管理部门开展工作二是在政府主导的架构下,应建立由国家旅游局、三地政府的旅游管理部门、相关企业、社会机构都能有序参与的京津冀旅游一体化对接平台平台可由京津冀旅游一体化发展专项小组主管,例如尝试实行“京津冀旅游一体化发展专项小组会议”机制,会议形式可采用“轮值”模式,在三地轮流举办,其经验可为长三角、珠三角的旅游一体化提供示范和参考  2,以政府为主导,制定统一的京津冀旅游一体化发展规划  第一,国家层面的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规划即将出台,三地政府的旅游管理部门应以本规划为基础,进一步开展旅游专项规划制定工作,可率先制定《京津冀旅游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第二,以此为纲,结合三地旅游产业发展的具体状况,整合过去已经发布的各类规划,完善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如河北省应改进现有的《河北省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发展规划(2008-2020)》等。

第三,各地政府在制定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时,要注意旅游产业发展在时间上的阶段性、空间上的多层次性以及时空上的相互关联性特点,指导三地旅游业有序发展  3.以政府为主导,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区域旅游服务设施建设  目前,三地旅游基础设施投入较为有限,发展参差不齐,而且并未触及统一的产品配套服务,包括旅游信息咨询、传递等服务设施及服务内容,还停留在各自为政的单独运行状态三地应在政府充分合作的前提下,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相关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为区域旅游合作打下良好的硬件和软件基础一是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加大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例如推进重点旅游城镇基础设施和旅游景观建设工程,对重点工程实行项目招投标、第三方监理等二是推进区域旅游服务设施建设目前,京津冀三地还没有一个包括旅游客源集散中心、旅游咨询中心、游客救援中心等功能在内的配套完整的服务体系因此,应整合现有资源,争取早日建成一个综合旅游服务中心  4.以政府为主导,规范旅游市场管理及监督机制  应规范市场秩序,开展诚信建设,完善监督机制一是引导旅游企业合法经营,规范企业的服务内容和标准,定期开展经验交流和培训,共同维护旅游市场秩序,保障旅游服务质量。

二是加强重点场所的环境整治加强对旅游景区景点、车站等场所旅游商户的统一管理,维护良好秩序,强化治安管理,净化旅游环境三是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建立旅游服务专职督查队伍和行业监管通报机制,联手打击零负团费等违法违规行为  5.以政府为主导,统一提升人力资源质量,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  区域旅游产品的合作不能忽视无形服务的作用,应统一提升人力资源质量,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多层次教育与培训一是积极开展横向合作加强三地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并促进旅游业教育培训资源共享可从导游员培训开始尝试建立试点单位,开展旅游一体化服务的标准对接工作,并进一步扩展到酒店服务人员、景区管理人员和讲解人员二是强化纵向流程控制完善旅游服务质量,主要体现在企业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等环节,因此特别需要重视和强化三地对三个不同环节的服务内容、质量、标准的控制,实施统一的执行和考核方法  (二)三地企业合作内容  1.以企业为主体,推进旅游产业链有序发展、产业集群创新升级  旅游产业包含以“食、宿、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为基础形成的各类旅游企业,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应注重:一是主要依托拟制定的《京津冀旅游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中的总体目标和具体任务,使各类旅游产业逐步完善,有序衔接。

二是整合京津冀旅游产业链,推动旅游产业链不断升级,进一步培育由较大规模旅游产业组织交织发展而形成的特色旅游产业集群,争取形成若干知名旅游品牌,逐步带动后续品牌建设,最终使三地旅游产业通过集群化、品牌化战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2.以企业为主体,建立并完善统一的旅游产品策划和营销体系  旅游地的综合吸引力是旅游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旅游地产生吸引力的前提条件是以旅游资源为基础形成的旅游产品(组合)针对旅游资源与产品的具体问题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开展资源普查按照最新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及相关标准对三地开展旅游资源普查行动,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分类,以便摸清家底二是建立数据库,包括旅游资源备选库和旅游产品组合库,使其成为一个三地共建、实时共享的综合数据库三是策划细分市场应加强对不同类型客源市场的调查与预测研究,在原有客源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出满足不同消费需求层次的旅游产品,形成区域旅游市场有梯度、全方位的运转与循环针对不同类型游客的特点,开发多种类型的客源市场依据不同类型的细分市场,制定差异化的产品组合和营销推广策略(见下表)    参考文献  [1]戴斌,2014:“把京津冀建设成为区域旅游一体化的国家样本”,http://www,ctaweb.org/html/2011-10/2011-10-10-14-28-94579.html.  [2]刘筱秋,2004:“建设京津冀旅游经济区势在必行”,《中国旅游报》。

  [3]邹统钎、张昕玲、宋乐,2006:“区域旅游合作——京津冀与长三角地区的比较与对策研究”,《2005-2006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